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是否有真實的軍營徒手格鬥術?是藏冷兵器攻防動作於拳腳之中嗎?都有哪些技術特點?訓練和實戰效果如何?本系列文章選取部分史實案例客觀解析,歡迎批評探討。
據《公羊傳》記載,公元前682年發生一場宮廷內以一敵三的車輪血戰。當時的宋國將領南宮長萬先後徒手斃殺宋閔公及其侍衛,再用兵器殺死大臣華督。他運用的徒手格鬥技術大致有三種。
現代徒手格鬥
第一種:絕其脰
宋閔公與手下大將南宮長萬打嘴炮,譏諷嘲笑其做過戰俘的黑歷史。
「萬怒,搏閔公,絕其脰」,南宮長萬首先殺死了自己的老闆。絕其脰就是中國跤摔拿法中的「拿頸」。現代綜合格鬥運動稱為「裸絞」,還可以細分為血絞和氣絞。
現代綜合格鬥裸絞
美軍搏擊課裸絞技法
中國捕俘拳稱為「鎖喉」。基本原理是通過對人體頸動脈竇或者喉結氣管的施壓,造成對手窒息並失去知覺。
絕其脰在不同時代、不同武道稱謂不同,根據實際情況技術細節略有差異。南宮長萬應該是中國歷史上,有明確史料記載的裸絞實戰第一人。
南宮長萬怒殺宋閔公
第二種:空手入白刃
宋閔公的侍從仇牧手裡拿着劍上前喝止:「仇牧聞君弒,趨而至;遇之於門,手劍而叱之。萬臂摋仇牧,碎其首,齒著乎門闔。」
這段話隱含了兩組打鬥動作。
首先赤手空拳的南宮長萬是「空手入白刃」,通過技術性的步法移動和身法躲閃,避開劍擊,接近對手後才發動徒手攻擊。
現代以色列馬伽術、俄羅斯西斯特瑪、美國軍警格鬥術中都有空手奪刀、空手奪槍的專項訓練。與普通民眾的趨福避禍不同,軍警的職責就是直面暴力與危險,必須想辦法克敵制勝。
美國軍警格鬥訓練
空手入白刃確實危險係數非常高,但在極端條件下,轉身逃跑、磕頭求饒、掏錢賄賂都不能保住性命時,奮力一搏也許還有絕地求生的機會。
南宮長萬應該在軍隊中接受過空手入白刃的專業訓練,也熟悉本國劍道的技術特點,並且自身武力值較高,屬於「王者」級別。而仇牧可能是武術水平低下的「菜鳥」,才會出現一邊倒的對決結果。
這就是武術諺語歸納總結的制勝之道:強打弱、快打慢、重打輕、巧打笨、熟打生。
第三種武技:臂摋
南宮長萬躲過劍擊後,快速近身痛下殺手。「摋」是側手擊的意思,「臂摋」可以有四種推測理解:
推測一:肘擊。《廣雅·釋親》註解為「肱謂之臂」,肱骨是包括肘關節在內的上臂骨。其中肘部骨質堅密,曲臂後稜角分明,俗稱「鷹嘴兒」,擊打威力要高於拳頭。
武術諺語有「拳輕掌重肘要命」的說法。仇牧的腦袋被打破,這種強力擊打應該是肘擊所致。橫肘、掃肘都是側擊肘法。
推測二:鐵臂功。平時將兩條胳膊鍛煉的如鐵似鞭,打鬥時像揮舞棒球棍一樣,將胳膊掄起,既可以用大拇指一側的小臂撓骨,也可以用小拇指一側的小臂尺骨,或者前臂肌肉擊打對手脖頸、耳腮要害。日本空手道把用小臂撓骨攻擊對手的技術,稱為「小臂鐵鎚」。
推測三:柳葉掌(日本空手道稱為手刀)。柳葉掌真實打擊部位是小拇指根部的手掌邊緣連同腕骨、小臂尺骨。因為實戰中敵我雙方的距離位置是動態變化的,想用手掌邊緣劈砍,但實際接觸部位有可能是小臂尺骨或者腕骨。
掌劈在現代擂台賽的經典案例,當屬韓裔日本格鬥大師力道山KO美國NWA重量級王者「鐵人」丹斯。
推測四:鐵臂功、柳葉掌與肘部的組合連擊。南宮長萬先用小臂側向劈砍頭頸、耳腮等要害重創仇牧,再用肘擊殺死對方。這也符合兩人互搏時,由遠及近的距離變化。結合打破腦袋,牙齒嵌入門板的描述來看,南宮長萬應該是變換技術,連續多次擊打對手,而不是一擊必殺。
南宮長萬做為正規軍人,平時也應該有較為系統規範的力量、速度和耐力訓練。稍後聞訊趕來的大臣華督也被他殺死。
三個疑問
疑問一:為什麼南宮長萬沒有使用現代擂台常見的爆肝拳或者拳擊頭部KO對手?
記錄同時期的國別體史書著作《國語·晉語三》中有言:「甲胄而效死,戎之政也。」甲胄是穿戴在身體上的防禦性武器,相當於古代防刺服+古代散打護具。當時穿戴甲胄的精銳部隊稱為「甲士」。
現代考古發現,春秋時期的甲胄材質以動物皮革為主,脖頸和面部防護相對欠缺。南宮長萬和當時的軍人在平時訓練當中,為高效省力的擊殺敵人,肯定會優先研究對這兩處的重點攻擊。
中國春秋戰國時期的甲胄
如果用裸拳直接擊打有鎧甲保護的肝肋或者較為堅硬的頭部,有可能造成手骨骨折或者腕骨挫傷,不利於持續作戰。有別於現代擂台格鬥,血腥混亂的戰場上沒有裁判喊停,戰地救護也不是隨叫隨到。
1988年著名拳王泰森在一次偶然的街頭裸拳鬥毆時,導致自己右手骨折。2018年崑崙決75公斤級金腰帶得主曼爾干在半決賽時,在有纏手拳套的情況下,右手骨折舊傷複發。
疑問二:春秋時期已經普遍裝備青銅冷兵器,為什麼南宮長萬作為指揮作戰的高級將領也要學習掌握徒手武技?
青銅冷兵器的硬度和韌性都遜色於鐵制兵器,再考慮到盾牌甲胄、骨骼血肉的格擋鈍化,在高強度、長時間的戰場廝殺中,青銅冷兵器一旦損壞或者脫手後,徒手格鬥就是將士們最後的保命殺敵手段。
直到今天,世界各國的特戰軍警都要接受空手奪刀、空手奪槍的訓練,以應對各種突發情況。觀看熟悉現代仿古全甲兵擊賽事的朋友知道,在冷兵器格鬥中,有時也需要腿擊、摔跤等技術的輔助配合。
疑問三:南宮長萬是春秋時期的頂級武術家嗎?
未必。他此前曾被當時的弱國,魯國軍隊採取「斬首行動」,先用弓箭射傷,繼而被生擒活捉成為俘虜。此事被宋閔公譏諷嘲笑,他一時衝動,釀成世紀血案才被寫入史書的。春秋時期有明確記載的角力技擊高手還有牛談、少室周、莒拿、莫敖大心、慶忌等人。
結論
南宮長萬怒殺宋閔公是突發事件,不是有預謀的宮廷政變,更不是有充分準備的現代擂台賽事。倉促之間,他對當時甲胄防護的薄弱處——面部、脖頸要害的針對性攻擊都是平時訓練的條件反射。
由此判斷,至少在2700多年前的春秋時期,一些將領軍士已經嫻熟掌握部分重擊、擒拿等較為科學的、主攻人體要害的徒手格鬥技能,絕對不是亂掄瞎打。
本文系作者投稿,不代表散打王官方觀點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原創:小蝦
責任編輯:錦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