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我最希望能一直辦下去的喜劇節目

2022年09月30日12:41:11 熱門 1318

我看《一年一度喜劇大賽》的網友評論會被笑死,開播當晚有人激動過頭,說「喜砸你來了,喜砸沒有你我怎麼活」,看得出來自從去年這檔綜藝空降出圈後,今年大家就一直在翹首以盼。

終於等到它悄咪咪開播。

它是我最希望能一直辦下去的喜劇節目 - 天天要聞

這一季還沒進入主題就已經高能不斷,五位組委會會長有一個開場即興表演秀,有人問于和偉聽到那英的歌最想跟她說什麼,他答:記得交稅。哈哈哈哈緊跟時事真有一套哈。

它是我最希望能一直辦下去的喜劇節目 - 天天要聞


正片開啟後更是全程高光,我覺得每一個節目都不錯,好笑、熱鬧、相比之前在內涵和深度上也有升級。


#救命,第一期就是笑點大禮包#

我看舞台喜劇會覺得好笑的原因,首先是他們表演的東西我熟悉,然後是喜劇人用表演能力讓那些離譜到姥姥家的段子平穩落地,最後是段子不能停。「不冷場」對整個創作團隊的要求挺高的,本子要好,演員要會演,還關乎節奏把控。

《喜劇大賽》第一期就有天馬行空的腦洞大開,是那種你完全預料不到下一秒的驚艷感。

第一個節目《虎父無犬子》開場便拿下了高分,它講的是班主任家訪,批評學生在學校的一系列臭毛病,結果驚掉下巴:孩子是有樣學樣,跟這對爹媽一個模子刻出來的。

比如老師吐槽孩子喜歡插話跟捧哏似的,結果這對爹媽先後「嚯」「嗨」「得嘞」,一家三口人均相聲演員。

它是我最希望能一直辦下去的喜劇節目 - 天天要聞

說孩子經常和同學交頭接耳,爹媽也是一樣的,兩個人交流起來彷彿有八百個心眼:

它是我最希望能一直辦下去的喜劇節目 - 天天要聞

還有這個反手偷偷吃乾脆面,一些死去的校園記憶開始攻擊我了:

它是我最希望能一直辦下去的喜劇節目 - 天天要聞

它是我最希望能一直辦下去的喜劇節目 - 天天要聞

而且這個作品裏班主任要素很多,幾乎每一個動作我們都能抓住同款:

它是我最希望能一直辦下去的喜劇節目 - 天天要聞

它是我最希望能一直辦下去的喜劇節目 - 天天要聞

最好笑的是班主任在跟這對家長極限拉扯的過程中,自己也接到幼兒園老師打來的電話,說孩子在學校喝奶吐茶葉沫子哈哈哈哈,說明孩子對他啐茶葉的動作已經刻煙吸肺。

它是我最希望能一直辦下去的喜劇節目 - 天天要聞

這個作品全程在講一個核心主題,父母是孩子的鏡子,但直至結束也沒有刻意點題,反而用「班主任窗外死亡凝視」做收尾處理,連最後一秒都在讓觀眾爆笑,可以說是點睛之筆。

它是我最希望能一直辦下去的喜劇節目 - 天天要聞

另一個作品《黑夜裡的脆弱》很有意思,講的是職場社畜無縫白切黑,劇本人物設定是他見到黑色,情緒立刻下頭,但切換成白的又恢復滿滿正能量。這個對比設置很巧妙,暗示打工人的苦只能在夜裡偷偷綻放,而且整合了大家在職場會碰到的強制加班、老闆的指令是聖旨等吐槽。

我覺得笑點也需要一點戲劇化效果來支撐,比如打工人吹完打火機就算過了生日,好笑又心酸。

它是我最希望能一直辦下去的喜劇節目 - 天天要聞

再比如主角在關燈時吐槽自己已經三十歲了,下一秒燈亮了,立馬改口「依然年輕健康」,燈一關再次改口「充滿無限可能~個屁」。

它是我最希望能一直辦下去的喜劇節目 - 天天要聞

關燈的時候質疑自己做PPT是為了什麼,燈亮了:是為了實現人生的價值。哈哈哈哈兩種情緒放在了很短平快的反應中,這種大起大落的反差來得急,所以笑點也應接不暇。作為觀眾呢,情緒很容易被卷進去,這不就是被翻來覆去PUA的我么。

它是我最希望能一直辦下去的喜劇節目 - 天天要聞

《排練風雲》也是職場吐槽向,但不像《黑夜》的情感濃度,它把吐槽的形式做出了新花樣。幾個演員模擬線上辦公會遇到的奇葩事兒,這兩年上網課的學生、線上開會的打工人應該都有相同經歷。

像是網絡延遲,一個演員說完之後,另一個人等好半天才接收到信號,導致三個人明明在討論一個事情但效率極低,我看到有彈幕頻頻打出「怎麼在我身上安裝了監控?」。

它是我最希望能一直辦下去的喜劇節目 - 天天要聞

再比如網絡卡頓和回聲模擬,像極了我們線上開會的樣子。

它是我最希望能一直辦下去的喜劇節目 - 天天要聞

這支作品高潮不斷,到最後演員們直接來了一段rap宣洩:劇場不開,工作停擺。也是很敢吐槽了,這兩年大家或多或少感到不便,情緒都在rap里噴涌而出。

它是我最希望能一直辦下去的喜劇節目 - 天天要聞

喜劇演到最後,觀眾能爽到,是對作品最高級的評價。

這一季《喜劇大賽》有了新鮮的喜劇形式,除了常見的sketch(不同於傳統小品必須有起承轉合,它是圍繞一個梗進行爽感升級),第一期還出現了之前沒有見過的黑場劇(black out),一幕只抖一個包袱,它的爆笑點在於反套路,並且這種反套路隨着推進不斷升級。

這個作品叫《全民運動會》,演員輪流上場用誇張的肢體動作表演,讓觀眾猜這是在幹什麼?下一秒就有聲優報幕,完全推翻你的預期答案,但一切又是那麼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這是擊劍吧?是吧是吧?

它是我最希望能一直辦下去的喜劇節目 - 天天要聞

——不,這是互捅喉嚨核酸檢測

不得不感嘆一上來就好勇,「互測」屬實是諷刺感拉滿了,有笑點幫襯,諷刺也算是能夠軟着陸。

它是我最希望能一直辦下去的喜劇節目 - 天天要聞

這是跳街舞還是?

它是我最希望能一直辦下去的喜劇節目 - 天天要聞

——那當然是顯擺剛上腳的AJ。

它是我最希望能一直辦下去的喜劇節目 - 天天要聞

有一幕直接成了空檔,沒有演員上台,你們猜這是啥運動?

它是我最希望能一直辦下去的喜劇節目 - 天天要聞

——放鴿子。

它是我最希望能一直辦下去的喜劇節目 - 天天要聞

對國足的吐槽也是無孔不入,雖遲但到,演員直接集體躺平,猜中了開頭沒猜中結尾哈哈哈哈:

它是我最希望能一直辦下去的喜劇節目 - 天天要聞

《全民運動會》里一共有20多幕,這裡就不一一列舉了,每一個都是強諷刺意味,直接做成了一個吐槽大禮包。

這一期另一個新形式是獨角戲,在《再見》這支作品裏,演員李逗逗一個人演完失戀女孩的內心戲。

這個節目全程可以概括為《關於我失戀後不敢見前男友的戲精行為》哈哈哈,我個人太喜歡了,因為它太貼近生活了,女孩子跟男朋友分手之後都有一段內心互博期,明明很低落只想擺爛,但又告訴自己得裝得漫不經心的樣子,讓前任覺得沒他明天會更好。

它是我最希望能一直辦下去的喜劇節目 - 天天要聞

於是女生像戲精一樣預演了各種男朋友開門見到自己的畫面,想化一個美美的妝吧又怕對方覺得自己在取悅他,啊忒趕緊住手。

它是我最希望能一直辦下去的喜劇節目 - 天天要聞

又是學英語看文學書又是中英文夾雜辦公,包袱一個接一個,一個也沒掉在地上。

它是我最希望能一直辦下去的喜劇節目 - 天天要聞

笑點密集的好處是,儘管每個人的笑點高低不同,但總有戳中你的吧?

《再見》這場獨角戲還挺有難度的,相當於演員要一個人控場,台詞量很大,搞笑要恰到好處不然會用力過猛,可能因為節奏的原因導致最後得分不高,有點可惜。

我追第一期的過程是笑到頭掉的過程,還沒看的朋友可以放心沖。發現了嗎,這些作品裏講的都是實實在在生活里發生的事兒,所以笑果直接被拔到了新高度。熟悉的東西一旦被誇張化表現出來,就會變得好笑。

好的喜劇,本身就具備吐槽功能,演員台詞某種程度上是觀眾的嘴替。好的喜劇也能讓觀眾深入情境見到另一個自己。

它是我最希望能一直辦下去的喜劇節目 - 天天要聞


#不說教不煽情,才是它的口碑密碼#

這屆觀眾對強行煽情格外敏感,「春晚同款」是做喜劇綜藝的大忌,有一種小學生寫作文既視感,明明歪到姥姥家但最後一段偏偏要扭回來點題。有的節目呢要麼就是把「主題升華」當聖旨,最後弄得慘兮兮才算有笑有淚。

好的舞台喜劇是在哄堂大笑里把該表達的都表達了,雁過留痕卻完全不刻意。它的硬功夫都在文本和表演里。

很多節目喜歡進入一種誤區:大家一定想從我這兒學到點什麼。但真實情況是大家上班挺累的了,既然看喜劇那就輕輕鬆鬆。

它是我最希望能一直辦下去的喜劇節目 - 天天要聞


「上了價值」才算有頭有尾完成了閉環,在《喜劇大賽》里是不成立的。

看得出來節目的剋制,也看得出創作者的思維變化。除了打破傳統的喜劇文本創作結構,另外那些作品高級的地方也是在於懂得留白。只擺事實不講道理,只負責吐槽不負責說教。至於體會,留給觀眾。

價值思考主要在於我們自己,作品以呈現現象為主,逗笑觀眾仍然是最重要的目標,不搞煽情。像《突突突突突圍》就把訂外賣和送外賣誇張化,通過對話來映射外賣小哥、客戶和外賣平台的相愛相殺。

像是我們經常遇到的《關於外賣小哥說他進了電梯這件事》:

它是我最希望能一直辦下去的喜劇節目 - 天天要聞

它是我最希望能一直辦下去的喜劇節目 - 天天要聞

又或者吐槽平台客服是一群沒有感情的AI:

它是我最希望能一直辦下去的喜劇節目 - 天天要聞

最後真要到上價值的時候,竟然直接來了一段官方吐槽。

它是我最希望能一直辦下去的喜劇節目 - 天天要聞

第一期的幾個節目立意其實都挺好的,作品內容都有明顯的話題指向。它把我們生活中會遇到的問題,通過輕鬆誇張的形式呈現出來,好笑且有足夠的回味空間,這是喜劇的張力:好笑,有餘韻,這個餘韻是靠觀眾去提煉。

比如《黑夜》里白天精神抖擻夜晚情緒emo的都市人的辛酸;《虎父無犬子》里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鏡子;《排練風雲》映射不同行業打工人的相同陣痛;《全民運動會》最想說的事讓大家從不同視角去看待生活中的小事,也許會輕鬆很多。

它是我最希望能一直辦下去的喜劇節目 - 天天要聞

那些被戳開的社會議題都藏在笑點和包袱里,絲毫不沉重。

《喜劇大賽》兩年了,讓人最舒心的地方在於,堅持把「好笑」作為最高目標,輕鬆治癒。

不偏不倚、抓住了做喜劇的主要矛盾以及我們最核心的心理需求,可能是它口碑和熱度出圈的原因之一。

喜劇綜藝一直不缺觀眾,從《百變大咖秀》、《今夜百樂門》,後面又有《歡樂喜劇人》以及各種吐槽類單口喜劇......這些年各家都在探索下飯治癒款搭配,也都有讓人耳目一新的地方。《喜劇大賽》橫空出世便脫穎而出,今年第二季還能保持口碑穩定,也是勝在它的「新」。從形式到舞台上才華滿溢的生面孔,都生機勃勃。

眾所周知,國內喜劇這條路並不好走,看似嘻嘻哈哈實際上創作門檻很高。年輕一代的喜劇人更是難有出頭之日,做原創喜劇需要有源源不斷的靈感和素材,那些素材也是基於對生活的觀察,能否沉下心來是對創作者的考驗,另外走上舞台,還得能合理地讓每一個包袱落地,總之要打動觀眾挺難的。即便在當下收穫了好評和知名度,但走下舞台去往哪裡又是新的問題。

所以當我看到《喜劇大賽》里的年輕演員扎紮實實創作,每一個人說起喜劇都無比熱忱的時候,就特別想感嘆還好這個行業不缺真誠有敬畏感的人。

它是我最希望能一直辦下去的喜劇節目 - 天天要聞

馬東說此前考慮過要不要把一年一度調整成一年兩度,但事實證明調整後質量會打折扣,最後大家還是認可「內容為王」,自從上次收官之後就開始緊鑼密鼓投入到新一季的籌備。好節目精益求精,觀眾心裏也會有一本賬。

喜劇大賽可能就像喜劇人的一塊試驗田,認認真真播種,觀眾會被這種真誠打動。




熱門分類資訊推薦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 天天要聞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雖然說《愛情公寓》這部劇在劇情上充滿了爭議,但是一定程度上,這部劇也是很多人的回憶,是伴隨了一代人的青春回憶,而且劇中的很多角色都成為了經典,他們的口頭禪也一直被拿來玩兒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 天天要聞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談到《愛情公寓》這部火爆一時的歡樂喜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愛情公寓》中那個把曾小賢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現實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劇中的形象也判若兩人。1981年出生在遼寧瀋陽的榕榕,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後來成為了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