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創業,可能大家會跟年輕人扯上關係,大家普遍認為創業其實是年輕人該乾的事情,但是這樣的說法現在似乎正在不斷的推翻,近年來,中國高度重視自主創業,特別是一些小微企業,但是在這樣的環境下,很多的人都害怕創業,尤其是年輕人,所以說其實中國還是有很多中年創業的人。
如今,許多人都開始以年齡為借口,認為自己已經30多歲,不適合創業。然而,在中國的科技和互聯網產業中,也有不少後起之秀,他們都是四五十歲才走上創業之路。雖然創業晚了,但他們的事業也做得很好。
比如說,柳傳志在40歲的時候創立了聯想控股有限公司。任正非在44歲時創立了華為。但是有一個人55歲時還在工作,56歲時開始創業,86歲時還在經營着一個萬億元的帝國。他就是台積電之父、台積電創始人張忠謀。
張忠謀又被稱為是台灣半導體之父,儘管是張忠謀創業的時間相對較晚,但是張忠謀卻做得非常優秀,張忠謀的台積電是現在全球最賺錢的華人科技公司,張忠謀出生於1931年,其實張忠謀的家境並不富裕。曾經有一段時間,張忠謀甚至處於一種不確定和流亡的狀態。張忠謀輾轉過6個城市和10所學校。
年輕時,張忠謀來到美國留學,並順利進入哈佛大學。年少的他就相信只要自己努力就可以獲得成功,出人頭地。在哈佛讀書的時候就是班上的佼佼者了,之後還去了麻省理工學習機械,24歲的張忠謀在美國開始了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半導體工程師。27歲時,張忠謀進入德州儀器公司,在這家公司一干就是幹了20多年。
後來54歲的張忠謀回到台灣,56歲時在台灣創辦了一家機電電路製造公司。此外,他還高調地表明將會做出一個全球最大的半導體製造代工公司。創業之初,這家公司的電子產業規模很小,當時流動電話和智能手機都沒有開始發展起來,個人電腦也是,所以使張忠謀的創業之路不太順利。
後來張忠謀發現了芯片行業的商機,於是將公司進入代工狀態,也就是說讓一些小的製造商專註於開發相關的知識產權,不需要支付太多的成本,事實證明,這種新思路很快為公司帶來了大量業務,台積電的市值也一度超過了英特爾,一躍成為行業老大。
2001年,台積電70歲的董事長張忠謀和比他小13歲的張淑芬在美國加州低調結婚。婚禮相當低調,只有少數親戚朋友被邀請參加。這是兩人的再婚,也是一種轟動。原因是張淑芬曾在張忠謀手下工作,還是吳丁凱的前妻,而吳丁凱是台灣工業研究所化學工業所長,同時還是張忠謀的下屬。
由於工作關係,1985年,張忠謀從美國回國,出任工業與研究所所長,張淑芬任所長秘書。張淑芬活潑開朗,善於思考,是為數不多能讓張忠謀冷靜下來的候選人之一。他們結婚的消息曾經不被很多人看好,說是張忠謀其實是對下屬的妻子有好感。言外之意是懷疑他有道德問題,甚至有人直接說張忠謀是奪人之妻。
但是兩人不以為然,伴隨着這樣的爭議生活了一年又一年,他們二人覺得,只要我們做的問心無愧,外界怎麼傳都無所謂,後來從媒體後來披露的信息來看,他們走到一起其實是因為愛,但也帶着彼此的傷痛。原來,張淑芬和前夫的關係早已斷絕,只是推遲了十多年才離婚,而張忠謀也是如此。到再婚時,他已與前妻已經是分居30多年。
可以想像張忠謀和張淑芬需要多大的勇氣,他們克服了多少不完美才走到一起。但他們的勇氣和克服是值得的,這換取了此後至今的圓滿。台積電在張忠謀的帶領之下獲得了快速的發展,2006張忠謀辭去了台灣積電的職務,開始追求自己的人生。但是,不幸的事情還是發生了。
在2009年金融危機的衝擊下,台積電正處於虧損的邊緣。張忠謀重返台積電擔任首席執行官。2010年,台積電營業收入達到900億元。它是台灣1300家上市公司中盈利最高的公司。56歲的張忠謀開始了自己的事業,能夠取得如此高的成績,人們不得不佩服他。然而,這也源於張忠謀在世界級科技公司積累的經驗。為台積電未來的成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現在張忠謀已經是88歲了,張忠謀在2018年六月正式宣布退休,在2017年的時候,還留下了營收2087億的台積電,凈利潤更是達到了800億,而那個時候的是華為也僅僅才是474億,台積電的凈利潤是華為的兩倍。
張忠謀能帶領台積電許德這樣的成就,這不僅是技術上的積累,而且也為公司管理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張忠謀經常說自己還有很長的黃金時代。在張忠謀的領導下,台積電不僅是台灣最賺錢的公司,也是台灣每年研發和投資金額最大的公司。
台積電的客戶包括大量領先的全球科技公司,包括蘋果(Apple)、高通(Qualcomm)和華為(Huawei),這些公司的市值超過1萬億元人民幣,甚至超過了IBM。張忠謀在接受日本媒體採訪時曾表示,「直言」大陸的芯片代工技術仍處於落後狀態,可能需要幾年時間才能達到台積電的技術門檻。
56歲開始創業,僅僅是30年的時間裏,已經是成為了科技界的一個重要的企業,成為了台灣最賺錢的企業,張忠謀雖然大器晚成,但他的成就已經足夠優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