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個人被捧成「神」,可能就離人設崩塌不遠了。
|作者:咖喱
三個月內兩次橫渡大西洋,這樣的壯舉,來自年僅16歲的環保少女格雷塔·滕伯格(Greta Thunberg)。
說來也是頗具戲劇化的行程。為了倡導環保,格雷塔坐着帆船從瑞典出發,在水上漂了15天才來到美國。參加完氣候峰會,她本打算順路去智利參加氣候變化大會。誰知,智利國內動亂導致臨時改址西班牙,格雷塔傻眼了,還得緊急漂回歐洲……又用了3周時間,她總算在大會閉幕前趕到了。
坐個帆船橫渡大西洋還不算什麼,從格雷塔這一年的經歷來看,她的人生更像是乘上了火箭。
從一個不知名的小丫頭開始,她罷課、示威、呼籲人們關注氣候變化,直到站上世界各大演講台,憑着「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果敢,咆哮着指責各國領導人「偷走了」她的夢想和童年。她喜提全球知名的「少年領袖」「環保公主」名號,甚至有人把她看作是「耶穌傳人」「當代聖母」。
她的粉絲應援團也超級強大,奧巴馬跟她對拳、特魯多請她座談、施瓦辛格陪她騎車、摩納哥王子為她開船,甚至今年的諾貝爾和平獎差點兒就進了她的腰包,一時風光無兩……
然而,在她高調又甚是激烈的行為背後,也有人對一個16歲姑娘能有如此通天本事產生了質疑。
氣候問題背後各種利益盤根錯節,她那些「停掉燃油車」「全部吃素」的倡議到底是「何不食肉糜」的天真,還是有人在背後操縱上演的一出博眼球大戲?
振聾發聵的怒吼
將時間退回到一年半以前,格雷塔還是萬千瑞典少女中很不起眼的一個。
她出生在一個頗具文藝氣息的家庭,爸爸是一名作家兼演員,媽媽是當地歌劇院的歌手,爺爺是瑞典著名的導演。不過,格雷塔似乎沒有繼承家裡的藝術細胞,天生看起來比較內向。
格雷塔的父母
跟同齡人相比,她有些害羞,成績頂尖卻很少發言,永遠坐在教室後排。後來,家裡人發現,格雷塔患上了輕度的艾斯伯格症候群,一種可能存在溝通障礙卻也會讓人更加專註的心理疾病。
有一次,老師在班裡放映了一部環保相關的紀錄片,這彷彿打開了格雷塔小小世界的一扇心門。她再也無法像其他同學一樣沒心沒肺地待在象牙塔,而是開始反思:為什麼這樣一個關乎人類生存的問題卻沒有得到足夠重視?
她開始從自身做起,不吃肉、不買新衣服、不坐飛機。家裡人也被她帶動了起來,全部吃素、自己種菜、騎單車上班。為了成全格雷塔的「執着」,媽媽甚至放棄了所有出國演出的機會,只因不能坐飛機。
格雷塔的媽媽
很快,家庭這個單位已經不能滿足小格雷塔的雄心,她要走出去尋找更大的空間。
2018年9月,也就是瑞典大選之前的十幾天,她每天都逃課去國會門口靜坐抗議,身邊還立着一塊牌子,上面寫着:為氣候罷課。
大選結束,小格雷塔也沒有停歇,每周五雷打不動地繼續靜坐,並給她的行動起了個名字——「Friday for Future」(為未來而戰的周五)。
之後,為了方便四處演講和抗議,她乾脆選擇了休學一年。
格雷塔真正火出圈,是在去年12月。她受邀在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發表演講,語出驚人——怒斥各國領導人在環保問題上不成熟,並指出他們的虛偽,「一邊說著愛孩子,一邊卻偷走了他們的未來……這麼做只是為了少數人賺大錢的機會。」
她那緊蹙的眉頭、鏗鏘有力的聲音、心繫天下的能量,震驚了全世界。
接着,她成為各大論壇的「寵兒」:
今年1月,她是達沃斯世界論壇的座上賓;
2月,她受邀到Ted Talk發表演講;
3月,她被推薦為「諾貝爾和平獎」的提名人選;
8月,她入選《時代》周刊「影響世界的一百位名人」;
9月,她橫渡大西洋,在紐約參加了聯合國氣候峰會;
12月,她再次橫渡大西洋參加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
格雷塔登上《時代周刊》,並被譽為「下一代的領導者」。
每場演講中,小格雷塔都氣場十足,苦口婆心地勸說:「人類就快滅絕啦,而你們還在談論經濟增長。」
她那句「你們怎麼敢」的質問火遍全球↓↓
所有人都開始注意到,瑞典這個16歲的小姑娘,正企圖用振聾發聵的聲音喚醒「裝睡」的大人。
戳這裡看「憤怒小孩」的完整演講↓↓
被捧成先知和聖母
格雷塔掀起的是一波「兒童救世風潮」。
今年3月,她發起了「歐洲青少年大罷課」行動。據不完全統計,有超過120個國家及地區的140多萬學生響應她的號召,加入罷課示威。
9月,當她乘坐帆船抵達紐約時,孩子們把她當作英雄一般來迎接。
剛下船,格雷塔的一句吐槽——「紐約充滿了煤燃燒的味道」——就燃爆了大家的情緒。百名孩子在紐約聯合國總部外發起了示威遊行,喊出「停止否認地球正死去」「太熱了」等口號,最小的抗議者年齡只有6歲。
在美國轉了一圈,格雷塔不僅圈粉了一群同樣「熱血」的青少年,連很多大佬都公開為她打call。
施瓦辛格稱她是「心目中的英雄」,還約她騎單車,並把自己女兒介紹給她認識↓↓
小李子約她看風景,稱她是「我們時代的領袖」↓↓
奧巴馬和她對拳,還宣稱要一起組團對抗氣候變化↓↓
特魯多坐在她面前,看起來就像是在彙報工作↓↓
格雷塔指責特魯多在環保方面「做得不夠」,特魯多就一一應承:「完全同意她的觀點,我們需要做得更多。」
她憑藉新書《沒有人渺小到不能有所作為》被英國評為「年度最佳作家」,原因是其著作存在「鼓舞人心的力量」。
今年11月,瑞典最新出版的中學生教材中,還特意給格雷塔留了一個位置。
在關於宗教知識和哲學的課程中,格雷塔所在的章節名為《氣候》。書里把她描述為一個「鬧鐘」,一個「允許我們討論和反思我們的世界正在發生的事情」的「鬧鐘」。
同時,格雷塔的形象正不斷出現在世界各地。
在以色列,各大餐廳塑料餐具旁擺上了她的照片。當人們去取塑料刀叉或餐盤時,就會收穫她鄙視的眼神,以此提醒人們少用一次性餐具↓↓
在美國舊金山,一幅格雷塔的巨型壁畫將於下周在市中心的聯合廣場附近正式亮相↓↓
在意大利,她的人偶被一個右翼組織懸吊在羅馬的一座大橋上,人偶上面還用英文寫着「格雷塔就是你的上帝」↓↓
瑞典大主教安提亞·傑克倫將格雷塔比作聖經中的先知,甚至還有一家瑞典教會直接把她宣布為「耶穌的繼承人」……
走下神壇?
當一個人被捧成「神」,可能就離人設崩塌不遠了。
格雷塔的傳奇故事讓人難以置信。她那些「為氣候罷課」和坐帆船去美國的社會活動,陷入深深的「博出位」「作秀」「戲精」「被大人利用」的質疑中,人們開始瘋狂挖掘這背後可能存在的陰謀論。
有人扒出,她父母在幾年前就曾跟當地電視台洽談過,想給女兒拍環保電視宣傳片。雖然片子最終沒有拍成,但如今格雷塔如願名震海外,一家子戲精的說法也開始甚囂塵上。
格雷塔(左二)和家人在一起
還有人開始研究格雷塔那富有感染力的演講策略:
她在每次演講中邏輯清晰、思維縝密,那聲淚俱下的腔調和怒目圓睜的表情,不得不說存在極度的表現力和感染力;
她能熟練地引用聯合國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的科學報告,甚至從她口中說出的每一個數字都有證可查,這不像是一個16歲孩子可以做到的;
她在TED演講中說出了一個令人驚艷的比喻——「假設你的房子着火了,你會安心地坐在桌旁談論以後會如何華麗再建嗎?」而這種方式被指是在模仿氣候活動家瑪格麗特·克萊因·薩拉蒙的手法,瑪格麗特善用的就是通過煽動人類對滅絕的恐懼,讓大眾進入緊急狀態,最終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
對於格雷塔倡議的內容,不光不認同氣候變暖的保守派對其大肆批判,就連認同氣候變暖的一些專家學者也開始批評她「太激進了」。
比如,她號召全歐洲青少年大罷課,希望世界各國政府在10年內實現零排放,並取締燃油車和飛機,還呼籲全人類吃素。這些都被指出是很不切實際的想法。
比如,她乘帆船橫跨大西洋的行為,看起來是為環保身體力行,卻被指出,後續主辦方需要派人坐飛機去將船再次開回出發地,其中的損耗要比她一人坐飛機巨大得多。
相比起那些力挺格雷塔的大佬粉絲團,有更多政客開始嘲笑她的不自量力。
普京最先看透格雷塔的問題,指出「如果有人利用了她,那人應該要受到譴責」。他提出反問:「現代世界是複雜且不同的,生活在非洲和很多亞洲國家的民眾想要生活在與瑞典同等財富水平之中,那應該怎麼做呢?」
特朗普作為美國退出《巴黎氣候協定》的始作俑者,自然是格雷塔最大的「敵人」。他在推特上評價格雷塔的時候,採用的是一如既往的諷刺口吻——「她看起來像是一個對光明美好未來充滿嚮往的快樂小女孩,這看起來真好。」
格雷塔曾對特朗普報以「死亡凝視」。
馬克龍就更加直白了,他直指要害:年輕人,有這工夫做點實事,別光動嘴皮子到處鬧事兒……
面對環保問題,政治家們倒是難得地站成了一隊。
格雷塔背後到底有沒有「陰謀」,我們不得而知。或許對於發展和環保的複雜關係,小小的格雷塔還沒有搞清楚,但如果她真只是一個擁有遠大願景的孩子,企圖用自己強大的執行力、勇氣、語言表達能力來傳播自己的理念,那這種勇氣無疑值得佩服。
只是想提醒小格雷塔,行動適當得法,倡議切實可行,才能不把世界推向另一個虛妄的「烏托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