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要振興,教育要先行。2022年的這個夏天,赤土鄉終於走出了第一位北大學子——林煒傑。
林煒傑是漳浦縣赤土鄉萬安村人,全村人口也就一千多人。被北大錄取的消息傳開後,鄉親們微信朋友圈爭相轉發,整個村都沸騰起來,成為全鄉一件大喜事。自1977年恢復高考以來,林煒傑是全鄉第一位通過高考步入未名湖求學的北大學子。
各級政府和社會各界人士紛紛前來關心慰問,林氏宗親、鄉政府、村委會以及一中母校都贈予了獎勵金。大家都鼓勵他要繼續保持謙虛謹慎,戒驕戒躁的學習態度,努力學習掌握真本領,將來更好報效祖國,回饋桑梓。
林煒傑的父親在工地打工,母親在工廠上班,家庭收入一般,屬於普通家庭。林煒傑父親的朋友開玩笑說,這是「最普通的筍,生出了最好料的竹子」。面對來自各界的熱情關心,一時間「感謝,感恩」成為了林煒傑父親的口頭禪。在林煒傑父親心裏,總覺得林煒傑的金榜題名要歸功於老師的辛勤培育、學校的嚴格要求以及政府和社會的支持幫助。
正是父親一貫心存感恩的處事態度影響了林煒傑的人生價值觀。他從小生活上和學習上都很獨立自覺,沒有讓父母親操心過,因為他懂得父母親的不容易,懂得珍惜學習的大好年華,懂得「贈人玫瑰,手留余香」。對於學習,他自有一套方法。他說自己是個聰明的笨人,從不搞挑燈夜戰,晚上11點準時睡覺,早上6點起來讀書,保證充足睡眠才能有最好的精神學習。平時注重知識點的補缺補漏,有時間就研究外地的提高卷。有同學請教問題都盡心解答,有一次同學來請教一個的英文單詞,他自己也不懂就認真的查閱字典再詳細跟同學解釋,不想,高考的時候正好就考到了。
林煒傑錄取的專業是臨床醫學,當被問及為什麼選擇這個專業時,他說起了自己因為一個皮膚問題到不同醫院卻得出不同診斷結果的親身經歷。他認識到只有紮實掌握良好的醫術,才能真正做到緩解患者痛苦,達到治病救人效果。特別是這次新冠肺炎疫情,廣大醫務工作者用行動詮釋了救死扶傷的崇高精神,讓他更加堅定了當醫生的想法,下決心一定要練就過硬本領,以仁心仁術造福社會,用實際行動報答社會各界的關心。

林煒傑考上北大,其實不只是一件的喜事,更是赤土鄉教育事業的一個時代符號和歷史坐標。
赤土鄉位於漳浦縣中部,四面環山,曾一度閉塞,雖然與縣城僅一山之隔但也要40分鐘車程。自從朝陽隧洞打通了與縣城直線鏈接,轄區內萬安工業園的建設帶動,赤土鄉的教育事業也跟着經濟發展逐年提升。近年來,萬安幼兒園拔地而起、赤土中心校校區優化規劃、赤土中學擴建修繕……赤土鄉政府在教育上投入不遺餘力,教育事業蒸蒸日上。林仲文獎學獎教金、林志堅獎學獎教金等多項獎學獎教基金的設立,以及每年優秀教育工作者評選和高考優秀生獎勵儀式的舉行讓尊師重教的美德蔚然成風。隨着鄉村振興人才戰略的實施,赤土鄉將持續厚植孕育和激發人才的土壤,不斷優化成長成才的生態環境,不久的將來會有更多「林煒傑們」脫穎而出。
8月28日,林煒傑滿載着父母的希望和親朋好友的祝福,懷揣着理想追求終於踏上了夢寐以求的求學之路。
來源:福建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