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6.6%上升至28%,半年時間裏,昆明在全省的經濟首位度提升了1.4個百分點。
工業投資完成256.1億元、增長43.3%,占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從2021年底的11.4%上升至14.6%,提高了3.2個百分點。
以新能源電池、新材料、電子信息製造等為代表的新優勢產業集群崛起,工業總產值2622.93億元、增長8.1%。
新引進重大產業項目176個,完成全年目標的83.8%……
航拍昆明
2022年半年賽程剛過,昆明市委十二屆三次全會上公布的一組組指標數據,展現出向上的姿態,唱響奮進的旋律。
招商引資捷報頻傳,一批批項目加快落地;接管磨憨鎮有序推進,向南開放發展的道路越走越寬;公園城市規劃啟動編製,綠美春城藍圖加快繪就;跳出滇池流域優化發展布局思路創新提出,城市框架逐步拉開。
比數據更讓人期待的是起勢發力的蓄能、人心思進的氛圍。更令人振奮的是,新發展理念深入人心,產業結構發生深刻變革,更寬視野的大開放格局加快形成,昆明市發展的信心更足。
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習近平總書記為雲南擘畫的發展定位,正在昆明一步步落地生根。踐行新發展理念,愈來愈成為昆明市的行動方向和自覺選擇。
昆明是我國面向南亞東南亞開放的重要門戶和「一帶一路」建設的前沿樞紐。作為雲南的省會城市和唯一特大城市,昆明肩負着「當好排頭兵」、「發展挑大樑」的重要使命。
俯瞰昆明
昆明興,則滇中興;昆明強,則全省強。雲南省委、省政府要求,昆明市到2025年GDP要達到1萬億元、人口要達到1000萬人、建成區面積要達到1000平方公里。GDP萬億元、人口過千萬,這是衡量城市能級的重要指標。
這「3個1」,既是實現雲南作為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定位的重要支撐,又是落實省委、省政府「當好排頭兵」要求的集中體現,也是昆明「打好經濟工作翻身仗」、「實現高質量發展再出發」的奮鬥方向。
昆明要當好雲南經濟社會發展排頭兵,核心在經濟發展,關鍵靠產業支撐。昆明「跳起來摘桃子」,提出確保到2025年工業增加值達到3000億元,佔GDP比重從2021年的19%提高到30%。
增量從何而來?怎麼實現?
在深入分析全市產業發展的深層次、結構性問題的基礎上,昆明市明確了「大抓產業、主攻工業」的發展思路,打出產業發展、招商引資、項目建設「組合拳」,發出了在全市開展「當好排頭兵」大討論大競賽活動的動員令,擂響了「打好經濟工作翻身仗」的出征鼓,吹響了「開局就是決戰、起步就是衝刺」的衝鋒號。
北汽新能源昆明工廠
新興產業加速培育,傳統產業提質增效。一方面,做大做強化工、冶金、煙草等傳統產業。另一方面,把發展新經濟、搶佔新賽道作為培育新動能、激發新活力、塑造新優勢的關鍵,加快走出一條轉型突圍、換道超車的城市進階躍升之路。
雲內動力裝配機械人
昆明市圍繞重點產業發展,建立「8+N」產業鏈體系,分別由市「四班子」領導擔任鏈長,專門成立產業鏈推進辦公室,從組織上、力量上把產業鏈工作做實,把支柱產業做大做強,帶動形成大抓產業的良好氛圍。
招商引資成為「一把手」工程,省委常委、市委書記劉洪建,市委副書記、市長劉佳晨身體力行踐行一線工作法,多次帶隊洽談招商,收穫了兩個「千億大單」:昆明—成渝招商引資推介會簽約35個項目,協議金額1118.83億元;在福州市舉行的第五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上,簽約55個項目,協議金額1025億元。
在「一把手」效應的帶動下,各地聞令而動。上半年,昆明各縣(市)區、開發(度假)區黨政「一把手」赴省外招商80次、省內會見客商2369次,同比分別增長35.6%、53.2%。全市引進市外到位資金1346.03億元、增長46.67%,完成全年目標2300億元的58.52%,實現了時間過半、任務過半。
「慢不得」、「等不得」、「拖不得」——這3個詞語成了昆明幹部的「鬧鈴」。「時時放心不下」的憂患意識、「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效率意識、「不進則退,慢進也是退」的緊迫感被激發出來。
「別人在走,我們要跑」,「昆明速度」一次次刷新,「昆明服務」效率一次次提高。
——東風重工產業園項目從洽談到開工僅2個月。
——聞泰昆明智能製造產業園項目(二期)從土地掛牌到第一棟廠房封頂僅3個月。
——杉杉鋰電項目從洽談到落地僅3個月,裕能新能源項目從開工到投產僅110天……
聞泰科技昆明智能製造產業園
上半年,全市實現工業總產值2622.93億元、增長8.1%。隨着這些好項目、大項目相繼落地,新的支柱產業正在形成,城市長遠發展勢能加速積蓄。
昆明二季度開工產業項目291個,總投資1003億元,年度計劃投資314億元,這3項指標均佔全省的三分之一左右。三季度,全市計劃新開工產業項目167個,總投資335.66億元,年度計劃投資183.7億元,項目數、總投資額、年度計劃投資額均位列全省第一。
中南高科·昆明智匯產業園
新能源電池、電子信息製造、新材料、生物醫藥等重點工業產業集群快速崛起,預計到2025年,全市工業總產值有望達到12000億元,工業增加值達到3000億元,這將有力支撐GDP達到1萬億元的目標。
新能源電池產業方面,雲南裕能一期、雲天化磷酸鐵一期、雲南氟磷電子六氟磷酸鋰等項目投產,雲南杉杉鋰電池、雲南友天新材料磷酸鐵鋰、雲聚能磷酸鐵等項目加快建設,雲南祥豐磷酸鐵、中灃控股雙碳產業園、廈門鎢業等項目相繼簽約,到2025年預計全市新能源電池產業產值可達到3000億元以上。
雲南裕能新能源電池材料有限公司磷酸鐵鋰生產線
電子信息製造業方面,正以「端」、「屏」、「算」、「光」為重點,加快擴大電子信息產業規模和增強競爭力,帶動全市數字經濟規模快速壯大。其中,昆明正依託聞泰科技,加強產業鏈上游環節布局。預計到2025年,聞泰智能製造產業園項目總產值可達到600億元,全市電子信息製造業產值可達到1300億元。
雲南貴金屬新材料產業園
新材料產業方面,先導新材料產業園項目加快推進,貴研鉑業貴金屬產業園區、滇金公司黃金產業園、雲南鍺業大尺寸碳化硅產業化半導體等項目即將開工建設,到2025年預計全市新材料產業產值可達到1200億元。
昆葯集團生產車間
生物醫藥產業方面,目前,全市規模以上生物醫藥企業達78戶。上半年,沃森生物科技創新中心建成投用,貝泰妮新中央工廠即將投產,昆明生物製造研究院、昆葯醫藥健康產業園、修正葯業集團西南總部等項目順利推進,到2025年預計生物醫藥產業產值可達到1100億元。
貝泰妮中央工廠
除此之外,預計到2025年,石油化工產業產值可達到1300億元以上,先進裝備製造業產值可達到1000億元,冶金產業產值可達到1600億元,煙草及配套產業產值可達到600億元,非煙輕工業產值可達到800億元……
一個個清晰的產業圖譜和數據,直觀且客觀地顯示,昆明產業發展的轉型期已經到來。
在市委十二屆三次全會上,劉洪建指出,半年來的實踐證明,昆明市的幹部是具有迎難而上、爬坡過坎能力的,是能打仗、能攻堅的。「大抓產業、主攻工業」的方向、思路是正確的,通過持續不斷努力把產業抓上去,實現既定目標也是完全有可能的。發展從來都是在應對困難壓力中前進的,我們既要有信心,更要有定力,必須增強「咬定青山不放鬆、堅定辦好自己事」的信心和定力。
在風景如畫的滇池星海半島生態濕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10個大字醒目地鐫刻在大石上。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雲南時到過的湖濱濕地,現在生態更好、更加美麗,成為市民親水愛水的一個公園,綠水青山之間,生態紅利觸手可及。
藍天白雲映襯下的滇池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兩次考察雲南,並提出殷切希望,「要守護好七彩雲南的藍天白雲、綠水青山、良田沃土,雲南要努力成為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
如何以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責任擔當,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如何落實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扛起省會城市的職責使命?如何樹牢「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走出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
面對「新時代之問」,必須做出「新時代之選」。
滇池是鑲嵌在昆明的一顆寶石,是昆明的母親湖。習近平總書記對滇池保護十分關心、寄予厚望。「五百里滇池奔來眼底」,大觀樓長聯描繪的畫卷,寄託了千百年來昆明人的綠色夢想。滇池清,昆明興。保護好滇池,是昆明乃至雲南「爭當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的首要任務。
星海濕地
劉洪建多次深入一線調研,從樹立生態優先理念、城市格局拓展、產業結構調整、生產生活方式轉變等方面進行深入思考。他說,滇池是昆明最寶貴的資源、最靚麗的名片,是昆明最大的IP、最大的旅遊目的地,滇池最大的價值在於生態。要在堅持生態優先的前提下推動滇池沿岸綠色發展,把滇池沿岸打造成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公園城市建設的核心引領,讓大觀樓長聯描述的「五百里滇池」美麗畫卷早日重現。
去年5月以來,昆明在滇池沿岸違規違建整治上下了大功夫、真功夫,滇池沿岸的整體面貌得到了很大的改觀。在整改的過程中,昆明市始終堅守兩條底線:一是從生態系統整體性出發,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堅決守住「環境質量只能更好、不能變差、不能退步」的底線;二是堅持湖泊的公共性、公益性、開放性,更好還湖於民、造福於民,堅決守住「不能讓優美的生態環境變成一些有錢人『私產』」的底線。
寶豐濕地
昆明市深知,滇池保護治理是一項長期任務,需要以過硬的立場、品質、能力、意志,常抓不懈、久久為功。當前,昆明正汲取深刻教訓,全面徹底抓好滇池沿岸違規違建整改後續工作,確保所有問題見底清零,以整改的實際行動踐行「兩個維護」。
海菜花綻放滇池草海
昆明市明確提出,就滇池而言,第一是保護,第二是保護,第三還是保護。昆明在人口布局、城鄉布局、產業布局等方面,都統籌考慮滇池保護這一核心因素,把綠色發展理念貫穿到各個方面,科學合理規劃城市的生產空間、生活空間、生態空間,努力讓「人、城、湖、產」的關係更加和諧。堅持綜合治理、系統治理、源頭治理,統籌推進治污水、治農業面源污染、治垃圾、改善湖泊水生態等重點工作,持之以恆推動水質持續向好、水環境和水生態整體改善。
2022年1月至7月,滇池全湖水質保持Ⅳ類。在滇池邊生活了59年的西山區巾幗打撈隊隊長李雲麗說,隨着滇池水質越來越好,打撈隊的工作也輕鬆了,平常主要清理一些枯枝落葉,閑暇時還能到滇池邊散散步,看看美景。
如何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在堅持生態優先的前提下推動滇池沿岸綠色發展,昆明市深入思考、系統謀劃,從三個方面作答:一是打造滇池沿岸大生態、大濕地、大景區;二是建設具有雲南特色、春城特點的公園城市;三是跳出滇池流域優化調整城市發展布局。
為此,滇池沿岸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工作計劃重磅推出。昆明擬採取除社會事務外整體共建的方式,將滇池湖泊生態黃線以內的全部區域、生態黃線以外的部分區域,包括西山風景區和大觀公園等,交由滇池度假區在堅持生態優先的前提下統籌推進綠色發展。這樣一來,將有利於整合滇池周邊景區景點、濕地公園、歷史人文等資源,用環滇池綠道把一顆顆「珍珠」串成一個項鏈,打造大生態、大濕地、大景區,讓「高原明珠」滇池煥發光彩。
市民在滇池綠道跑步
生態文明能夠明顯提升老百姓獲得感,老百姓的體會也最深刻。昆明市大力推進生態惠民、生態利民、生態為民,進一步增加公共生態產品,建設休閑、健身、娛樂的公共場所,讓群眾共享生態紅利,更加自覺地擁護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更加自覺地踐行「兩山」理論。
晉寧區上蒜鎮牛戀村委會小漁村位於滇池岸邊,昔日的村莊到處都是凌亂搭建的房屋,空地堆糞堆柴,環境髒亂差。隨着滇池保護治理的推進,當地正在以「古滇水鄉·生態漁村」為主題,打造集鄉土風貌、鄉韻鄉愁、人文山水為一體的美麗鄉村。通過引進特色民宿、農耕文化體驗、藝術創作空間等多元業態,村莊美起來了,村民也富起來了。當地一名村民說,有人曾對這項工作有疑慮,但看到環境變美了、前景更好了,大家不僅發自內心支持,還積極主動參與。
斗南濕地公園裡的繡球花盛開
「公園城市」是昆明市交出的另一張「生態答卷」和下一個要攀登的「綠色山峰」。
「公園城市」建設理念,體現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生態興則文明興」的城市文明觀,寄託了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大自然對昆明格外厚愛,讓昆明天生麗質、四季如春,城市三面環山,坐擁五百里浩渺滇池,盤龍江穿城而過,湖光山色交相輝映,形成了「半城山水半城湖、半城春色半城夢」的獨特氣質。
8月8日,昆明市召開公園城市建設暨城鄉綠化美化工作現場會,明確提出公園城市建設新目標,以「公園城市」理念譜寫綠美昆明建設新篇章。
從建設「城市公園」到建設「公園城市」,改變的不僅僅是詞語的順序,更是「城在園中建、人在畫中游」城市品質的躍升。
工貿小遊園
按照「一年有突破、三年展新貌、五年大變樣」的思路,昆明市正抓緊制定實施「公園城市」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和中長期規劃。到2025年,公園形態與城市空間加快融合,「公園城市」特點初步顯現。到2035年,城市布局形態更優美、綠色空間系統更完善、宜居生活魅力更彰顯,基本建成「公園城市」。
「大三山一水」、「小三山一水」的城市格局,是昆明建設「公園城市」重要的「肌底」。正在編製的《昆明市綠道系統規劃》提出,結合自身資源特點,串聯西山、棋盤山、長蟲山、呼馬山、梁王山等山脈,依託盤龍江、金汁河、寶象河、洛龍河、螳螂川等多條河流,形成通山—達湖—連城的春城綠道系統。
「雙心」棧橋盤在綠蔭中,連散步都是「愛你的形狀」的世博綠道吸引了眾多市民、遊客駐足觀景。如今,去綠道散步、騎行、休閑已經成為昆明人的「新時尚」,甚至於很多遊客都將昆明的綠道當成了「打卡地」。
世博綠道心形棧橋
「中國最美濕地」、「最美綠道」,已經成為昆明的一張新名片。正在建設中的滇池綠道總長137公里,將串聯大觀公園、滇池大壩、海埂公園和沿湖濕地,給滇池戴上最美的綠色翡翠項鏈。
轉角即公園,入眼皆美景。推窗見景,出門入園。今年以來,昆明市民驚喜地發現,家門口出現了一個個漂亮的公園,綠色在蔓延,城市的顏值在提升,市民的獲得感滿滿。今年起,昆明市按照每年新建100個街心花園(遊園)、3年打造300個街心花園(遊園)的工作目標,力爭通過3年持續不斷的建設,基本構建「園在城中、城在園中」的城市公園體系格局。
地台寺米軌鐵路兩側開滿三角梅
在公園城市建設中,昆明還將文化元素融入城市公園景觀、建築、色彩、造型、主題等方面的設計,傳承歷史,留住文化根脈,體現人文溫度與歷史厚度。
北京路邊的鮮花牆
滇池和西山是昆明的「綠核」,但春城綠色發展的畫卷遠不止於此。一直以來,昆明的發展主要集中在滇池盆地的東北角,人和城集中在滇池上游。按照「十四五」規劃,到2025年全市人口要達到1000萬,主城區的人口容量、經濟容量、環境容量特別是滇池的承載力都會遇到瓶頸問題。
昆明西山風景
凡事預則立,昆明市超前布局,跳出滇池流域來謀劃城市發展。昆明正在推動重塑城市空間形態,形成以滇池和西山為綠核,串聯起包括安寧、晉寧、呈貢、嵩明等在內的城市,打造大昆明、大都市、大公園。
由此,昆明向西可帶動楚雄發展,向東可聯動曲靖,向南可輻射玉溪,一個以昆明為核心,滇中四城同頻共振、聯動發展的大都市圈將形成。
2021年12月3日,中老鐵路正式通車,從昆明到老撾萬象的物流時間從原來的30小時縮短至10小時,運輸成本降低30%左右,實現朝發夕至。
復興號列車通過中老鐵路南溪河特大橋。新華社圖
如何將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不折不扣落地落實,更好服務和融入國家重大發展戰略,為雲南建設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提供有效載體、有力支撐?
眼界決定境界,思路決定出路。由昆明市託管西雙版納州磨憨鎮,共同建設國際口岸城市,是省委、省政府基於服務和融入國家發展戰略、促進區域協調發展,作出的戰略部署和重大決策。這既是雲南加快建設我國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的具體行動、重要嘗試,也是強省會、興口岸的創新之舉、務實之策,以改革創新的思路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的生動實踐。
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5月26日、27日,昆明市與西雙版納州共同建設磨憨國際口岸城市工作會議在西雙版納州召開,昆明市接管西雙版納州磨憨鎮共同建設國際口岸城市的工作正式全面啟動。接管磨憨鎮,讓昆明一舉成為全國唯一一個擁有「邊境線和邊境口岸」的省會城市。
發展出題目,改革做文章。劉洪建表示,觀念不變原地轉,思路一變天地寬。「大膽謀劃、小心求證、堅決執行」,昆明市用改革開放創新的思路和舉措,打破桎梏,解決發展中的問題,打開對外開放的新局面。
磨憨東盟大道
邊接管、邊謀劃,分頭行動、齊頭並進。昆明市積極抓好合作區的考察調研和招商引資,中集集團、廈門鎢業、正威集團、福建冶金控股、抖音集團等84家企業到磨憨鎮投資考察。目前,磨憨近期、中期、遠期3個規劃加快編製,項目建設穩步推進,基礎設施逐步完善,民生短板逐步補齊。2022年下半年,東盟大道提升改造、磨憨鹽塘水庫擴建等11個重點政府投資項目,總投資約30.9億元。當地群眾關心關注的52個民生幫扶項目也已全部開工。
一子落而滿盤活。接管磨憨鎮,把昆明南向發展的棋局走活了,昆明的區位優勢更加彰顯,新發展格局正在構建,昆明找到了面向南亞東南亞23億人口大市場的發展支點。
外部打通黃金通道,內部打破發展壁壘,為昆明的區域協同聯動發展注入強大動力。
今年5月,昆明市制定了《關於昆明市統籌跨區域產業協調發展的意見》,在更大的空間範圍布局發展,打破產業發展、招商引資各自為政的壁壘,「產業布局一盤棋、要素保障一盤棋、招商引資一盤棋」的生動局面正在加速形成。
「任何時候不能淡漠農村」,城鄉發展要「一盤棋」。昆明市制定並出台了《關於建立「雙綁」利益聯結機制推進產業幫扶全覆蓋的實施意見》,要求儘快實現產業幫扶全覆蓋,推動產業扶貧成果向產業興旺有序有效銜接,引導龍頭企業、合作社和農戶誠信履約、分工協作,促進企業發展、農民增收。
臨空產業園一角 周凡/攝
滇中新區的改革工作也提上議事日程。正在研究制定的《滇中新區綜合改革總體方案》提出,將堅持扁平化管理,減少管理層級,持續優化以「大部門」為特徵的機構體系,進一步理順滇中新區與昆明市、相關縣區、各直屬管理機構之間的關係。建立實體化、組團式、平行開發的產業發展模式,探索「委局合一」、「委街融合」、「政企聯動」的改革模式,努力把滇中新區打造成為全省產業轉型升級的樣板區和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示範區,讓滇中新區煥發生機與活力,成為引領和帶動全省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
滇中新區 周凡/攝
信心比黃金還重要。今年以來,昆明市深入開展「當好排頭兵」大討論大競賽活動,發出「要當行動派,不當口號派」的最強音。
破解「昆明之問」,掀起解放思想衝擊波。
擔起「昆明之責」,提振幹事創業精氣神。
推動「昆明之變」,跑出快速發展加速度。
全市上下堅定必勝信心,保持戰略定力,充分運用項目工作法、一線工作法、典型引路法,堅持任務項目化、項目清單化、清單具體化,在以比促學、以賽促干過程中,幹部幹事創業的積極性、主動性明顯增強,產業發展的思路更加清晰明朗,生態文明的理念更加入腦入心,創新開放的大道更加寬闊通暢,當好全省經濟社會發展排頭兵的鬥志更加昂揚,人心思進、人心思變、人心思干氛圍越來越濃。
星光不負趕路人,江河眷顧奮楫者。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只有敢於走別人沒走過的路,才能收穫別樣的風景」。今天的昆明,發展的有利因素正在聚集,優勢加速釋放,加快發展正當其時、大有可為。踔厲奮發正當時,篤行不怠啟新程。
「趕考」在繼續,答卷會刷新。昆明,未來可期。(代興波 李思嫻)
來源:「昆報頭條」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