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無疑問,《東八區的先生們》是一部打破國產電視劇記錄的傑作,開分2.4,如今已跌落2.1,原本就不富裕的分數更加雪上加霜,跌至谷底。
這部劇在宣發時號稱是張翰花費「十年」打造的心血之作,他一人是主演,是編劇,還是製作人,坦白說這完完全全就是根據張翰的構思來製作,而且也是他「拍」出來的一部劇。
看劇窺人,抓耳撓腮的看了好幾集,不評價劇有多難看,但我現在多多少少有點理解爽為啥要和張翰分手,且分手後開始發瘋了?
眾所周知,張翰和爽戀愛五年,從2009年到2014年,兩人剛在一起的時候,爽才18歲,張翰已經25歲了。
看劇的時候,我就在想,一個剛成年的女孩遇到一個大7歲,有社會經驗的男生,三觀是不是很容易帶跑偏啊?(並沒有說爽發瘋就把鍋推給張翰的意思)
重新回顧他們倆的戀情,《流星雨》之後,爽子成為了新一代小花代表,張翰應該算是她的初戀,推測依據是鄭爽說自己在拍攝流星雨期間把初吻給了張翰。
戀愛期間,鄭爽付出了很多,在最火的時候不接吻戲不演親密戲,陪張翰進組,給他洗衣服,甚至會為了對方整容,一直希望早早結婚生子。
當時看後覺得她這是「戀愛腦」,但如今看過東八區之後再看,真的想問「姐,你是不是被張翰pua了」。
爽子發瘋之後,公眾一直把注意力放在她的家庭關係和性格上,但現在想想,這段長達五年的戀情結束後才是她發瘋的開始吧。
畢竟《流星雨》時期,十七歲的鄭爽還是一個因為初吻沒了哭三小時的單純女孩,而和張翰分手後,她參加了花少2,才開始暴露了她自卑扭捏、固執叛逆、說話語無倫次沒有邏輯的弊端。
老實說,以前還尋思一個娛樂圈頂級小白花長相的女生怎麼會自卑呢?怎麼要想不開去整容呢?
在看完幾集《東八區》後,我悟了。
首先,從張翰給自己量身定製的「角色」就能看出,他真的太太太自戀了,關鍵這種自戀不是根據他自身條件優越而產生的自信,而是一種超越邏輯,拉踩女性,夾帶着猥瑣油膩的自大、
他自認為的一些情話,夾帶着低級趣味。「想當我女朋友,首先生活中你得學會妥協我,照顧我」
「你是不是很能吃辣?怪不得身材火辣。」
「好朋友再扮着扮着就變成了砰砰砰砰的朋友」
「我媽從小就教育我,瘦的好看,胖的好使」
這tm都什麼和什麼啊?腦子不進半桶豬油都寫不出來這些玩意兒吧
可能在張翰眼裡,這些話既霸道又幽默,但實際上,這些關乎身材和顏色玩笑的言論夾帶着他對女性的評價和判斷,存在着赤裸裸的輕視和傲慢。
身為觀眾我們可以一眼看出他的油膩。
但作為戀人,在這種久而久之的相處過程中,給對方帶來的是價值感的自我缺失。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你想啊,一個人不斷地在你耳邊重複一些話,你的意志力再強大,思想也有鬆懈的時候,你一鬆懈,他就會給你植入一條指令。慢慢的,你就改變了原來的想法。
對方不斷的在自我褒獎,告訴你他有多優秀。久而久之,你是不是就很容易產生一種「我還配不配得上他」的質疑?
合理推測,長時間被這些「翰式情話」洗腦過後,一個人的心態或多或少會出現些許變化,最起碼在兩者的關係中,從各方面來看,爽付出更多,面對張翰,她更卑微,也是佔下風的。
緊接着,按照pua的邏輯,價值感缺失之後,又會出現第二種情緒感受:安全感的消失。
你自己沒辦法給自己安全,只能依靠別人才能獲得安全,即便是正當紅的女明星,也是如此,不可思議的放棄自己大好的事業跑到男友的劇組,做保姆為他洗衣服。
也許張翰沒有意識自己在pua,是的,我想他肯定不承認自己是pua!
因為他這一輩子都沉浸在「霸總」的美夢中,甚至直到今日還能說出「如果一個女生的初戀是我,就是她這輩子最大的幸福」的奇葩言論,這種自我感覺一百分的人怎麼可能承認自己的失誤呢?
可站在爽的角度,「霸總」般思維方式也許是「愛」的表達,但久而久之帶來的一定會是不少精神壓力。而這種精神壓力,讓她不斷的自我懷疑,自我否認,越來越不自信,選擇背着家人和經紀公司去做整容手術。
其次,戀愛是一種互相影響的人際關係,好的戀愛關係是互相成長共同進步,但顯然在鄭爽和張翰的戀愛中,他們之間的相互影響並沒有讓彼此成為更好的演員。
張翰曾在綜藝里說過自己為了女朋友3年半不拍吻戲,之後被網友扒出來恰好是在和爽交往期間,而爽當時也是不拍吻戲的。
說實話,兩個演偶像劇出身的演員,彼此約定不拍吻戲,這是玩小孩子過家家嗎?
咱不清楚這個約定是誰提出來的?但張翰作為更年長更成熟更有社會經驗的一方,能答應這個要求,也挺匪夷所思的。
事實證明,從流星雨之後,這兩人確實也沒有大長進,基本一直在自己的舒適區兜兜轉轉。
戀愛之間的好影響沒用,但在某些不合常規的方面,張翰和鄭爽簡直是一模一樣,任誰看了都說句:不愧愛過。
例如他們都深諳娛樂圈炒作規則,唯愛炒剩飯。
鄭爽辦生日會的時候,把「慕容雲海」放到大屏幕上帶領着粉絲搞一波「回憶殺」。
張翰乾脆在東八區里用上了「替身文學」,找了一個神像爽子的演員演前女友,還設計出他替前女友養孩子的橋段,不僅話題度做足,還愣是要給自己搞一個「深情人設」。
劇本沒寫明白,熱搜話題想的夠清楚啊。
還有一個相似的,就是同樣都很固執,且是固執在做不適合自己的事。
張翰從很早就開始想要轉型當製片人,可一路成績都不行
首次當製片人的《夏夢狂想曲》因為請了韓國演員,2016年拍攝完成到現在還沒播。
和闞清子合作的《如若巴黎不快樂》撲得悄無聲息,播出四年了還沒開分
花費十年打造的《東八區的先生們》又是現在這個德行
也不知道通過這次的2.1分後,這位哥能不能回心轉意,懸崖勒馬?但如果他還要固執己見,越挫越勇的話,我只有送上深深的祝福。
演員轉型製片,多少還有點聯繫。爽子的固執在於直接藝術生轉理科,開發app。
2017年開發了雪糕群app,一方面被吐槽產品體驗感差,一方面高估了自己的明星效應,缺乏經營。
這個app沒整明白,2019年她和前男友張恆又搞了一個新的「M77",換了名字問題依舊沒有解決,大概是最後太燒錢了,鄭爽扛不住了,分手後又開始和張恆打官司,結果引火上身,被對方爆出了「代孕」,直接涼涼。
就...說了這麼多,也不是要為爽子開脫的意思,她代孕偷稅活該被封殺,寫這些全當是出於對她和張翰這段戀愛關係的好奇,不甜不虐,在我看來是有點畸形的戀愛關係。
但有趣的是,關於這段五年戀情,話題熱度仍然不斷,甚至當事人還要自己拿出來炒作一番。
只能說,這兩位都是妙人,本質上精明但又很愚蠢的感覺,在某些程度還是挺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