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令狐伯光
最近的華語樂壇真的是老樹開新花,全是知名老將在撐,先是周杰倫的新專輯《最偉大的作品》上線,然後是林俊傑的新歌《無拘》大火,正在更新的就是鄧紫棋的新專輯《啟示錄》了,未來還有汪峰的新專輯待面世。
這當中周杰倫的新專輯和林俊傑的新單曲都是既定事實,這裡就不用多講了。汪峰的新專輯還沒有發表,而且相信大家更加關注的是國內外有沒有什麼大事發生吧,哪裡關心汪峰新專輯。如果從華語音樂角度出發,鄧紫棋新專輯《啟示錄》更勝一籌,因為這張專輯加的buff確實挺多的,尤其是在當下已經非常凋零的華語樂壇。
首先,鄧紫棋發這張新專輯前沉寂了大半年,幾乎推了所有活動閉關寫歌,拍攝mv,自己當導演之類的,在當前華語樂壇主要歌手都在跑綜藝,代言賺錢的時候,這種在音樂上面有所突破的音樂人非常難得。
其次,這張專輯早就已經宣傳投資了2500萬,不但在製作上面達到華語流行樂壇的頂級,同時每首歌曲都有相應的mv,而且根據已經播出的mv來看,大家都知道mv造價不菲,有些都達到電影的級別了。同樣是在現在這個既不太講究音樂,也不太講究mv的華語樂壇,鄧紫棋的突破難能可貴。
最後,那就是這張專輯是有14首新歌的,14支mv,投資2500萬,整張專輯有一個完整的主題概念。現在這種專輯在華語樂壇都是獨立音樂很常見,特別是獨立樂隊,主流樂壇真的很少見到這種高概念性的專輯了。
這一次鄧紫棋都不止是值得鼓勵,都應該頒發一些重要獎項給她。
不過,這樣厲害的專輯在國內觀眾最要求的「傳唱度」如何呢?截止目前發表的5首歌曲來看,這個傳唱水平不夠,而且肉眼可見地在互聯網的翻唱,二創和熱度上還不如周杰倫的《最偉大的作品》。
投資2500萬,共14首新歌?你覺得鄧紫棋新專輯好聽嗎?
鄧紫棋這張新專輯為什麼沒有爆火的話,我認為大概就是一個東西吧。那就是從專業和市場上來講,鄧紫棋面臨了大多數知名音樂人的困境,哪怕鄧紫棋這張專輯的水平很高。
專業性上面,鄧紫棋突破原本固有風格的作品,風格上的突破確實夠大,同時也考慮到了可聽性。但可能因為音樂風格轉折太大,而這個音樂風格在華語樂壇受眾比較小,所以大眾傳播度就有限。
可聽性上面,鄧紫棋沒有突破以前風格的作品,這個歌曲和以前作品還有些相似,同樣也考慮到了好聽的特點,但又因為突破不夠似乎在重複自己,導致歌曲又沒有超越之前歌曲,傳播度又小了些。
目前《啟示錄》發表了5首新歌,恰好都還符合這種定義。
首先是突破她原本固有音樂風格的作品有兩首,分別是《GLORIA》和《只有我和你的地方》,《GLORIA》是西方「福音類」歌曲,由於這首歌曲編曲是宮閣,而且鄧紫棋肯定沒有走宗教音樂的想法還是偏流行。
我們想想就知道了,這種「宗教福音」歌曲在華語樂壇的受眾絕對不可能高。
《只有我和你的地方》偏R&B,華語樂壇之前嘛就是陶喆,周杰倫,王力宏,方大同,包括胡彥斌都玩過這種音樂風格,而且是華語樂壇玩到巔峰的音樂人,鄧紫棋之前倒是很少玩這個風格。
這首歌曲質量上還是上乘的,旋律好聽,製作一流,鄧紫棋的演唱也不賴。至於不火的話,我認為可能是鄧紫棋和編曲宮閣為了營造歌曲的神秘感,所以咬字和編曲一起整得有些迷幻,加上歌詞一般,聽眾乍聽都有些聽不太清楚。
這首歌曲的咬字唱法,就像國內玩靈魂樂,爵士樂的袁婭維的轉音一樣。不是音樂有沒有水平的問題,大眾可能也會覺得還好聽的,但在感覺上就差了那麼,這樣自然也就影響了傳唱。
另外三首《HELL》《你不是第一個離開的人》和今天的更新的《不想回家》都更有鄧紫棋之前固有風格的范兒了。我去查了下,前兩首歌曲網絡上熱度也要更高一些,特別是《HELL》的網絡觀看反應視頻更多一些。
《HELL》都不用多講,完全就是鄧紫棋《來自天堂的魔鬼》的姊妹篇,單純從質量上面來也不輸,而且中後段的爆發也更有力量,受到歡迎是非常正常的。
《你不是第一個離開的人》和《不想回家》都是一首溫柔繾綣的情歌了,這兩首歌曲質量也不錯。旋律好聽,歌詞不難,內容上雖然乏善可陳但是演唱得還是溫情脈脈,就是華語樂壇容易火爆的那種都市情歌了,當然這裡是鄧氏情歌。
第一首歌曲的缺點的話,一是太短了點,只有3分20秒很快就結束了。二是兩首歌曲的mv雖然已經做得不錯了,但這首情歌因為質量稍稍遜色鄧紫棋之前的情歌,所以在引起聽眾情緒共鳴時感覺mv的內容差了點。
這些年,華語樂壇情歌憑藉音樂內容和mv結合就爆紅的歌曲,大概還是要首推薛之謙《演員》那些歌曲,鄧紫棋這首結合起來就差了點,我個人感覺可能需要綜藝,或者影視劇來推動一把。
投資2500萬,14首新歌?鄧紫棋新專輯卻難出一首《孤勇者》
鄧紫棋新專輯已經發表的四首歌曲都在水準之上,這個放到華語樂壇就音樂風格,音樂概念,製作水平,再到演唱和mv水平更是頂級的流行音樂專輯了,這些給鄧紫棋打個十分都是可以的。
我們感覺好像沒有那麼火爆吧,實際上這看得和什麼音樂對比。
如果不是那種大街小巷都在播放的短視頻神曲,而是正兒八經的知名音樂人新歌,新專輯,這幾年最值得一提的還是陳奕迅那首《孤勇者》,但這首歌曲能夠爆紅有各種難以分析的因素,反正已經成為文化現象級別的了。
另外像林俊傑的《無拘》,周杰倫的《最偉大的作品》一樣。其實已經非常火爆了,音樂軟件上面、包括某博,某乎,某瓣等社交平台都有討論和熱度,視頻軟件也有翻唱,剪輯等二創不停。
鄧紫棋新專輯已經發表的5首歌曲也是這樣,其實現在這種歌曲都已經夠火了。
這個背後的原因以前都說爛了,主要就是現在音樂,影視和流行文化的傳播渠道和平台變了,變得過於的豐富了,觀眾有着太多的選擇,渠道平台分了消費者的精力和消費模式,文藝作品很難統一他們品味,他們也就很難形成統一的反饋。
現在那種擊穿各種文化圈層火遍大江南北的文藝作品也就越來越少,和文藝匱乏的以前是不能比較的。周杰倫出現在唱片時代崩盤的結尾,鄧紫棋則是處於過渡階段湧現出來的頂尖音樂人。
如果不是之前的成績很高,年齡也不是特別大(比如躺功勞簿上到處跑綜藝賺錢的長輩),他們在網絡時代的年輕群體間仍然極具人氣,他們發表新專輯之前就獲得超高的關注度,否則專輯只怕都沒有什麼水花。
比如這幾年汪峰,刀郎、黃綺珊等老牌音樂人都發過新專輯,你看除了粉絲和音樂圈內,大眾那裡有過什麼水花。
現在只有短視頻神曲是最火爆的,原因就是短視頻這個渠道和平台最普及的下沉市場,用戶數量高了,作品數據就會上去,在高度城市化普及度就會高,很多人可能都沒有下載短視頻,但你避免不了網絡。最終你就會發現很多短視頻神曲你甚至不知道叫什麼,但是你絕對在哪裡聽到過。
周杰倫,鄧紫棋新專輯都雷聲大雨點小?中國聽眾為何愛聽「神曲」
最後,華語樂壇的衰落以前也寫爛了,其實就是唱片時代崩盤了,後來過渡到網絡數字音樂和短視頻音樂模式,而這兩種音樂平台載體對於音樂模式和以前完全不同,特別是短視頻神曲要的就是那十幾秒洗腦的BGM。
所以不是洗腦情歌就是土嗨蹦迪甩屁股,這兩種風格佔據一大半還多。
所謂的華語樂壇衰落就是唱片時代的有藝術追求(不低俗),又有市場追求(又好聽)的音樂人衰落了。周杰倫,林俊傑等老牌音樂人都算是度過巔峰期,鄧紫棋還年輕能追求各方面的突破,但再創造過去的巔峰還是困難。
國內聽眾一邊痛罵華語樂壇太爛了,一邊又發現周杰倫,鄧紫棋發表新專輯不火,這多懊惱,甚至很多人抱着庸俗的大眾活該聽洗腦神曲的想法。
我認為處在各自兩邊的聽眾都沒有什麼,天天刷短視頻音樂就是背景BGM的聽眾對於音樂藝術沒什麼追求。那些對於音樂藝術真正有追求的聽眾,早沉迷在比以前豐富十倍百倍的獨立音樂中了。
這兩種觀眾都是不糾結的,真正糾結的是那些中間派。這些聽眾看不上短視頻神曲,又欣賞不來小眾獨立音樂,也許只是因為他們的音樂水平處在中等,他們聽神曲跟《稻香》對比覺得俗氣,聽小眾歌曲覺得旋律不夠悅耳(並不是所有小眾音樂音樂性都足夠好)。
他們懷念的就是旋律悅耳,歌曲又不俗的時代。某種程度上他們是尷尬的,但事實上又是這個時代滿足這個層次的音樂確實少。兼顧流行性和音樂性的歌還不夠多。
我個人是聽獨立音樂的聽眾,現在很多小眾音樂非常好,甚至論音樂風格和水平比以前豐富十倍不止。不過,我也知道這個音樂市場音樂的流行性很重要,沒有人聽從而無法流行起來的歌曲其實也就沒什麼意義。
那些恰好不愛聽神曲也不愛聽小眾音樂的聽眾,他們最後接觸的就是周杰倫,鄧紫棋的大部分音樂,喜好還是偏向以前的華語音樂。現在確實是個挺壞的時代,一如周杰倫,鄧紫棋的新專輯一樣。明明水平在整個華語樂壇水平之上,鄧紫棋的新專輯歌曲的好聽程度還不輸以前,音樂風格和製作水平還在全面突破,它怎麼就沒有大火啊。
時代變了,他們的歌曲已經夠火了,糾結真的沒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