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她是第一個向王室提出離婚的王妃,傳奇經歷經歷堪比鄧文迪。
31歲嫁入王室,41歲改嫁小鮮肉。雖然失去了王子,卻贏得了整個丹麥。
她叫文雅麗,一位雙商奇高的「亞裔王妃」。
文雅麗的爺爺是中英混血,她擁有八分之一的華裔血統。此外她生於中國香港,父親生於上海,她從小便承襲着中國文化。
文雅麗中小學都在香港就讀,高中以後才轉至國外。不過幼年的這段經歷給了她很大影響,她對於中國社會特別熟悉,懂得日常的粵語交流,熱愛中國美食——比如皮蛋。
而這些習慣也沒有隨着學習和工作地點發生改變。
文雅麗先後在維也納、東京留學,畢業後則在香港花旗銀行分行擔任證券經紀人。也正是在這個崗位上,她認識了遠渡重洋來此實習的丹麥王子——約阿希姆。
在兩人初步接觸中,文雅麗並不知道約阿希姆的王子身份,只是把他當做小5歲的弟弟看待。
但是約阿希姆卻迷醉在文雅麗優雅的言談舉止中,並且主動向對方求愛。
兩人相戀不過5個月便私定終身,他們的戀情公布時,一度成為轟動香港的新聞。
1995年,文雅麗跟約阿希姆在丹麥的某座教堂舉行婚禮。
因為文雅麗「歐洲第一亞裔王妃」的噱頭,統共幾百萬人口的丹麥,一下便湧出4萬餘人前來觀望,只為一睹王妃的風采。
起初,嫁入丹麥王室的文雅麗過得還算幸福。
因為丹麥王室成員一直深受百姓愛戴。丹麥媒體曾做過一次數十萬人的調查,數據顯示92%的民眾都表示支持王室。
這個數據足以讓英國王室羨慕得滿地打滾。
只是好景不長。
二、
2005年,「亞裔王妃」文雅麗向丹麥王子提出離婚。
原因是王子約阿希姆迷戀酒色、熱衷於夜店,私生活極不檢點。
在與文雅麗相戀之初,丈夫還稍有收斂;但隨着夫妻間的熱度冷卻,他便開始回歸「渣男」本性。
而文雅麗之所以可以容忍10年,是因為她的婆婆——丹麥女王特別照顧她。
在文雅麗完婚的第二天,丹麥女王便前來貼心問候。
那一年的冬天恰逢北歐極寒天氣,文雅麗被冷得差點捲鋪蓋走人。
好在女王時不時前來關懷,才留住了文雅麗的心。
文雅麗之後將雙親接入丹麥,女王也十分豪爽,給其父授予大十字勳章。
而文雅麗為了回饋恩情,不僅主動放棄了原有的國籍,還花了300個小時苦學了基礎的丹麥語。最後還快速融入當地社會,熱心與社會公益,因此深受民眾愛戴。
文雅麗這種親民作風,數遍全球所有王室也找不到。
文雅麗曾先後生下過兩個王子,分別是尼古拉和菲利克斯。雖然文雅麗從小在香港長大,但她沒有出於私心教兒子粵語,而是讓兒子們只說丹麥語。
這一舉動也得到許多王室成員的讚賞。
丹麥王室在全球範圍內的地位很高,它是西方現存王室中血脈最悠久的一個,其淵源可以追溯到一千年前。
而其他王室雖然傳承頗久,但中途常常因政治變動發生「皇帝輪流做」的情況,導致血脈不純。
所以英國女王遇到丹麥女王時都要表現出禮讓的姿態。
能得到王室的認可,說明文雅麗下了不少功夫。
但即便是文雅麗做到人人喜愛,無可挑剔。也還是改變不了丈夫的風流惡習。
從一開始的充傻裝楞到後來的忍無可忍,文雅麗白白浪費了10年青春。
三、
因為文雅麗提出的離婚,丹麥王子的「國庫」差點被掏空。
原來文雅麗在結婚前曾簽下一份婚前協議,她在離婚後可以得到一座由王子提供的全新房子。
文雅麗或許是為了懲治王子的花心,獅子大開口看中了一座價值200萬美元的豪宅。
而表面風光的丹麥王室並沒有「餘糧」,據丹麥最新消息顯示:自2017年起,丹麥每年只能獲得960萬歐元(摺合8600萬人民幣),其中僅有10%左右的用於王室成員的薪水,其他的均花費在王室活動及日常支出上。
這跟其他王室相比簡直是天壤之別。
約阿希姆被這座豪宅搞得透支,不得不將名下一座擁有400年歷史的莊園「揮淚大甩賣」,用以湊足購買豪宅的錢。
而文雅麗雖然跟約阿希姆離婚,但她的王室頭銜並未被剝奪,並且可以享受每年由王室提供的270萬歐元的津貼。
文雅麗也沒有跟王室反目,而是全身心投入王室慈善活動中。這起離婚事件就這樣被和平解決了。
之後,文雅麗又從茫茫人海中找到自己的真愛。
與約阿希姆離婚不到5個月,41歲的文雅麗便被拍到跟一個名叫「約根森」的攝影師牽手散步,還會見了這位新男友的父母。
有趣的是,27歲的約根森比文雅麗小了足足14歲,並且約根森是丹麥王室御用攝影師。約根森相當於當著王子的面挖對方牆角,不知道以後還能不能在王室混下去。
而文雅麗作為丹麥家喻戶曉的人物,親自去拜訪約根森父母更有奇幻的味道,畢竟新的公公婆婆得知自己兒媳是丹麥名人,恐怕血壓會瞬間提高好幾個梯度。
不過文雅麗前夫約阿希姆王子並沒有懷恨在心,在文雅麗結婚時甚至親自送上禮物。
這也間接說明,文雅麗在丹麥確實深得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