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觀點
機械設備製造業有望孕育多維度的投資機會,很多細分子行業都有望誕生世界級企業。理由如下:(1)製造升級大勢所趨:後疫情時代中國製造業優勢凸顯,國際競爭力進一步提升,製造升級是未來趨勢,高端裝備製造業將引領中國製造業產業升級,(2)朱格拉周期開啟:中國製造業過去兩輪投資高峰分別得益於 2001 年加入 WTO 以及2008 年四萬億刺激,2011 年是眾多機械設備的需求高點,按照設備 10年以上更新周期,設備更新需求景氣向上,(3)競爭力提升:眾多機械設備細分子領域企業經歷了從模仿到創新,具備一定的技術水平,通過不斷地市場培育和自我迭代,競爭力有望逐步提升以成長為世界級領先企業。
2020 年 H1 回顧:順周期+新能源漲幅領先,科創板表現搶眼。2021年上半年機械板塊走勢與大盤基本一致。年初至今機械行業累計漲幅為 0.62%。漲幅居前的細分子領域分別為注塑機、機床工具、檢測服務、油氣開發設備、鋰電設備、半導體設備、激光、光伏設備。從個股角度看,機械板塊上半年科創小票表現搶眼。
2021 下半年抓住三條投資主線:
主線一:製造業投資復蘇,朱格拉周期開啟,順周期裝備景氣延續,看好機床、注塑機、機械人、激光設備等順周期通用設備,建議關註標的創世紀、歐科億、華銳精密、伊之密、海天國際、埃斯頓、拓斯達、銳科激光等。
主線二:碳中和大背景下,看好光伏設備及鋰電設備,建議關註標的邁為股份、捷佳偉創、帝爾激光、先導智能、杭可科技等。
主線三:出口復蘇,集裝箱行業量價齊升,建議關註標的中集集團。工程機械龍頭具備出口競爭力,有望成長為全球龍頭,建議關注回調後估值進入合理區間的工程機械龍頭三一重工、恆立液壓等。
一、2021 年上半年機械板塊回顧:順周期+新能源漲幅領先,科創小票表現搶眼
(一)板塊整體表現:與大盤走勢基本一致
2021 年上半年機械板塊走勢與大盤基本一致。年初至今機械行業累計漲幅為 0.62%,累計漲幅位居 19 位,與滬深 300 指數走勢基本一致。從走勢看,主要分為(1)震蕩上行
(2021/1/4-2021/2/18):春節前震蕩上行,大市值股票表現較好,(2)下跌(2021/2/19-2021/5/13):春節後抱團股瓦解,大市值股票有所回調,帶動板塊下跌,(3)觸底回升(2021/5/14-今):市場震蕩探底之後風格轉為挖掘二線龍頭及小市值優質標的,機械眾多細分子領域受益上行,帶動板塊回升。
(二)板塊估值:較年初有所回落
截止 2021 年 6 月 15 日,機械設備版塊估值水平為 25 倍,較年初的 31 倍有所回落,主要由於版塊內大市值股票的下跌造成,目前估值水平位於全行業 16 位。
(三)子行業表現:順周期及新能源設備漲幅居前
我們將機械設備行業劃分為 4 個大領域 14 個小領域,上半年漲幅居前的細分子領域分別為注塑機、機床工具、檢測服務、油氣開發設備、鋰電設備、半導體設備、激光、光伏設備。
(四)個股表現:科創版表現搶眼
從個股角度看,機械板塊上半年漲幅居前並且進入投資視野的是科創板股票,特別是科創板小票,代表性的為兩對雙子星:機床刀具雙子星——歐科億、華銳精密,實驗室檢測設備雙子星——萊伯泰科、泰坦科技。
二、機械行業研究框架:從需求和競爭力兩個維度度量機械板塊
(一)機械設備位於大中游環節,下游涉及製造業門類眾多
機械是中游製造業最大也是最主要的板塊,下游涉及固定資產投資各個方面。機械類公司的產品多為資本品,主要為下游擴產所用,所以與下遊行業景氣度和需求直接相關。受低基數影響,2021 年 1-4 月份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同比增速達 19.9%,其中房地產開發投資累計增長21.6%,製造業投資累計增長 23.8%,基建累計增長 16.91%。
(二)從需求和競爭力兩個維度度量機械板塊
我們將機械的投資邏輯拆分為需求邏輯和競爭力邏輯。當前時點,影響機械板塊需求向上的五大因素分別為:製造業投資回升、出口復蘇、新能源革命、機器換人以及更新升級。反映機械公司競爭力的角度有進口替代以及集中度提升(整合)。
基於以上分析 2021 年下半年我們看好以下三個方向和領域的投資機遇:
主線一:製造業投資復蘇,朱格拉周期開啟,順周期裝備景氣延續,看好機床、注塑機、機械人、激光設備等順周期通用設備,建議關註標的創世紀、歐科億、華銳精密、伊之密、海天國際、埃斯頓、拓斯達、銳科激光等。
主線二:碳中和大背景下,看好光伏設備及鋰電設備,建議關註標的邁為股份、捷佳偉創、帝爾激光、先導智能、杭可科技等。
主線三:出口復蘇,集裝箱行業量價齊升,建議關註標的中集集團。工程機械龍頭具備出口競爭力,有望成長為全球龍頭,建議關注回調後估值進入合理區間的工程機械龍頭三一重工、恆立液壓等。
三、2021 年下半年展望:布局製造升級+碳中和+出口復蘇三條主線
(一)主線一:製造業投資復蘇,朱格拉周期開啟,順周期裝備景氣延續
展望 2021 年及更長期,我們認為,這一輪製造業投資的復蘇已經啟動,且 2021 年能夠持續。這一輪製造業投資復蘇的典型特徵將為「製造升級」,具體體現在高端產品佔比提升,自動化改造比例提升,國產化程度提升三大趨勢。
製造業投資復蘇下,我們重點看好機床、注塑機、工業機械人及激光四個行業同屬有「工業母機」性質的通用設備領域。每個行業由於自身發展階段不同,當前時點的邏輯側重點不同。其中機床和注塑機更偏周期,工業機械人和激光更偏成長。機床領域有望開啟新一輪朱格拉周期需求景氣向上,整機環節現階段格局分散未來有望出現國產整合者,耗材環節是產業鏈最好的環節,看好國產刀具企業進口替代。注塑機應更關注出口和格局變化,重點關注二梯隊企業中的格局演變。機械人更看重行業空間擴大和進口替代趨勢。激光更看中滲透率提升和國產高端領域突破的節奏。
機床:行業處於 10 年大周期底部,大而不強未來有望誕生行業整合者;機床刀具作為典型的工業耗材需求更為穩定,看好國產硬質合金刀具廠的進口替代。
注塑機:全球經濟復蘇出口市場有望擴大,格局優化重點關注二梯隊企業的格局演變。
工業機械人:後疫情時代機器換人加速,千億市場蓄勢待發,國產品牌技術進步促進進口替代。
激光:應用場景突破持續拓展增量市場,中低功率領域競爭白熱化,產品升級、原材料自製率提升疊加高功率激光器產品性能提升推動國產化進程。
1. 機床整機:十年朱格拉周期開啟,看好機床行業出現國產整合者
機床的一般產品壽命約為 10 年,因此行業大約每 7-10 年為一個商業周期。根據美國Gardner Intelligence 統計的數據,世界金屬加工機床行業的消費和生產在 2011 年達到峰值,分別為 1092 億美元和 1089 億美元,之後總體回落,2020 年的消費和生產分別為 668 億美元和680 億美元,均創十年新低。2020 年從中國數據來看行業景氣有所回暖,但全球行業仍可以說是處於周期底部。
我國機床市場擁有千億級別的市場規模,但大而不強,極為分散。按照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的統計,2020 年金屬切削機床 831 家、金屬成形機床 530 家,行業及其分散。機床從品類上可分為金屬切削機床和金屬成形機床,其中金屬切削機床又分為加工中心(銑床)、車床、磨床等,其中加工中心和車床是大品類,預計分別占金切市場規模的 40%-50%,磨床是小品類,占金切市場規模 10%以下。其中加工中心中出貨量最大的是立式加工中心。
我國機床的市場參與者按照市場梯度可以劃分為歐美、日韓、台資、大陸企業,代表企業分別為馬扎克、德瑪吉、斗山、友佳、創世紀、海天精工等。
•格局變化:行業集中度正在逐年提高,國產品牌進入頭部。
•未來趨勢:預計市場集中度會進一步提高,會有更多的國產企業進入到頭部陣營中去,高端市場將會成為主要增長點。
2. 機床刀具:硬質合金刀具順周期耗材好賽道,進口替代空間廣闊
數控刀具順周期好賽道,2020 年起需求景氣向上,量價齊升。機床刀具為典型的工業耗材,全球市場規模在 2000 億級別,每年穩定增長,中國市場規模在 400 億級別,與製造業發展密切相關。2020 年後疫情時代以來,PMI 始終位於榮枯線之上,製造業景氣度上升,帶動相關行業需求和生產,刀具行業隨之增長,呈現量價齊升。
數控化率提升、硬質合金佔比提升,硬質合金數控刀具發展前景廣闊。
數控化率提升:我國刀具產品消費結構中,由於機床數控化水平較低(2020 年為43%),傳統焊接刀具仍然佔據一定比重。隨着製造升級,機床數控化是必然趨勢,數控刀具佔比有望隨之提升。
硬質合金佔比提升:刀具從全球範圍來看硬質合金類佔主導(佔比超過 60%),中國市場近年來硬質合金佔比也在逐年提升,2019 年產值佔比 47%,未來有望進一步提升。
我國刀具市場格局較為分散,製造升級大背景下高端佔比提升,行業供不應求疊加國產進步,進口替代正當時。
集中度:我國刀具市場競爭格局分為歐美、日韓、國產三大陣營,目前格局較為分散,全球龍頭山特維克在國內市場市佔率僅為 7.41%,國產龍頭株洲鑽石市佔率3.17%。從全球市場看,山特維克刀具收入超過 300 億,全球市佔率 13.3%。國內在製造升級大背景下高端佔比有望提升帶動行業集中度提升。
國產化:國產品牌技術進步疊加性價比及本地化服務優勢,已逐步實現進口替代。
3. 注塑機:關注出口、關注格局
注塑機是塑料成型機械裏面最重要的品類,產量最大、產值最高和出口最多,全球市場超千億,2020 年國內市場超 400 億。從全球競爭格局來看,目前整體處於日歐壟斷高端,但以海天為代表的國產高中端品牌不斷縮小與國外差距,從而加速國產替代進口的行業競爭格局。未來幾年,預計我國注塑機行業市場規模呈現增長趨勢。長期來看,注塑機行業也有望處於螺旋上升狀態。中國注塑機行業市場規模將持續增長三個主要原因:汽車輕量化已成為汽車行業發展趨勢,汽車行業需求增長將會大幅加快注塑機行業的發展;塑料具有質量輕、強度高、韌性好、易加工、可重複使用等特點,在新型工業化進程的背景下,應用領域不斷拓展,為注塑機行業景氣發展提供了強勁的增長潛力。
憑藉國內的價格優勢,產品技術不斷升級,產業結構持續優化,國產注塑機企業全球市場份額有望進一步提升,海外市場的龐大需求,將助力中國注塑機行業不斷發展。
4. 工業機械人:後疫情時代機械人換人加速,國產品牌技術進步促進進口替代
工業機械人行業景氣向上,千億市場蓄勢待發,工業機械人行業迎來景氣拐點。從單月產量數據來看,行業復蘇從 2019 年四季度開始。工業機械人單月產量增速數據 2019 年 10 月轉正,結束了 2018 年下半年起的下降,2020 年年初受疫情影響有所下滑,疫情過後重拾升勢。2020 年全年工業機械人累計產量達到 237068 台,同比增長 19.1%。2021 年 4 月份機械人產量達到 3 萬台,同比增長 43%,為歷史最好四月份,1-4 月份累計產量 10.5 萬台,累計同比增速79.2%。
後疫情時代「機器換人」浪潮依舊,工業機械人密度的提升帶來巨大市場空間,千億市場蓄勢待發。中國市場已經成為工業機械人的第一大市場,貢獻了超過 30%的全球工業機械人銷量,2019 年市場規模達 400 億。但中國工業機械人密度僅為 187 台/萬人,落後於其他工業國家,有很大提升空間,若達到日本 364 台/萬人的水平,則是一個年市場規模 800 億的市場。未來在人口紅利消失、人工成本上升的背景下,中國將像日本 20 世紀 80-90 年代一樣進入工業機械人行業的穩定增長階段,預計未來三年 CAGR 超過 20%。
國內產業鏈逐步完善,此輪行業復蘇將伴隨着國產化率的提升。
目前我國工業機械人本體及核心零部件的國產化率都較低。目前 70%以上的本體市場為國外品牌所佔據。核心零部件方面,減速器、伺服系統、控制器 3 個核心部件是工業機械人的核心技術壁壘,分別約佔工業機械人成本構成的 36%、24%和 12%,目前國內工業機械人三大核心零部件市場依然由國外品牌主導。
國產機械人企業逐步加強技術研發及創新實力,技術水平已逐步追趕。隨着我國機械人市場不斷擴大,重點核心零部件國產化的突破,本體企業不斷提升技術創新能力,取得了不俗的成績,國內外技術差距不斷縮小。未來隨着我國工業機械人技術的不斷加強,國產化率有望逐步提升。
5. 激光:應用場景突破持續拓展增量市場,進口替代勢不可擋
激光加工代替傳統工藝,智能製造前景廣闊。激光的高亮度、高方向性、高單色性和高
相干性特點使激光加工兼具經濟型和社會效益。激光加工製造的特點在於激光易於控制,可以將激光加工系統、機械人系統與計算機數控技術等相結合,柔性化程度高、加工速度快、出產效率高、產品出產周期短,行業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進口替代打開百億級存量市場,應用場景突破持續拓展增量市場。激光行業上游部件包括光源材料和泵浦源等光學元器件,根據《2020 年中國激光產業發展報告》統計,2019 年全球激光上游元器件市場規模超過 7 億美元,中游激光器市場規模達到 147.3 億美元,其中工業激光器 49.3 億美元;中國激光器市場規模接近 200 億元,其中光纖激光器出貨量佔總體的一半。中國下游激光設備市場規模達到 656 億元,十年間年複合增長率超過 20%,未來 OLED、半導體等新興領域需求將有力拓展增量空間,同時 LED、PCB 配套自動化設備也可打開細分領域天花板。
進口替代勢不可擋,高功率激光器已成競爭核心環節。目前低功率領域已經完成國產化進程,中功率領域國產化過半,高功率領域國產化率正在快速提升,國內廠商競爭力不斷增強。目前上游除了泵浦源和有源光纖等核心部件尚不能實現完全自產之外,其餘元器件均由國內廠商供應。國外激光器廠商在中國的生存空間進一步壓縮,2019 年 IPG 在中國佔有 42%的市場份額,較 2018 年下降 8%;銳科激光的市佔率從 17.8%提升到 2019 年的 24%;此外創鑫激光和傑普特分別佔有 12%和 3%的市場份額。激光器的國產化趨勢或已確立,光纖激光器、外激光器、超快激光器是具有極大國產化潛力的產品。當前激光器尤其是中低功率領域的價格戰已進入白熱化階段,產品升級、原材料自製率提升疊加高功率激光器產品性能提升有望助國產化進程。
(二)主線二:碳中和大背景下,看好光伏設備及鋰電設備
碳中和拉開帷幕,裝備製造業有望扮演重要角色。一方面,電力領域的低碳發電是「碳
中和」的重中之重,未來中國的能源結構將從傳統的化石能源向光伏、風電、核電等清潔能源轉換,為相關行業長期發展打開了發展空間。另一方面,交通運輸層面要加快脫碳過程,電動車依然是未來發展方向,加上全球同步啟動汽車電動化,動力電池新一輪擴產期來臨。
1. 光伏設備:全球光伏裝機有望大幅增長,技術持續迭代光伏設備需求彈性高
「十四五」期間,全球光伏裝機有望大幅增長。1)光伏已可見超越燃煤發電經濟性的潛力;2)中國提前一年完成十三五非化石能源消費佔比 15%的規劃目標,距 2030 年 20%的目標已非常接近,超前完成的概率較大;3)2020 年 10 月,歐盟正式將 2030 年溫室氣體減排目標由 40%大幅上提至 60%,料將拉動可再生能源在終端消費中的份額快速提升。
技術持續迭代賦予光伏設備更高的需求彈性。數據上的供大於求背後,是光伏行業技術迭代過程中,老產能因成本、效率差距而被快速淘汰的產業規律。我們認為,市場仍舊低估了
光伏產業鏈各環節產能擴張的需求,低估了新技術工藝帶動的設備需求彈性。
硅片設備:2025 年,硅片設備市場空間有望達到 243~270 億元,未來五年年複合增速 10.7%~13.0%。2020~2022 年是大尺寸單晶滲透率快速提升的階段,硅片設備需求有望快速成長。
•電池片設備:大尺寸紅利向電池片環節擴散,PERC 迎來加速擴產,2021 年是 HJT 產業化重要窗口期,未來 HJT 滲透率有望逐步抬升。設備成長動能由 PERC 向 HJT 切換,未來五年需求仍有望快速增長。
•組件設備:大硅片與多主柵技術共促新一輪擴產,加速老產能淘汰。2021 年組件設備需求或迎階段性高峰,後續更新需求有望接力成長。
2. 鋰電設備:動力電池新一輪擴產來臨,設備端最先受益
全球新能源車邁入新增長階段,動力電池迎來二次擴產潮。國內:2020 年下半年以來,中國新能源車市場需求由政策驅動切換至市場化,預計「十四五」期間新能源車銷售仍將保持高增長。海外:歐洲電動化進程加速,鋰電擴建意願明確。預計到 2025 年全球主要動力電池廠產能較 2020 年底增加約 1400Gwh,年均新增 280Gwh,對應 2021-2025 年全球鋰電設備年均市場規模 300-400 億元,年均複合增長率高達 40%。重點關註標的先導智能、杭可科技。
(三)主線三:出口復蘇,關注量價齊升的集裝箱行業及具備出口競爭力的工程機械龍頭
1. 出口復蘇,集裝箱行業量價齊升
2015 年以來航運新周期開始,新船訂單增長帶來集裝箱新增需求和更新需求。世界集裝箱運力穩步提升。集裝箱供需緊張導致集裝箱價格維持高位,集裝箱高價有望維持到年底。集裝箱龍頭中集集團受益業績增長彈性大。
2. 工程機械龍頭具備出口競爭力,有望成長為全球龍頭
今年是工程機械機遇與風險並存的一年:機遇在於出口市場,隨着海外疫情的緩解以及歐美新一輪基建地產周期,海外工程機械需求景氣向上,國內龍頭已具備一定品牌影響力,海外渠道布局逐步完善,有望成長為全球龍頭;風險在於國內市場,房地產新開工及基建增速下台階,4-5 月份單月挖機銷量已轉負,下半年仍有可能出現銷量下滑。三一重工&恆立液壓:國內龍頭已經具備國際競爭力,建議關注估值進入合理區間的龍頭公司的投資機會。
四、關注主線
2021 下半年抓住三條關注主線:
•主線一:製造業投資復蘇,朱格拉周期開啟,順周期裝備景氣延續,看好機床、注塑機、機械人、激光設備等順周期通用設備。
•主線二:碳中和大背景下,看好光伏設備及鋰電設備。建議關註標的邁為股份、捷佳偉創、帝爾激光、先導智能、杭可科技等。
•主線三:出口復蘇,集裝箱行業量價齊升。工程機械龍頭具備出口競爭力,有望成長為全球龍頭,建議關注回調後估值進入合理區間的工程機械龍頭三一重工、恆立液壓等。(中國銀河證券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