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船廠浦東陸家嘴廠區原貌
2月2日,英國首相特雷莎·梅在首次訪華期間,帶領隨行的龐大貿易代表團在上海浦東「1862」時尚藝術中心參加了中英商業論壇。中外媒體關於「梅姨」訪華行蹤的大量報道,使這座尚未對公眾開放的高端時尚藝術中心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而鮮為人知的是,「1862」時尚藝術中心的前身就是上海船廠船舶有限公司的一座老廠房。經過精心規劃和持續建設,在上船公司浦東廠區舊址上,一座嶄新的濱江金融城正在崛起,並即將成為上海這座「魔都」最靚麗的時尚高地。

「1862」時尚藝術中心
往昔難忘
上船公司歷經變遷
此次眾多英國政要和商業領袖參訪「1862」時尚藝術中心,與上船公司的悠遠歷史息息相關。早在1862年,英國商人尼克遜與包義德共同投資白銀10萬兩,在上海浦東陸家嘴建立祥生船廠,設有鐵廠、鍋爐房、干船塢等,從事船舶修造並製造軍火。廠區臨靠黃埔江,佔地面積為12萬平方米,擁有49.2米岸線。經過多次合併,1936年,祥生船廠改名為英聯船廠,擁有4個船塢,其中1個是萬噸級船塢,可修理3萬噸級船舶,是當時上海最大的船廠,之後,英聯船廠又與招商局機器造船廠合併為上海船舶修造廠。因此,可以說,上船公司已成為中英兩國經濟交往和貿易合作源遠流長的見證者。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上海船舶修造廠作為交通部系統最大的一家船廠,逐步形成了造船、造機、修船、鋼結構四大支柱業務,創造了多項新中國「第一」:1951年,建成第一座國產浮船塢;1958年,建成我國第一根大型船用曲軸和第一台大功率船用低速主機;1978年,建成我國第一艘出口萬噸級遠洋貨船「紹興」號;1980~1983年,建成我國第一批出口歐洲的集裝箱船;1984年,建成我國第一座半潛式海洋鑽井平台「勘探3」 號;1988年,在國內第一次承修國外2萬噸級破冰船……
進入21世紀,根據上海市「進一步開發開放黃浦江兩岸」的要求和中國船舶工業集團有限公司的整體發展戰略,具有百年歷史的上船公司踏上東進崇明的新征程。2005年,該公司造船生產線整體搬遷至崇明島。隨即,中船集團與中信泰富有限公司強強聯手,共同對上船公司浦東舊址地塊進行綜合開發,着手打造陸家嘴濱江金融城。

戶外雕塑《沐浴星光》
珍藏歷史
在利用改造中彰顯價值
位於浦東「鑽石地段」的陸家嘴濱江金融城(Harbor City,簡稱 HBC),是一座佔地約25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36萬平方米的都市綜合體。據了解,HBC 項目共彙集8棟甲級金融辦公樓、高端商業「尚悅灣」、「1862」時尚藝術中心、高端公寓「九廬」及全球知名酒店上海浦東文華東方酒店等物業,集金融辦公、現代商業、藝術中心、高端住宅、高端配套五大功能於一體。她將成為小陸家嘴金融核心區又一標誌性城市建築群,同時,她將充分展示跨界魅力,將藝術與自然、商業與文化相互融合,圍繞三大主題——「永不間斷的展覽」「永不退潮的時尚」「永不落幕的舞台」,為上海再造一個更為藝術、更有活力的城市生活空間。
在HBC項目的規劃中,為了傳承上船公司的悠久歷史,特別保留了擁有百年歷史的老廠房和具有濃郁工業歷史氣息的老船台兩個區塊,分別交由國際建築大師隈研吾及國際知名的大都會建築事務所(OMA)設計,重新建成「1862」及船台兩座極具歷史內涵和時代新意的文化藝術空間,用於藝術展覽和表演,在保護傳統中弘揚百年老廠的歷史價值。

由船台改造的廣場
集時尚、藝術、展覽、演藝於一體的「1862」時尚藝術中心,佔地2.6萬平方米,除引入珠寶鐘錶展、藝術畫廊、高級餐廳等高端業態外,其8000平方米的劇場可容納近千人,將成為國際時尚發佈中心和國際頂級藝術家的表演場地。在建築大師隈研吾的改造下,原先的廠房、生鏽的管道、風化的混凝土柱樑等元素,呈現出獨具一格的歷史感和工業感。隈研吾說:「由於這裡原來是船廠的造機車間,空間高敞,我在設計中儘可能保留了巨大空間所擁有的尺度感。在建築內,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均擁有通透的視線,希望來到這裡的人能再次感受到老船廠原有的規模。我認為在老廠房中預留在當代的購物中心或美術館中難以感受到的尺度感是很重要的。」而打開劇場舞台背後的電動玻璃窗,黃浦江的風景更是「撲面而來」,美輪美奐的藝術設計效果令人稱絕。

「1862」時尚藝術中心
「1862」時尚藝術中心計劃於今年4月正式對公眾開放,屆時將「好戲連台」。奧斯卡藝術指導金像獎得主葉錦添與奧斯卡最佳原創音樂獎得主譚盾特地為「1862」時尚藝術中心聯合創作了《空穴來風》,台灣著名話劇導演賴聲川會將其經典之作《圓環物語》搬上「1862」時尚藝術中心的舞台,當代崑曲《我,哈姆雷特》也將在這裡驚艷上演。
在上船公司原船台的基礎上,上海陸家嘴展覽中心將設計建設成一座廣場式建築。整個建築如同一個空間中樞,設有展覽廳、展覽階梯、前廳以及坡式步道和帶頂蓋的廣場等,未來將成為公共藝術展、大型室外音樂會和大型商業展的重要展演場所。這個多功能活動展覽空間以「永不間斷的展覽」形式,不僅可以作為交融多元藝術文化的展示平台,滿足發佈、展覽等功能的需求,還將創造出一塊戶外公共活動空間,從而提升濱江金融城的文化吸引力。目前,展覽空間已經建設完成,建築師用工業化的風格來呼應船台常見的「加工中的船體」,在周圍成群的金融寫字樓之中,強化文化、休憩、活動功能,成為黃浦江畔獨具特色的公共建築。
上船公司濱江岸線位於上海市世界級濱水公共空間的核心區段,對整個黃浦江沿線的濱水文化品質提升意義重大。本次濱江景觀改造工程保留了原綠地大體格局,改造提升的措施則包括減少植物、地形等對視線的遮擋,實現漫步道、跑步道和騎行道貫通,使其成為市民休閑散步的好去處。在上船公司原1號船台的港池區域,則新架起了一座袖珍版的外白渡鋼橋,從前巨輪下水的地方已變為充滿時尚氣息的遊艇碼頭。

濱江景觀
華麗變身
打造都市生活新空間
在上船公司舊址上拔地而起的大型購物中心尚悅灣廣場(GALA MALL),已率先於去年12月正式開業。GALA MALL由國際著名的 KPF 建築事務所打造,如同一座聚集能量的巨輪,以寬廣的空間設計,結合世界各地最新的時尚發佈活動,打破購物中心刻板的規劃,創造以 「體驗」 為主的「慢時尚」購物新型態。通過對美食、時尚、生活三大板塊的潛心鑽研, GALA MALL引進了眾多知名特色商鋪,力圖打造屬於上海的獨特生活美學,令人十分期待。

尚悅灣廣場內部
業內專家認為,歷史、藝術、文化、創意在陸家嘴濱江金融城不斷碰撞、交織、迸發、積澱,為上海打造出獨一無二的城市形象——它的商業現代性充滿了懷舊感,以建築作為載體,傳遞出真實的「逝去」與「存在」;它的美學思考紮根於故地,又引領上海城市生活新風尚。漫步 GALA MALL,本身就成為了一種新的觀展形式,每一步都有可能與藝術不期而遇:雕塑家 Erwin Wurm 的大型雕塑作品《Handbag》,以手袋配上一雙長腿,成為地標,更批判地反映出現代人以品牌去裝飾自我而添加價值的絕望;西側入口是藝術家陳文令的作品《沐浴星光》,以下落的水滴與想要把水滴停止的孩童,隱喻對逝去的各個偉大時代的緬懷,以及對 GALA MALL 原址上船公司曾經擁有的輝煌歷史的追憶;青年建築師林琮然則以不鏽鋼塑就《船煙》造型,置於北側入口,在懷念昔日造船廠的同時,也預示着GALA MALL 的再次起航;雕塑家吳建福的作品《領航》則位於廣場入口,三件一組的雕塑像是被風吹起的船帆,紅色的熱情與白色的開闊相間其中,在光線映照下呈現出變幻莫測的流動之感。

雕塑《船煙》
建設卓越的全球城市,需要打造世界一流的卓越水岸。「十三五」期間,上海將加快推進黃浦江兩岸濱江貫通工程,還江於民、還景於民,努力打造充滿活力、傳承文脈、綠色生態、舒適便捷的世界一流濱水公共開放空間。據了解,上船公司浦西廠區老船塢等工業遺迹也將得到保護性開發利用,具有百年傳奇的老船廠將在此番歷史巨變中獲得永生。
照片由記者王孫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