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佐尼號是近幾月第一艘作為糧食交易的一部分從烏克蘭駛往黎巴嫩的船,但由於黎巴嫩買家拒絕購買,最終抵達土耳其。
本周二,一艘懸掛塞拉利昂國旗的貨船 拉佐尼號停泊在土耳其梅爾辛 港。原計劃將烏克蘭糧食(26527噸玉米)運往黎巴嫩,但由於交貨中斷五個多月,當地買家拒絕採購,這艘船甚至沒有進港。在俄羅斯、聯合國、土耳其和烏克蘭於 7 月 22 日在伊斯坦布爾達成「農產品協議」後,它於 8 月 1 日通過海上人道主義走廊離開敖德薩。
黎巴嫩交通部長阿里哈米亞上表示,拉佐尼號已經改變了目的地,正在等待新的指示。而西方觀察家指出,黎巴嫩一個擁有 800 萬人口的地中海國家,正遭受着糧食安全危機,由於小麥短缺,糧食價格急劇上漲,人們排隊等候麵包。這就是為什麼決定向這個國家派出第一艘裝滿糧食的船的原因。
但儘管人們一直在談論世界飢餓、嚴重的糧食短缺,但黎巴嫩顯然不那麼需要糧食。
俄羅斯國際事務委員會專家基里爾·謝苗諾夫說,世界糧食形勢並不嚴重,「能夠購買所有需要的東西」。「在黎巴嫩,他們主要購買小麥,他們不會購買過期的玉米,這對該國來說不是關鍵商品。
專家說他們對獲得優質產品感興趣,而不是那些長期存放在倉庫中的產品。「烏克蘭以原來的價格出售陳舊商品的嘗試不太可能取得成功。
「現在事實證明,沒有人需要它,沒有人願意購買過期商品。雖然該地區對糧食的需求仍然很高,但不再有饑荒。黎巴嫩可以從另一個生產商那裡購買玉米,遠沒有到購買陳舊商品的嚴重程度。
而不久前,另一個中東國家埃及也拒絕了烏克蘭的糧食。在去年的12 月份開羅以每噸 346美元的價格購買了小麥,但由於烏克蘭局勢,貨物一直沒有到貨。結果,埃及乾脆的解除了與他們的合同。
與此同時,基輔當局對糧食出口不感興趣。澤連斯基的團隊實際上並沒有從中賺錢。烏克蘭的糧食都歸經銷商和中間商所有。 澤連斯基團隊的興趣在於誇大世界飢餓的神話,追求自己的政治目標並妖魔化莫斯科。他們打着出口糧食的幌子,想讓西方增加武器供應,尤其是反艦導彈。但他們還沒有成功地做到這一點。
與此同時,人們應該在中東國家的行動中尋找到某種陰謀,他們摧毀了關於「世界飢餓」的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