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宗威
最近這輪疫情波及全國多個地區,而且短期內看不到好轉跡象。
很多人受疫情影響,無法工作也就沒有收入。除了一家老小的開支,每個月還要負擔幾千甚至上萬的房貸,經濟壓力山大。
如果不能按時還貸怎麼辦?會影響徵信記錄嗎?國外疫情期間的延遲還貸措施,有值得借鑒的地方嗎?
1
來看下最近網上流傳的一張截圖——
有家住蘇州崑山、在上海工作的市民反映,因疫情影響無法工作,沒有了收入,但每個月還要還5000左右的房貸,希望銀行能暫緩還貸,或者減免半個月房貸。
銀行很快回應說,目前暫無疫情減免房貸相關規定。還說小區封閉屬於「短期特殊情況」,「並不會對您長期產生影響」。
銀行最後搬出「我行規定」,稱「房貸還款延遲1天會影響徵信記錄,延遲3個月將會啟動訴訟程序,請務必按時歸還房貸。」
這張截圖說出了很多「房奴」的心酸。
當然了,我們不是要指責銀行冷血。銀行畢竟不是慈善機構,要是大家都要求晚還、少還,甚至說不還房貸,銀行只有破產一條路了。
但在疫情的特殊情況下,適當延期還貸可不可以呢?
在甘肅白銀的一起類似案例中,當地銀行信貸部工作人員表示,如果確實因疫情封控沒有收入,不能按時還款,可以推遲還款,但要到銀行提交書面申請證明,辦理延遲還款手續,最長可延遲6個月。
為啥這家銀行又允許延期還貸?全國有沒有相對統一的規定?
其實早在2020年1月,銀保監會就下發過通知,要求對受疫情影響暫時失去收入來源的人群,要在信貸政策上予以適當傾斜,靈活調整住房按揭、信用卡等個人信貸還款安排,合理延後還款期限。
央行、財政部等5部委後來又聯合發佈了通知,提到受疫情影響未能及時還款的,經接入機構認定,相關逾期貸款可以不作逾期記錄報送,已經報送的予以調整。
但這兩個通知,都只是指導性文件,沒有更詳細的規則。
據媒體最近的報道,在撥打了多家銀行客服電話後,每個銀行給出的回復都不一樣。
有的銀行表示,受疫情影響,部分地區可以申請延遲還貸,但目前疫情最嚴重的上海、長春等地,由於政策的滯後性,不在名單之列。
還有的銀行回復說,確因疫情影響可以延遲還貸,但要視具體情況而定。另有部分銀行稱「沒有接到通知」,不過可以諮詢當地網點,說不定允許申請辦理。
所以能不能延遲還貸,說到底得看銀行的「臉色」。銀行說可以就可以,銀行說不行就不行。
2
其實在疫情爆發後,不少國家都推出過相關措施,允許適當延遲還貸。
2020年3月,美國推出了系列疫情紓困法案,其中包括「房貸延期支付計劃」,貸款人可申請延期6個月還貸。拜登上台後,兩次延長了「房貸延期支付計劃」,申請者最長可延遲18個月還款。
什麼樣的人可以申請?
房貸由美國聯邦政府持有或擔保的,包括房地美、房利美兩家企業,以及聯邦住房管理局、退伍軍人事務部和美國農業部。
可能有人聽過房地美和房利美,但「兩房」其實不是銀行,他們從銀行手裡買來個人房貸,再包裝成金融產品出售。
2008年的次貸危機,就是兩家企業無序擴張,最後導致地產泡沫引起的。「兩房」後來都被美國政府出資接管,現由聯邦住房金融局監管,相當於超級央企。
可以這麼理解,「兩房」主要服務美國普通家庭,三部(局)主要服務政府公職人員和軍人。
如果房貸純屬於私人銀行,能不能延期還貸,那就跟咱們一樣,主要看各銀行的政策。
申請延期還貸難嗎?
申請者直接在貸款服務公司官方網站上,填寫相關說明就行。大部分時候不需要書面證明財務困難,但一些徵信不佳的人,可能會接到貸款服務公司的電話,要求口頭說明情況。
申請延期還貸的人多嗎?
據統計,全美有700多萬人申請了房貸延期,而據抵押貸款數據公司Black Knight的數據,截至2021年5月下旬,仍有220萬美國房主處於延期計劃中,占所有抵押貸款的4.1%。
在英國,疫情初期也推出過相關政策,允許延遲3個月還貸,後來又延長到6個月。
在日本,超過5萬人獲批可以延期還貸,是「3·11」日本大地震時的5倍。大部分申請者被允許在半年到一年左右時間內,可以每月只還利息,待期限過後再還本金。
2020年12月,日本全國銀行協會更進一步,給予着實困難的家庭部分貸款減免,但審查過程很嚴,只有數百人的申請獲批。
該協會還規定,即使最後仍無力還貸,導致房屋被迫拍賣,也不會影響個人徵信。
3
我們介紹國外的延期還貸措施,並不是說它們都是好的。相反,美國「房貸延期支付計劃」之類的政策,推出後就引發過不少爭議。
比如申請門檻過低的問題。
美國的房貸利率一般在百分之三點幾左右。很多人鑽延期還貸的空子,就算借錢也要買房,間接推動了美國房價的上漲。
據美國聯邦住房金融局統計,2021年的全美平均房價,比2020年上漲了近20%。
另外,這一計劃的初衷是幫助困難家庭,然而收益更多的卻是高收入家庭。
紐約聯邦儲備銀行的研究發現,在年收入超過6萬美元的高收入受訪家庭中,約有5.8%表示獲得了延期還貸,而收入低於6萬美元的家庭中僅有2%。
而且,延期還貸並不是說不用還錢了,相當於改判了緩刑,該還的錢一分也不能少。那些到期後仍無力還貸的人,就是一顆顆定時炸彈,隨時可能引爆美國的房地產市場。
對中國來說,效仿美國弄一個類似計劃,顯然並不現實。
首先,中國沒有像美國「兩房」這樣的,能覆蓋全美大多數家庭房貸的機構。
中國老百姓的房貸散在大大小小的銀行中,每家銀行,或者同一家銀行不同地區的分行,承受風險的能力是不一樣的。
我們不能要求所有銀行步調一致,在全國層面上統一規則,出台一個類似的房貸延期計劃。將決定權交給銀行地方網點,算是比較現實的操作。
每個還不起房貸人的背後,都是一個家庭陷入困境中。
去年12月,在浙江平湖,由於丈夫短期失業、妻子生孩子等原因,導致房貸逾期數月,銀行判定違規後申請強制賣房。法院最後駁回了銀行的請求,制止了銀行的機械操作。
銀行可以理直氣壯的說,我們是按規定辦事。但從江蘇崑山和甘肅白銀的案例中不難看出,銀行其實是有較大自由裁量權的。在考慮每個人的具體情況時,他們完全可以更靈活一點、更人性化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