(報告出品方/作者:華泰證券,肖群稀、時彧、關東奇來)
核心觀點:
長期穩健增長的長坡賽道,地產景氣向上+產品迭代創新支撐強勁需求
電動工具是人類文明發展過程中提升工作效率的重要發明,從 1895 年至今 迅速發展迭代。長期來看,隨着電池技術的迭代升級,電動工具逐步向小型 化/無繩化/鋰電化發展,而創新迭代使電動工具更易使用,從而促進更多更 廣泛的需求。短期來看,地產相關行業主導電動工具下游佔比,北美地產景 氣向上有望支撐強勁需求。
供給端:市場容量大,中國全球產業鏈中心地位日益凸顯
2019 年電動工具行業全球市場規模達 440 億美元,其中專業級電動工具市 場規模最大,約為消費級的 1.7 倍。全球工具規模穩步增長,2014 年-2019 年 CAGR 為 6.25%。由於顯著的成本及配套優勢,電動工具龍頭將中國作 為其生產產能的主要布局點,2019 年中國電動工具總產量佔全球電動工具 總產量的約 64%。我們認為,中國有望持續強化其電動工具產業鏈中難以 替代的核心地位,主要系 1)東南亞基礎設施配套局限及可容納產能體量有 限,短期快速轉移成本及長期轉移上限均存在問題;2)少數高端品類或有 可能通過實現流程自動化迴流美國本土製造,但整體佔比或較小。
需求端:北美地產景氣向上,有望支撐電動工具強勁需求
電動工具下游主要集中於地產相關行業。2020 年史丹利百得工具業務下游 佔比中約 83%和地產相關,創科實業 2019 年電動工具終端市場中合計 72% 和地產相關。回歸數據顯示,電動工具龍頭史丹利百得和創科實業的工具業 務營收同比增速與美國新建住房銷售同比具有一定正相關關係。北美新屋銷 售及成屋銷售均創 2006 年以來的歷史新高。經季調後,作為未來房屋建造 風向標的住宅建築許可 1-2 月單月同比增長分別為 22.8%及 16.79%,住宅 建築許可通常領先新屋開工和新屋銷售 1-2 個月,或預示 Q1 美國房地產市 場高景氣度有望延續,支撐電動工具強勁需求。
渠道端:建材商超佔比提升抬高 KA 重要性,電商崛起或給予新品牌機會
從 2011 年起,以 Home Depot 為代表的頭部建材商超在電動工具龍頭的營 收佔比中呈提升趨勢。我們認為,主要系 1)商超等大型零售商在工具市場 的渠道佔比中逐步攀升;2)商超的行業集中度也在逐步向 Home Depot 和 Lowes 等龍頭集中。頭部商超客戶的重要性日益凸顯。電商渠道零售佔比 在近 10 年來穩步上升,疫情催化北美電商渠道快速增長。我們認為,由於 電商對接的需求相對較為初級,消費者對品牌偏好度不強,新品牌或有提升 認知度機會,如傲基國際的 TACKLIFE,即是借亞馬遜東風培養起來的品牌, 其電動圓鋸、激光遠程測量儀均位列美國亞馬遜該類別 20H2「Best Seller」。
一、市場容量大,中國全球產業鏈中心地位日益凸顯
1.1品類集中度較高,電機/電控/電池是核心零部件
電動工具是人類文明發展過程中提升工作效率的重要發明,從 1895 年至今迅速發展迭代。 1895 年德國 CE&Fein 公司生產了世界上第一個電動工具,它是一台外殼用鋼鐵澆築、以 直流電機為動力的電鑽。上世紀 60年代,隨着科學技術的發展進步和世界經濟的蓬勃發展, 電動工具的使用開始興起,電動工具製造率先在歐美等發達國家地區實現產業化。70 年代, 日本以相對較低的生產成本優勢迅速成為電動工具的主要生產國之一,到了上世紀 80 年代 後期,隨着電池充電技術的逐漸成熟,電動工具開始逐步從有繩向無繩化邁進,1978 年 Bosch 發明了第一台無繩電鑽。但直到 2004 年 Makita 向電動工具行業引進了無刷電機, 2005 年 Milwaukee 引進了鋰電池電源,無繩電動工具才開始逐步普及。
電動工具品類繁多但功能品類集中度較高。工具的使用和更新換代是人類文明發展的重要 特徵。隨着科學技術的發展和時代的變遷,傳統的手動工具逐漸被種類繁多的電動工具所 代替。電動工具從功能上大體分為六類:鑽孔(電鑽、電錘)、緊固(衝擊扳手、電動螺絲 刀)、磨削(角磨機、直磨機、電動磨床)、切割(電鋸)、拋光(砂光機)和其他(熱風槍、 混凝土振動器、園林類工具等)。由於電動工具的設計原理都比較相似,功能品類也相對集 中。據 KBV Research,細分品類中電鑽、電動磨床、電鋸、砂光機、衝擊扳手等 5 類產品 2019 年佔據整體電動工具銷售額中的 90.5%。
電動工具按目標客戶群體大體上可以劃分為工業級、專業級和 DIY 級。工業級工具精度高、 工作壽命長,技術含量高,工作狀態穩定,價格最高。目標客戶多為專業的工廠或工程建 設施工隊伍,主要品牌有瑞士喜利得、美國米沃奇和德國泛音等;專業級產品最為常見, 市場最廣,同時也是電動工具行業競爭最激烈的領域。設計上強調對於複雜家庭環境的適 應性,工作狀態強調穩定性,多針對建築行業、管道行業、家裝行業,主要品牌有美國得 偉、德國博世、德國 AEG 和日本牧田。DIY 級產品價格低,性價比高,耗材價格便宜,強 調便攜性和組合性,包裝吸引眼球,工作穩定性相對略低,目標客戶主要是一般家庭,適 合偶爾的維修作業,解決由於人工成本較高背景下自己動手的簡單維修問題。
2019 年電動工具全球市場規模達 440 億美元,市場容量較大,行業規模穩步增長。全球工 具存儲及配件市場規模穩步增長,由 2014 年的 480 億美元增長至 2019 年的 650 億美元, CAGR 為 6.25%。據 Stanley Black & Decker 的 Investor Presentation,2019 年電動工具 行業全球市場規模達 440 億美元,佔整體工具、存儲及配件市場(650 億)的 67.7%,其 中專業級電動工具市場規模最大,約為消費級電動工具的 1.7 倍。
美歐為全球電動工具市場的主要需求來源。據 Markets and markets,2019 年電動工具銷 售額中北美和歐洲佔比分別為 38.36%和 32.08%,亞太地區佔比為 20.75%。據 Stanley Investor Presentation,2019 年拉丁美洲作為工具新興市場,在工具銷售額佔比約 4.6%。
電機/電控/電池是電動工具的核心零部件,成本佔比較高。據電機供應商康平科技,電控供 應商貝仕達克,電池供應商鵬輝能源公告及招股說明書,2019 年電動工具用電機、電機控 制器、鋰電池控制器、鋰電池銷售均價分別為 46 元、33 元、52 元和 29 元,經過我們的 測算,以上部件占生產成本的 50%以上。
1.2小型化/無繩化/鋰電化趨勢已成,國內電池企業加速切入供應商體系
無繩類電動工具輕巧便攜,應用場景廣泛。電動工具的應用領域包括道路建築、汽修鋼構、 裝修裝飾等,其中大多應用場景均為戶外作業,通過電線為電動工具提供動力的傳統方法 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電動工具的作業半徑和作業條件,戶外作業進展十分困難。而以電池 為動力的新一代無繩類電動工具輕巧便攜,擴展了作業範圍,改善了各種應用場景下的工 作條件,同時提高了工作效率。隨着電動工具的便攜化趨勢,無繩電動工具市場迅速擴張, 據華經產業研究院,2019 年無繩類電動工具市場份額達 52.9%。
鋰電池類電動工具有望逐步佔據電動工具市場的主導地位。由於鋰電池具有高能量密度和 長循環壽命等優點,隨着其生產成本的逐步降低,鋰電池在無繩電動工具中的滲透率迅速 提升。根據 EVTank 研究數據,2019 年全球鋰電池在無繩電動工具中佔比達到約 87%,鋰 電類電動工具產量超過 2.4 億台,逐步佔據電動工具市場的主導地位。
電動工具用電池以日韓供應商為主,但中國電池生產企業正加速導入電動工具國外頭部企 業供應鏈。2018 年電動工具用鋰電池份額中三星 SDL、LG 和村 田分別佔據了 45.22%、19.13%和 9.91%的市場份額。據各個公司投資者調研紀要,億緯 鋰能於 2018 年進入創科實業供應鏈,2019 年開始大規模出貨;天鵬電源(蔚藍鋰芯全資 子公司)於 2018 年進入百得供應鏈,目前也已大規模出貨,另外幾家正在小批量驗證中; 鵬輝能源於 2020 年 7 月進入 TTI 供應鏈,配套的電動工具電池產品已在小批量試產及海外 市場驗證,正處於洽談訂單階段,將根據市場及客戶需求情況安排批量生產。
1.3成本優勢顯著,中國確立全球製造產能中心地位
2019 年全球電動工具產量的 64%出自中國。2019 年中國電動工 具總產量佔全球電動工具總產量的約 64%。2012-2019 年間中國電動工具總產量維持在 2.5 億台上下,產量相對較為穩定。
由於顯著的成本及配套優勢,中國在過去 20 年內確立了全球製造產能中心的地位。電動工 具製造屬於人員密集型產業,且其上游供應鏈需要較為完備的工業基礎配套,中國在這一 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同時中國龐大的經濟體量有能力容納電動工具這一大容量的制 造需求。因此中國在過去 20 年內逐步確立了全球製造產能中心的地位,且在本地培養出了 成熟的供應商及代工廠體系。
過去 25 年間,電動工具龍頭將中國作為其生產產能的主要布局點。公司 於 1996 年即在東莞開設第二家工廠,並在 1998 年在深圳開設一家新工廠。到 2001 年, 中國已經佔到創科實業整體產能的 50%,並在 2001-2008 年間繼續將產能向中國轉移,且 逐步提升亞洲的零部件和原材料的供應比例。2008 年東莞創科實業的亞洲工業園正式建成 投產,是一個集生產、工程、運營為一體的大型基地。2010 年公司在北美、歐洲、新興市場國家和中國的產能分佈大約為 24%,6%,3%和 67%,產能主 要集中在中國。為提高供應鏈效率,同時規避貿易摩擦帶來的影響,史丹利百得正逐步調 整全球產能分佈,力求做到更高比例的銷售本土化,公司預計 2020 年在北美、歐洲、新興 市場國家和中國的產能佔比分別為 37.2%,9.6%,7.8%和 45.4%。
雖然面臨中美貿易摩擦、逆全球化等不利因素,但我們認為,考慮到可替代產能有限及中 國明顯的成本/制度競爭優勢,中國有望持續強化其電動工具產業鏈中的核心地位。從人力 成本/技術設施配套等各方面考慮,即使在美國加征 25%的關稅的背景下,中國在綜合成本 方面的優勢仍較為明顯。據我們對巨星科技的調研,中國的工具生產成本僅為美國本土的 65%,墨西哥的 74%,印度的 80%。僅越南、泰國、柬埔寨等東南亞國家生產成本略低於 中國,但考慮其基礎設施配套局限及可容納產能體量有限,短期快速轉移成本及長期轉移 上限均存在問題。因此,我們判斷,1)東南亞或成為中國產業外溢的一個選擇,但無法承 接主要職能;2)少數高端品類或有可能通過實現流程自動化迴流美國本土製造,但在整體 佔比或較小,因此中國或將持續保持其電動工具產業鏈中的核心地位。
二、地產相關行業主導下游佔比,銷售渠道向建材商超集中
2.1北美地產景氣向上,有望支撐電動工具強勁需求
電動工具下游主要集中於地產相關行業。2020 年其工具業務下游 佔比中約 62%為住房建築、家庭維修及 DIY,21%為商業建築,合計 83%和地產相關。2019 年其電動工具業務終端市場中,41.8%為住房建築、家庭維修及 DIY 相關需求,商業及工業建築占 30.2%,合計 72%和地產相關。
北美地產景氣向上,新屋銷售及成屋銷售均創 2006 年以來的歷史新高。數據顯示 Q1 美國 地產有望延續高景氣度,據全美地產經紀商協會(NAR)統計,2020 全年的成屋銷售年化 總數為 564 萬戶,創 2006 年以來的年度新高。同時,12 月的待售庫存和售罄天數均刷新 1982 年以來歷史新低。據美國商務部,美國 12 月新屋開工環比增長 5.8%,遠超 11 月前 值增幅 1.2%,年化總數為 166.9 萬戶,升至 2006 年 9 月以來的高點。經季調後,作為未 來房屋建造風向標的住宅建築許可 1-2 月同比增長 22.8%及 16.79%,住宅建築許可通常領 先新屋開工和新屋銷售 1-2 個月,或預示 Q1 美國房地產市場高景氣度有望延續。
回歸數據顯示,電動工具龍頭史丹利百得和創科實業的工具業務營收同比增速與美國新建 住房銷售同比具有一定正相關關係。考慮到居民住宅的建設/維修/翻新為電動工具下游一個 重要應用領域,2020 年占史丹利工具業務營收的約 62%,2019 年占 TTI 營收的約 42%, 因此新建住房銷售與工具業務營收應具有一定正相關關係。根據我們的回歸測算顯示,史 丹利工具業務北美同比與美國新建住房銷售的同比相關係數約為 0.33,成弱正相關關係。
2.2建材商超渠道中佔比不斷提升,KA 客戶重要性日益凸顯
電動工具的銷售渠道主要有建材商超或大型賣場、經銷商、廠家直銷、線上銷售和展會等。 1)全球大型連鎖商超是電動工具銷售的核心渠道,電動工具廠商與連鎖商超確定產品批發 價格,由建材商超自行確定產品零售價格及負責產品銷售及物流配送,部分建材商超也會 銷售自有品牌產品。2)經銷商是從事工具交易業務,連接廠商和下級分銷商或終端消費者 的中間交易商,是傳統渠道的中堅力量,以店鋪+倉庫的方式,採用物流和市區送貨方式進 行分銷。3)廠家直銷主要是指廠商直接將工具銷售給工業企業,或通過廠商自有的銷售渠 道為消費者供貨。4)線上銷售是近年來蓬勃發展的新興銷售渠道,是傳統銷售渠道的重要 補充,全球大型建材商超也開設了線上平台,隨着品牌電動工具入駐各大電商平台,品牌 的線上銷售收入增長強勁。
近年來,建材商超等大型零售商在渠道中佔比不斷提升。據 Statistia,2020 年美國電動工 具中 80%銷售額通過經銷商/代理商及大型終端商戶(五金超市、建材市場、百貨市場等) 產生。Home Depot 和 Lowes 作為建材商超的主要代表,在 2010-2019 年間工具業務收入 複合增長率超過史丹利百得內生增長率。
主要 KA 客戶在電動工具品牌商的營收佔比中不斷提升,KA 客戶重要性日益凸顯。從 2011 年起,以 Home Depot 為代表的建材商超客戶在其營收 佔比中呈提升趨勢。我們認為,主要原因系 1)商超等大型零售商在工具市場的渠道佔比中 逐步攀升;2)商超的行業集中度也在逐步向 Home Depot 和 Lowes 等龍頭集中。因此頭 部商超客戶的重要性日益凸顯。
2.3電商渠道崛起或孕育新客戶群體,新品牌或有提升認知度機會
疫情催化北美電商渠道快速增長,在線購買習慣養成或有助於趨勢延續。據美國商務部, 2020 年美國電商銷售額同比增長 32%達 7900 億美元,佔整體零售總額的約 16.1%。電商 渠道零售佔比在近 10 年來穩步上升,表明用戶正逐步養成在線購買習慣,而疫情加速了用 戶群體的普及和使用頻次的增長,強化了在線購買的習慣,我們認為,電商渠道崛起的趨 勢有望延續。
電商渠道有望直接對接終端消費者,更直接地收集用戶購買喜好/習慣相關信息。2019 年其電商業務營收超過 10 億美元,主要在工具銷售領域,同年工具銷售營收 為 103 億美元,電商業務營收佔比約為 10%。據 Stanley Investor Presentation,公司發展 電商業務有望獲得直接對接終端消費者,通過大數據收集用戶購買喜好/習慣相關信息,從 而更好地理解消費趨勢並服務 KA 客戶。截至 2019 年史丹利在全球具有超過 150 名電商渠 道專家指導公司電商業務發展。
我們認為,電商對接的電動工具消費者的購買力一般低於建材商場等渠道,具有一定的用 戶群體差異性。以無繩電鑽和有繩圓磨機為例,亞馬遜和 Home Depot 的 Best Seller 具有 價格上的明顯差異,Home Depot 的熱銷產品售價約為亞馬遜上的 2.6 倍。亞馬遜熱銷品以 DIY 級產品為主,而 Home Depot 以專業級產品為主。我們認為,由於電商對接的需求相 對較為初級,消費者對品牌偏好度不強,新品牌或有提升認知度機會,如傲基國際的 TACKLIFE,即是借亞馬遜東風培養起來的品牌,其電動圓鋸、激光遠程測量儀產品均位列 美國亞馬遜該類別 2020 年下半年「Best Seller」。
三、龍頭品牌認知度較高,產品創新是核心競爭力
3.1長期產品創新迭代鑄就高品牌壁壘
工具行業品牌眾多,各品牌定位各異。大型工具品牌商通常採取多品牌策略,通過針對單 一大品類及單一使用人群,來獲得在該受眾群體中的認知度。如 IRWIN 品牌即為史丹利百 得面向技工群體(Tradesman)的手工具品牌,以鎖緊鉗聞名。而 Milwaukee 品牌為創科 實業面向專業/工業級群體的電動工具品牌。
長期產品創新迭代鑄就高品牌壁壘。以創科實業的 Milwaukee 品牌為例,Milwaukee 在 2005 年被創科實業收購之後,每年通過不斷迭代並推出新的電池平台,同時不斷實現無刷馬達、 鋰電池技術、熱處理技術等關鍵技術的突破,推出引領行業的新產品。公司 的目標是維持 Milwaukee 品牌營收每年同比 20%的增速,並在 2014-2020 年均超額完成目 標,使 Milwaukee 在 2020 年成為全球營收規模最大的專業型電動工具品牌。
3.2品牌內多適配共享電池平台有效提升用戶粘性
電動工具無繩化過程中,電池平台的打造有望幫助品牌搶佔無繩電動工具市場份額。一方面, 電池平台是無繩電動工具的核心零部件之一,且技術仍處於迭代中,電池平台的兼容性適配, 讓用戶有望僅通過電池的更換就能獲得更高的性能體驗。例如,搭載鎳鎘電池 RYOBI ONE+ 平台於 1996 年推出,並於 2007 年升級為鋰電池,新的鋰電池依然能在舊工具上使用,同時 舊的鎳鎘電池也能用在新上市的產品上。另一方面,電池平台的打造能讓用戶通過攜帶少量 電池以適配大量工具,為外出攜帶有效減重並較大提供便利。這兩個優勢讓客戶提升了品牌 轉換間的成本,選擇了電池平台即有望基於適配該平台考慮來選購工具。
各品牌通過推出幾個核心電池平台並提升各平台產品兼容數以搶佔市場份額,我們認為該 種市場份額的形成具有相對較高穩定性,難以短期內立即改變。以創科實業為例,公司在 2015-2020 上半年間致力於開發核心電池平台,並提升產品兼容數。公司於 2019 年開發了 新的 Milwaukee MXFuel 平台,是革命性的將建築行業工具無繩電動化。據各公司官網, 各公司的專業化品牌均適配了 3 個以上的核心電池平台,並平均兼容 20-100 多種工具。
3.3分層次多品牌精準定位,針對差異化用戶群體
主流電動工具品牌商大多具有不同價格段的多種品牌。以電動工具品牌為例,史丹利百得 價格定位由低至高具有 Black+Decker、Porter Cable、Craftsman、DeWalt、MacTools 等 品牌,Black+Decker 定位於 DIY 級,Porter Cable、Craftsman 介於消費和專業級之間, DeWalt 介於專業級和工業級之間,MacTools 為工業級。而創科實業也具有從 DIY 至專業 工業級依次為 Homelite、Roybi、AEG 和 Milwaukee 的品牌。
不同品牌定位強調差異化性能,更易於塑造品牌特性,對目標群體更有針對性。我們以電 鑽為例,專業級/工業級的電鑽,對性能和穩定性的要求更高,且價格敏感度略低,因此偏 工業/專業級的電鑽的轉速/扭力更高,具有更長的保修期/設計壽命,因此單價相對也更高, 甚至價格是消費級產品的數倍。而消費級產品強調的是性價比,以相對更低的價格獲得較 為正常的工具使用功能即可。因此差異化的品牌定位有助於凸顯品牌鮮明特質,更好地服 務目標消費者群體。
詳見報告原文。
(本文僅供參考,不代表我們的任何投資建議。如需使用相關信息,請參閱報告原文。)
精選報告來源:【未來智庫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