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特別關注丨Nature三篇文章揭示剪接體組分突變促進癌症發生
來源:BioArt
修正SF3B1突變細胞中BRD9的剪接顯著降低腫瘤生長速度
10月10日,Nature雜誌3篇背靠背文章對癌症中剪接因子突變進行了報道。這三篇文章的標題分別是(1)Spliceosomal disruption of the non-canonical BAF complex in cancer(2)The U1 spliceosomal RNA is recurrently mutated in multiple cancers(3)Highly recurrent non-coding U1-snRNA mutations drive cryptic splicing in Shh medulloblastom,揭示了U2組分SF3B1突變促進癌變的機制,以及髓母細胞瘤、胰腺癌、CLL、HCC、B細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等多種癌症中檢測到非編碼U1-snRNA發生突變。
閱讀鏈接:
近日,北京大學信息學院計算機系張成課題組在可重構DNA電路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在《美國化學會志》在線發表題為「Nicking-Assisted Reactant Recycle to Implement Entropy-Driven DNA Circuit」研究論文。受生物基因調控的啟發,本研究設計DNA缺刻酶催化和熵驅動 DNA鏈置換雙重催化機制,首次構建了自調節可重構DNA電路。研究還構建了多輸入雙層可重構DNA電路以證明其拓展性。該方法的建立,為發展新型生物計算和基因編輯技術奠定了基礎,提供了新思路。
閱讀鏈接:
計算機專業也能發表JACS?北京大學多學科交叉催生DNA計算取得系列進展
3,科學家開發出具有血管的人腦類器官體
來源:科學網
美國耶魯大學醫學院In-Hyun Park小組開發出具有功能性血管樣系統的人腦類器官體。2019年10月7日,《自然—方法學》在線發表了這一成果。
研究人員工程化了人類胚胎幹細胞(hESC),使其異位表達人類ETS變體2(ETV2)。人類皮質類器官(hCO)中表達ETV2的細胞有助於在hCO中形成複雜的血管樣網絡。研究人員發現血管化的hCO(vhCO)獲得了幾種血腦屏障特徵,包括緊密連接蛋白、營養轉運蛋白和跨內皮電阻表達的增加。最後,ETV2誘導的內皮支持體內灌注血管的形成。這些vhCO形成類似於產前早期大腦中血管系統的血管樣結構,並且它們提供了一個有力的模型在體外研究腦部疾病。
閱讀鏈接:
4,心癢難撓!中腦vlPAG調控癢覺及其相關負面情緒
來源:和元上海
9月25日,《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在線刊登了華盛頓大學醫學院Robert W. Gereau 研究組的最新重要工作,他們發現vlPAG谷氨酸能神經元促進癢覺,vlPAG GABA能神經元抑制癢覺及癢覺相關負面情緒。這項研究揭示了中腦下行調控癢覺的神經環路機制,極大提高了人們在癢覺領域的認知。
閱讀鏈接:
【Nat. Commun.】心癢難撓!中腦vlPAG調控癢覺及其相關負面情緒
5,逆轉記憶力!阿爾茨海默病創新療法,這款「帽子」讓患者「找回了自己」
來源:醫學新視點
目前尚未發現能夠治癒阿爾茨海默病的藥物。但發表在《阿爾茨海默病雜誌》(Journal of Alzheimer's Disease)的一項創新療法臨床試驗成果或許將帶來新希望。研究顯示,阿爾茨海默病患者使用一款可穿戴頭部設備,在家中僅進行兩個月的腦部電磁波治療,即可大幅逆轉認知水平。
這項研究由致力於治療阿爾茨海默病等神經退行性疾病的創新醫療器械公司NeuroEM Therapeutics和美國南佛羅里達大學(University of South Florida)等研究機構的團隊共同完成。
閱讀鏈接:
逆轉記憶力!阿爾茨海默病創新療法,這款「帽子」讓患者「找回了自己」
6,JAMA Psychiatry:腦影像機器學習預測精神疾病患者社會功能
來源:思影科技
在第一項研究中,研究者測試了功能、神經解剖和組合機器學習模型的地理通用性(即臨床多中心),以預測歐洲5個國家招募的CHR狀態和ROD患者的1年社會和角色功能。本研究將評估模型在診斷和心理測量結果領域中的跨診斷轉移性以及它們與預後性的關聯性,將它們與臨床評估者提供的預後評估相比較,並探索結合臨床和基於影像學的模型的順序預後算法。
閱讀鏈接:
7,口服抗凝葯或可延緩阿爾茨海默病(老葯新用)
來源:阿爾茨海默病
國家心血管研究中心(Centro Nacional de Investigaciones Cardiovasculares ,CNIC)的科學家們已經找到了治療阿爾茨海默病的可能方法。研究人員與紐約洛克菲勒大學(Rockefeller University)的科研團隊合作表明,口服抗凝葯達比加群(dabigatran)治療可延緩小鼠阿爾茨海默病的出現。
閱讀鏈接:
8,頭頸部鱗癌開啟免疫治療新紀元:歐狄沃頭頸部鱗癌適應症中國獲批
來源:生物探索
日前,PD-1抑製劑歐狄沃(納武利尤單抗注射液)已獲得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擴大適應症,適用於治療接受含鉑類方案治療期間或之後出現疾病進展且腫瘤PD-L1表達陽性(表達PD-L1的腫瘤細胞≥1%)的複發性或轉移性頭頸部鱗癌(SCCHN)患者。
作為中國首個免疫腫瘤藥物,歐狄沃於2018年6月率先在中國獲批用於經治非小細胞肺癌患者。頭頸部鱗癌是歐狄沃經中國葯監部門優先審評審批後予以批准的第二項適應症。伴隨該項獲批,歐狄沃成為中國首個且目前唯一用於治療頭頸部鱗癌的PD-1抑製劑,標誌着中國頭頸部鱗癌治療正式邁入了免疫治療新時代。
閱讀鏈接:
頭頸部鱗癌開啟免疫治療新紀元:歐狄沃頭頸部鱗癌適應症中國獲批
前文閱讀
1,腦科學日報|研究發現:熬夜會讓這群細胞「迷失」自我,讓你增肥
2,腦科學日報|厲害!清華研究團隊揭示音樂回憶的大腦動態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