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個成人在線教育平台陷入困境。裁員、拖欠工資、停繳社保、停止返費等一系列問題將北京開課吧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開課吧)送上「風口浪尖」。
為了提升學歷,為了一份副業,為了找到更好的工作……不少成年人對這個號稱在線職業教育「獨角獸」的平台青睞有加,購買了各類「協議班」課程,一邊學習,一邊等待返費,不承想,卻等來了求助和維權。
一年53門課程,淪為「打卡機器」
「這一年來,我經常半夜醒來,想我那個課打卡了沒有。」
去年7月末,林星奇第一次在開課吧購買課程。那時,他正在讀博士二年級,專業方向從計算機換到了人工智能設計,為了輔助手頭上的科研項目,他購買了該平台價值15800元的人工智能基礎課程。
此後的一年裡,他形容自己「好像上了癮」,「控制不住越買越多」。
林星奇提供的購課統計表顯示,截至今年6月,他在開課吧購買了各類課程53門,單科課程的價格從幾十元到上萬元不等,共計花費近25萬元,其中絕大部分為「協議班」。
林星奇回憶稱,一開始,他是通過網上幾塊錢的引流課了解到開課吧,「當時沒有買,觀望了一陣子,後來他們做活動,搞協議班。」這是他第一次聽說「協議班」模式。
所謂「協議班」,也稱「獎學金班」,林星奇說,報班意味着學員上課或考試達到一定的標準後,可獲得全部學費返還。林星奇所報課程以完成打卡為返費標準,即直播課程和錄播課程分別達到60%和80%的觀看時長,返費方式分為按月返或上完課返。
買了人工智能課程後,林星奇很快又購入了兩門專業相關課程,共計近2萬元。基礎不錯的他,每天按時打卡上課,前三門課程的返費均如約到賬。
在此期間,銷售和「班主任」又不斷地向他推銷各種課程。開課吧前員工劉毅強告訴記者,前端銷售負責招學員,「班主任」負責向學員交付課程,解答各種課程相關問題,如怎麼使用軟件等,其次也承擔著「二次銷售」的任務。
在各種推銷下,林星奇又購買了諸如影視剪輯、生活研習、形象美學等非專業相關課程,均為「協議班」,價格多為數千元。這意味着,為了獲得返費,他需要花大量時間上課打卡。林星奇坦承,精力顧不過來的時候,針對部分錄播課,他會以掛賬號刷時長的方式完成打卡。
林星奇購買的部分課程統計表。受訪者供圖
而偶然花79元買的一種「小課」則讓他又一次陷入了打卡循環中。林星奇稱,這類課程要求在規定的時間內連續每天打卡,全勤即可獲得學費返還。比如前述提到的79元「小白理財課」,需要連續打卡70天,一旦落了一天,學員需要在10天內找到另一名用戶購買該課程才能補上。於是,為了全勤,打卡群里常常有學員尋求其他同樣忘記打卡的同學,互相補買對方的課程。
在林星奇的記錄中,他購買了10餘門類似的小課,包括「名人智慧課」「每天學點法律知識」「100節,玩轉英語詞根詞綴」等。這些課程價格多為百元左右,最貴的599元,分別需要連續打卡70天、90天、100天、120天不等,最長的「冥想計劃」需要打卡365天,課程時長短則6分鐘左右,長則10分鐘以上。
最初的學習目的漸漸迷失方向。林星奇說,有時為了加速,他會同時打開手機、電腦,「這樣子也只能省下一半的時間,(每天打卡)時間還是很長。」
然而,今年6月的一次「意外」導致他未及時打卡,為了補齊當日任務,他只好藉助家人的賬號又購買了十幾門小課。而此前,他僅落過一天。
「打卡」就這麼一點點侵入林星奇的生活。他覺得,自己就像一台「打卡機器」,越來越焦慮,甚至變得有些「魔怔」。
有人仍在還貸,有人被催債
在林星奇的記憶里,返費延遲大概始於去年年底,班主任或單獨或在班群內通知了這一情況,「延遲個幾天或者十幾天,但還是會到。」在他的賬號記錄里,最後一筆費用於今年4月13日收到。
此後,因學業等問題,林星奇無暇顧及返費問題,也一度相信開課吧的延遲說辭,認為「沒有太大問題」。有銷售還曾建議他參加當時正在開展的「優秀學員選拔計劃」,即在已購買的課程中選擇一定數量的課程進行登記,此後相關課程不用再打卡,可在8月底一次性獲得全部返費。
「我一激動,就登記了6門課。」林星奇稱,當時既想着減輕一些打卡的壓力,也始終對開課吧抱持信任,「在網上查過,公司挺大的,就比較放心。」
林星奇不知道的是,號稱在線職業教育「獨角獸」企業之一的開課吧此時已陷入資金困難中,開始拖欠員工工資,並因此於7月被廣州市天河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罰款1萬元。處罰事由顯示,6月2日,多人投訴開課吧未及時支付員工在職期間工資。廣州市天河區人社局要求其於6月20日前解決相關欠薪問題。但該公司未能按照有關要求依法作出整改,未發放員工2022年3月、4月、5月工資。
即便如此,銷售們依然在推銷課程,甚至建議林星奇升級課程,即多交一筆錢將非返費班變成返費班。
「當時就覺得這門課程啥也沒有學到,報的不是協議班,有點虧。」5月31日,林星奇補交了8260元將影視剪輯課升級成協議班,而約定7月底開始返費也已成為泡沫,「6月上了幾節課,7月已經沒有排課了。」
林星奇把報名「協議班」比作「薅羊毛」,因為報課太多,他曾一度覺得「不好意思」,還特意購買了兩門非返費的課程。林星奇說,對於沒有固定收入來源的學生群體來說,其吸引力在於既能學到想學的知識,又能獲得返費減輕經濟負擔。
此外,針對高價課程,銷售也會在推銷時提出分期付款的建議。花了25800元購買考公課程的李祥林告訴記者,報名時,銷售稱,返費一定會按月準時到賬,學費可採取信用卡分期,或者通過其公司合作的貸款平台北京芝士未來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芝士未來」)分期支付。李祥林選擇了信用卡分期付款,後來只拿到兩次返費,一共8600元。如今,他早已停止了上課,但仍要每月還信用卡。
劉毅強告訴記者,面對需要分期付款的學員,他們一般優先推薦信用卡、花唄和京東白條等平台,若額度不夠,會再推薦使用「芝士未來」。「其他平台對每個人都有額度,從花唄貸不了25800,但從『芝士未來』很容易就貸到。」
這一情況被多名學員證實。一名通過「芝士未來」分期付款的學員告訴記者,他年初購買公務員課程時還是在校大學生,花唄額度不夠,銷售便推薦了「芝士未來」,分12期,每期還款2040.5元,收款方為深圳豐信商業保理優先公司(以下簡稱「深圳豐信」)。企查查顯示,「芝士未來」與深圳豐信的法定代表人是同一人,均為胡超。而開課吧法定代表人方業昌曾於2019年9月出任「芝士未來」董事一職,後於2021年8月退出。
上述學員提供的分期付款登記信息顯示,教育程度為「高中」,工作信息「無」,也順利通過審核。但還款至第3個月時,對方遲遲不返費,又加上實在沒錢,他便停止了還款,已逾期3個月。「也沒人催債。」
然而,另有多名通過「芝士未來」分期付款的學員則收到了來自「融易分期」的催債信息,還有學員收到了相關債權受讓公司的律師函。記者致電「融易分期」客服熱線,工作人員稱,其平台此前與開課吧有合作關係,現在已終止,學員選擇分期付款後,他們已經將錢全額一次性付給了開課吧,「學員需要分期償還給咱們這邊,逾期會有逾期費用產生。如果逾期過長會影響徵信。」
學員收到的逾期短訊。受訪者供圖
針對學員提出的取消分期貸款一事,記者諮詢開課吧,對方稱,目前只有收款方為開課吧的分期可以通過其公司取消,涉及其他多個第三方資方的都無法取消。至於退費問題,需要學員繼續等待。
「協議班」引爭議,預收資金監管刻不容緩
對於這種接近「免費」學習的方式,不少學員買課時也有過懷疑。李祥林告訴記者,他曾問過推銷的「老師」,這樣返費公司賺錢么,對方稱「就這一天,打口碑的,做品宣,就這幾十個名額」。
劉毅強稱,在他工作的幾個月里,公司的返費模式會不定期更換,「比如這段時間是25800元買課,分6個月返,這種模式賣不好了,就換一種,出一個2980元分3個月返的。」
多名開課吧前員工告訴記者,為了推銷,市面上很多機構都會採用「協議班」模式招攬學員,他們一開始也相信公司的返費政策,所以大力推銷,甚至自己的親朋好友也來報課。他們沒有想到的是,如今不僅學員返費無望,自己的工資也不知何時到賬。
實際上,針對高價「協議班」的爭議早已存在。公職類教育服務機構中公教育的高管曾在2019年度網上業績說明會上表示,「協議班」是一種創新的培訓課程產品形式,經過長時間的市場檢驗和產品迭代逐步趨於成熟,已成為目前職業培訓行業絕大多數機構普遍採用的培訓課程產品形式,目前公司協議班佔比70%以上。
「協議班」一方面為中公教育帶來營收,另一方面也出現大量退費。去年,深交所兩次向中公教育下發關注函,要求其回應有關業績減少、協議班收入明細、退費率等問題。據媒體報道,中公教育當時很快下架了公職類考試所有全退產品。近日,就相關協議班問題,記者諮詢了中公教育的一名銷售人員,對方稱此前下架的是「全退課」,目前的協議班需要收取一定的學費。但在其發佈的相關招生海報中,記者發現,仍有不過全退的課程。
中公教育不過全退的課程招生海報。截圖
記者隨後致電中公教育官方熱線,工作人員表示目前確實有一些課程是全退的,但要看課程具體設置,「公職類的話,像我們有的城市全退,但要另外收1000元學雜費,學雜費是不退的,有些課程連學雜費也不用收,或者有些課程需要扣部分費用,筆試不過扣除部分,面試不過扣除部分。」
在某第三方投訴平台,關於協議班退費問題已有6000餘條投訴,涉及開課吧、學慧網、華圖教育等多家教育機構。
《中國綜合性終身教育平台大數據報告》顯示,綜合性終身教育市場規模預計2021年達到近3000億元,新職業帶動品類創新,在線化加速市場下沉,在線綜合性終身教育佔比40%。
一邊是巨大的市場,另一邊亂象頻生。上海正策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合規中心主任李翔認為,相較於傳統的線下教育機構,線上教育本身的監管難度較大,對技術和制度監管提出了比較高的要求。
2021年7月,教育部印發《關於加強社會成人教育培訓管理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鼓勵採用「互聯網+」的混合學習模式,搭建網絡學習平台和移動學習平台,加強資源建設,提升服務和管理水平。
對於經費管理,《通知》要求督促社會成人教育培訓機構依法建立財務、會計、資產管理和第三方審計制度,規範收費和退費行為。各地教育行政部門要會同有關部門健全社會成人教育培訓機構資金監管機制,進一步降低預收資金風險。
「這表明,官方層面是支持和鼓勵通過互聯網技術來搭建成人教育平台,也對機構的財務經費管理提出嚴格要求。」李翔表示,分析最近線上成人教育機構出現的問題,平台明顯將主要的投入用在了營銷而非課程本身。
「不同於傳統的商品交易,虛擬產品的交易一旦一方無法兌現,且沒有第三方平台的監督或擔保,這些風險及損失大部分將由學員承擔。」李翔表示,針對已出現的風險,學員可以通過法律維護權益,要求平台履行已簽署的合同義務。但維權難度大。平台一旦出現問題,學員最終實現合法權利的周期較長,如果本身又有「培訓貸」等金融消費,壓力則更大。他表示,針對預收資金的深度監管刻不容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