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17日下午,2022年世界電信和信息社會日大會主論壇在內蒙古呼和浩特召開,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廣電、中國鐵塔相關領導線下出席大會,他們圍繞「數字新基礎•融合新動能•智慧新生活」這一主題發表演講。
中國電信王桂榮
持續升級新型基礎設施 深度融入數字經濟生活
中國電信集團有限公司科技委副主任、科技創新部總經理王桂榮表示,中國電信正在推進三個演變:建設新設施、提升新能力、創造新生活。
為此,中國電信全面實施「雲改數轉」戰略,打造服務型、科技型、安全型企業。主要分為兩個方面:
一是構建新型數字基礎設施。也就是從連接為主向以雲網融合為核心特徵的智能化綜合性數字信息基礎設施演變。
二是與實體經濟深入融合。是指從外圍通信支撐向深度融入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演變。
據了解,中國電信準確把握數字經濟發展趨勢,堅持自主研發,加快實施「雲改數轉」戰略,按照「網是基礎,云為核心,網隨雲動,雲網一體」的方向,打造雲網融合、安全可信、專享定製的服務,構建了豐富的應用生態,市場規模快速增長,賦能千行百業,贏得了廣大用戶的認可信任,要進一步緊扣產業鏈供應鏈部署創新鏈,發揮好雲網融合優勢,聚焦5G+雲等雲網融合基礎設施,實現雲網能力深度協同,助推經濟社會加快實現數字化轉型。
中國移動魏冰
強化數智基建驅動,推進產業轉型升級
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政企事業部副總經理魏冰在演講中表示,當前,產業數字化進程加速推進,數字經濟已經成為驅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我們可以把它概括為三個「新」:第一個「新」是國家十四五規劃的整體新要求,要建成高速泛在、互聯、綠色、安全的新型數字基礎設施;第二個「新」是產業數字化拓展行業的新空間,當前數字經濟的規模在不斷擴大,預計到2025年,我國數字經濟佔GDP比重將超過50%,中國信息服務業市場規模將超過20萬億;第三個「新」是新發展格局賦予行業新使命,在新要求和新空間的條件下,全球產業新布局和分工新體系正在形成,加快構建國內大循環、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賦予通信行業新使命。
魏冰表示,在過去的20年裡頭,我國通信行業在高速發展的基礎上實現了2G跟隨,3G突破,4G並跑、5G引領的歷史性跨越。再往後,需要進一步攻克信息通信領域「卡脖子」技術,推動數字經濟融合創新發展。目前為止,在數字化轉型的大潮里,通信行業肩負起的使命總體有三個:一是築牢「數智基建」根基,務實千行百業數智轉型新基礎;二是豐富「數智應用」場景,注入數字經濟發展變革新活力;三是打造共創共贏產業合作新模式,促進「數智生態」繁榮。
數智化轉型涉及的行業非常廣泛,對於運營商而言,核心目標是築牢「數智基建」,發揮基礎先導作用,同時不斷豐富「數智應用」,推進產業轉型升級。魏冰表示,中國移動將在數字經濟「新賽道」奮力前行,發揮信息通信運營企業「扁擔效應」,攜手產業各方共建行業標準、共推應用示範、共構產業生態,共贏百業綻放。
中國聯通李廣聚
5G融合創新,共譜數字經濟新篇章
如何將發展戰略落到實處,更好的服務國家戰略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聯通數字科技有限公司總裁李廣聚表示,中國聯通聚力數字新基建、產業新動能、政府新治理、民生新服務「四新」領域,取得了積極的成效。
在數字新基建領域,加快建設「雙千兆」網絡,一是建成了全球規模最大、感知最好、技術最先進、效能最優的5G SA共建共享網絡;二是加快建設千兆光網,持續優化用戶體驗;其次,積極推進算力網絡新布局。全面承接國家「東數西算」工程,重點建設蒙貴甘寧4大國家西算樞紐節點,形成覆蓋國家樞紐的「5+4+31+X」的雲網邊一體化多層級算力布局,提供「聯接+感知+計算+智能」雲網邊一體化算網服務。同時,中國聯通以5G為核心,打造「5G+雲大物智鏈安」數智底座,厚植數字經濟「根基」。雲計算方面,基於虛擬化與央企最佳雲原生實踐,打造數智可信雲,融合創新七大場景雲;大數據方面,自研融合聯通鏈與AI的聯通大數據平台,日數據處理能力突破200TB,服務了廣東、上海、浙江等數字政府領先省;物聯網方面,自研全球最大億級單一連接管理平台雁飛智連平台,自研雁飛格物設備管理平台支持200+物模型,開放近200項API;人工智能方面,自研AI能力平台,聚合50+原子能力,多項核心算法性能行業排名Top3,支持100+應用場景;區塊鏈方面,發佈聯通鏈2.0,具備自主可信、端網融合、跨雲跨鏈能力;安全方面,打造城市安全共生系統,提供面向全行業、全領域、全生命周期的定製化安全服務,實現數智驅動、態勢感知、主動防禦。
中國聯通在三年的實踐與探索中,聚焦滿足企業在質量、成本、效率、安全等方面的核心訴求,沉澱形成5G+工業互聯網能力體系。並以5G定製服務精準供給,賦能千行百業,取得了積極成效。打造500多個5G應用燈塔示範項目;落地超5000個5G商業化項目,覆蓋多個細分行業,包括5G智慧礦山、汽車數字工廠、智慧農業等,推動5G應用從「樣板間」向「商品房」加速轉變。
在政府新治理方面,中國聯通發揮大數據優勢,以「大數據智能」服務政府數字化改革。圍繞數據「聚、治、通、用、安」提供數據資源體系搭建、數據治理、開放共享、開發利用和安全運營「五位一體」服務,助力政府宏觀調控科學化、政府治理精準化、公共服務便捷化、基礎設施集約化。通過大量探索與實踐,一是助力數據融通,為11個省級政府提供了數據治理和數據安全服務。二是賦能精細治理,聯通的「城市智腦」產品服務了750多個市縣,助力城市運行監測和態勢預警。三是服務科學決策,聯通承建了10個國家部委大數據平台,為24個重要國家部委提供數據應用服務,高效助力國家穩住就業基本盤。
在民生新服務方面,一是建設數字鄉村,促進共同富裕,截至2022年5月,中國聯通數字鄉村已覆蓋行政村19.1萬個,提供基層黨建、智慧村務、鄉村治理、鄉村服務、鄉村經濟、鄉村大數據等應用。二是持續推進適老助殘暖心服務,促進不同人群共享數字紅利。
最後,李廣聚表示,中國聯通將進一步構建數字經濟合作新生態,持續深化創新鏈、產業鏈、價值鏈「三鏈合作」,推動數字信息基礎設施、數字技術與區域發展戰略創新,促進產業上下游融通,提升投資合作與資本運營價值,共拓數字經濟新空間。
中國廣電曾慶軍
打造泛在網絡,實現高質量發展
中國廣播電視網絡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曾慶軍表示,與其他三大運營商相比,中國廣電最大的差別就是內容。
聚焦行業特點與優勢,定位國家文化傳播5G新網絡。曾慶軍表示,中國廣電將夯實有線電視網絡,國干、省干一體化規劃與建設,提升5G承載能力;堅持有線電視網絡IP化、光纖化、智能化的改造升級方向,逐步實現統一的技術標準;推動融合網絡端到端的服務體系演進,推動多屏互動、大屏連小屏、小屏回大屏;匯聚特色頻道與高品質內容、打造權威發佈,實現精準投放,提升單用戶價值。
一直以來,中國廣電在世界上推動5G廣播技術發展,5G廣播技術有廣播和組播,NR廣播網絡不感知用戶,無需接入網絡,可在空閑態接收廣播內容,也就是說用戶不插SIM卡也能收到電視節目,是一種跨運營商的技術。組播則要網絡感知用戶,需進入連接態接收數據。

曾慶軍指出,5G NR廣播是中國廣電在3GPP着力主導的一項技術,它最大的特點是不改變5G手機R15的基站硬件,而是通過軟件升級接收廣播信號,5G NR廣播業務入口以APP為主要方式,涵蓋豐富的視頻資源,包括直播頻道、互動視頻、VR視頻、360度全景視頻等。
據了解,中國廣電有兩種發射方式進行5G NR廣播,一種是通過廣播電視發射塔,比如東方明珠,北京廣播電視發射塔等,把700M架在塔上,用5G技術把電視信號發射出去,5G手機只要更新一下驅動程序,無SIM卡也可以接收廣播信號。目前已完成北京、南京、上海等多地廣播電視發射塔試點,實現遠距離和大範圍的信號覆蓋,盤活廣播電視發射塔和台站資源。另一種則是基於5G蜂窩基站的廣播信號,主要是與中國移動共建共享的48萬個5G基站來進行廣播信號傳輸,可通過廣播的方式讓大家體會到不卡頓、無擁塞、寬帶VR、360度的高清視頻。
今年冬奧會期間,中國廣電通過廣播電視塔和蜂窩基站的方式實現了對鳥巢體育館、水立方、國家體育館、國家速滑館、五棵松體育館和國家高山滑雪中心等多個冬奧會場館5G廣播信號的協同覆蓋。5G NR廣播為冬奧賽場觀眾提供多機位視角、360度全景視角等全新直播服務。
此外,中國廣電建設了基於5G、有線電視網絡的全國應急廣播中央級平台,增強應急廣播服務手段、擴大覆蓋範圍、提升服務質量,手機下載軟件即可應急廣播,效率非常高。目前,中國廣電正在建設覆蓋全國的應急廣播網,這也是5G與內容結合的一個重大舉措。
最後,曾慶軍表示,中國廣電將打造一個集內容、網絡、有線、無線、大屏、小屏為一體的廣電5G網,提供差異化服務,為中國5G用戶和有線電視用戶帶來更好的體驗。
中國鐵塔竇笠
科技創新賦能新型數字基礎設施
中國鐵塔股份有限公司技術部總監竇笠表示,截止到今年3月底,中國鐵塔累計承接了139.1萬個5G建設需求。為了承接5G建設需求,中國鐵塔着力從三個方面開展創新,一是降低存量改造成本,截止目前,中國鐵塔承建的5G基站97%都是通過共享存量資源來實現的,中國鐵塔圍繞降低存量資源改造成本,在提升存量資源能力方面開展了一系列創新;二是控制新建鐵塔的成本,中國鐵塔圍繞新建塔、室分、電源產品開展了一系列創新;三是圍繞節省運營成本包括用電成本開展一系列創新,通過一系列創新,中國鐵塔服務幾家電信企業,和幾家電信企業一起共同創造了5G建設的中國速度,實現我國5G建設繼續領跑全球。
竇笠在演講中具體介紹了中國鐵塔創新案例中,例如,針對5G頻段高、損耗大、覆蓋難的問題,中國鐵塔加大創新攻關,研發推出覆蓋性能國際領先的新型5G漏纜,推出2項鐵塔自主知識產權的專利技術,第一個技術是高頻優化的技術,通過對5G高頻段輻射性能進行優化,使得在漏纜傳播中更均衡。第二個技術是分段耦合技術,通過在漏纜上漸變開槽,把能量更多向覆蓋邊緣分配,覆蓋距離更遠。通過一系列創新,新型的漏纜覆蓋距離較之前的漏纜提升1倍以上,使得5G隧道覆蓋投資降低了50%以上。
值得關注的是,為了充分發揮中國鐵塔獨特的210萬座站址資源優勢,中國鐵塔正在加快推動「通信塔」向「數字塔」的演進升級,通過這個演進,中國鐵塔希望進一步做大共享文章,豐富共享內涵。
End
責編/版式:范范
審核:申晴
監製:劉啟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