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西華翔集團生產線。 楊傑英 攝
山西華翔集團生產線。 楊傑英 攝
中新網太原6月26日電 題:山西「85後」海歸匠心築夢:讓「中國智造」走向世界
中新網記者 楊傑英
全球冰箱、空調總銷量一年約2.7億台,其中每4台就有3台「中國造」。而每3台中,就有1台的壓縮機零部件出自山西。這家位於山西省臨汾市的民營股份制裝備製造企業,產品遠銷歐美,並在海外設立多家分支機構。
「智能家居核心零部件市場佔有率全球第一、工業裝備零部件單廠規模全國第一、智能家居零部件機加工能力全國第一。」十年磨一劍,這是「85後」海歸王淵十年的工作「成績單」。

王淵正在向「三晉人大代表採風行」臨汾活動採風團一行介紹企業發展情況。 楊傑英 攝
王淵,山西臨汾人,畢業於英國阿斯頓大學(Aston University)。自2012年擔任山西華翔集團總裁以來,他長期專註於金屬材料成型及加工領域,逐步將山西華翔集團打造成為中國裝備製造行業細分領域的龍頭企業,華翔集團也因此獲得工信部「單項冠軍示範企業」殊榮。他先後榮獲「中國鑄造優秀企業家」稱號、「創響山西」創新創業人物特別獎、山西省「五四青年」獎章等榮譽。
盛夏時節,記者跟隨「三晉人大代表採風行」臨汾活動採風團一行採訪了王淵。自當選山西省人大代表以來,王淵認真履職盡責,就擴大招才引智、加大人才培育、推動產業集群建設、優化資源要素配置、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發展戰略新興產業等重要議題提交建議和議案,積極建言獻策,共謀發展。

企業堅持科技驅動,打造「三化融合」的智能製造系統。 楊傑英 攝
作為企業負責人,他帶領廣大職工積極投身智能製造、新能源產業的發展浪潮中,擔起「實業報國,科技興國」之使命。
「我們始終注重工匠精神和不斷創新,去打磨產品質量。」王淵告訴記者,相對於一般製造行業來說,鑄造件生產對生產工藝經驗積累的要求較高,這要求鑄造業企業具有較強的自主創新能力,還需要大批熟練的技術管理人員和生產技術工人,就是「工匠」。
王淵要求「工匠」們具備獨當一面、適度職業化、根據不同需要進行創新等15個條件,公司每年還會開展「華翔工匠」評選。目前,公司30年以上「大工匠」有160多人,10年以上「華翔工匠」約佔員工總數20%,分佈在生產、品質、技術、研發等崗位。

王淵正在向「三晉人大代表採風行」臨汾活動採風團一行介紹企業情況。
從「製造」到「智造」,王淵帶領企業堅持科技驅動,打造「三化融合」的智能製造系統。「『三化』即自動化、信息化、精益化。」王淵介紹,對企業主要的產線都做了自動化改造,用信息系統去解決之前信息孤島和信息傳遞的問題,同時把自動化節省出的人力就地轉化為精益改善的主力軍。
「我們成立了專門的智能裝備製造公司,自主研發和製造精益自動化設備、過程檢查及傳送的簡易自動化裝備,以更好地匹配我們的產品族。」王淵表示,這是一個追求卓越的過程,一個痛苦鑽研的過程,也是一個培養人才的過程。

企業「人才騰飛工程」訓練班。資料圖 受訪者供圖
目前,山西華翔集團已成為全球最大的白色家電壓縮機零部件供應商,佔全球份額超過23%,同時積極發揮鏈主鏈核功能,持續延伸產業鏈,提升附加值,致力於打造臨汾白色家電產業集群。
談及未來,王淵表示,將繼續創新生產技術及裝備製造水平,依託5G+智慧工廠,打造智能製造示範基地,實現產業鏈的高端化、智能化,為中國裝備製造業的發展貢獻力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