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黃曉慶
2022年7月,當一股後備廂集市的風吹到內江市市中區濱江路時,這裡一度成為網紅打卡地。
那時,集市的喧囂,讓背後的世紀濱江小區業主還有些不適應。而如今,業主們卻十分懷念那群充滿活力的年輕人和籠罩在小區周邊的煙火氣息。
9月8日晚,隨着本輪疫情首例本土確診病例的出現,世紀濱江1期和4期緊急封控。之後,因疫情形勢嚴峻,小區剩餘的2期、3期也開始實施靜態管理。

全域消毒
9月15日,封控後第七天,業委會主任謝瑞蓮依然忙着在各個微信群中「爬樓」,生怕錯過有用的信息;志願者陳剛成為了小區內所有居民的藥品代購員;被困在住戶家中的裝修師傅陳昭才收到了7家鄰居拼湊的愛心物資;物業公司總經理李蘭芝由於長時間高強度工作,累倒在崗位被送去了醫院;城東街道河壩街社區書記向家蓁忙着成立臨時黨支部,希望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協助社區打贏這場抗疫攻堅戰。
業委會主任:
每天 「爬樓」10多小時
收集訴求及時反饋
2009年,世紀濱江小區1期建成,視野開闊的江景房備受青睞,謝瑞蓮也買下了臨江的一套房。後來,被推薦為業委會主任。
居家隔離這幾天,謝瑞蓮的主要工作就是線上開展服務。她的微信群聊里有業主大群、樓棟群、業委會工作群等等,「信息量太大,我每天就是不停地『爬樓』,了解動態。」

運送物資
在她看來,特殊時期,業主們把微信群信息當作救命稻草一樣。而她需要做的就是,及時安撫負能量的情緒,收集大家的訴求向物業、社區反饋。
一天看10多個小時的手機,讓59歲的她有些吃不消。值得欣喜的是,隨着物資的有序保障,業主們逐漸安下心來。
業主志願者:
起好黨員帶頭作用
為居民代購藥物
陳剛是工商銀行內江市分行信管部的一名工作人員,家住世紀濱江4期。小區封控的第二天一早,一覺起來,他發現所在樓棟的微信群里有社區發佈志願者徵集令。「可能通知時間早,沒什麼人回應,我就直接@他報一個」。作為黨員的陳剛心想,做事總要有人帶頭。
成為志願者後,陳剛每天要做的事很雜。登記買菜信息、收費,然後運送物資,陪同「大白」一起,上門為居民採集核酸,還要負責為小區1到4期所有居民買葯。

分發物資
每天,各樓棟長收集到所在樓棟居民的買葯信息後,就發給他匯總填入表格,然後交給藥房。看似簡單的事卻十分費神,發來的需求,有的就是一張寫有藥名的紙片,他需要自己錄入;有的葯沒有,他需要電話詢問能否用其他廠家的代替。畢竟是藥品,他需要再三核實,不能有半點馬虎。
儘管吐槽:「當志願者比上班累多了。」可是他依然堅定地告訴記者,既然做了志願者就要做好。
裝修工:
因疫情被迫滯留
鄰居愛心接力湊齊物資
9月15日晚,羅昭才煮了3節美味的香腸,這應該是封閉7天來,吃得最香的一頓。他是來自東興區郭北鎮的一名油漆工,原本在世紀濱江小區4期11幢的業主家裝修,突如其來的疫情,讓他被迫滯留小區。
一同被困的還有羅昭才的父親羅德祥以及木工師傅許江能,面對空蕩蕩的房屋,三人犯了難。
封控當晚,物業公司後勤部主任廖梅在信息登記時了解此事後,立即為他們送去口罩、水、麵包等生活物資,協調鄰居送去米、蔬菜、被子。
9月15日,得知三位裝修師傅再次出現物資緊缺,他們所在的樓棟群發起了一場線上募捐。鄰居們慷慨解囊,大到涼席、被子、電磁爐、炒菜鍋,小到紙巾、菜刀、鍋鏟,還有蔬菜、米油、香腸等等,這些物品如雪中送炭,讓三人感動不已。
物業經理:
克服人少事多的困難
帶領員工保持小區有序運行
「聽說李經理已經被送到醫院搶救了,你們一定要保護好自己,業主很感謝物業的付出,」9月16日上午8點53分,負責世紀濱江小區物業服務的四川思銘物業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喻長禮,接到謝瑞蓮關心的電話。
電話里提到的「李經理」就是物業公司總經理李蘭芝,從9月8日至9月15日,她留在小區內,與員工同吃同住,平均每天凌晨3點休息,6點就要起床。

守住大門
小區全面封閉後,她面臨的窘境是封控正值物業員工交接班時,不少人已經下班回家,人手嚴重不足。
以保潔為例,1期和4期本來一天需要14個保潔,而現在只有4個。而以前垃圾車直接拉走的垃圾要分包處理,工作量成倍增加。李蘭芝只好從其他部門抽調6名人員參與消殺、清掃、收納和打包工作。
保潔力量不夠,垃圾打包人員分不過來時,李蘭芝就帶頭干。每天還要協調政府部門、防疫部門和街道社區等多個部門,統籌業主生活物資,接上百個電話……9月15日下午,高強度工作讓只有90多斤且低血糖的她累倒在了崗位上。
社區書記:
發動志願者協助「大白」
提高核酸採集效率
小區1期和4期屬於城東街道河壩街社區,自從發生疫情後,社區工作人員們也一直奮戰在一線,作為領頭人的社區書記向家蓁,每天也是連軸轉,只能休息三四個小時。
首例病例出現在1期,而1期和4期相連,於是街道、社區當機立斷,兩期一起封控。6個出口,除了後門兩個出口通過打圍完全封閉外,剩餘4個出口設置卡點,由街道、社區、民警、物業保安合力,24小時值守。
1期和4期一共有15棟樓,1660餘戶業主。封控第二天,社區立刻組建了有公職人員、黨員、退役軍人等組成的志願者隊伍,一共80多人,這樣就保證了每棟樓至少有5個志願者。每棟樓的志願者負責收集物資需求,然後分發給大家,包括孕婦、老年人特殊需求物品。
為了減輕前來採集核酸的「大白」工作量,向家蓁又發動年輕人或者有醫務工作經驗的,成立一支志願者隊伍,專門協助「大白」錄入系統,提高工作效率。
9月16日,向家蓁忙着組織核酸採集、安排打圍、發送物資,到了晚上8點,聲音已經沙啞。
隨着疫情防控集中攻堅行動號角的吹響,所有的人都相信,黎明的曙光即將到來,勝利就在前方。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註:ihxdsb,報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