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譯「宅茲中國」的夏代圖騰密碼

2022年10月02日15:34:13 熱門 1390

引言

目前,央視正在如火如荼地播出「中國考古大會」系列節目,以期把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引向深入…這對於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及堅持華夏民族信仰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

破譯「宅茲中國」的夏代圖騰密碼 - 天天要聞

但是,對於如何正確樹立科學的歷史觀和斷代觀卻存在誤區!尤其是目前夏代問題總是進展不大,二里頭和三星堆挖掘了幾十年,文物堆積如山,遺址規模十分巨大,但總是被史學專家們垢病為商代遺址,但對二里頭/三星堆挖不出甲骨文又疑神疑鬼…其實他們從未深思過,為什麼3200年的三星堆和3800年的二里頭都挖不出甲骨文,原因是什麼…

破譯「宅茲中國」的夏代圖騰密碼 - 天天要聞

其實原因很簡單,夏墟不是殷墟!也就是說,夏代文明並沒有甲骨文,只有圖騰面具(女面具)!否則,為什麼三星堆3200年和二里頭3800年一樣沒有甲骨文呢?用我的口頭禪:

「二里頭如果遍地甲骨文還叫夏墟嗎?」

而對已經「蓋棺定論」的殷墟,則因為司母戊鼎「改名風波」及婦好墓屬性爭議,再次捲入風口浪尖…我總結了一下主要原因,核心三條:

破譯「宅茲中國」的夏代圖騰密碼 - 天天要聞

一,過度迷信西方碳14測年標準,忽略了測年誤差±50~100年情況,無形中改變了夏代紀年排序,造成時間混亂!

破譯「宅茲中國」的夏代圖騰密碼 - 天天要聞

二,過度迷信許慎的《說文解字》和司馬遷《史記》,忽略了夏漢之間1000多年的文字會意誤差及記載錯誤,導致甲骨文會意失敗!

破譯「宅茲中國」的夏代圖騰密碼 - 天天要聞

三,放棄了華夏民族信仰和圖騰紀年法,導致當代專家對夏代問題認識混亂,紀年不清,時間顛倒。為什麼這麼說呢?

一,殷墟甲骨文斷代問題

自十九世紀末到二十世紀初,由於晚清王懿榮和劉鍔的影響,使甲骨文揚名海內外…但是甲骨文的正式挖掘,卻是1927年以後的事情…所以之前在國際上流通的甲骨文,魚龍混雜,真偽難辯…極有可能造成專家的誤判誤讀!

破譯「宅茲中國」的夏代圖騰密碼 - 天天要聞

比如,20世紀20年代開始,隨着「疑古」思潮的興起,國際上僅認可中華3300年史,中國的上古歷史遭受了系統批判…1923年,歷史學者顧頡剛先生,在《與錢玄同先生論古史書》一文中認為「大禹是一條蟲,是從九鼎上來的一種動物…」,此言一出,震驚天下!那麼,為什麼顧頡剛會把大禹當成一種動物呢?

破譯「宅茲中國」的夏代圖騰密碼 - 天天要聞

其實最重要原因是,一部分專家(包括王國維先生)對甲骨文解讀出現了偏差:過度迷信許慎的《說文解字》,不清楚《說文》距殷商時代已過去1000多年…字形字義早已發生改變,尤其被商代金文(銘文)和周代鼎文(大篆)改變,導致甲骨文本意到漢代小篆已經大相徑庭,如果冒然用漢字去解釋甲骨文將十分危險…以至出現「大禹是條蟲」的荒唐認識!

破譯「宅茲中國」的夏代圖騰密碼 - 天天要聞

同時,也因為一部分專家,放棄了華夏民族信仰和圖騰紀年法,轉而依賴所謂的C14測年法,忽略了±50年以上的時間誤差,極容易導致排序混亂。試想,一個50年,就是一個王朝過去了,不可怕嗎?

破譯「宅茲中國」的夏代圖騰密碼 - 天天要聞

當然,由於殷墟甲骨文的發現,證實了中國歷史上確實存在過商代,只不過尚無出土文字證明夏朝的存在…以至今天仍不被西方學者所接受和肯定,但責任並不在西方,而是甲骨文專家自己的解讀思路有問題…為什麼這麼說?

樹立科學斷代法:「史料+文物+銘文+圖騰」四證法!

如果要準確斷代夏商周歷史,從考古學意義上講,核心一條,即是遵守王國維的「二重證據法」,嚴格執行史料和文物相統一的原則。

從文字解讀上講,就是必須放棄漢代許慎的《說文解字》!重新啟用商代銘文和圖騰對比的考古標準,即「以字形對物形」「以物象推字象」方法,徹底放棄漢字思維!

核心公式是:史料+文物+銘文+圖騰=斷代四證法!

破譯「宅茲中國」的夏代圖騰密碼 - 天天要聞

具體到考古上,則必須要用婦好墓出土的銘文對標三星堆文物來解讀才行,此外無解!為什麼這麼說呢?

第一,漢代文字與甲骨文字產生年代各不相同。

甲骨文及商代銘文距今3000多年,距漢代近1000多年,尤其是經過商湯滅夏,周人滅商和秦滅六國的王權更迭,已使甲骨文的字形和字義之間,發生面目全非的變化。貌似一樣的甲骨文字與漢字,很可能字義完全不一樣!所謂「五毒俱全(象形,形聲,會意,轉注,假借)」,貌合神離!所以必須注意會意變化問題 !

破譯「宅茲中國」的夏代圖騰密碼 - 天天要聞

第二,漢代文字與甲骨文字會意標準各不相同。

如果用許慎觀點解讀甲骨文,一定會陷入文字陷阱之中!就象郭沫若錯解婦好銘文一樣,銘文女明明是面具母(戴勝王母),偏偏會意成漢字女了!還會「拉郎配",把多個單字硬組合成一字來解,比如女加帚等於婦,女加子等於好,女加己等於妃!這是最忌諱的事情!

破譯「宅茲中國」的夏代圖騰密碼 - 天天要聞

因為漢代文字與甲骨文字意象標準不同。每個商代銘文都是專屬象形文字,每個單字都有特定的象形含義,千萬不能搞「組合」,須知女和帚變成婦,已過千年!這中間的會意多有歷史變化背景!所以象形文字只能一個字一個字單解,絕不能組合來解!既使組合在一起的甲骨文字,也要拆分單解,先了解單字意思後再會意組合之義。

破譯「宅茲中國」的夏代圖騰密碼 - 天天要聞

第三,漢代及先秦史料與甲骨卜辭各有不同。

要十分小心史記/竹書及山海經的記載內容,如果沒有考古實物及銘文加以佐證,千萬別信,更別傳。尤其是判斷夏商周歷史關係時,只能從殷墟婦好墓和三星堆文物中找標準,僅此而已,沒有特例!既要相信C14,也別忘了±50年的誤差,應需圖騰及銘文來輔證!否則時間排序和文字訛傳會象病毒一樣泛濫成災,混淆一切事物 !

破譯「宅茲中國」的夏代圖騰密碼 - 天天要聞

第四,漢代文字與甲骨文字的考古標準各有不同。

所謂「墓找墓,銘找銘,物找物,圖騰找圖騰",用自家鑰匙去開自家鎖!說得更明白一點即是:

「用圖騰找夏代文物,用銘文找商代文物,用夏商文物來找夏商歷史!」

把史物銘圖四方緊密結合在一起,形成彼此互證,形義統一,構建完整準確,邏輯自洽的證據鏈體系!核心公式當然還是「史物銘圖四證法」,即「史料+文物+銘文+圖騰=考古真相」!

二,解鎖殷墟婦好墓問題

破譯「宅茲中國」的夏代圖騰密碼 - 天天要聞

1976年,安陽殷墟遺址出土了婦好墓,這是自1928年以來,在殷墟宮殿宗廟區發現的唯一一座保存完好,出土文物最多的商代王室成員墓葬…尤其出土了近萬片甲骨卜辭,這為夏商周斷代問題提供了新的希望!

破譯「宅茲中國」的夏代圖騰密碼 - 天天要聞

所以,國家文物局一方面任命鄭振香、陳志達先生進行發掘工作,一方面請出郭沫若先生主持甲骨文鑒定工作,最終認定婦好墓是商代22王武丁的貴妃墓(公元前1250年),尊其廟號為「辛」…至今已有半個世紀風雨,國人皆以此為自豪…

破譯「宅茲中國」的夏代圖騰密碼 - 天天要聞


破譯「宅茲中國」的夏代圖騰密碼 - 天天要聞

網友「一老沈一」介紹說:

「…1975年,因為小屯村想在「殷墟保護區」內開荒種地,社科院鄭振香先生,先期勘察發現了婦好墓。1976年初正式發掘,唐際根先生全程參與發掘工作。結果很震撼。墓中出土青銅器總重量達1.6噸,僅容器即多達200餘件,此外還出土了大量玉器、骨角器、陶器和象牙器。出土的青銅器中,有1.6噸,僅容器即多達200餘件,此外還出土了大量玉器、骨角器、陶器和象牙器。

破譯「宅茲中國」的夏代圖騰密碼 - 天天要聞

出土的青銅器中,有109件刻有「婦好」或「好」銘文。有人說,「婦好」只是商王武丁的一個「妃子」。但從卜辭中確定,武丁有三位「妻子」,「婦好」只是其中之一。

破譯「宅茲中國」的夏代圖騰密碼 - 天天要聞

「婦好」墓出土了兩把各重9公斤的青銅鉞,一把正面飾以龍形,一把飾以虎形。而青銅鉞,象徵地位和權力。這證明「婦好」絕非一般「妃子」, 而是掌握生殺大權的商王妻室。

破譯「宅茲中國」的夏代圖騰密碼 - 天天要聞


破譯「宅茲中國」的夏代圖騰密碼 - 天天要聞

墓中,還出土了一件銅鼎,上銘「司母辛」字樣,顯然是「婦好」兒子們特製的祭品——武丁之後的商王祖庚、祖甲,都是「婦好」之子。

破譯「宅茲中國」的夏代圖騰密碼 - 天天要聞

甲骨卜辭證明,商代祭祀中,最重要的是「周祭」,即按「旬」輪流對先祖先王進行祭祀。「周祭」中,一般是按「旬」輪流對先祖先王進行祭祀。「周祭」中,一般是商王的「正妻」,被作為「先妣」與先王一併受祭。武丁以後的卜辭證明,「婦好」是作為「先妣」而與武丁共同受祭的。

也還有一種意見,認為「婦好」雖是武丁妻子,但不是排於第一的「正妻」。依據是,進入「祀譜」的武丁配偶中,一共三人,一位名字不詳,還有一位是「後母戊鼎」的主人,即卜辭中的「婦妌」。

破譯「宅茲中國」的夏代圖騰密碼 - 天天要聞

「後母戊鼎」,重832.84公斤;「司母辛鼎」,則重138公斤。殷商青銅禮器的重量和大小,與主人的身份成正比。而且,1984年,出土「後母戊鼎」的M160武官大墓葬被重新發掘,其屬於「甲字形」大墓;「婦好」墓,面積卻只有20多平方米。由此斷定,那位「後母戊鼎」的女主「婦妌」,或比「婦好」身份更高貴。

破譯「宅茲中國」的夏代圖騰密碼 - 天天要聞

M160武官大墓

即便「婦好」或比那位「王妻」在王室內地位略低,但仍然重要,而且對商王武丁來說似更被「寵愛」。因為,甲骨卜辭中記錄「婦好」相當多,而「後母戊鼎」的女主,則記載極少。

或曰,「婦好」墓,不在已發現的安陽西北崗商王陵區域內。這是否算個「爭議點」呢?其實也算不上。殷墟目前已發掘面積,只佔總面積的百分之十左右,尚有絕大部分尚未發掘。並且,目前已知,除去西北崗商王陵外,殷墟宮殿區內,也存在一個商王室墓葬區。侯家莊西北崗商王陵,早到周代,遲至東漢,已遭大規模盜掘,宮殿區的墓葬,或許會有驚人發現…」

三星堆和二里頭事件

破譯「宅茲中國」的夏代圖騰密碼 - 天天要聞

然而,自從二里頭和三星堆至今未挖出甲骨文和銘文,而且《史記》沒有相應記載,導致斷代擱淺…而距夏最近的殷墟遺址則成了唯一「救命稻草」,尤其是婦好墓文物眾多,銘文和甲骨文十分豐富而首當其衝…

然而,婦好墓已經被郭老鑒定為商代晚期遺址(公元前1250年),不僅商湯接不上(公元前1600年),連盤庚遷殷(包括三星堆和金沙遺址)也接不上(公元前1300年),更別說二里頭(公元前1800年)了,成了「兩頭落空」的遺址,滿墓的銘文禮器,甲骨卜辭都成了「女人用品」…所以目前遭到了一些網友(包括我)的質疑!原因大致如下八條:

破譯「宅茲中國」的夏代圖騰密碼 - 天天要聞

一,為什麼一個22代商王貴妃,可以與丈夫分葬,單獨埋在殷墟宮殿宗廟區內?為什麼商王武丁及元妃婦妌/婦辛不隨葬宮殿區?難道商王和元妃級別不如貴妃尊貴?難道婦好有什麼特殊身份?

二,為什麼甲骨卜辭會這麼關注一個22代商王貴妃?連懷孕幾次,得病幾次都詳細記載?甲骨文在祀?還是在戎?

三,婦好文武全才,伐方平羌,是武丁中興名將,卻在《史記殷本紀》中無一字記錄?甚至先秦諸史及野史《竹書紀年》也無記載?

破譯「宅茲中國」的夏代圖騰密碼 - 天天要聞

四,為什麼婦好生前貴為商王武丁貴妃,死後卻冥嫁先公?「冥嫁先帝」是母系社會風俗嗎?如此"亂倫」行為在等級森嚴的商晚社會允許存在嗎?尤其商王武丁就有60多個妃子情況,是母系還是父系社會?

五,甲骨卜辭作者是怎麼知道婦好死後之事?他穿越死後世界了嗎?

破譯「宅茲中國」的夏代圖騰密碼 - 天天要聞

六,婦好一生懷孕二十多次,如果按十月懷胎一次計算,二十次即二十年,何況她還要同時領兵打仗,有時間連續懷孕二十多次嗎?何況她死時才三十多歲,時間和身體豈能允許…

破譯「宅茲中國」的夏代圖騰密碼 - 天天要聞

七,為什麼婦好墓址上面會有享堂?而墓中卻沒有發現婦好屍骸?連棺槨也沒有?殉葬者卻屍骸完整?為什麼殷墟王陵區遭劫,而婦好墓卻完好如初?婦好貴妃究竟是什麼身份,會引來後人如此「長年累月」「興師動眾」祭祀?

八,《說文解字》是否能代表甲骨文本義,如何證明?

破譯「宅茲中國」的夏代圖騰密碼 - 天天要聞

網友「湖底小蝦」質疑說:

「第一點,就是婦好墓所處的地點並沒有設立在墓葬區內,而是位於生活區中。

第二點,則是在婦好墓中沒有發現婦好的屍骨。除了大量的陪葬品及殉葬者的屍骨,卻唯獨沒有發現墓主人的屍骨。

第三點,為什麼婦好會離開武丁獨葬殷墟宮殿區?從記載來看,她有着自己的封地,也有着自己的宮殿,平時並不與武丁住在一起,這樣的狀態如何像一對夫妻呢?

關於這些疑問的一些解釋:

破譯「宅茲中國」的夏代圖騰密碼 - 天天要聞

第一,婦好墓所處的位置是一片宮殿區,也就相當於行政中心…會不會它本身就是一個祭祀用的宮殿呢?

第二,關於與商王武丁的關係。在商朝時期婚姻關係或許還是一群男人和一群女人的「伙婚制(族內婚)」,並不是一夫一妻的「專偶婚制」,所以,武丁與婦好也就是彼此眾多「妻」和「夫」中的一個。

第三,對於墓中沒有屍骨一說,原因有兩種。第一就是祭祀宮殿,不是婦好的墓葬。第二武丁和婦好有可能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夫妻,婦好死後有可能是葬入了自己氏族的墓地之中。

網友「萬年龍公」質疑說:

破譯「宅茲中國」的夏代圖騰密碼 - 天天要聞

「一,婦好墓槨板碳14檢測結果為3155±140,樹輪校正年代為3350±190。證明婦好墓的年代上限為公元前1590年,可以追溯到商初成湯時期。下限達到公元前1210年。中間竟有300多年空白期(一個大唐都過去了)…

如果自公元前1300年盤庚遷殷,卒後傳位‬其‬弟小辛,在位21年卒,傳位其‬弟小乙,在位21年卒,傳位其子武丁(公元前1250年),那麼距到婦好墓年代下限公元前1210年,只有短短的40年是重合的。

破譯「宅茲中國」的夏代圖騰密碼 - 天天要聞

這還是武丁剛登基婦好就要死掉的時間才‬成‬立。若按說婦好死於武丁晚期,那就跳出了婦好墓樹輪校正的-190年,那還叫婦好墓嗎?

所以說,單單從婦好墓的斷代數據來分析,婦好墓在武丁之前的時代就存在了。

二,婦好墓上層地面有基址,稱之為「妣辛宗」。但問題是商周制度等級森嚴,不管墓葬的規格還是青銅器的數量都是有嚴格規定的。古代墓形一般由高到低可分為三種:「亞」「中」「甲」。西北岡王陵區多以「亞」形墓為主,武官村則三種墓形都有,而婦好是商王武丁的妻子,三種墓形都不是,明顯不符合商王武丁貴妃身份和地位!就是說,婦好墓連個墓道都沒有,這叫做墓?

破譯「宅茲中國」的夏代圖騰密碼 - 天天要聞

那麼問題來了。古人之葬有夫妻死則同穴之說,而並沒有妻妾同穴之理…但兩件後兔母癸尊居然與五件後母辛青銅器都在婦好墓。更氣的是,都沒有後母戊大方鼎大。為什麼?

有一種說法是,後母戊鼎是其子輩祖庚祖甲的稱呼,所以後母辛的五件青銅器,是子輩祖庚祖甲為婦好打造的。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麼就更「妙」了!婦好墓必須「代代開放」才能放入子孫後輩的禮器吧?墓中1928件禮器,應該是幾百年間其子孫持續「挖墳掘墓」放入的吧?也就是說商代子孫都有「刨祖墳」的習慣吧?

破譯「宅茲中國」的夏代圖騰密碼 - 天天要聞

三,婦好墓中,明器多而雜,共1928件,青銅器就有460餘件。至少出現了9種不同的銘文,當中有「亞」字銘文的分別是:亞啟、亞其、亞弜…曾經有位韓姓專家稱,「亞」為商代官職名,而學術界有些人不做考究直接引用其說法。稱「商王時期的臣子啟、其、弜獻給婦好的,所以婦好墓里有其他銘文主人的青銅器。」這分明是一己之猜測,當作學術之共識也。

破譯「宅茲中國」的夏代圖騰密碼 - 天天要聞

因為國之重器是王權象徵,臣子就算有能力鑄造,但有這個權限嗎?僅僅婦好墓就出現9種不同專家稱為「官職」的銘文,其實是絕不可能的!因為作尊獻寶,都是有一套嚴格的等級制度要求的。比如銘文記述格式:「何人所作,作給何人,因何事作,作何用處」,主人銘文銅器必定是此人專享器物,是身份地位象徵!所以婦好墓中的青銅器銘文多而雜的原因,並非是「商王時期的臣子獻給婦好的」,而是後王祭先王的禮器…如此一看,那麼婦好身份就絕非一個22代商王貴妃可以承受了!

破譯「宅茲中國」的夏代圖騰密碼 - 天天要聞

四,婦好墓中有16具人骨,6具狗骨都在,只有墓主人骨骸朽毀了?是巧合還是婦好墓根本就沒有墓主人?這種現象既像殉葬坑,又像祭祀坑,還是疑冢?這其中就有太多值得商榷的地方…不能將其他可疑因素排除在外!而單單採納是墓的說法。探討了上述種種問題,可以來總結一下:

①,婦好墓在武丁之前就存在;②,婦好墓沒有墓道;③,婦好墓明器多而雜;④,婦好墓至少有9種不同銘文的青銅器;⑤,婦好墓有殉人和狗骨;⑥,婦好墓極有可能沒有墓主人。

結論之一,婦好墓極有可能是宗廟祭祀坑!所以先祖後人的器物都可以同時出現在宗廟祭祀坑裡。

結論之二,證明亞啟、亞其、亞弜、後兔母癸、後母辛、後母戊、子束泉、束泉……他們一個個的真實身份都不會簡單!

結論之三,宗廟祭祀坑如果掩埋了,只有兩個原因:1,自然災害。這個很好理解,地震或者大洪水;2,政權更迭。這個就有意思多了。只要掩埋祭祀坑,就說明這個政權倒下了,剩下就只有逃亡了。而考古勘察結果證明並無地震洪水影響痕迹,那麼只有政權更迭了…

破譯「宅茲中國」的夏代圖騰密碼 - 天天要聞

五,最後「婦好」銘文解讀,是有先後順序的:首先是字的結構問題;其次是「婦」的問題;當然還有姓的問題,要知道「婦好」的「好」不是讀好,而是作為姓,讀子。子姓是商王的國姓,而婦好也是子姓。這個問題放現在沒問題,但在商周就不一樣了,胡亂使用子姓是要誅滅九族的…」

我反覆思考:

難道郭老不清楚《說文解字》至殷代起碼有1000多年歷史嗎?中間歷經商湯滅夏→武王伐紂→秦滅六國事件,文字也有金文→鼎文→篆文等變化,漢字字形和字意早已發生巨大變化,甚至南轅北轍,豈能正確解釋甲骨文?

破譯「宅茲中國」的夏代圖騰密碼 - 天天要聞

比如《說文》認為銘文女是女人,但甲骨文和銘文未必指女人,「婦好冥」也未必是婦好分娩,為什麼呢?

破譯「宅茲中國」的夏代圖騰密碼 - 天天要聞

因為許慎根本就沒有見過殷墟甲骨文原字(還埋在殷墟里),又沒讀過《古本竹書紀年》原簡(還埋在魏襄王墓中),更沒見過三星堆文物(此遺址近100年才出土),至於《山海經》連司馬遷都評為「不敢言之也」,何況許慎?…所以許慎必然導致對甲骨文字的主觀臆斷,造成會意失敗!

比如說,郭老認為婦好「冥」為婦好分娩,「冥」字為雙手扒開女陰之形,通娩…如圖所示:

破譯「宅茲中國」的夏代圖騰密碼 - 天天要聞

可是娩字在甲骨文中是有本字「孕」的,孕為含子,娩為出子,而冥中並無子,何來分娩?

破譯「宅茲中國」的夏代圖騰密碼 - 天天要聞

當然,仔細觀察「冥」字,也可以理解為「雙手抱日」之祭祀狀,而且「日」推為太陽圖騰象徵!是大汶口文化象徵,如圖所示:

破譯「宅茲中國」的夏代圖騰密碼 - 天天要聞

甲骨卜辭「三抱二示」即上甲/抱丁/乙/丙,二示壬/癸,即商湯「帝嚳而郊冥,祖契而宗湯」之冥祭也!婦好墓出土於殷墟宗廟祭祀區情況,也符合此冥祭。而有甲骨文專家把「冥」解讀成帝嚳6世孫及契5世之孫,那麼帝嚳和自己的6世孫一起受祭,可能嗎?

更加荒唐的是,婦好既然是十分出色的伐方平羌名將,又十分擅長祭祀,為武丁中興立下赫赫戰功,本應彪炳史冊,可是為什麼《史記》卻無一字記載?甚至連先秦諸史和《竹書紀年》也集體緘默?

破譯「宅茲中國」的夏代圖騰密碼 - 天天要聞

如果是因為司馬遷不了解先秦諸史細節,那麼《史記殷本紀》,對武丁中興及商代各王世系了如指掌,描寫甚微…甚至對輔宰傅說和甘盤都不吝筆墨…可為什麼對大名鼎鼎的武丁貴妃卻一字不提?是何用意?

如果是因為秦始皇焚書坑儒,造成了史料缺失和斷絕,那麼躲過此劫的《古本竹書紀年》(汲冢竹書)同樣對此一字不提,不知又是何意?

破譯「宅茲中國」的夏代圖騰密碼 - 天天要聞

至於婦好死後「冥嫁」先帝的「亂倫」行為,及與丈夫武丁分離獨葬殷墟宮殿區,且入葬規制反超武丁本人,而且祭祀時間長達數百年,祭品甚多,甚至出現「先王祭後王」的「穿越」禮器,簡直就是匪夷所思了!

至於墓上有享堂「母辛宗」,為什麼不是「婦好宗」呢?而且墓中並無婦好棺槨及屍骸,為什麼?…尤其鬱悶的是,這些疑問至今五十多年過去了,竟然沒有一位權威專家出來解答!

破譯「宅茲中國」的夏代圖騰密碼 - 天天要聞

甚至近日「中國考古大會(殷墟專場)」,鄭振香弟子唐際根教授,仍然以「武丁貴妃」身份談論婦好,豈不是咄咄怪事?難怪海外人士只認可華夏3300年史,原來是專家自作自受,自欺欺人也…

以至於當三星堆一件件奇形怪狀的青銅文物,忽然從天而降之時,讓所有人都猝不及防!竟然沒有一位專家出來解釋為什麼會如此!彷彿一夜之間,連專家自己都不認識自己了…

破譯「宅茲中國」的夏代圖騰密碼 - 天天要聞

僅僅因為三星堆二里頭沒有挖掘出甲骨文或銘文!僅僅因為《史記》沒有相應記載!僅僅因為甲骨文中沒有夏字!僅僅因為我們依據的《說文解字》對甲骨文和婦好墓無法作出正確解讀!僅僅因為C14斷代方法有上百年的誤差…所以寄以厚望的「夏商周斷代工程表」,竟然採用偷工減料的方式抄襲史記和竹書,玩起「夜察天相」的算命鬼把戲,根本沒有銘文和考古文物支持…難道不荒唐可悲嗎?

破譯「宅茲中國」的夏代圖騰密碼 - 天天要聞

試問各位專家:為什麼二里頭斷代3800年,三星堆斷代3200年,都沒有甲骨文?為什麼史記沒有相應記載?甲骨文為什麼只有殷商記錄而沒有夏記錄?殷墟甲骨文模式一定是夏墟模式嗎?甲骨文為什麼「忽然」出現在殷墟?婦好墓規模巨大,銘文眾多,為什麼不可以作為殷墟斷代和夏代紀年參考?而郭沫若對婦好墓的鑒定是否存在錯誤?一個女人文武雙全,伐方平羌,又擅長祭祀,卻沒有記載,這可信嗎?…

破譯「宅茲中國」的夏代圖騰密碼 - 天天要聞

尤其婦好銘文的行文順序是「帚子女/帚女子」,並不是婦好!因為帚和女及子是分開的,說明是三個不同的字!郭老依據《說文解字》「拉郎配」硬套成婦和好 !銘文女不一定是漢字女!許慎說是女人,母之兩點為乳…但經過三星堆文物對比後,發現「女」銘文的外形更象是一個跪坐的面具人形象;如圖所示:

破譯「宅茲中國」的夏代圖騰密碼 - 天天要聞

「母」銘文應是龍虎面具本身!母字雙點並不是女人雙乳,而是縱目面具「直目正乘」之雙眼…婦好銘文中也發現了跪坐面具人形象,說明銘文女和跪坐面具人之間的確存在某種關聯,如圖所示:

破譯「宅茲中國」的夏代圖騰密碼 - 天天要聞

《山海經》載「有人戴勝,虎齒,豹尾,穴處,名曰西王母…」,說明西王母就是戴勝面具人!史記叫顓頊或帝嚳,三星堆就是指青銅龍虎面具也。

破譯「宅茲中國」的夏代圖騰密碼 - 天天要聞

而根據網友提供的銘文解讀公式:「國號+王號+氏族」來分析,「帚」銘文應是國號圖騰,女是王號名稱,子是氏族姓氏一類,有網友說帚是帝嚳和虞舜簡寫,有一定道理,但我從帚外形分析,更象三星堆青銅樹,如圖所示:

破譯「宅茲中國」的夏代圖騰密碼 - 天天要聞

根據觀察,龍枝應代表顓頊龍姒氏族,鳥頭代表少昊玄鳥氏族,《山海經·大荒東經》曰:「湯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載於烏…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說明「帚″應是湯谷扶木,代表少昊和顓頊兩族輪流作啟王之義,即史稱的禪讓制,此木俗稱華表。如圖所示:

破譯「宅茲中國」的夏代圖騰密碼 - 天天要聞

另外,大家可以仔細觀察一下「天經地義的兒子」→「子」銘文形態,如圖所示:

破譯「宅茲中國」的夏代圖騰密碼 - 天天要聞

為什麼甲骨文「子」頭上有「三條線」?與金文「子」不一樣?再觀察一下如下兩枚「婦好銘文」:

破譯「宅茲中國」的夏代圖騰密碼 - 天天要聞

為什麼兩枚「婦好銘文」中都沒有「子」?只有一隻玄鳥為代表,為什麼?是不是玄鳥就是子呢?從目前出土的青銅樹分析,樹枝上應站九鳥一烏,但當前此青銅樹尚缺頂端一烏,而我在三星堆文物中發現一戴勝金烏,如圖所示:

破譯「宅茲中國」的夏代圖騰密碼 - 天天要聞

大家對比一下甲骨文「子」和戴勝金烏,兩者頭上都有「三根羽毛」是不是很相似?是不是一個含義?也就是說,九鳥代表司徒「女」,頂端為值日金烏啟王「子」。婦好銘文之「子」不代表兒子,而是代表「金烏」形象,即太陽玄鳥圖騰,經稱「日鳥/四鳥"…《山海經大荒東經》有載:「有葛國,黍食,使四鳥…」《大荒南經》說:「帝俊妻娥皇,生此三身之國,姚姓,黍食,使四鳥」等等…金沙遺址出土「使四鳥"金箔,進一步說明三星堆人即是「崇鳥崇日」的玄鳥後裔殷人也。

破譯「宅茲中國」的夏代圖騰密碼 - 天天要聞

當然,如果在陶器上出現單獨的鳥紋,其實並不少見。畢竟大汶口文化可能受到來自廟底溝文化的影響,而廟底溝文化中飛鳥紋一直是其主要母題。如圖所示:

破譯「宅茲中國」的夏代圖騰密碼 - 天天要聞

廟底溝「鳥負日」陶紋

但是,大汶口的鳥紋卻有所不同,它一般多和太陽、山峰一起出現,這就讓人難免浮想聯翩!如圖所示:

破譯「宅茲中國」的夏代圖騰密碼 - 天天要聞

而此紋「太陽+鳥+山」結構,竟然和甲骨文「岳」字「撞臉」了,如圖所示:

破譯「宅茲中國」的夏代圖騰密碼 - 天天要聞

說明甲骨文「岳」字,即大汶口文化與廟底溝文化交叉的下七垣文化,即岳石文化!一直神秘莫測的甲骨文「高祖岳」也就是大汶口文化代表的玄鳥氏少昊也!

破譯「宅茲中國」的夏代圖騰密碼 - 天天要聞

而「金烏負日」圖說源流於大汶口及浙江餘姚河姆渡文化,該遺址出土距今7000年的「雙鳥負日」骨雕和「雙鳥朝陽」牙雕,可說是最早的「金烏負日」的資料,如圖所示:

破譯「宅茲中國」的夏代圖騰密碼 - 天天要聞

所以結合《史記》「少昊孺顓頊」及「契長佐禹治水」史實分析,婦好銘文應是夷夏結盟的契約符號→顓頊太陽+少昊玄鳥=夏啟符號!如圖所示:

破譯「宅茲中國」的夏代圖騰密碼 - 天天要聞

婦好公式:

顓頊太陽(廟底溝文化)+少昊玄鳥(大汶口文化)=夏啟(先商下七垣文化)。

也就是說,代表夏啟王權的銘文「女」,被商湯滅夏之後改造成商王嬴姓,之後又被周人改造成周王姬姓,變成赫赫有名的上古八大姓…而戰國之後又成為了諸子百家姓,最後到達許慎時,徹底成了「女性」…自此以後,所有漢人都把代表夏王的大男人西王母/銘文「女」,天經地義當成了女人!

破譯「宅茲中國」的夏代圖騰密碼 - 天天要聞

以致民間誤把《山海經》中的「西王母(夏啟王)」當成了女巫!以致郭沫若先生把婦好解讀成女人貴妃,以致網友翁衛和老師解讀成商契母簡狄,徹底混淆和割裂了夏商周氏族王權的脈絡…造成夏商周問題陷入混亂之中…這是王權更迭所致!

有網友感慨說,「漢字雖脫胎於甲骨,但長達千年的演進已使漢字漸失甲骨的本意,而一個「子」字的追本遡源讓人彷彿在無奈的密室門前找到了一把鑰匙,所有的疑問都有了解決的方向。」

當然,也有很多網友不同意我的判斷,說「孤證不立」…於是我又用「史物銘圖四證法」開始解讀二里頭和三星堆…

三,解讀二里頭問題

破譯「宅茲中國」的夏代圖騰密碼 - 天天要聞

根據《史記·六國年表》記載:「禹興於西羌。」《竹書紀年》記載:「禹元年壬子,即位於冀,頒夏曆於邦國,起壬子終壬戍。」考古證明西羌是三星堆,冀自秦漢以來多以河北為界,那麼冀若是翼之訛,則屬晉南豫西古翼州之間…包括斟鄩二里頭!而銘文「冀祖辛禹(亞蒙)」,說明夏商一體,辛禹同冀!如圖所示:

破譯「宅茲中國」的夏代圖騰密碼 - 天天要聞

而西周遂公盨出土,銘文出現「天命禹敷土,遂山浚川…」字樣後,李學勤教授指出:「遂公盨的發現,將大禹治水的文獻記載提早了六七百年,表明早在2900年前人們就廣泛傳頌大禹的功績…」

破譯「宅茲中國」的夏代圖騰密碼 - 天天要聞

當然,全國各地雖然擁有多處大禹地望,尤其四川汶川(三星堆遺址)和青海(剌家遺址)及晉南襄汾(陶寺遺址)及浙江紹興(會稽山大禹陵)呼聲最高…但是,一旦要求確鑿大禹骨骸及文物和銘文之後,就尚無一家符合條件了…

破譯「宅茲中國」的夏代圖騰密碼 - 天天要聞

因為文字問題,二里頭遺址申請夏都問題也「曝雷」了…而許宏王巍等教授雖然力挺二里頭「極似是夏」,但因為沒有文字證據而擱淺…導致國家文物局對二里頭夏都提法提出反對意見。

破譯「宅茲中國」的夏代圖騰密碼 - 天天要聞

當然,支持二里頭為夏都的文獻證據也十分豐富:

古本《竹書紀年》記載:太康居斟鄩,羿又居之,桀亦居之。今本《竹書紀年》記載:仲康即帝位,據斟鄩…《國語》記載:昔伊、洛竭,而夏亡。《史記·孫子吳起列傳》載:夏桀之居,左河濟,右泰華,伊闕在其南,羊腸在其北。《史記夏本紀》記載:后羿為東方某部落的首領,入駐斟鄩執政。太康去世後,扶持仲康登基,仍在斟鄩建都…《史記》對夏代各王,包括禹啟建國,太康失國,后羿代夏,寒浞代羿,少康中興,夏桀亡國及商湯滅夏共17代王,都講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然而,在史料中熱熱鬧鬧的夏代歷史,在考古成果上卻一無所獲,冷冷清清!尤其是銘文和甲骨卜辭毫無蹤影…無法確鑿二里頭是哪位夏王的都城,十分怪異…

破譯「宅茲中國」的夏代圖騰密碼 - 天天要聞

尤其二里頭夏都擁護者絞盡腦汁提出什麼石刻紋,骨刻文,陶紋,結繩紋,蝌蚪紋,雲紋,饕餮紋等等,甚至搞出「記號筆」烏龍案來…簡直把徐旭生教授的一把好牌打得稀爛…

破譯「宅茲中國」的夏代圖騰密碼 - 天天要聞

其實,二里頭專家並沒有意識到,自家的青銅鼎上面,早已「刻」滿了銘文,而且一擺三千多年,只是沒人發現而矣…

很多網友嘲笑我:「天下這麼多專家都瞎了?就你一個大聰明?」…其實「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或許叫「燈下黑」吧,熟視無睹反而不在意了…不信,請看二里頭大名鼎鼎的青銅網格鼎!如圖所示:

破譯「宅茲中國」的夏代圖騰密碼 - 天天要聞

大家仔細觀察一下鼎形,是不是金文「其」字?而表面鑄刻的「網紋符號」,在二里頭和西周青銅器中是不是十分常見?雖然並不是什麼具體的動物或人物圖形…但是,為什麼所有夏周青銅器都有,而唯獨商鼎沒有?為什麼?如圖所示:

破譯「宅茲中國」的夏代圖騰密碼 - 天天要聞

嘲笑我的天下大聰明們回答我呀?…是不是好象根本就沒有注意過這件事,對不對?所謂熟視無睹,「燈下黑」就是這個意思…其實根據考古發現,此種符號普遍出現在二里頭,二里崗,西周大墓的青銅鼎上,那麼請反思:

「網紋符號」鑄刻在生產力並不發達,而且青銅如此珍貴的鼎上是什麼象徵呢?說明什麼?是不是說明某種王權象徵?或是比較高級的氏族圖騰符號?…

那麼根據考古陶寺,二里頭,石峁,龍虎墓中龍紋圖飾外形分析,應該是魚紋,蛇紋,網紋一類…結合考史分析,應是大禹龍姒圖騰一類…於是讓我們把目光再次指向龍興之君大禹!如圖所示:

破譯「宅茲中國」的夏代圖騰密碼 - 天天要聞

根據《史記》及先秦古籍記載,大禹治理黃河水患在伊洛地區,即今天洛陽盆地,而洪水是來自西北部雪山融水,經伊洛二水流入盆地而形成偃塞湖,古稱「汭/海」(後稱「汝海」即汝河上游),後經大禹開龍門伊闕,引汭入洛(魚躍龍門處),又開洛入黃(盜息壤處,邙山口),徹底把偃塞湖水引入黃河,消除了伊洛盆地及黃河下游流域水害,並留下汝河濟水及荷澤(包括滎澤)。而偃師二里頭及二里崗遺址即當時治水工地。如圖所示:

破譯「宅茲中國」的夏代圖騰密碼 - 天天要聞


破譯「宅茲中國」的夏代圖騰密碼 - 天天要聞

而偃師二里頭3號宮殿貴族墓即是大禹墓,為什麼呢?原因如下:

一,因為此人懷抱一隻綠松石龍,與甲骨文「禹」徹底撞臉了!此墓主人頭部有玉斗笠,手拿銅鈴,懷抱一條綠松石龍形器…根據司馬遷史記記載,大禹即是頭戴斗笠,手握銅鈴(或鏟)治水的人物!結合此墓文物,似乎矛頭都指向那位神話傳說中人物,大禹本人!而貴族墓抱龍人,以「擺拼」方式,靠自己過硬的抱龍陪葬品無言「證明」了自己是誰!徹底跳過了甲骨文證明!所以初步分析,此墓主人有三種可能身份:一,禹本人;二,夏啟;三,啟的傳人(夏王系列之一)。

此墓葬形式的綜合意義是「青龍星相在心,手握權力銅鈴,號令天下民眾」,俗稱「有夏在手,號令天下」是對夏令的一種絕妙解讀,當然禹自然就是第一代「夏王」了,俗話說的「龍的傳人」應是從大禹開始!

而傳達青龍星相出現的夏令之人,應是「禹」和「夏」的本義!此墓主人懷抱綠松石龍(大蟲)之狀,正是周鼎禹字的「抱蟲"形狀,如圖所示:

破譯「宅茲中國」的夏代圖騰密碼 - 天天要聞

二,《竹書紀年》記載:「禹元年壬子,即位於冀,頒夏曆於邦國,起壬子終壬戍。」綠松石龍即是青龍星相,根據夏小歷解釋即是二十八星宿之一,代表夏至日(西曆6月22日左右)天象,銅鈴代表夏令,「有夏在手,號令天下」,故大禹自稱「龍的傳人"。故此歷有兩個名稱:五龍歷稱「重五」,即黃曆五月初五;六龍歷稱「端午」,即夏曆七月一日,陽曆是6月22日,風俗上叫夏至或夏令。

紀念形式也相似,重五是星回節(火把節)和吃棕子(吃重五),端午是賽龍舟,都是紀念青龍火星出現中天盛況…與屈原老先生無關,乃是大禹惹的禍。

破譯「宅茲中國」的夏代圖騰密碼 - 天天要聞

三,在河南殷墟婦好墓發現了大禹銘文「又巳/又乙」,如圖所示:

破譯「宅茲中國」的夏代圖騰密碼 - 天天要聞

原來大禹懷中抱着的「大蟲"即「夏龍"!後人誤讀大禹是條蟲,原因即是不懂銘文和夏曆,尤其是太陽曆和夏代的月曆,造成此誤會!更不知綠松石龍的存在!尤其是不懂大禹非蟲,此龍非蟲,乃是夏至日天文星相之一,青龍星相之真相!

破譯「宅茲中國」的夏代圖騰密碼 - 天天要聞


破譯「宅茲中國」的夏代圖騰密碼 - 天天要聞


破譯「宅茲中國」的夏代圖騰密碼 - 天天要聞


破譯「宅茲中國」的夏代圖騰密碼 - 天天要聞


破譯「宅茲中國」的夏代圖騰密碼 - 天天要聞

至此可以基本證明,二里頭墓葬形式是夏代遺存,雖然尚不能證明是否大禹本人,但此墓葬文物「三寶器」(玉石斗笠,銅鈴,綠松石龍形器)是可以證明與禹有關係的,哪怕是商代早期墓葬,也跑不了「禹」「龍」「夏」之關係!

破譯「宅茲中國」的夏代圖騰密碼 - 天天要聞

何況青龍星宿中央的心宿,也與商人有關,因為此星就叫商星!說明早商之人,應是已知曉青龍星宿奧妙了,只是不提夏罷了!「殷革夏命」,自然不會提夏,反而「天生玄鳥,降而生商」就是「青龍星宿」的替代品也未必!何必夏墟存甲骨?沒有甲骨文,有有綠松石龍證夏令圖騰,也是證明!天不絕夏命,龍的傳人滅不了!

破譯「宅茲中國」的夏代圖騰密碼 - 天天要聞


破譯「宅茲中國」的夏代圖騰密碼 - 天天要聞


破譯「宅茲中國」的夏代圖騰密碼 - 天天要聞

根據謝子展破譯《禹王碑》記載:「禹破淵門,脊躬簍沙,北置弇臿…㾟昶泉去」分析,結合二里頭3號宮殿貴族墓主人進行C14骨骸檢測,年齡為35~40歲之間。證實禹因積勞成疾,時年三十七八歲「㾟昶泉去」,病亡於二裡頭(竹書紀年載禹猝45歲)。

同時對比綠松石龍形器,酷似陽曆夏至日(6月22日)的青龍星相圖,與墓中出土的春牛銅牌及秋蟬銅牌和冬蛾銅牌,組成伏羲三皇牌,即夏禹令牌!《竹書紀年》記載,「禹元年壬子,即位於冀,頒夏曆於邦國,起壬子終壬戍。」如圖所示:

破譯「宅茲中國」的夏代圖騰密碼 - 天天要聞

與此同時,根據以綠松石龍為線索進行圖騰追蹤,在陶寺遺址發現盤龍圖騰為平陽鯀城,在濮陽西水坡找到了龍虎顓頊帝丘,而且,經過圖騰和銘文對比,確認陶寺和盤龍城是禹父鯀城平陽,濮陽西水坡龍虎墓的蚌殼龍是鯀魚之父顓頊圖騰,即「顓頊居濮″「鯀生禹,禹復生啟」!證明了蚌殼龍虎圖騰就是華夏氏族的龍虎文化起源…如圖所示:

破譯「宅茲中國」的夏代圖騰密碼 - 天天要聞


破譯「宅茲中國」的夏代圖騰密碼 - 天天要聞

當然,婦好墓最重要的發現是找到了大禹銘文和夏啟銘文,如圖所示:

破譯「宅茲中國」的夏代圖騰密碼 - 天天要聞

有網友說「網紋符號」是漁網,有說是簸箕…但是沒有文物證明,我也一直百思不得其解…但當我運用銘文和圖騰對比法之後,恍然大悟,原來二里頭綠松石龍和陶寺遺址盤龍紋及濮陽西水坡蚌殼龍原來就是「網紋符號」原身!代表夏帝顓頊之權力!即史稱「少昊孺顓頊」「鯀生禹」之龍姒,甲骨文叫「又巳」,「又乙」或「抱乙」。《禹王碑》稱「率姒」!如圖所示:

破譯「宅茲中國」的夏代圖騰密碼 - 天天要聞

甲骨文「姒」即綠松石龍形也,在金文中即是「巳」字,在甲骨文中即是「乙」字,如圖所示:

破譯「宅茲中國」的夏代圖騰密碼 - 天天要聞

禹銘文經圖騰會意為「抱龍人」,銘文為「又巳」,鼎文即禹字。與此同時,殷墟亞長墓也出土了啟銘文,如圖所示:

破譯「宅茲中國」的夏代圖騰密碼 - 天天要聞

會意為「子抱巳」,銘文為「又其",《殷墟書契後編》收有「甲申卜,即貞,其又(啟)於兄壬。於母辛宗。」說明婦好墓即啟祠,亞長墓即啟。

很多漢史專家認為,「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只有小乙到帝辛的,沒有什麼夏族的,一絲一毫也沒有。」這就是周人與漢人改造文字的惡果…用漢字根本找不到甲骨文中的禹和夏字…

因為甲骨文禹字就是甲骨文「又巳(乙)」,也就是鼎文「禹」!而「十字禹」符號會意為「子抱龍",銘文為「子又巳",後經周鼎文演變為小篆啟,公式為:「啟=子+手+蟲=子又巳/乙/其」,簡寫為「啟=司其」。

而且二里崗牛胛骨卜辭也發現了「又巳/又其」禹啟二王符號,佐證二里頭與二里崗即是「禹生啟」遺址,如圖所示:

破譯「宅茲中國」的夏代圖騰密碼 - 天天要聞

有網友說「其」是「貞」,「十字符號」是「亞」不是「子」,是武官稱謂!我說不錯,貞是商契殷鼎即司戊母鼎,卜為殷戈!而亞(十)字指玄鳥,代表商契子氏少昊玄鳥圖騰!也就是說,繼承「其」鼎之子氏人叫啟(其音),代表有夏象徵。史記叫「禹生啟」,網友說亞是武官也不錯的,因為啟就是王權也!不信對比一下周棄和啟銘文,即證明「十/十/亞」即「子」!如圖所示:

破譯「宅茲中國」的夏代圖騰密碼 - 天天要聞

也就是說,二里頭和二里崗就是大禹和夏啟(商契),周棄(后稷)的都邑所在地!他們因共同治水而結成氏族聯盟,大禹水正(建夏),商契火正(建商),后稷木正(建周),契因佐禹治水有功(鑿邙山口及開砥石山)而受夏啟位(禹生啟),所以兩人不是父子關係,而是《史記》稱之顓頊和帝嚳氏的族兄弟關係!所以史記所謂的「夏都」,是氏族聯盟夏禹城(北邑二里頭,南邑三星堆),商啟契城(西邑二里崗,東邑殷墟),後啟周棄城(北邑石峁,南邑東下馮)也…

四,三星堆斷代問題

破譯「宅茲中國」的夏代圖騰密碼 - 天天要聞

在三星堆文明未被發現之前,人們對古蜀文明的起源仍停留在「蜀山氏」階段。考古界在三星堆的發現,將古蜀文明的起源提前至距今四千八百年前。

在三星堆遺址中,考古學家發現了大量青銅製的塑像,然而不論是形狀、化學成分還是鍛造工藝,這些青銅像卻與中原青銅器都大相徑庭。這些青銅像的顴骨突出、寬嘴大耳、高鼻樑深眼窩。這種形貌特徵,從生物學角度來看,根本不會出現這樣的樣貌特徵。所以,時至今日仍有人猜測,三星堆人是「天外訪客」,是來自外星的智慧生物。

破譯「宅茲中國」的夏代圖騰密碼 - 天天要聞

在三星堆遺址中,考古人員發現了大量用於祭祀的文物。有趣的是,這些文物與瑪雅遺迹、古埃及金字塔中出土的文物有相似之處。

有學者認為,當時的三星堆可能是全世界的「信仰中心」,融匯了世界各個地區的宗教信仰,且世界各地的信徒都會來到此地朝聖。

另一種說法稱,當時的三星堆人已經開始與海外文明進行溝通,這些祭祀用具就是三星堆人對外溝通的明證。除此之外,考古人員還在三星堆遺址中發現了幾千枚貝類,據古生物學家研究這些貝類均是印度洋的特產。

破譯「宅茲中國」的夏代圖騰密碼 - 天天要聞

遺迹中出土的另一種古物,似乎也在證實該說法。在遺迹中,考古隊發現許多象牙及象牙製品。這些象牙製品該作何解釋呢?難道四千八百年前四川盆地有大象?還是三星堆人進行了對外貿易,通過這種方式獲得了象牙呢?

古蜀文明的消亡十分蹊蹺,期間存在長達兩千年的真空期。不論是古文獻還是三星堆遺址中出土的文物,都無法填補那段真空期。

所以,現階段史學界對古蜀國的滅亡的種種判斷,僅停留在「猜測」階段:

一說是古蜀亡於水災。

破譯「宅茲中國」的夏代圖騰密碼 - 天天要聞

提出這種說法的學者,稱三星堆的北方就是鴨子河,馬牧河從遺址的正中心穿過。不過,有河流從遺址(古城)中穿過,仍無法說明此地曾遭受水災。畢竟,河流穿越城市的情況不勝枚舉,現階段沒有證據表明遺址的歷史比馬牧河更早。況且,在三星堆遺址中,考古人員沒發現任何洪水侵襲的痕迹。任何被洪水侵襲過的古城,城內都會留下厚厚的沉積層。

二說是古蜀亡於戰爭。

破譯「宅茲中國」的夏代圖騰密碼 - 天天要聞

之所以有人提出這種說法,是因為三星堆遺址中有不少被燒毀的工具和容器,據此推斷這座城市有可能遭到侵略者入侵,並被付之一炬。然而,當考古人員對這些燒毀的古代工具進行現代儀器分析後,發現這些工具雖毀於火災,但它們毀於火災的時間相差幾百年。顯然,若這座古城被燒毀,那麼這些毀於火災的工具應被同時燒毀,被燒毀的時間差不可能這麼大。

三說古蜀人並未消亡,只是在遷徙後被其他種群同化了。

破譯「宅茲中國」的夏代圖騰密碼 - 天天要聞

這種說法聽起來比較靠譜,不過考古人員依舊無法找到任何支撐這種說法的依據。古蜀人為何要進行遷徙?當時的三星堆不論是氣候還是資源都很適合人類生存,古蜀人完全沒必要進行大規模遷徙。

四說是古蜀亡於天災。

這種說就荒誕不經了,根據考古人員對岩層的測定,當時的三星堆氣象條件穩定,且未發生地震、山火等自然災害,古城毀於天災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破譯「宅茲中國」的夏代圖騰密碼 - 天天要聞

在三星堆遺址中,考古人員發現了史上最古老的金杖。史學家們普遍認為,這就是古蜀統治者的專屬物品,是權力的象徵。

雖然,金杖的作用已經確定,但目前考古學家仍無法解讀篆刻在金杖上的紋樣。

金杖上有大量圖形,如魚、箭頭等。這些紋樣,是古蜀人的圖畫,還是他們使用的文字呢?

破譯「宅茲中國」的夏代圖騰密碼 - 天天要聞

我們知道,某時期的人類生活之所以被稱作「文明」,是因為這一時期的人類具備文明要素。除文字之外,三星堆已具備全部文明要素。那麼,金杖上的紋樣是不是古蜀人的文字呢?認為這些紋樣是文字的專家,現已開始對其進行解讀。不過由於缺乏參照的文字,所以解讀工作的進展異常緩慢。

破譯「宅茲中國」的夏代圖騰密碼 - 天天要聞

在古蜀文明中,還留存着一種頗具特色的石像,即「金沙石像」。現如今,考古人員一經發現了十二座「金沙石像」,這些石像的造型大同小異,都是一個跪在地上且手腳被綁縛的男子,這些石像赤身裸體,身上除繩子外不着寸縷。

考古人員發現這些石像之前,在石像附近出土了一些石壁、石虎。從發掘地點來看,不論是石像還是石壁、石虎,它們的排列有一定規律。由此可見,這些石像在當時極有可能是一種祭祀用具。

然而,石像的形象卻讓史學家摸不着頭腦…類似的石像,在殷墟中亦有出土。不過殷墟石像雖然被捆綁雙腳、跪立在地,但它們的身上明顯披着衣物,且這些衣物十分高貴。

像金沙石像這種赤裸的石像,考古界還是第一次發現。這些人代表的是什麼?是殉葬的奴隸還是獲罪的貴族呢?「金沙石像」又會被應用於怎樣的祭祀儀式中呢?

破譯「宅茲中國」的夏代圖騰密碼 - 天天要聞

在金沙考古現場,考古人員還發現了一批造型獨特的金器。從造型來看,這些金器就像青蛙一樣。

在我國古代,蛙代表着什麼呢?據文獻的記載,蛙象徵的事物有兩種,一是月亮,二是生殖。自古以來,月亮就有「蟾宮」之稱,這就是古人「蛙崇拜」的延伸。

時至今日,在一些偏僻的地區,仍有「祭蛙祈雨」的祭祀儀式。那麼,四千八百年前的古蜀人,會不會用這種器物求雨呢?


破譯「宅茲中國」的夏代圖騰密碼 - 天天要聞

有學者對金蛙的用途進行了大膽推測,結合金沙遺址中出土的「太陽神鳥」,考古人員認為當時的人們會使同時使用神鳥和金蛙。考古人員說,當時的祭司會將神鳥貼在裝滿了貢品的漆器上,的周圍以一定規律放置金蛙。

也有學者提出了不同看法,認為這種器具的造型並非金蛙。從這種器具的嘴部造型來看,顯然它長着鳥類的喙,所以它有可能是神鳥化身的。

在種種對金蛙的猜測中,有一個猜測最為有趣。有人說,金蛙就是古代風神禺強的象徵。除了風神之外,該神明還兼職瘟神和海神。

不論是出土的青銅像,還是玉器,三星堆人的手工水平令人嘆為觀止。要知道,三星堆人生活在距今數千年前的土地上,他們是如何獲得的如此精湛的鍛造技術呢?有學者稱,這是古蜀人的智慧,所有的青銅器、漆器都是時人打造的。

金沙遺址問題

破譯「宅茲中國」的夏代圖騰密碼 - 天天要聞


破譯「宅茲中國」的夏代圖騰密碼 - 天天要聞

金沙遺址出土的一件「金冠帶」上的圖案,與三星堆黃金仗體上的圖案幾乎完全相同。這件「金冠帶」呈圓環形,出土時斷裂為長條形,直徑上大下小,表面鏨刻着四組相同的圖案,其基本構圖特點也是一支箭、一隻鳥、一條魚和一個類似人面孔的圓形紋飾。

雖然,目前還無法解釋這兩組神秘圖案的意義,但兩件黃金器物上的紋樣相似度如此之高,足以表明這是來自三星堆和金沙最高等級人群之間的某種原始信息。兩處遺址有共同的文明傳承,很可能也有着共同的權力象徵,讓人不禁聯想到這會否是三星堆和金沙的先民在用符號進行思想表述、記錄和傳承。

金沙遺址雖與三星堆遺址有千絲萬縷的關聯,但其在祭祀對象、祭器使用、祭祀場所等方面都與三星堆有所不同。

破譯「宅茲中國」的夏代圖騰密碼 - 天天要聞

外層圖案由四隻等距分佈、首尾相接的鳥構成,內層圖案則是同樣精確劃分、等距分佈的十二支芒葉,朝着圓心向左旋轉。

人們將其稱為「太陽神鳥」,這個圓形的金飾很可能象徵著以太陽崇拜為中心的宇宙觀。圓形的圖案象徵太陽,中心向外輻射的十二條旋轉的金色光芒線以及最外圍首尾相接的四隻「神鳥」,讓人自然聯想到四季、十二月這樣的天象與物宜。

商周時期,古代中國思想世界的許多核心知識逐漸形成,天圓地方、中心與四方、陰陽變化、四季更替、日月星辰的定位、宇宙的框架模型等古老天文地理經驗,開始以不同方式表達出現在考古材料中。如果說三星堆的青銅神樹象徵著人類遠古文明中的宇宙樹、太陽樹,那麼金沙遺址出土的太陽神鳥所蘊含的深意,則與之有着異曲同工之妙。

破譯「宅茲中國」的夏代圖騰密碼 - 天天要聞

三星堆人崇鳥,其太陽崇拜通過神樹完成。以一號青銅神樹為例,現存的3層9個枝頭上都各站立一隻小鳥,正中的枝頭雖已破碎,但可以想像曾有一隻鳥停留中央。中國古史傳說中,太陽由鳥托載,從樹枝上每天由東方升起、西方降落,東方的樹叫扶桑、西方的樹名若木,居於天地之中的一棵樹為建木,所以這10隻鳥可能象徵著10個太陽。

破譯「宅茲中國」的夏代圖騰密碼 - 天天要聞

金沙人的太陽崇拜則通過太陽神鳥展現。與太陽神鳥同時出土的,還有不少於7個蛙型金箔,讓人聯想到「月中蟾蜍」。若將太陽神鳥和月中蟾蜍聯繫起來,與《淮南子·精神訓》所言「日中有踆烏,而月中有蟾蜍」的記載可謂暗合。這顯示金沙崇拜體系在三星堆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演變。結合金沙遺址出土的各種農具來看,金沙崇拜體系的演變與農業社會有密切聯繫。

三星堆最新斷代是3200年,為什麼沒有挖出甲骨文?

最奇怪的問題是,考古隊對三星堆近200個樣品進行了碳14測年,測年數據集中在公元前1131年至1012年,除5號坑和6號坑年代稍晚之外,3號坑距今約3200年至3000年左右,但至今沒有挖出甲骨文,這是一個十分有趣的現象!為什麼這麼說呢?

破譯「宅茲中國」的夏代圖騰密碼 - 天天要聞

因為二里頭是夏代晚期都城(公元前1800年,首推夏桀都城斟鄩),沒有甲骨文可以理解…但是三星堆卻是商代晚期遺址(公元前1200年左右),殷墟為盤庚遷殷之後的都城(公元前1300年),殷墟甲骨文已經大量出現,並與三星堆最新斷代時間(公元前1200年)基本重疊!但是,為什麼至今沒有挖出甲骨文或者銘文,而且是一點都沒有的那種?

如果說,三星堆和殷墟兩大遺址同處一個時期,本應遍地甲骨文才是,可是為什麼卻是蹤跡皆無?…彷彿是兩個時代兩個國家一樣?…難道三星堆遺址根本就不是什麼商人遺址?根本不傳承甲骨文?我想來想去也只有這種解釋才能符合如上情況!禮法祭祀根本不一樣!如圖所示:

破譯「宅茲中國」的夏代圖騰密碼 - 天天要聞

當然,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麼就有意思了!因為,這就涉及到史記所記載的商湯滅夏了,為什麼呢?因為三星堆器物坑出現砸燒埋現象,正如禮記所載的「燔柴於泰壇,祭天也;瘞埋於泰折,祭地也」之描述,正是朝代更迭所致!也就是說,三星堆是商湯滅夏的產物,是夏商王權轉換產物,沒有甲骨文十分正常!

但是問題也來了,既然C14已經檢測是商代晚期遺址,但史記記載商湯滅夏又是早期事件,和考古結論發生矛盾了,怎麼辦?

有網友分析,三星堆文化屬於四川方言地區,要麼存在一種有別於甲骨文載體的文字傳承方式,因為農耕文明特發達,沒有大量刻畫文字的牛骨頭可用,這也許就是青銅器特發達的原因;要麼是當地屬於政教合一的農耕文明發達,沒有甲骨文發展的文化底蘊,比如常年戰爭等……也許三星堆文化人群更看重面子,特別是川劇變臉……

還有網友說,為什麼歐洲不用中文用拉丁文?你以為四川是隔壁老王家?貿易可以有往來,文化入侵可不是靠幾個腳夫能搞定的。況且中國這麼多少數民族,自古就有文字傳承的沒有幾個,更遑論挨着中國這麼個龐然大物,能不能活下來都是問題,傳承個鳥蛋啊…

有網友更直接,「三星堆認定為夏朝和先夏的都城,證據和證物成千上萬,讓人信服。而二里頭的方方面面,比三星堆都不屬於同一層次,不是一個量級,華夏文明4500年前的發展態勢,輝煌成就,只有三星堆才是最佳存在。」

不過問題是:一,為什麼祭祀坑時間為3300年與二里頭上限3750年之間,都未發現甲骨文?二,三星堆青銅器鑄造坊及銅礦原產地在哪裡?三,為什麼二里頭「抱龍人」與三星堆大立人一樣,抱龍傳承一致呢?

目前根據C14檢測結果,三星堆遺址暫分3期6段,一期處於中原龍山時代到二里頭文化的初期階段(公元前1800年以上);二期處於二裡頭文化中晚期到殷墟文化前段(公元前1800~1300年)。三期處於殷墟文化中的第一期到第三期(公元前1300~1200年)。

從斷代角度來看,三星堆遺址前後跨越了龍山、夏、商三大時代,但我們發現三星堆遺址的寶墩文化(公元前2000年),和三星堆祭祀坑(公元前1200年)不是一個文明!反而3200年前的祭祀坑會與3800年前的二里頭一樣,既無甲骨文又有抱龍習俗,中間近500年的歷史跨度,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

其實,從考古角度出發,我們必然改變和放棄「文獻至上」信仰標準,改用「田野考古」為標準,即王國維二重證據法,才能發現真相!否則史料互相矛盾,錯綜複雜,十分容易走偏…尤其《史記》《說文解字》已距夏商1000多年了,不可全信!

所以,從考古角度分析,夏商關係並不是史記商湯滅夏那麼簡單短暫,摧枯拉朽,而是長期並存,互相敵對關係!借用網友觀點,「滅夏不是一個時間一次性行為,而是貫穿於整個商代…」這一看法才十分深刻!

尤其二里頭和殷墟發現大禹銘文和夏啟銘文,與三星堆青銅大立人及青銅樹完全一致,證明網友古史微「夏與商周並行」觀點客觀存在!

「圖騰+銘文+甲骨文+史料」斷代法

所以,根據王國維「二重證據法」原則,我針對夏代問題也提出與之相應的「四重證據法」,即「圖騰+銘文+甲骨文+史料」的解讀法,以期有效地解決夏代問題!

破譯「宅茲中國」的夏代圖騰密碼 - 天天要聞

目前根據良渚玉琮王,三星堆青銅龍面具,殷墟饕餮紋飾,二里頭綠松石龍形器,石峁龍虎石雕圖騰,可以形成夏商周紀年證據標準,並陸續證明了良渚是夏人祖籍,三星堆是禹鄉,二里頭是禹墓,殷墟是啟墓,而三星堆祭祀坑和皇城台即是商湯滅夏的器物坑和抗湯城堡,金沙是湯後人秦人滅蜀遺址…

破譯「宅茲中國」的夏代圖騰密碼 - 天天要聞

而三星堆最新斷代是3200年,卻與3800年前的二里頭一樣沒有甲骨文,原因就是商湯及其後人秦人連續以「滅鬼方,伐巴羌,討東夷」名義,進行貫穿整個商代的滅夏及滅夏後蜀的軍事行動,包括滅三星堆夏人,金沙蜀人和石峁周人及山東各地殷人,包括武丁卜辭伐羌及紂王攻打東夷叛軍…

也就是說,自商湯建國至武王伐紂(公元前1600~1046年),商人東伐西討,南遷北移,並非什麼躲避洪水(大禹治水三川併流已完成),其實就是持續滅夏行動!這才是三星堆3200年的正確打開方式,祭祀坑埋時間不等於祭器鑄造時間…

五,神秘殷墟的主人「亞長」

破譯「宅茲中國」的夏代圖騰密碼 - 天天要聞

此奧秘都隱藏在神秘的「亞長」墓中!根據亞長墓出土的銘文,會意觀察為「持杖之戴羽酋長」形象!裝束與大禹一樣!區別僅是加刻東夷商族十字玄鳥圖騰,即銘文「亞」字,代表東夷之義!同墓出土的青銅手器(義肢)及金沙遺址出土的「魚鳧王」黃金權杖與亞長發生邏輯關係,如圖所示:

破譯「宅茲中國」的夏代圖騰密碼 - 天天要聞

並且青銅手銘文「玄鳥」和黃金權杖「魚鳧王」圖騰「鳧王」,經圖騰解讀都是「天命玄鳥,降而生商」的「玄鳥」子契,玄鳥為子/亞,銘文亥即亞長形象!所以王亥即亞長,形成了邏輯鏈條!如圖所示:

破譯「宅茲中國」的夏代圖騰密碼 - 天天要聞

不過,專家對亞長啟骨骸查驗後發現,啟死因是受七處刀傷而亡(殘缺右臂),也就是說屬於非正常性死亡!而且腳趾骨變形,骨骸有花椒坑,符合商契佐大禹治水得腳氣(㾟)及以花椒(蜀椒)防腐情況,如圖所示:

破譯「宅茲中國」的夏代圖騰密碼 - 天天要聞

那麼問題來了,根據《竹書》所載「益干啟位,啟殺之」,及《史記》講「益避啟於箕山之陽」,說明啟不應該是被人所殺,反倒是殺伯益之人,那麼為什麼銘文解讀和考古證明啟是被人所殺?兩者到底誰是真相?…翻開《山海經大荒東經》,如圖所示:

破譯「宅茲中國」的夏代圖騰密碼 - 天天要聞

根據「有易殺王亥」分析,王亥是因為「仆牛」被有易氏所殺…而在亞長墓和婦好墓多次出土仆牛文物,說明亞長就可能是王亥!如圖所示:

破譯「宅茲中國」的夏代圖騰密碼 - 天天要聞

那麼王亥是不是商契呢?玉石仆牛上刻有「司辛」銘文,甲骨文解字為「商」,如圖所示:

破譯「宅茲中國」的夏代圖騰密碼 - 天天要聞


破譯「宅茲中國」的夏代圖騰密碼 - 天天要聞

說明仆牛主人的確是高辛氏帝嚳後人,而婦好墓同時出土「司辛母」銘文也可佐證。據范文瀾、郭沫若等人研究,商契活動的中心在商丘。商部落開始是夏王朝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王亥發明牛車,馴服牛拉着貨物,到其它部落去搞交易,開始促使農牧業迅速發展,使商部落得以強大。

破譯「宅茲中國」的夏代圖騰密碼 - 天天要聞

據《竹書紀年》記載:夏泄十二年,王亥為了解決牛羊過剩的問題,與其弟王恆一起跟其他部落以物換物。決定選一些有活力的牛羊,送至有易國(今河北省易縣一帶)。有易氏首領綿臣見財起意,殺害了王亥,奪走了貨和牛羊。

破譯「宅茲中國」的夏代圖騰密碼 - 天天要聞

帝泄十六年,王亥子上甲微藉助河伯之師,滅了有易氏,殺了綿臣,為父王亥報了仇。湯建商朝之後,歷任君主為了紀念祖先的功勞,而對於王亥和其子上甲微的祭祀非常慎重,另外追尊王亥廟號為高祖…所以商丘地區成了「商族」「商人」「商業」的發源地…

破譯「宅茲中國」的夏代圖騰密碼 - 天天要聞

但王國維鑒定結果和張光直商丘考古結果卻不是這樣!王國維認為王亥是契6世孫振,因為甲骨文「亥」與「振」是一字,但仔細觀察高祖王亥」之「亥」應是「梟/裊/鳧」的本字,是玄鳥圖騰。如如圖所示:

破譯「宅茲中國」的夏代圖騰密碼 - 天天要聞


破譯「宅茲中國」的夏代圖騰密碼 - 天天要聞

當然契和振都是玄鳥子孫,玄鳥圖騰並不能區分王亥是振還是契,不過能稱「高祖」的人不多,甲骨文中僅有「高祖河/岳/乙/夔」等幾位先人,輩份很高,但能同時兼稱「高祖王」的人只有亥一人,這就值得重視了!為什麼呢?

因為甲骨文「王」是鉞形,說明亥是高祖中最大的王者,那麼身為水官的6世孫振就無法勝任了。如圖所示:

破譯「宅茲中國」的夏代圖騰密碼 - 天天要聞

尤其亞長墓位於殷墟宮殿宗廟區內,隨葬王權的銅鉞就有7把,其中6件鑄有'亞長'字樣。另有兵器如卷頭刀3把、銅戈73把、銅矛78把、銅箭頭800多,是出土青銅鉞最多的殷墟墓葬,證明亞長生前是代表着軍權的王者…身份十分尊貴!

破譯「宅茲中國」的夏代圖騰密碼 - 天天要聞

另外,墓主人是趴在棺里、臉朝下入葬的。考古上稱之為俯身葬。對此有兩種看法,一個是凶葬,意外死亡的本族風俗表徵;一個是王權象徵之葬,本人支持前者,竹書紀年記載!啟(王亥)被綿臣殺而放之…所以說,高祖王亥是商祖契的可能性遠遠大於6世孫振!如圖所示:

破譯「宅茲中國」的夏代圖騰密碼 - 天天要聞

考古人員通過對亞長屍骨進行了鍶氧同位素分析,發現亞長並非來自安陽本地,而來自東部沿海地區,也符合契之少昊氏出身。如圖所示:

破譯「宅茲中國」的夏代圖騰密碼 - 天天要聞

如果這個判斷成立的話,那麼王亥就自然是商契了。但他怎麼被人殺了呢?根據《山海經》和《竹書紀年》記載:他佐禹治水成功以後,因受夏啟位而受伯益嫉恨,於是發生了王位爭奪,啟制被破壞後,帝泄十二年(前1638年)他被堯(綿臣)和伯益(河伯)設美人計所殺,掩埋於亞長墓中…而亞長墓/鳴條崗東下馮/三星堆/石峁考古也支持如上判斷!

具體地說,就是公元前1650年,商契輔佐大禹治水有功受夏啟位,史稱殷侯,封商地安陽,並營建「母辛宗」(故安陽古稱商丘),史稱「禹生啟」事件。故今日商丘是古商丘殷墟移民之地!張光直是挖不出先商遺址的…

1638年商契在易水仆牛時被堯(綿臣)和伯益(河伯)設美人計殺死後葬入亞長墓,經稱「有易殺王亥」。公元前1632年後啟上甲微(夏桀后稷虞舜)為替商契復仇反殺堯囚丹朱,竹書稱「舜囚堯,復偃塞丹朱」事件。又因伯益偷放堯子丹朱(河念有易,有易潛出,為國於獸,名曰搖民)故後啟虞舜復殺伯益,即竹書稱「益干啟位,啟殺之」事件。

公元前1625年堯子丹朱反攻鳴條崗逐舜南逃,史稱「商湯滅夏」…並留下二里頭(偃師)/鳴條崗(東下馮)/三星堆(金沙)/石峁(皇城台)四大遺址,最後丹朱因南巡追舜未果,死葬鹿邑長子口(老子)墓,而后稷虞舜「聲南擊西」營建了神木石峁皇城台周棄城(注,不是外城遺址)…

武王伐紂「宅茲中國」

公元前1046年其孫周武王伐紂,改殷祠母辛宗為婦好棄祠,鑄造婦好鼎及龍虎二鉞108件婦好禮器,並刻下「婦好冥」及「宰豐」匕骨辭以述「宗周」事件,

破譯「宅茲中國」的夏代圖騰密碼 - 天天要聞


破譯「宅茲中國」的夏代圖騰密碼 - 天天要聞

內容是:

「壬午,王田於華燕鳧商城(安陽),母王(夏啟)賜宰豐宅小都邑(母辛宗),在五月鳧王六祀刻曰」。

銘文周棄就是夏啟義,在甲骨文中是一個含義!這就是為什麼殷墟王陵區被盜掘,而婦好墓未被盜之原因!婦好墓既是商契的夏啟祠堂,也即周棄祖祠,是商周共祖之祠堂!而甲骨文「宰豐」二字即「商契」二字之本字,而此骨即是亞長「丟失」之右臂骨也!如圖所示:

破譯「宅茲中國」的夏代圖騰密碼 - 天天要聞

武王「宗周」殷墟婦好墓,考古界稱之為不封不樹「母辛宗」。之後又「成周」洛邑二里頭(禹墟屍鄉),完成有夏周祭,即「帝嚳而郊禹(鯀),祖文王而宗武王」禮制。史稱「宅茲中國」。

婦好墓即啟祠/冥祠/帝嚳祠/少昊祠/顓頊祠/夏祠/商祠/殷祠!民間俗稱為「太昊伏羲陵/黃帝陵/神木皇城台」!商人南下商丘續殷祀地望,引發大名鼎鼎的「王亥仆牛」及張光直「商丘計劃」事件!

六,「商丘計劃」和「長子口」墓:

1986年,考古學家張光直組建中美聯合考古隊,啟動「商丘計劃」,以期在商丘地區挖出王亥墓或商代遺址…然而20多年過去了,僅僅發現古宋城址和岳石文化遺址,相當遺憾!

破譯「宅茲中國」的夏代圖騰密碼 - 天天要聞

不過,讓張教授意想不到的是,1997年秋,距商丘僅僅一步之遙的周口鹿邑太清宮隱山上,發現了「長子口」墓,也就是俗稱的老子墓,長子口墓初期鑒定為老子墓,後期又改為商周之交的「長氏」貴族墓,並認為與2000年安陽殷墟花園庄出土的M54號亞長墓同屬一系,與殷人有涉…但因史無所載,銘文難解,故至今懸而未決!

破譯「宅茲中國」的夏代圖騰密碼 - 天天要聞

不過,結合三星堆文物和二里頭其鼎解讀,長子口之「口」字為鼎形,銘文叫其,漢字即啟,是二里頭其鼎形象,是夏啟商契王權象徵。如圖所示:

破譯「宅茲中國」的夏代圖騰密碼 - 天天要聞

而此長子口墓形為中,在殷商時期是僅次於亞形級別,但十字槨室正是少昊太陽亞字符號,與殷墟亞長墓和王陵區墓道形狀完全一致。如圖所示:

破譯「宅茲中國」的夏代圖騰密碼 - 天天要聞

說明長子口墓主人是商契直系,而出土於棺槨之中的虎首玉人文物證明是虞舜,而虞舜正是殺堯囚丹朱之仇人上甲微(桀),如圖所示:

破譯「宅茲中國」的夏代圖騰密碼 - 天天要聞

而「長子口三戈」正是易水「祖父其」戈象徵,也就是古宋國主長子其丹朱之武湯戈,如圖所示:

破譯「宅茲中國」的夏代圖騰密碼 - 天天要聞


破譯「宅茲中國」的夏代圖騰密碼 - 天天要聞

說明長子口墓主人就是丹朱本人,也即大名鼎鼎的老子和商湯!民間訛長為老,訛其為口丹,故有周口老子丹和長子丹之稱,河南鄲(丹)城有箕子台遺址,鹿邑有太清宮和老君台遺址…

破譯「宅茲中國」的夏代圖騰密碼 - 天天要聞

大名鼎鼎的老子丹其實就是張光直教授一直苦苦尋找的長子丹朱!山海經稱「舜生戲,戲生搖民」,有易氏搖民即湯氏也(水易為湯)!

真是「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如雷貫耳,熟視無睹才是「燈下黑」啊!千古神秘莫測的老子李耳原來就商湯!這難道不又一次讓人震驚嗎?

注意,李即木子(宋姓子),耳即其也(取→啟),故李耳即長子其,其訛一個丹字!史上一直懸而未決的老子出身(老萊子)原來就是失蹤的丹朱!

為什麼商湯會是堯子丹朱?

破譯「宅茲中國」的夏代圖騰密碼 - 天天要聞

為什麼商湯會是堯子丹朱?與史記相差太大了吧?其實問題就出在《史記》上…因為根據《史記》記載,商湯本是黃帝第17代孫,商契第14代孫才對…但與黃帝第19代孫武王姬發,僅僅相差兩代,可能嗎?如圖所示:

破譯「宅茲中國」的夏代圖騰密碼 - 天天要聞

如果按一代時間50年算起(平均值),兩代時間頂多100多年!根據《夏商周斷代工程表》計算:商湯滅夏至武王伐紂為公元前1600 ~1046年,共500多年,經14世共17代王…那麼史記商湯的100多年,能容下14世17王嗎?

除非,商湯升至商契伯益丹朱一輩,14代就沒問題了…但商湯的先商13王及夏代17王又跑哪裡去了?商湯滅的夏桀呢?

破譯「宅茲中國」的夏代圖騰密碼 - 天天要聞

根據近代王國維等大師考證甲骨卜辭結論來說,史記17代商王是客觀存在的(稍有誤差),根據陳夢家等人對商湯建商時間的斷代來說,史記17代商王是客觀存在的!那麼問題應該出在史記記載上,對不對?也就是說,商湯從時間和排輩上看,只有上升至商契伯益或丹朱一輩才能滿足14世(17代)商王時間表…如圖所示:

破譯「宅茲中國」的夏代圖騰密碼 - 天天要聞

那麼與我對長子口墓的判斷基本一致,丹朱即商湯,一時之間我也有些懵圈(被自己震撼到了)…難道史記記載有誤?夏本紀不準?繼續看考古證據吧!

七,發現洹北商城問題

唐際根老師吸取張光直先生「商丘計劃」的失敗教訓,果斷把先商遺址轉向豫北冀南…結果1998年春,考古隊在緊鄰殷墟的洹北花園庄、韓王度、屈王度附近歷經8個月艱辛調查,在殷墟東北發現了一座面積達4.7平方公里的都城遺址,並將它命名為「洹北商城」。

破譯「宅茲中國」的夏代圖騰密碼 - 天天要聞


破譯「宅茲中國」的夏代圖騰密碼 - 天天要聞

洹北商城的發現,解決了武丁以前盤庚、小辛、小乙遷往地點的疑問。洹北商城的始建年代應在中商二期,其中有部分建築基址始建於中商三期,「盤庚遷殷」即遷到洹北商城。根據現有資料顯示,洹北商城使用年限不會太長,由於盤庚、小辛、小乙三帝政權是兄弟傳承,估計三人年齡不會相差太大,三帝在殷地執政時間大概不會超過三四十年。

破譯「宅茲中國」的夏代圖騰密碼 - 天天要聞

《古本竹書紀年》關於盤庚遷殷的地點,最初可能在安陽洹河北岸京廣線兩側,也同指洹北商城。武丁即位以後,國力隆盛,方遷至所知的以小屯為中心的殷墟。荀悅《申鑒》:「盤庚遷殷,革奢即約」。

唐際根教授根據陶「鬲」的甲骨文字形的不同時期形態,發現了中商缺環,在殷墟發現了洹北商城,把早商二里崗與晚商殷墟之間的空白接續上了,轟動了史學界和考古界…

破譯「宅茲中國」的夏代圖騰密碼 - 天天要聞

陶鬲的甲骨文字形

八,二里崗斷代問題

1951年,在河南鄭州發現一座大型的商代早期遺址——二里崗文化遺址。包含了鄭州商城遺址、洛陽偃師商城遺址、鄭州小雙橋遺址(鄭州西北遠郊約20公里處)、湖北盤龍城遺址,其中二里崗遺址與鄭州商城遺址,面積約300萬平米,距今3620年左右。從絕對年代上看,二里崗最早,其次是鄭州商城,及小雙橋遺址,最後是安陽殷墟。

破譯「宅茲中國」的夏代圖騰密碼 - 天天要聞


破譯「宅茲中國」的夏代圖騰密碼 - 天天要聞

鄭州商城遺址內發現20多處宮殿基址,與《考古工記》載的「內有九室,九賓居之;外有九室,九師朝焉」極為相似。與此同時,在鄭州商朝遺址的上層,有戰國時期的遺址,出土了戰國陶文中有「亳」、「亳丘」(即亳墟)字樣。如圖所示:

破譯「宅茲中國」的夏代圖騰密碼 - 天天要聞

《左傳》記載,襄公十一年,魯國聯合晉國等十多個諸侯國討伐鄭國,最終「同盟於亳城北」…1953年,考古專家在二里崗出土了兩片刻有文字的牛肋骨,引起轟動!如圖所示:

破譯「宅茲中國」的夏代圖騰密碼 - 天天要聞

上面有刻有十個文字,相比略粗的殷墟文字,刻痕稍淺,被認為是發現最早的甲骨文卜辭。

陳夢家認為是「又土羊,乙丑貞,及孚,七月」,屬於「習刻"。時代可能屬於安陽殷墟時期。

破譯「宅茲中國」的夏代圖騰密碼 - 天天要聞

最近國博館李維明教授又發現一個新字「乇」,認為是亳字!因殷墟甲骨文中已有「又亳土」,因此判斷「又乇土」就是「又亳土」;東周時期的陶文、金文「乇」、「宅」、「亳」,都曾一度用作地名,因此「乇」是「亳」的商朝早期寫法。同時,結合鄭州二里崗規模龐大的城池及高規格的宮殿群…認為是商湯西亳都,即商朝前期十位君王定都於此。

根據史記載,「契至湯八遷,湯始居亳,從先王居」,也就是說商湯滅夏之後,首先在亳都建立了商朝。從商湯至仲丁,商朝十位君王都立都於亳,但在仲丁時期,被迫自亳西遷至隞地,仲丁之子河亶甲又遷都相地,商朝進入「九世之亂」,不停的遷都,直到盤庚遷殷(河南安陽)才最終穩定了長達270多年。

而亳都所在何地,古今學者眾說紛紜。

①南朝宋時裴駰的《史記·集解》說「梁國谷熟為南亳,即湯都也」;

②唐朝張守節的《史記正義》說「亳,偃師城也。商丘,宋州也。湯即位,都南亳,後徙西亳也」;

③東漢班固《漢書》中說「偃師,屍鄉,殷湯所都」;

④東漢杜篤《論都賦》中說:「昔盤庚去奢行儉於亳」。

⑤晉皇甫謐 《帝王世紀》:「蒙為北亳,即景亳,湯所盟地;

⑥百度認為南亳、北亳和西亳,均以商丘為坐標。

破譯「宅茲中國」的夏代圖騰密碼 - 天天要聞

宋國故城→商丘

商丘是中國古代重要的都城之一。傳說「五帝」之一,帝嚳和商先公先王多在商丘一帶活動;也是商湯都亳所在地,是春秋戰國時期宋國的都城、兩漢時期梁國的都城和南宋王朝第一個都城,在中國都城發展史上有着極其重要的地位。春秋戰國時期,形成了以商丘為中心的儒、道、墨等元典文化和以商丘為中心的「中國聖人文化圈」…這種文化現象對於中華5000年文明史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和重要的意義。

北亳

破譯「宅茲中國」的夏代圖騰密碼 - 天天要聞

梁園區蒙牆寺


破譯「宅茲中國」的夏代圖騰密碼 - 天天要聞

商丘以北二十五公里處,梁園區蒙牆寺一帶為北亳。相傳為湯始居之地。

南亳

破譯「宅茲中國」的夏代圖騰密碼 - 天天要聞

商丘以南二十二公里處的睢陽區高辛鎮至塢牆鎮一帶為南亳。雄踞睢水之濱,東望芒碭山,北瀕孟瀦澤,襟喉關陝,控扼淮海,堪稱一代名都。商丘古城南約25公里的睢陽區塢牆鎮北的一個村,建起了一座18米高的高台,比商丘古城西南3里的閼伯台還要高7米多。這個村現在叫南亳村,這座台就是湯王台,是商王朝的建立者商湯建都南亳之地。或虞城縣谷熟鎮一帶。

西亳

破譯「宅茲中國」的夏代圖騰密碼 - 天天要聞


破譯「宅茲中國」的夏代圖騰密碼 - 天天要聞

商丘以西大約280公里處的偃師商城為西亳。除偃師原為西方之夏都所在地外,南亳和北亳與商丘為一地。王國維在《說商》一文中引杜預《春秋釋地》說:「宋、商、商丘三名一地。」認為「宋、商、商丘、亳(南亳和北亳)四名均指一地。」因為,若將宋、商、商丘視為一座都城,則亳在其附近;若將宋、商、商丘視為一區域,則亳在其中。

總之,亳地離不開原古商國的範圍。王國維持湯都北亳說。皇甫謐、董作賓等持湯都南亳說,不管哪個亳,都屬於商丘之亳。至於商湯滅夏後西遷都城,在先秦文獻均無記載其西遷西亳。

破譯「宅茲中國」的夏代圖騰密碼 - 天天要聞

有網友推測,商湯或為了準備滅夏而遷都於二里崗遺址,更靠近夏都二里頭,或滅夏之後防備夏人殘餘力量。更妙的是,商湯將夏人後裔安置在的杞國,位於商丘與二里崗遺址之間,處於商朝絕對包圍之中,即便造反也很難成功。也就是說,二里頭遺址是夏墟的結論,更符合夏商關係的地理關係。

破譯「宅茲中國」的夏代圖騰密碼 - 天天要聞

不過問題是…如果二里崗是商湯西亳都,依據「契至湯八遷,湯始居亳,從先王居」分析,二里崗應該是湯先王契城…「乇」字如果通宅/亳,那麼「乇」既可能是亳,也可能是宅。根據《國語湯誓》「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宅殷土茫茫,古帝命武湯,正域彼四方…」,此「乇土」更符合「宅殷土」之義!而「宅殷土」即是「天命玄鳥,降而生商」的商祖契之地!所以二里崗應是「湯始居亳,從先王居」之契城…

破譯「宅茲中國」的夏代圖騰密碼 - 天天要聞

那麼,為什麼卜辭中沒有契字?有網友說:卜辭沒有很奇怪嗎?此卜辭不寫,不代表其它卜辭不寫…何況陳夢家說是「習刻」,漏掉了也說得過去…

但問題是,如果甲骨文是「在祀與戎」之卜辭,那麼「習刻之說」就不會存在…因為上古卜辭製作及使用級別要求極高,不會輕易以甲骨文形式練習的…試問,哪家醫院會選用「實習生」去當主治醫生?並使用昂貴進口葯?

破譯「宅茲中國」的夏代圖騰密碼 - 天天要聞

何況王國維,陳夢家,李維明,郭沫若等大家僅僅依據漢代許慎的《說文解字》解讀甲骨文一定就准嗎?也不好說!且不說三星堆二里頭尚無甲骨文,既便一個殷墟婦好墓就被一個銘文女字給篡改亂了,何況其它?

當然,如果從圖騰對比銘文角度分析,二里崗甲骨卜辭中,其實就有「契」字,只不過是契之名號「啟」罷了,即「禹生啟」的文字證據,如圖所示:

破譯「宅茲中國」的夏代圖騰密碼 - 天天要聞

前文已交待二里頭是大禹墓巳鄉(偃師→屍鄉),甲骨文「又」字為手形,考古證據為殷墟亞長墓手杖;「乙」為龍形,通巳/己/姒,考古證據為二里頭3號宮殿貴族墓「綠松石龍形器」;「其」為鼎形,考古證據為二里頭青銅網格鼎。

破譯「宅茲中國」的夏代圖騰密碼 - 天天要聞

所以「又乙」會意為「抱龍″義,鼎文即禹;「又其」會意為「抱鼎」義,篆文即啟。佐證二里崗即是西亳都,即湯先王契城,兩者形成「禹生啟」遺址。

所以從婦好的最新斷代(前1600年)和二里崗牛肋骨卜辭斷代(前1630年)分析,證明周原甲骨文(前1600~1046年)是二里崗牛肋骨卜辭的繼承者!然後發展到殷墟甲骨文(前1046年)。

也就是說,殷甲卜辭主人並不是武丁,而是周武王!因為婦好是武王先祖周棄(契兄)!故武王伐紂時把周原甲骨文帶入殷墟,才產生甲骨文「突然」出現殷墟現象!及商周禮器合祭婦好墓(一祖兩兄弟)情況!而周原甲骨文演化成殷墟甲骨文(前1600~1046年),而商代銘文和周甲骨文又是從夏代面具圖騰符號(二里頭/陶寺/良渚)演化來的!

演化路徑是「契至湯八遷」及湯後五遷都城,出現西亳二里崗(鄭州商城),北亳殷墟(景亳),南亳鹿邑(古宋歸德城),后稷周原(神木皇城台),也就順理成章了…時間為公元前1630~1046年的500多年時間。

九,解鎖「禹王碑」問題

破譯「宅茲中國」的夏代圖騰密碼 - 天天要聞

2021年謝子展「禹王碑」譯文:

「承帝巳脈。魅痟僕御。州痛永殪。禹破淵門。脊躬婁沙。北置弇臿。奠取汲溉。為舞嶽麓。㾟昶泉去。操喪亡發,鳳來求附。家棄祀離。楚崇率姒。裹盛桴徒。葬稽堂祈祥。南蜀莽盲。九鼎畏苗。煥冊暮冥。寧朋永冀。」

解讀:

①「承帝巳脈」之巳為姒,是指二里頭綠松石龍,傳承自濮陽(帝丘)西水坡龍虎墓的蚌殼龍,大禹繼承顓頊鯀法脈,卻英年早逝,令九州悲慟。「濮」即濮陽西水坡龍虎墓。《竹書紀年》和《左傳》記載「顓頊居濮」「顓頊居帝丘」,「御」為統御九州「相土烈烈,海外有截」。

②「禹破淵門」之「淵門」即龍門,即大禹開鑿龍門出伊闕,導伊水併入洛水,出現「魚躍龍門」盛況,當地人稱「龍門」,碑稱「淵門」,俗稱一門峽;

③「脊躬婁沙」即禹親自負簍背砂運石;「北置弇(yan)臿(cha)」即禹南鑿開伊闕之前,在盆地北邙山口設置「弇臿」(即開合閘門,弇為開,臿為封),引洛水併入黃河,出現「水漫金山」盛況,當地人稱「開封閘口(古開封)」,俗稱二門峽;

④「奠取汲溉」即用閘口開合以調整水位,配合龍門放水及閘口蓄水進行灌溉;三開平陸砥石山,導黃入濟,進行分洪,出現「愚公移山」盛況,碑稱「汲溉」,俗稱「三門峽」。

⑤「為舞嶽麓」,「嶽麓」指洛陽盆地,「為舞」指大禹治水之三川併流盛況,如圖所示:

破譯「宅茲中國」的夏代圖騰密碼 - 天天要聞

網友質疑說,「為什麼二里頭是伊闕工地?它距伊闕直線距離有20公里以上;距離洛河入黃口,直線距離25公里以上,說是工地中心很牽強…」我說公元前1670年左右,伊洛盆地因洪水泛濫已變成伊洛二汭(偃塞湖),禹南鑿伊闕(淵門),契北置弇臿(即邙山閘口),中間正是二里頭和二里崗,故有「三過家門而不入」情況。如圖所示:

破譯「宅茲中國」的夏代圖騰密碼 - 天天要聞

⑥「㾟昶泉去」之「㾟」通腳疾(網友稱腳氣或類風濕)!大禹因治水,腳常年泡水而潰爛,只能拄棍而走並用花椒治療。「昶」為天長地久,「㾟昶」即㾟疾長久,積勞成疾導致大禹早逝。根據C14檢測,二里頭3號宮殿「抱龍人」骨骸亡齡40歲左右,符合早逝條件(竹書記為45歲)。

「鳳來求附」之「鳳」是商契伯益圖騰玄鳥,也是三星堆青銅龍樹禪讓制符號。「鳳來求附」即指商族與夏族姒結盟,即婦好。如圖所示:

破譯「宅茲中國」的夏代圖騰密碼 - 天天要聞


破譯「宅茲中國」的夏代圖騰密碼 - 天天要聞

⑦「楚崇率姒」之楚崇即古嵩山名號,「率姒」之「率」為抱舉,「姒」為禹姓,即龍義。文物為二里頭綠松石龍。「率姒」即禹抱龍之象,文物為二里頭3號宮殿抱龍人(禹本人骨骸),史稱禹貢,也叫司龍/司空/共工/水政,及三星堆青銅大立人。安陽殷墟也發現「率姒」抱龍符號,甲骨文解讀為「又乙/抱乙」,漢字即「禹」,字形為取,公式為:禹=又乙/抱乙=率姒!如圖所示:

破譯「宅茲中國」的夏代圖騰密碼 - 天天要聞

另外,殷墟亞長墓主人骸骨發現有花椒坑,推測花椒的作用是古人對屍體的防腐處理手段。花椒,又稱「蜀椒」,火鍋原料,有去濕,生肌、止血、殺蟲、止痛等功效,與大禹契和伯益治水有關,川俗:「蜀人命都是花椒給的」。禹契用花椒給治水民工和百姓治病,自己卻死在㾟上…

破譯「宅茲中國」的夏代圖騰密碼 - 天天要聞

⑧「裹盛桴徒」即「裹聖浮屠」,浮屠即梵語入殮「圓寂」之義。唐人借用佛言代指大禹圓寂,是敬禹之辭!「葬稽堂祈祥」,「稽」是抱龍義,「稽堂」指抱龍禮堂,代指偃師舊稱屍鄉,也就是「居葬合一」稽制,如圖所示:

破譯「宅茲中國」的夏代圖騰密碼 - 天天要聞

有網友說「稽堂」是浙江會稽山大禹陵,「桴徒」為木伐飄流遷徙…我說它只是衣冠冢,網友反問「秦始皇南下會稽山,就是為了一個衣冠冢?夏中期派一支族人來紹興,建立越國,也只為守護衣冠冢?」

破譯「宅茲中國」的夏代圖騰密碼 - 天天要聞

我說,其實秦始皇也不知道會稽山是大禹衣冠冢,原因有五條:一,自商湯滅夏,埋葬了二里頭,無人知曉禹墓何在。二,武王改造了婦好契墓以後,又埋了殷墟甲骨文。三,秦始皇雖得先祖伯益殷史《山海經》,但已過去1000多年,輾轉摘錄,文字他已看不懂了。四,殷人徐福雖然可能知道禹祀之地,但不敢說實話(怕秦始皇破壞二里頭三星堆和金沙)。所以騙取他信任,偷渡日本了,氣得始皇「東臨碣石」吹鬍子瞪眼。五,大禹死時(公元前1650年左右),良渚洪水並未退盡,商契伯益還在三門峽開山放水,禹雖有葉落歸根之心,但會稽山澤國四布,怎麼埋葬真身?所以禹死水退,越人回來建個衣冠冢也是自然!

破譯「宅茲中國」的夏代圖騰密碼 - 天天要聞

良渚復原圖

⑨「南蜀莽盲」指長江流域,包括浙江良渚會稽山大禹陵,湖北盤龍城和安徽蚌阜禹會村。「九鼎畏苗」之「苗」為禹裔,史稱三苗。

破譯「宅茲中國」的夏代圖騰密碼 - 天天要聞

⑩「煥冊暮冥」之「冊」為甲骨祭文,「冥」為少昊顓頊殷廟(婦好墓),此段即指禹鑄九鼎禮攝三苗,朝祭龍冊,暮祀禹功,冀九州太平。包括湖北盤龍城和安徽蚌阜禹會村也是三苗禹裔。當然,最關鍵的是考古結果,會稽山和禹會村,盤龍城,並沒有挖出禹墓和骨骸及銘文是根本原因!

總結,二里頭發現大禹骨骸,安陽殷墟婦好墓出土禹啟「率姒」銘文,二里崗牛胛骨卜辭「又乙/又其」禹姒和啟姒符號,符合婦好墓銘文破譯後之唐虞夏殷商周六代王權繼承人銘文,如圖所示:

破譯「宅茲中國」的夏代圖騰密碼 - 天天要聞

證明,殷墟時間應從公元前1300年的商代中晚期,可以提升到公元前1600年的早商時期,與二里崗(前1630年)衘接。而婦好銘文也得到三星堆青銅樹(商秦滅夏蜀)佐證。證明二里崗及殷墟是史記「禹生啟」及「契至湯八遷」的王權轉換之地…也即周人「宅茲中國」之地!

解讀「宅茲中國」問題

破譯「宅茲中國」的夏代圖騰密碼 - 天天要聞

首先,根據清華簡載:「假中於河,歸中於河。」何尊更名河尊,是「高祖河」鯀尊,也是「鯀生禹」象徵。因為甲骨文「中」字呈「兩河夾一郭」狀態…如圖所示:

破譯「宅茲中國」的夏代圖騰密碼 - 天天要聞


破譯「宅茲中國」的夏代圖騰密碼 - 天天要聞

《何尊》銘文云:「 惟王初遷宅於成周,復稟武王之禮,福自天,惟王五祀。」

根據《逸周書·作雒》:「乃作大邑成周於土中,……南繫於洛水,北因於邙山,以為天下之大湊。」《史記》:周公往營成周洛邑,卜居焉,遂國之。《詩 王風譜》:成王居洛邑,遷殷民於成周。 ..《竹書紀年》記載:成王七年營建成周之後「王如東都,諸侯來朝」,又記載:宣王「九年,王會諸侯於東都」…及《尚書大傳》中稱,周公代成王執政七年,主要功績為:「一年救亂,二年克殷,三年踐奄,四年建侯衛,五年營成周,六年制禮作樂,七年致政成王。」

《尚書·洛誥》中記載,周公勘察洛陽地形後,稟告成王:「我乃卜澗水東,瀍水西,惟洛食。我又卜瀍水東,亦惟洛食。」《禮記·明堂位》中記載,「(成王)六年,朝諸侯於明堂」。《史記·周本紀》中記載,成康之際天下安寧,「刑錯四十餘年不用」…「 太史公日:學者皆稱周伐紂,居洛邑,武王營之,成王使召公居,居九鼎焉」《春秋傳》曰:"成王定鼎於郟酈(洛邑別稱)河南是也。成王既卜營洛邑.建明堂,朝諸侯」。《尚書· 洛誥》云:「 戊辰,王在新邑(洛邑)熏,祭歲。」

破譯「宅茲中國」的夏代圖騰密碼 - 天天要聞

據《逸周書· 作雒》記述:成周「 立城方千七百二十丈,郛方七十里。南繫於洛水,北因於郟山,以為天下之大湊。制郊旬方六百里,國西±為方千里。」 又載:「 設丘兆於南郊,建大社與國中, 乃位五宮:大廟、宗富、考富、路寢、明堂。

破譯「宅茲中國」的夏代圖騰密碼 - 天天要聞

說明「既卜營洛邑.建明堂」即成周二裡頭禹祀稽堂也!而甲骨文「中」字呈「兩河夾一郭」狀態…此種情況,在夏代考古上,只有「河洛之間"的二里頭符合條件,即左伊汭,右洛汭,中間是偃師巳鄉(巳→屍→姒→師鄉→稽堂)也!如圖所示:

破譯「宅茲中國」的夏代圖騰密碼 - 天天要聞

而甲骨文「國」,是持戈護城(祭鼎)形,考古證據指二里崗商契持鉞亳都;如圖所示:

破譯「宅茲中國」的夏代圖騰密碼 - 天天要聞

甲骨文「宅」即亳(稽堂),「湯先王(契)居」也。如圖所示:

破譯「宅茲中國」的夏代圖騰密碼 - 天天要聞


破譯「宅茲中國」的夏代圖騰密碼 - 天天要聞

甲骨文「茲」為玄鳥雙至,代指少昊玄鳥圖騰。如圖所示:

破譯「宅茲中國」的夏代圖騰密碼 - 天天要聞


破譯「宅茲中國」的夏代圖騰密碼 - 天天要聞

故「宅茲中國」含義即史記「鯀生禹,禹復生啟」之義,「契長佐禹治水有功,受司徒(啟),封商地…」事件。

甲骨文「商」即司辛→契持鉞祭啟;如圖所示:

破譯「宅茲中國」的夏代圖騰密碼 - 天天要聞

殷墟之「殷」也是持戈祭啟!如圖所示:

破譯「宅茲中國」的夏代圖騰密碼 - 天天要聞

故史記講「契至湯八遷」,包括二里頭→二里崗→三門峽→孟津→東下馮→濮陽→商丘→安陽殷墟。如圖所示:

破譯「宅茲中國」的夏代圖騰密碼 - 天天要聞

孟津下古村位於會盟鎮東5公里處,東與李庄村相鄰,西與老城村相鄰,南與偃師市邙嶺鄉的劉坡村接壤,北臨黃河,南有邙山作屏障。

有網友質疑我的「二里頭中國說」,認為「甲骨文字典上有注釋…「中」是軍旗。卜辭:立中無風;而且中的字形,那上下的飄帶有時候多有時候少,有時候還沒有,怎麼解釋是兩河呢?」

其實他們(包括許慎)並沒考慮過,甲骨文誕生的歷史背景是什麼…並不知道甲骨文是大禹治水的產物,更不清楚甲骨文「河」即大禹治水之伊洛二汭(偃塞湖)!如圖所示:

破譯「宅茲中國」的夏代圖騰密碼 - 天天要聞

破譯「宅茲中國」的夏代圖騰密碼 - 天天要聞

所以一旦洪水退卻,二汭也就不見了,水退自然盆地就會出現…那麼網友所擔心的「中」字上下的「飄帶」(洪水)時多時少,有時候還沒有…不就可以理解了嗎?

最後總結,經過「圖騰/銘文/史料/文物」四重解讀,目前考證的夏商周遺址有(草擬):

良渚虞舜南巢(北巢東下馮)。大汶口少昊陵。濮陽西水坡顓頊墓。陶寺平陽鯀城。二里頭禹墓。三星堆禹南巢。二里崗夏啟契城(湯西亳)。石峁后稷周棄城。安陽殷墟亞長商契墓。商湯景亳(北亳)。王亥殷都。婦好夏啟祠。易水堯墓。鹿邑長子口丹朱墓(歸德南亳)…

如上說明,河姆渡文化和東夷大汶口文化及仰韶文化,不僅影響了良渚/廟底溝/石峁/陶寺,也影響了二里頭和三星堆,造成良渚文明與中原仰韻文化及東夷紅山文化,形成了華夏文明「多源一體」之總根源!

漢史誤區:

①漢史專家破譯的夏啟不是禹子,而是商祖契。「禹生啟」是氏族之間禪位王權傳承關係。②史稱商湯是丹朱,不是契十三孫是契侄。③甲骨卜辭「婦妌/婦好/婦辛」不是武丁貴妃:

「婦妌」甲骨行文是「帚戉女」,是指司馬皋陶;

「婦辛」甲骨行文是「帚辛女」,是指後馬伯益;

「婦好」甲骨行文是「帚子女」,是指夏啟商契周棄。

附錄:

婦好墓十三銘文解讀表(初稿):

破譯「宅茲中國」的夏代圖騰密碼 - 天天要聞

少昊顓頊上古世系表(草擬):

破譯「宅茲中國」的夏代圖騰密碼 - 天天要聞

少昊顓頊王權傳承表(草擬):

破譯「宅茲中國」的夏代圖騰密碼 - 天天要聞

二帝一後:

少昊(司日/玄氏),公元前1880年~1800年,曲阜。

顓頊(司日/陽氏),公元前1800~1750年,僕陽。

帝嚳(司曰/辛氏),公元前1750~1700年,安陽。

二伯一後:

司馬皋陶(公元前1670~1625年),陶寺/殷墟;

司空伯鯀(公元前1670~1650年),陶寺/王城崗;

後馬伯益(公元前1670~1625年),侯馬/易水。

二王一後:

帝摯(司日/陶氏),公元前1700年,平陽。

帝堯(司日/唐氏),公元前1700~1638年,易水。

帝丹朱(司日/臣氏),公元前1638~1634年,鹿邑。

二夏一後:

夏姒大禹(公元前1670~1650年,二里頭/三星堆);

夏啟商契(公元前1650~1638年,二里崗/殷墟);

夏後虞舜(公元前1670年~1625年,東下馮/石峁)。

熱門分類資訊推薦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 天天要聞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雖然說《愛情公寓》這部劇在劇情上充滿了爭議,但是一定程度上,這部劇也是很多人的回憶,是伴隨了一代人的青春回憶,而且劇中的很多角色都成為了經典,他們的口頭禪也一直被拿來玩兒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 天天要聞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談到《愛情公寓》這部火爆一時的歡樂喜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愛情公寓》中那個把曾小賢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現實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劇中的形象也判若兩人。1981年出生在遼寧瀋陽的榕榕,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後來成為了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