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熱點聚焦
01 恆大問題屬個案風險,處置邁出關鍵一步
12月3日,中國恆大集團披露了可能無法履行擔保責任的公告。廣東省人民政府當晚立即約談了中國恆大集團實控人許家印。應恆大地產集團有限公司請求,廣東省人民政府同意向恆大地產集團有限公司派出工作組。隨後,「一行兩會「及住建部就恆大問題作出回應。
中國人民銀行有關負責人表示,恆大集團出現風險主要源於自身經營不善、盲目擴張。境外美元債市場是高度市場化的,投資人較為成熟、甄別能力較強,對於相關問題的處理也有清晰的法律規定和程序。短期個別房企出現風險,不會影響中長期市場的正常融資功能。證監會有關負責人指出,當前,我國房地產行業總體保持健康發展,大多數房地產企業堅守主業、經營穩健。
目前,A股市場運行總體平穩,韌性較強、活躍度較高,交易所債券市場違約率保持在較低水平,涉房上市公司、債券發行人經營財務指標總體健康,恆大集團風險事件對資本市場穩定運行的外溢影響可控。銀保監會新聞發言人表示,恆大事件不會對我國銀行業保險業的正常運行造成任何負面影響。
中國銀保監會將認真貫徹國家有關政策,在落實房地產金融審慎管理的前提下,指導銀行保險機構做好對房地產和建築業的金融服務。現階段,要根據各地不同情況,重點滿足首套房、改善性住房按揭需求,合理髮放房地產開發貸款、併購貸款,加大保障性租賃住房支持力度,促進房地產行業和市場平穩健康發展。住建部相關人士表示,廣東省政府向恆大派出工作組,有利於恆大風險化解,有利於恆大保交樓,有利於保護購房者合法權益。
《清華金融評論》觀察
從相關部門的回應看,恆大問題被認定為屬於個案風險,當前我國房地產行業總體保持健康發展,房地產企業在債券市場的融資渠道保持暢通有序。恆大問題的處置邁出了關鍵一步,這有利於進一步全面清查恆大整體債務規模,有效化解風險;有利於降低上下游企業和相關房地產企業面臨的不確定性風險;有利於維護各方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穩定。
重大會議
01 方星海稱期貨法有望在明年三讀後發佈
12月5日,中國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出席第17屆中國(深圳)國際期貨大會並發表主題演講。方星海指出,推動期貨市場建設,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主要從三方面着手:一是以期貨立法為契機,進一步加強期貨市場法治建設。二是加強市場建設,打造多元開放期貨衍生品市場體系。三是繼續完善期貨中介機構體系。
方星海表示,2021年年以來,期貨行業基本法制定取得突破性進展,《期貨和衍生品法》(簡稱《期貨法》)通過一讀和二讀,有望在2022年三讀後正式發佈。要以《期貨法》立法框架和原則為指導,推動完善部門規章、自律規則等制度體系,不斷夯實期貨市場法治建設基礎,提升依法治市能力和水平。
要以《期貨法》的頒佈為契機,加強對期貨市場服務實體企業的宣介,凝聚各方發展期貨市場的共識。要支持期貨公司擴寬融資渠道和開展跨境經營,鼓勵符合條件的頭部期貨公司上市融資。努力打造一批資本實力雄厚、具有國際競爭力、以風險管理和資產定價服務為核心業務的衍生品和大宗商品服務公司。
《清華金融評論》觀察
目前我國期貨市場資金總量已突破1.2萬億元,比2020年末增長44.5%;今年前11個月,場內期貨期權累計成交量、成交額分別達到69.19億手和536.46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8.61%和40.27%。
與期貨業和期貨市場的迅速發展相比,期貨法治化進程相對滯後。我國已先後制定了《中國人民銀行法》《商業銀行法》《銀行業監督管理法》《證券法》《證券投資基金法》《保險法》《信託法》《反洗錢法》等一系列金融法律,但《期貨法》遲遲沒有出台。現行法規制度體系的層次和效力不高,交易規則和監管標準不統一,期貨交易缺少基本的民事法律規範,難以適應期貨業和期貨市場發展的需要。
依法治市是期貨市場穩健發展的關鍵。制定《期貨法》是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的重要舉措,是維護國家金融安全、防範化解金融風險的重要保障,是在法治軌道上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客觀需要。本輪《期貨法》的制定工作啟動於2013年,到今年已走過了8個年頭。
02 央行數研所副所長狄剛:已率先實現在數字人民幣研發項目中積極探索區塊鏈應用
12月5日,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副所長狄剛在國際金融論壇第18屆全球年會上表示,區塊鏈技術在數字金融領域應用成果初現。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率先實現了在數字人民幣的研發項目中積極探索區塊鏈應用。
狄剛還表示,在數字人民幣體系中基於區塊鏈技術構建了統一的分佈式賬本。央行作為可信機構將交易數據上鏈,保障數據真實可靠,運營機構可進行跨機構對賬、賬本集體維護、多點備份等。
《清華金融評論》觀察
從應用來看,區塊鏈技術在數字金融領域應用成果可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從拼專利走向了拼實力,從找場景變成了建生態,區塊鏈落地成果不斷增加,並發揮越來越多的價值優勢;另一部分是區塊鏈技術在跨境支付、供應鏈金融、農業金融、貿易金融、普惠金融、社會城市、「三農」、民生等領域實現落地,部分國際大型金融機構也在積極拓展區塊鏈應用場景,包括貿易金融、信息共享、外匯交易、股權交易等。
重大政策
01 銀保監會印發《關於銀行業保險業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指導意見》
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堅持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戰略支撐的重大決策部署,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完善支持科技創新的金融體系,推動銀行業保險業科技企業金融服務質效提升,近日中國銀保監會印發了《關於銀行業保險業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指導意見》(簡稱《指導意見》),要求銀行保險機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指導意見》指出,要按照創新引領、市場導向、統籌協調、風險可控的基本原則,充分發揮銀行業保險業服務科技創新的積極作用,推動完善多層次、專業化、特色化的科技金融體系,為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提供有力支撐
《清華金融評論》觀察
當前,全球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科技企業金融需求及其特點快速變化。《指導意見》鼓勵銀行保險機構統籌發展與安全,在做優做細科技金融傳統業務基礎上,加快科技金融產品服務創新。鼓勵銀行機構根據科技企業生產經營周期依法合規延長流動資金貸款期限,採取更加靈活的利率定價和利息還付方式,助力科技企業創新發展。推進首台(套)和新材料保險試點,支持有條件的地區探索首版次軟件保險,為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保駕護航。此外,鼓勵銀行保險機構拓展科技人才金融服務,豐富知識產權保險業務品種,滿足科技創新多樣化金融需求。
針對科技企業風險高、不確定性強的特點,一方面,考慮到初創期科技企業更加符合直接融資風險偏好,在依法合規、風險可控、商業可持續前提下,《指導意見》支持商業銀行具有投資功能的子公司、保險機構、信託公司等出資創業投資基金、政府產業投資基金等,為科技企業發展提供股權融資。支持資產管理產品依法投資包括未上市科技企業股權及其受(收)益權在內的權益類資產,實現資管產品期限與其所投資資產期限相匹配、與科技企業成長周期相匹配。研究保險資金設立服務國家科技戰略專項基金或其他支持科技發展母基金的可行性,更好支持科技企業創新發展。
另一方面,《指導意見》要求銀行保險機構完善專業化內部管理和風險控制機制。鼓勵銀行保險機構設立專業化的科技金融服務組織,培育專業人才隊伍,健全考核激勵和盡職免責等機制。組織科技專家參與業務評審,積極探索新一代信息技術在金融風控領域應用,更加關注科技企業股權投資可獲得性、研發能力、技術優勢、專利質量、團隊穩定性與市場前景情況,完善專業化的風控模型。
02 銀保監會發佈《保險集團公司監督管理辦法》
11月30日,中國銀保監會對外發佈《保險集團公司監督管理辦法》(簡稱《辦法》),以進一步加強對保險集團公司的監督管理,有效防範保險集團經營風險,促進金融保險業健康發展。《辦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辦法》強調保險集團公司的股權投資應堅持保險主業原則,推動保險集團聚焦保險主業、加強股權投資管理、規範經營行為,防止資本無序擴張;險集團公司應降低保險集團股權結構的複雜性,提升保險集團公司治理能力;保險集團公司應建立集團整體的風險管理體系,特別關注保險集團特有風險;非保險子公司的投資設立應能優化集團資源配置,發揮協同效應,提升集團整體專業化水平和市場競爭能力,有效促進保險主業發展。
《清華金融評論》觀察
截至2020年末,我國共有13家保險集團,總資產22萬億元。保險集團及其所屬保險公司在保險市場主體中佔據主導地位。同單體企業相比,保險集團公司的股權結構更加複雜,一些風險點可能更加隱蔽,出現風險後也更易蔓延,甚至可能會在集團內各板塊間交叉感染。
保險機構的多法人和集團化經營模式日漸普遍,特別是集團化之後的保險機構,業務和風險的複雜性均有所增加,在進行交叉銷售和業務協同的同時,迫切需要提升准入、治理、資本與風險管理、信息披露等方面的監管要求。
修訂後的《辦法》着重加強保險集團公司治理監管,要求保險集團公司具有簡明、清晰、可穿透的股權結構,與下屬成員公司股權控制層級合理,並強化了保險集團公司對整個集團公司治理的主體責任。
03 證券期貨行政執法當事人承諾制度2022年起施行
11月29日消息,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日前簽署國務院令,公布《證券期貨行政執法當事人承諾制度實施辦法》(簡稱《辦法》),《辦法》自2022年1月1日起施行。證監會同步就《證券期貨行政執法當事人承諾金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簡稱《承諾金辦法》)、《證券期貨行政執法當事人承諾制度實施規定(徵求意見稿)》(簡稱《承諾制度實施規定》)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
《清華金融評論》觀察
《辦法》在總結試點經驗的基礎上,以行政法規形式對行政執法當事人承諾制度作出了規定。《辦法》通過明確基本流程、嚴格限定適用範圍、健全監督制約機制來規範行政執法當事人承諾制度的實施,確保制度公開公平公正,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提高執法效能、防範道德風險。
《辦法》主要規定了五方面內容。包括:明確證券期貨行政執法當事人承諾制度的內涵和適用原則、規定適用證券期貨行政執法當事人承諾的基本流程、明確不適用證券期貨行政執法當事人承諾的情形、明確承諾金的使用和管理方式、明確監督制約機制。
與2015年證監會制定的《行政和解試點實施辦法》相比,《辦法》在總結試點經驗基礎上,進一步完善了相關制度,擴展了申請時間,調整了適用範圍和條件,優化了啟動程序,完善了承諾金數額的確定因素,明確了集體決策制度。
04 外匯管理局:《外匯市場交易行為規範指引》有利於對接國際外匯市場成熟規則
近日,國家外匯管理局發佈《外匯市場交易行為規範指引》(下稱《指引》)。外匯管理局副局長王春英指出,《指引》重點規範外匯市場交易行為,核心內容是交易管理和信息管理。市場參與者應公平、透明、誠信地處理客戶交易指令或訂單,妥善消除或管理利益衝突,合理開展外匯自營交易,不得進行利益輸送,不得利用非公開信息從事交易活動,不得從事市場操縱或欺詐行為。市場參與者應有效識別和保護敏感信息,採用符合規定的方式交流交易信息,妥善保存交易信息記錄與交流信息記錄,向客戶或公眾履行信息披露義務。
《清華金融評論》觀察
近年來,全球普遍加強外匯市場治理,推動外匯市場更加規範運行。《指引》的出台是我國外匯市場建設和治理的重要舉措,對促進外匯市場發展具有積極作用。一是有利於推動外匯市場平穩有序運行;二是有利於進一步發揮外匯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作用;三是有利於對接國際外匯市場成熟規則。
重大事件
01 美國SEC通過《外國公司問責法案》最終修正案 中概股應聲下跌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發佈最新通告稱,已通過臨時修正,以執行《外國公司責任法案》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要求。該法案要求外國公司提供審計底稿供美國檢查,否則可能3年內被勒令退市。12月3日(周五)晚間,在美上市的中概股大跌。Choice數據統計顯示,目前已上市的324隻中概股中,有多達187隻在12月3日的跌幅超過5%,其中有89隻中概股的跌幅超過了10%。
《清華金融評論》觀察
美國SEC的正式通告,意味着針對中概股公司監管的政策已經全部制定完成,正式進入實質性執行階段。作為《薩班斯-奧克斯利法案》的修正案,該法案主要增加了在美上市公司滿足會計監管要求的條款,如不能滿足則公司股票會被禁止在美國所有證券市場交易(包括場外市場)交易。這將使得在美上市的中概股面臨更大的退市壓力。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對此表態稱,中美雙方在中概股審計監管領域一直在開展合作,也曾通過試點檢查探索有效的合作方式,為雙方打下了較好的合作基礎。
但是,美國一些政治勢力近年來把資本市場監管政治化,無端打壓在美上市中國企業,脅迫中國企業退市,這不僅有悖於市場經濟的基本原則和法治理念,也損害了全球投資者利益和美國資本市場的國際地位,是一種「多輸」的做法,對誰都沒有好處。在資本市場高度全球化的今天,更需要監管部門以務實、理性、專業的方式處理審計監管合作問題,迫使在美上市中國企業退市不應成為一個負責任的政策選項。
02 鮑威爾稱是時候放棄「暫時性」通脹的說法
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在11月30日在出席美國國會參議院委員會聽證會時表示,減碼購債的步伐可能比11月早些時候宣布的每月150億美元的速度更快。他預計這個問題將在12月的會議上討論。美聯儲官員們長期以來一直認為通脹是「暫時的」。
鮑威爾認為,「暫時性這個詞對不同的人有不同含義。對許多人來說,它帶有短期的感覺。我們傾向於用這個詞來表示它不會以更高的通脹形式留下永久的印記,我認為現在可能是放棄這個詞並嘗試更清楚地解釋我們意思的好時機。」
《清華金融評論》觀察
實際上,通脹加速上升和新冠肺炎病例增多打擊了很多美國人對美國經濟發展的看法。世界大型企業研究會公布的數據顯示,11月消費者信心指數從10月下修後的111.6降至109.5,美國消費者信心在11月降至9個月低點。不過,世界大型企業研究會經濟指標高級董事弗蘭科(Lynn Franco)在聲明中表示,對短期經濟前景的預期小幅上升,但對就業和收入前景的預期小幅下降。
本文編輯:孫世選
// 金融微課堂//
閱讀銀行排行榜完整報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