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科大集」+「線下海淘」 多面農高會遇見「上合面孔」面面有范。
西部網訊(記者 蘇靜萌 張棋 宋洋)第26屆農高會的開幕,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參會者齊聚楊凌,他們共同找尋致富的「金鑰匙」,感受科技創新給農業發展帶來的磅礴動力,體驗新時代農高會的國際魅力,了解助推國際農業合作的「楊凌力量」。

「實用范」:農民邂逅商機找尋致富「金鑰匙」
62歲的陳建民是來自甘肅的一位普通農民,農高會第一天,他便按時按點的來到會場,找尋今年的致富「金鑰匙」。陳建民說1994年自己第一次來到農高會,看到展覽展示的各種苗木、花卉、農資、農具他動心了,花了38塊4毛錢買了些馬鈴薯種子,第二年開春種植後當季收入近200塊錢。就是這樣陳建民開啟了長達25年的農高會之旅。
陳建民說,自己種馬鈴薯、當馬鈴薯經紀人賣馬鈴薯、成立合作社實行產銷一條龍體系,在2016年農高會上,他將村裡滯銷的馬鈴薯賣到了巴基斯坦。「通過農高會,想讓承載着鄉親們致富希望的『土蛋蛋』早日走出大山,賣個好價錢。」
同時,在農高會上,還有這樣一個特殊的展區:駐村第一書記工作成果展,這裡講述了31位優秀第一書記代表的故事。他們像「釘子」一樣,紮根基層,藉助楊凌農高會,他們主動「吆喝」,讓貧困山區走不出去的農產品有了「新生機」。
郝鵬飛是志丹縣永寧鎮麻灣村的第一書記,這次帶來的志丹蘋果色澤飽滿、個大味甜,吸引了很多市民圍觀。「蘋果的銷路,離不開騰訊『為村』平台的幫助。想要順當脫貧,村民之間的連通是大事。」郝鵬飛說,互聯網無疑是解決連通問題的首選之策。2018年9月,在郝鵬飛的協調下,「為村」在志丹縣落地生根。一年時間這個常住人口不足百人的村落,已用虛擬網絡帶動實體經濟,成立合作社、推廣新項目,給鄉村插上了互聯網的翅膀。

「科技范」:微型農機能無人駕駛、大數據能預測畜禽價格走向
在此次農高會上,全球農業高新技術、實用技術同台展示,現代農業的「科技范」引人關注。智能化、數字化、信息化技術大放異彩,智慧農業正引領和助力中國乃至全球農業高質量發展。「可以根據農作物生長環境變化自動澆水、施肥,通過大數據分析預測畜禽的價格走向……」隨着移動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數字科技的應用讓農業變得更「時尚」。
在本屆楊凌農高會新建成的D館內,一款智能機械吸引了眾多市民觀看。這個微型農機還能無人駕駛?圍觀的市民紛紛表示難以置信。原來這個多年前曾在高會上展示過的微型農機,經過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機電學院創新團隊的聯合攻關,被安裝上了智能化的遙控和導航裝置,不僅可以在作業環境複雜的丘陵山地自主作業,而且還實現了無人駕駛,被列為科技部重點支持項目。
「不能光靠人工去收割飼草,我們需要自動化的設備。在一些小山地,大的機械根本進不去,勞力的閑置也比較少,所以我們在尋找這種智能的,小巧方便的拖拉機。」寧夏大田新天地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長童彤說,如果這個智能機能夠帶去作業,會給我們提高30%的左右的飼草轉化率。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機電學院碩士研究生王小樂告訴記者,這個小型機械之所以變得智能化是添加了一些控制系統和智能傳感器,研究的最終目標就是實現農業小型設備的無人駕駛。在看過這個智能機械後,童彤堅信,科技能讓農民的生活變得更好。「我養殖了肉牛10萬頭,每年都要青儲10多萬噸飼草,有了這個機械可以更輕鬆更方便。」

「時尚范」:「農業集市」變身「海淘市場」
在D館楊凌自貿區國際合作建設「一帶一路」現代農業國際合作中心展位前,來自波蘭的綿羊油深受女性青睞,前來試用體驗的人也是絡繹不絕。來自西安的市民王鳳霞告訴記者,自己今年才開始從事種植行業,這次也是第一次「逛農高」,想來看看新技術學學新方法,但展會上各式各樣的進口產品讓她挑花了眼。
「沒想到在展會上還能買到進口的綿羊油,看來農高會已經走向世界了。」王鳳霞向記者介紹自己今天的戰利品:兩盒綿羊油,一瓶紅酒,五袋意大利麵,五盒巧克力。這些商品把王大姐的背包塞得滿滿當當。「現在就給西安的朋友發微信,讓他們明天也過來看看。」
在農高會D館阿富汗展位的參展商阿里說,農高會融入了很多「時尚」元素這是他沒有想到的。「這是我第一次來參展,陝西很漂亮,楊凌很漂亮,這裡匯聚了世界各地的參展商,利於尋找經銷商和合作夥伴。」
陝哈實業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栗倩告訴記者,農高會開幕僅第一天,零售銷售額已經達到一萬多元。作為每年都參會的「元老」展商,農高會的國際化她看在眼裡。「今年的農高會有了全新的面孔,有來自世界各地的展商參展,也讓我們有了互相交流和學習的機會。」據了解,此屆農高會共吸引2000多家企業參展,投資及交易總額達1007億元。
實際上,農產品豐富、銷售量增加只是農高會期間外商與陝西攜手的一個領域。打開大門的陝西向世界展示了合作的誠意,從產業對接到投資興業從教育互鑒到文化,更深更實的合作時刻在發生。

吉爾吉斯共和國農業、食品與土壤改良部國務秘書塔舍博洛托夫·馬克薩特先生接受西部網、陝西頭條採訪。
「國際范」:「國際面孔」齊聚農高會58個國家代表參展參會
新時代,新機遇,新征程。上海合作組織農業技術交流培訓示範基地的設立和「一帶一路」建設的深入推進,為楊凌農高會和示範區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和更加廣闊的舞台。「藉助楊凌農高會的平台,有助於更多上合組織國家農業企業,深入了解各國農業科技發展、農業生產、貿易和營商環境,鞏固雙邊經貿關係,推動上合組織成員國之間農業交流合作。」上海合作組織秘書長弗拉基米爾·諾羅夫說。
而本屆農高會與以往不同的是注入了豐富的「上合元素」和「上合面孔」,首次設立的上合組織國家農業專題展,吸引了上合組織7個成員國、4個觀察員國和6個對話夥伴,共計17個國家的百餘家企業和機構代表參展,重點展示各國現代農業發展成果、優質農產品和農業先進技術。這些國際展商的加入,使得農高會這一平台成為全球農業合作的新載體。
「近年來吉爾吉斯斯坦和中國之間的合作非常的迅速,在此次農高會上,我了解到了很多農業新技術,我需要把這些技術實現到吉爾吉斯坦的農業一線中去。」僅僅一天時間,吉爾吉斯共和國農業、食品與土壤改良部國務秘書塔舍博洛托夫·馬克薩特先生,看到了在農業領域高速發展中的陝西。「此次農高會彙集了各國的展商,這加深了我們和中國以及其他上合組織成員國之間的關係,是非常好的機會。」
楊凌示範區黨工委書記李婧表示,為充分發揮國際合作交流平台作用,聚焦上合組織農業技術交流培訓示範基地建設,成功舉辦了上合組織現代農業合作圓桌會議、上合組織國家農業專題展、現代農業國際交流培訓示範中心奠基等7項活動,吸引了烏茲別克斯坦、美國、日本、以色列等58個國家的政府、科教機構及企業代表參展參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