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疫情的反覆對社會經濟產生了持續性的影響,信用卡業務也同樣受到嚴重衝擊,但是發卡銀行秉持發展的決心積極應對,努力化解2020年信用卡業務遭遇到的重重困難。
監管部門在2021年第一天實施了《關於推進信用卡透支利率市場化改革的通知》,信用卡透支利率0.035~0.05%/日的限制被徹底放開,反映出監管部門重塑信用卡業務在消費金融領域中地位的決心,由發卡銀行根據自身發展需要,以及不同用戶的定位,實施自由定價。不過據經過一年時間的觀察,只有個別銀行推出優惠透支利率產品,也從側面反映出發卡銀行對相關政策的把握與利用的意識不足。
2021年末,監管部門出台《關於進一步促進信用卡業務規範健康發展的通知(徵求意見稿)》,從經營管理、規範發卡、授信風控、分期業務、消費者保護、外部合作等諸多方面對信用卡業務提出了整改要求,通過規範信用卡業務健康發展的舉措,讓信用卡業務能夠正本清源,「倒逼」信用卡業務從粗放式發展向精細化管理轉變。
根據央行《2021年支付體系運行總體情況》顯示,2021年在用發卡總量為8億張,同比增長了2.83%,增速較2020年下降1.41個百分點,再創新低。2021年各主要發卡銀行在規模增長方面出現了「分化」現象,國有/股份制銀行由於市場份額已經比較大,因此增長乏力,相比而言,城商/農商農信系銀行卻呈現出比較強勁的增長勢頭,平均增長率達到18.6%。
在信用卡市場從以前靠規模增長向現有用戶的存量挖掘方向轉變,已經是不可逆轉的趨勢,一方面要求產品更為精細化,以吸引其它競爭對手的用戶,另一方面充分挖掘自身用戶的價值,即提升交易額,以通過提升貸款餘額來實現交易手續費與利息收入。
國有/股份制銀行中,招行、平安、建行、交行在2021年信用卡交易額超過3萬億元,招行信用卡以4.76萬億元再創新高,並保持連續三年超過4萬億元,遙遙領先全行業而位居首位;平安信用卡也連續三年保持3萬億元水平,位居次席。城商/農商農信系銀行中,在公布信用卡交易額的銀行中,上海銀行信用卡以1446億元位居交易額首位,中原銀行首次突破1000億元,位居次席;其它銀行中,多家信用卡交易額實現了從18~54%的增長率。
信用卡貸款餘額是帶來利息收入的重要來源,在招行信用卡業務收入中,利息收入達到600億元,佔比68%。信用卡交易金額的提升,也拉動了信用卡貸款餘額的增長,國有/股份制銀行中,建行與招行的信用卡貸款餘額分別達到了8962億元和8403億元,超過第三位1000億元;城商/農商農信系銀行中,廣州銀行則一枝獨秀,貸款餘額達到了890億元,領先第二位500億元。
這兩年,因疫情引發的共債風險提升了信用卡業務不良貸款總額,但是2021年經過發卡銀行的各種政策出台,信用卡不良率得到有效控制,除極個別還有增長外,絕大部分銀行呈現下降趨勢,180天逾期半年未償信貸總額降到860.39億元,同比僅增長2.59%,疫情所帶來的影響得到有效控制。
2021年中國信用卡市場呈現出來的特點是:國有/股份制發卡銀行規模發展放緩,但是對用戶存量挖掘的要求越來越明顯,更注重交易額與透支餘額的考慮;而城商/農商農信系銀行,雖然市場壓力依舊很大,但是部分銀行還是表現出發展的迫切需求,畢竟他們也有本土市場的優勢所在,只是在經營理念上還需要有所突破。
2021年,信用卡市場儘管困難重重,但是也看到很多銀行依然保持旺盛的發展動力,特別是有的銀行從靠規模發展轉向存量發展的跡象非常明顯了。2021年,監管部門發佈了《關於進一步促進信用卡業務規範健康發展的通知(徵求意見稿)》,對信用卡業務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反映出重塑信用卡業務在消費金融領域中重要地位的決心。
本刊通過跟蹤34家上市(含A股和港股),以及部分非上市銀行2021年信用卡業績,經過整理、匯總、分析,發佈《2021年中國信用卡與支付市場整體狀況》,通過這份行業分析,讓業內同行全景式了解信用卡市場的現狀,更希望信用卡行業共同努力,依勢調整業務經營策略,藉助「新政」重整旗鼓,以達到提升產品的市場競爭力,以及行業實力的目標。
(註:浙商、恆豐、渤海三家雖然隸屬於股份制銀行,但受限於規模,在統計、分析中將其納入到城商/農商農信系銀行中)
附:《2021年中國信用卡與支付市場整體狀況》
關注本號,這裡有信用卡的知識,也有信用卡行業獨立視角的深度評論與分析,還有信用卡的歷史與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