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被美國列入實體名單後,許多供應商迫於美方的壓力,陸續停止了對華為的供應,不過有那麼一家供應商,還是為華為堅持供貨到截止日期的前一天,這一家公司就是台積電。
台積電曾經作為全球第一的半導體企業,市值曾高達2萬億台幣,而它的創始人張忠謀,以56歲的高齡成立台積電,更是令人驚訝。如今張忠謀已經隱退,然而他與台積電之間的故事還是很傳奇的。
留學海外,為外國人「打工」的前半生
張忠謀作為台積電的創始人,創業的時間其實比大部分企業家都晚,他56歲才創辦了台積電,在這之前,張忠謀過着為別人「打工」的生活。
1931年,張忠謀出生於浙江寧波,由於戰火連綿,他隨家人輾轉在香港、重慶、浙江、廣州等地,1941年,為躲避戰火,張忠謀一家人選擇了留在重慶,十歲的他進入了南開中學就讀。到了1949年,成績優異的他前往美國哈佛大學深造,成為當時1000餘名新生里唯一的中國人。
對機械製造行業興趣非凡的張忠謀,就讀哈佛後,又去讀了麻省理工的機械工程專業,並於1954年取得機械碩士的學位。當時的歐洲正處於工業製造蓬勃發展的階段,1955年張忠謀進入了一家在波士頓的電器公司就職,擔任半導體工程師,由此正式踏入了半導體行業。
踏入職場的張忠謀,感慨自身專業知識有限,難以再跟上,於是他從第二任東家德州電器辭職,前往斯坦福大學電機系繼續學習,在1964年取得了博士學位後,重回德州儀器。張忠謀備受公司的器重, 1972年先後升任德州儀器公司副總裁和資深副總裁,公司60000餘名員工中的一半都歸他所管,成為名副其實的公司第三把手,當時華人圈內也視他為「華人之光」。
不信天命的後半生,終成半導體教父
在張忠謀的扶持下,德州儀器躍居業內第一,雖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張忠謀並不滿足於此,他看中了發展前景廣闊的半導體市場,極力勸說總裁夏柏儘早為此布局,然而夏柏只願意把重心放在製造消費性電子產品上。
1985年,不願放棄半導體的張忠謀,辭去了在德州儀器的高層職位,接受台灣工業技術研究院的聘請,從美國返回台灣,擔任台灣工業技術研究院的院長,開始了在台灣半導體建設之路。
有句古話叫做「五十知天命」,然而張忠謀卻不信天命,1987年,56歲的張忠謀不信自己的成就僅限於此,於是創立了台灣積體電路製造公司,正式開始他在半導體商界的馳騁之旅。
台積電作為全球第一家專業代工公司,一經問世便備受 業界關注,但也有不少同行對此唱衰,在他們看來,張忠謀已經56歲,年紀漸老的他難以經營這樣一家規模大、難度高的企業。
然而那些唱衰的人,忽視了張忠謀敢56歲創業的野心,也低估了他獲得斯坦福大學博士學位、任職德州儀器高管多年的能力。野心加實力,在外人唱衰的背景下,台積電一路高歌前進,迅速發展成為台灣半導體行業的龍頭企業,張忠謀也因此被稱為「台灣半導體教父」。
張忠謀雖然年紀漸老,但是他除了在事業上不信天命,在感情上也是如此,在他70歲時,迎娶了自己曾經的秘書——比他小13歲的妻子,雖然別人有所不解,畢竟70歲已是耄耋之年,可是他毫不在意,依舊帶着妻子在高調出席在各個公開場合。
事業有成,家庭美滿,在2005年台積電發展勢頭正猛時,張忠謀決定急流勇退,他辭去台積電CEO的職務,選擇了培養多年的蔡力行作為自己的接班人。 然而在2009年,金融風暴席捲全球,台積電也遭受波及,為挽回企業損失,78歲高齡的張忠謀再次出任台積電CEO掌握大局,整個行業倍感震撼。
在張忠謀的執掌下,台積電挺過了金融風暴,根據台積電2010年報顯示,其總營收超過了4000億台幣,市值則是超過了2萬億台幣。此外,台積電還積極進軍內地市場,成為華為的供應商之一。並且根據台積電公開的資料顯示,截至到2017年3月20日,台積電市值超過了Intel了,成為全球排名第一的半導體製造企業。
2018年6月,張忠謀在股東大會上正式宣布了退休的消息。這個以56歲才創業,花了30年時間將台積電捧上全球第一的台積電創始人正式落下了他在半導體界的帷幕。如今,很多人在創業之時,難免陷入擔憂年紀是否太大的困境,那不妨想想張忠謀,不嘗試一番,怎能知道自己的野心和價值能達到怎樣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