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綏寧縣湘商產業園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的扶貧車間,貧困群眾正在製作鞋面。
向雲峰 攝
向雲峰 秦壬娥
7月4日,綏寧縣鵝公嶺侗族苗族鄉鵝公村貧困戶劉丁妹早早吃過早飯,搭乘村勞務經紀人廖小林的摩托車,來到附近祖馬村的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扶貧車間上班。
劉丁妹說,鵝公嶺地處大山深處,交通不便,加上自己雙腳殘疾,外出務工難,找個事做也難。廖小林上門介紹她到這個扶貧車間上班,試用期每月有1500元收入,以後工資更高,介紹她丈夫到一家竹木加工廠上班,每月有3000元以上收入。
扶貧車間開進村,掙錢顧家兩不誤。在這家扶貧車間,像劉丁妹一樣,每天在這裡加工製作鞋面的村民有170人,其中貧困戶達110人。
在綏寧縣湘商產業園湖南省震宇工貿有限公司的扶貧車間生產線上,陳代志夫婦也正在製鞋。「我們原本是樂安鋪苗族侗族鄉瓦窯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去年底通過易地扶貧搬遷,在湘商產業園集中安置點安了家。」陳代志介紹,今年3月初,他和妻子進入園區扶貧車間務工,工資每月可達1800至2500元,這讓一家4口對好日子更加有盼頭了。
穩定就業,是鞏固脫貧成效的關鍵。綏寧縣通過設立扶貧車間、農村勞務經紀人上門服務、定期組織專場招聘會、開展技能培訓等就業扶貧舉措,紮實為群眾鋪好就業路,確保貧困退出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
該縣立足當地實際和貧困群眾需求,圍繞場地費、物流費補貼、就業補貼、創業補貼、金融支持等出台系列扶持政策,圍繞鼓勵縣內外企業到貧困人口相對集中的鄉鎮、村開辦扶貧車間,吸納有勞動能力的貧困群眾就近實現就業。
今年4月上旬,綏寧縣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扶貧車間投產儀式,同時在湘商產業園、紅岩鎮、鵝公嶺鄉、瓦屋塘鎮4個集中安置點舉行。家門口就近就業,讓群眾喜笑顏開。
4個扶貧車間均由湖南震宇工貿有限公司建設,總投資2億元,設立了26條製鞋生產線,解決了包括463名貧困群眾在內的800多名農民就近就業。
「2020年底前,將完成全縣16個鄉鎮扶貧車間全覆蓋。」該公司負責人說,培育打造鞋業上下游產業鏈,讓老百姓有事做、能致富,進一步鞏固脫貧成效。
禮成竹木製品廠是綏寧南竹產業園企業中集集團在寨市苗族侗族鄉設立的「扶貧車間」,目前已投入100多萬元,建成1條徑向簾加工生產線,招聘工人30多人,每天加工徑向簾2000幅。中集集團計劃在鄉村設立扶貧車間7個,目前已建4個。
據統計,綏寧縣已在9個鄉鎮設立10個就業扶貧車間,共解決1020名群眾在家門口就業,其中貧困群眾達535人。扶貧車間成為當地貧困戶增收的重要載體。
2017年9月,綏寧縣在邵陽率先推行勞務經紀人制度,解決就業脫貧「最後一公里」問題。該縣為貧困戶聘請141名農村勞務經紀人,幫助貧困戶新增就業3500多人。在今年3月召開的全國人社扶貧典型案例研討會上,綏寧縣推行的勞務經紀人制度被評為「人社領域精準扶貧典型案例」。
勞務經紀人「牽線搭橋」鋪就脫貧增收路。鵝公嶺村村民廖小林是綏寧最早的勞務經紀人之一。當上勞務經紀人後,她一戶戶上門,宣講政策、聯繫就業崗位,已介紹近80人就業。
目前,全縣貧困勞動力26137人,已實現就業21972人,就業率達84.06%;穩定就業21588人,穩定就業率98.25%。
該縣充分發揮就業培訓的引領作用,連續開展精準扶貧技能培訓,通過「政府買單、農民培訓」,推進「扶貧扶智」「輸血造血」,將新增就業這項重點民生實事落在實處。今年以來,該縣各職能部門舉辦各類技能培訓10場次,培訓貧困勞動力356人次。
該縣還以「送崗位、穩就業」為主題,在縣城、湘商產業園、鄉鎮舉辦了專場招聘會4場,為求職者累計提供就業崗位2萬多個,累計達成求職用工意向3000餘人。
一項項優惠政策,一場場技能培訓,一條條就業門路,不僅承載着貧困戶脫貧奔小康的美好希冀,更將綏寧就業扶貧推向蹄急步穩的幸福快車道。
[責編:鄭丹枚]
[來源:湖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