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荊斬棘的哥哥》節目已經到了四公,由於人數減少,但節目的時長不便,所以比賽的環節必然要增加。
所以,四公的比賽分成了3個賽道:團體+雙人+單人。
單人賽和雙人賽沒有具體要求,但團體賽必須所有隊員都參加。最終以三個賽道的總分排名,第二、三、四名的隊伍,個人觀眾喜愛度排名最後的四位哥哥,將被淘汰。
而這次最終淘汰的是黃征、劉聰、布瑞吉和獒犬。
這四人被淘汰,可以說是意料之中,因為在三公比賽的時候,他們已經是在淘汰的名單中。只是,那一次最終的淘汰權交給了自己的隊員,他們四人也最終被救下來。
但這次,是直接以排名去淘汰,沒得救了。
結果是預料之中的,但這次的分數和排名,其實有很多出乎意料。彈幕中也有很多觀眾說,越來越看不懂現場觀眾打分的標準了。
《披荊斬棘的哥哥》四公,為何會變得這麼魔幻?
01 人氣與情懷,往往比業務水平更有優勢
從節目可以看出,單人賽道和雙人賽道,還是以「唱」為主。
這是由參與人數決定的,因為人少,要唱跳,一方面不好編舞,另一方面很考驗個人的舞蹈能力,是否能撐起一個唱跳節目。
所以,大部分團隊的思路,就是派出唱歌很厲害的哥哥去比賽,比如趙文卓和李承鉉兩個團隊。
相對來說,陳小春組的唱功水平比較平均。派出陳小春,一方面有唱功的原因,另一方面也有人氣的考量。
而張晉組派出尹正,完全是反其道而行之。
論唱功,張晉組的白舉綱和胡海泉完全沒問題,而且,兩人都會改編,都是那種可以把一首歌玩出各種花樣的人。
但他們估計也是考慮到另外兩組有林志炫和張淇的原因,所以,乾脆派出尹正,而且選了他的成名曲《一剪梅》。
不可否認,《一剪梅》的後半段也有改編,而且改得很洗腦。
但是,觀眾的投票中,可能「情懷」還是佔了絕大部分。
這一點,其實和陳小春能憑藉《算你狠》拿到第一名的理由,一樣的。
林志炫和張淇唱功很牛,在音樂的領域裏,他們對於現場的觀眾來說,是陽春白雪了。
更重要的是,他們都是想突破自己的人,那些觀眾耳熟能詳的歌,他們沒選。
於是,《算你狠》和《一剪梅》變成了陳小春和尹正的殺手鐧,讓他們兩個演員,打敗了專業歌手林志炫和張淇,拿到了第一、二名。
02 舞台上,「炸」總是更容易得到分數
拿雙人賽道來說,李承鉉組和陳小春組、張晉組和趙文卓組,都是動對靜,在綜合水平較相近的情況下,更「炸」的節目,得到的分數總會多一點。
張晉和高瀚宇,確實在舞蹈動作上比其他三組的難度高很多;但從情感和突破來說,林志炫和熱狗的節目,更打動人。
這就是為什麼彈幕網友的看法,總是和現場打分有差距的原因。
GAI和梁漢文合唱《無名之輩》,很走心;但是李承鉉和歐陽靖的《你要跳舞嗎》,非常有煽動性,讓現場觀眾都跟着嗨,變成了大型蹦迪現場了。
所以,同樣的,《你要跳舞嗎》比《無名之輩》得到更多的票數。
團體賽也一樣,很多網友覺得趙文卓組的《這世界那麼多人》和陳小春組的《當年情》都比李承鉉組的《達拉崩吧》好。
但事實卻是,李承鉉組拿到了最高分。
因為《達拉崩吧》的歌詞難度,肉眼可見;因為劉迦那段舞蹈,也很震撼。
當然,陳小春組可能也有一些客觀因素。
他們那個節目,搭景花了很多時間,據說現場很多觀眾為了趕車趕飛機,提前走了。
但這個沒有太大的影響,這個規律,還是在多個這種競技類節目中印證過的。
03 做「自己喜歡的」還是做「觀眾喜歡的」?是個問題
每個哥哥來參加這個節目,目的都不一樣的。
當然,每一次比賽,大家都想贏。尤其是團體賽的時候,個人想法總是要為整體妥協。
但是,從表演前的訓練來看,這種目的性的差別,還是很大的。
像林志炫、張淇,他們都是那種在有限的空間里,努力去尋找突破,努力放進去自己的表達。
而且,這兩人都非常強勢。
所以,這節目進行到現在,最大的「衝突」,也來自於他們兩人。
而像大灣區兄弟、胡海泉他們,更多的焦點在於比賽本身。
他們也會提出各種想法,但這些想法,出發點更多的是考慮到怎麼樣能觸動到觀眾、怎麼樣去贏得比賽。
而在分配任務的時候,也是服從性很強的,哪些因素會影響比賽分數,才是首要考慮。
比如,大灣區的林曉峰,其實在《你要如何,我們就如何》已經非常驚艷了,但是後來的唱,他都不是主Vocal,這可能是考慮到他的人氣。
所以說,哥哥們其實無形中都已經做了選擇。
但是,這種選擇其實沒有好壞,因為這麼多年的經驗,他們也能預判會有一個什麼樣的結果,而那個結果,是他們能接受的。
這就足夠了。
四公的比賽分數,確實有點魔幻,但這也是節目的精彩之處:有更多的不確定性。
如果節目每次比賽,都輕易地被預知到,那麼這節目也沒什麼吸引力了。
也因為這些不確定性,你不知道後面的哥哥們,還會有什麼驚喜或驚嚇。
不確定性,也是披荊斬棘的魅力吧!
——END——
作者:六六
本文為作者原創文章,抄襲必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圖片來自網絡,若侵聯刪。了解更多明星娛樂八卦、經典影視劇背後的故事,歡迎關注【六六飛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