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夏天,因為持續高溫,製冰廠生意特別好,多個製冰廠冰塊供不應求。前段時間,有一則「四川小伙高溫天賣冰塊日入過萬元」的消息引發熱議,記者向幾位製冰廠老闆求證,得到的回復是:如此收入,完全有可能,甚至不止。
外行人眼饞,蘇州一家製冰廠老闆包百川(化名)卻想着改行了。掙完今年夏天的錢,他打算把製冰廠低價轉讓出去,轉讓信息掛出半個月,已經有很多人諮詢,詳細問過工廠經營狀況和盈利模式後,卻都打了退堂鼓,願意接手的人遲遲不出現。
這不禁令人生疑,製冰廠到底算不算一門好生意?
生意火爆的高溫天
51歲的俞鋼紅在上海松江投資了兩家製冰廠。製冰廠今年7月初開工,開工沒兩天,冰塊訂單便像雪片一樣飛來,一下子爆單了。原本每10小時需要停下散熱的機器,只能24小時運轉,工人3班倒。俞鋼紅給製冰廠裝了3台空調,幫助機器降溫。即便如此,訂單還是供應不上,他只能回絕掉一批。
最熱的那幾天,俞鋼紅從江蘇鹽城「搬」冰救急,冷凍車運過來,每塊冰運輸成本就要40元。包百川廠里生意也紅火,產能跟不上的時候,他從浙江的溫州和台州找冰,用冷藏車運輸,開7個小時,把冰塊運到蘇州,運費平均下來,每塊冰出廠成本漲10元。
供不應求,冰塊價格自然就高。一般來說,製冰廠出產的冰塊規格相對統一,每塊50公斤,夏天生產成本不到10元,冬天更低一些,每塊5元,出廠價都是20元。今年比較特殊,價格漲到30元,氣溫最高的時候,市場零售價能賣到50元,甚至60元。這樣算下來,即便俞鋼紅和包百川從異地運冰來賣,也能掙錢。
市場需求從何而來?俞鋼紅記得,他最初感受到旺盛的市場需求,是在今年上海高考前,為了應對突然停電等情況,在各大考場準備一些冰塊是常規操作,但今年考試時間延後,天氣又格外熱,冰塊用量比往年翻了七八倍。後來,因為疫情防控的需要,有的農貿市場不開門,攤主們在路邊做生意,得額外採購冰塊給自己防暑,也為蔬菜、肉類等農副產品保鮮。另外,上海疫情防控常態化之後,各個核酸採樣點也需要冰塊,主要為室外工作人員降溫。這些都算今年新增的特殊需求。
常規的用冰場景依然存在。比如蔬菜基地,為了降低成本,運輸蔬菜不用冷藏車,而是把冰塊打碎,撒在菜葉上,這樣一來,即便在常規廂式貨車中經歷長途運輸,葉子也不會發黃。還有玻璃廠、機械廠、模具廠等廠區面積大、用工數量多的工廠,氣溫升到38度以後,空調製冷杯水車薪,幾乎只有被冷風直接吹到的工人能夠感受涼意,工廠也會每日採購冰塊,依靠物理方法降溫。
銷售火爆,利潤空間又大,今年夏天,各個製冰廠都掙得盆滿缽滿。包百川的製冰廠一年基本只開一季,機器全力運轉的只有7月和8月,每天產出1000條冰塊,這2個月賺了30多萬元。而俞鋼紅的製冰廠產量更大,掙得也多,其中一家每天能生產1.3萬餘塊冰,總共約320噸,月入或達800萬元。因為夏天經營狀況很好,除去各項開支成本,他預計全年能盈餘300多萬元。
不是一門好生意
製冰廠從未像今年一樣受到關注。記者找到俞鋼紅時,他已接受了20多次採訪。除了新聞媒體,跟他諮詢製冰行業的生意人也不少,「不過仔細一打聽,都被勸退了。」包百川則已經把製冰廠的轉讓信息掛在了自己的社交平台上,還未等來肯接手的人。
乍一看,製冰廠這門生意極具吸引力。成本10元的冰塊淡季也能賣到20元,利潤空間很大。另外,需要供應冰塊的客戶一般是工廠或生鮮批發商,客源相對穩定,不愁沒生意做。再者,冰塊在夏季需求量大,冬季工廠訂單量較小,只要忙兩三個月,全年收入有着落。但令人意外的是,和製冰廠老闆聊下來,他們卻叫苦連連。
這2個月,蘇州另一家製冰廠老闆王海方几乎每天都工作20個小時,「太苦太累了。」王海方說,市場火爆,機器24小時不停,節奏太快,「前一批冰塊剛搬運上車,下一批冰塊又要出廠了。」工人3班倒,老闆幾乎得一直在廠里盯着,確保訂單順利交付。
生意難做的最主要原因還是建廠投入太大。王海方從2012年開始做製冰生意,啟動資金投入約300萬元,後續再加上每年廠房租金幾十萬,電費100多萬元。他簡單算過賬,建廠10年,成本還沒收回來,即便如此,他仍在堅持,不捨得撒手,「機器拆掉就是廢鐵,我投入這麼多錢,太不甘心了。」王海方說,他為了支撐工廠,開闢副業,不忙的時候做農副產品的物流配送。
2019年4月,俞鋼紅才進入製冰行業,到現在卻已經虧損2000多萬元。錢花在哪裡了?俞鋼紅給記者一一列舉:購買和安置變壓器約80萬元,4根和大腿一樣粗的電纜線200多萬元,6台製冰的設備300多萬元,還有氯化鈣、冰桶、鋼板、保溫棉、吊機……第一年生意不錯,掙了將近200萬元,俞鋼紅一下有了信心,拿出870萬元收購了一家產量更大的製冰廠,後續又花費幾百萬更新設備。沒想到,後來受疫情影響,銷量一路下滑,最困難的時候,他的房子都被賣了。
包百川2017年建製冰廠,5年了,他說今年是第一次賺到錢。「這個行業純粹看天吃飯。」包百川反覆跟記者強調氣溫對生意的影響。2021年夏天,高溫天數很少,只有10天左右,冰塊賣不出去。但比較尷尬的是,冰塊銷量好的高溫天里,因為氣溫太高,壓縮機功率嚴重下降,產量明顯萎縮。「能賣出去的時候,又造不出來了。」
從當年11月到第二年的5月,製冰廠都在做賠錢買賣。市場需求量很小,每一批次冰塊生產出來都有剩餘,不過為了留住工人和穩定客戶,不少製冰廠仍然選擇繼續生產。「能搬得動100斤的冰塊、還能讓冰塊在翻滾中保持完整的工人不好找,這既是體力活也是技術活。」俞鋼紅說,如此一來,工人工資、廠房租金、機器運行產生的電費,都是一筆不小的開銷。
包百川將現在的工廠轉讓之後,也許會選擇改行,也許購置一批自動化程度更高的製冰設備,再開製冰廠。俞鋼紅也猶豫過,要不要關停一個製冰廠,後來他聽說,上海松江可能會建一個綜合性的大型批發市場,到時,冰塊的需求量每天接近2萬條。市場建起來,他一年四季也許會有穩定收入。不過,無論生意多麼火爆,像今年一樣的持續高溫,他們也不想再遇到了。

工人正在搬運冰塊。

工人正在將冰塊搬到運輸車輛上。
欄目主編:孔令君 文字編輯:孔令君 題圖來源:視覺中國 圖片編輯:邵競
來源:作者:鞏持平 邵麗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