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我對林志玲的印象是「娃娃音」,而當我在一次骨折養傷期間,無意中看到一段演講,改變了我對她的印象,感受到「溫和的力量」;後來,當我學習並練習正念後,感悟到原來那種和疼痛相處的方式就是一種「正念」。
01
2016年元月,南方遭遇多年未見的雨雪寒潮,零下十度的冰凍天,我在去上班的路上,重重地摔倒在地,雖然當時感覺呼吸困難,但是,我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也沒有好好關愛自己,被拉起來後,忍痛上了一天班。當天晚上,疼痛加劇,第二天去醫院檢查,拍片診斷為胸椎第八節骨折。
意外的受傷,讓忙碌習慣的我有些失落,隨之接受,只能聽從醫囑,必須放下一切,靜躺在床上,不能上班、不能參加社團活動、不能讀書、不能瑜伽、不能出門,在靜躺中度過春節。感謝爸爸媽媽一個半月的精心照顧和陪伴。在受傷的第一周,疼痛讓我無法安靜入睡,於是,我通過聽電台、看手機上的視頻分散注意力並學習成長。
林志玲的一段演講視頻吸引了我,讓我感同身受!因為她說到自己演戲過程中從馬上摔下多處骨折的經歷。聽完整個演講,我改變了原先對林志玲的柔弱發嗲的印象,深深被打動,感受到林志玲溫婉如水,堅強樂觀,用睿智和善良去演繹自己生命的獨特魅力!
02
在演講中,林志玲說——
等到我睜開眼睛的時候,我才知道我動不了,我受傷了。還有很巨大很巨大的疼痛。這個傷,它是在心臟以下一公分開始,有六根肋骨,七個地方的斷裂性骨折。也就是說,如果再偏上那麼一公分,就沒有現在的我。
當我到了醫院的時候,醫生說肋骨斷裂是身體最大的疼痛。他叫我你一定要忍。我就問他說,這會好嗎?他說會,然後,我再也沒有喊過一個痛,也再也沒有流出一滴淚。因為我要讓我全部的精力,都來修復我自己的身體,即使那時候是連呼吸一口氣都覺得好疼好疼。然後接下來的日子,我疼到快要沒有知覺的時候,我就告訴自己,我要和這個痛共存,我要和它共存。也許睡了一覺明天就會好一些。
我很感謝到現在為止所發生的一切,一切的一切。今天來到這裡,我想要和大家分享的就是,如果我們都可以轉個念,換個態度,結果也許就會不同。不要用憤怒的情緒阻止了你前進,我們可以用溫和的言語去溝通。當人們有了這種善的互動,你會發現當你付出,你就更喜歡自己。於是你就會擁有長在心底的善良,以及這種快樂的能量。進而擁有長在骨子裡的堅強。
希望在將來,我們都可以一起用溫和的力量,去改變。不要用憤怒的力量,來遺憾。在每一次每一次的挫折之後,綻放出屬於自己的花朵。
經歷過意外墜馬,曾經命懸一線的林志玲,更加能懂得這種生命的無助,更加深知旁人的鼓勵有多重要,也更加明白,只有堅強才能重生。在演講過程中,林志玲始終保持自信微笑,無論是從她聲音中感受到的從容,還是語調中透露出來的真誠,都那麼親切自然。她說的「我要和這個痛共存。要用溫和的力量去改變,不要用憤怒的力量來遺憾。」正是一種正念態度。
03
2018年,我開始修習正念。回顧骨折的經歷,和疼痛相處的方式,正是自我療愈的正念減壓療法。
正念減壓療法是由卡巴金博士在傳統正念練習的基礎上開發的課程,並在上個世紀70年代末引入到主流醫學,通過在醫院開設減壓門診的方式幫助一些慢性病症患者改善癥狀提高生活品質,現在這一方法已被主流醫學廣泛接受。
現在,正念練習已經演化為一種生活時尚。在某些地區,遭受慢性疼痛困擾、面臨快節奏生活和工作壓力的人們通過多種方式練習正念冥想。日常生活中,當我們遇到身體的病痛時,學着用正念進行自我療愈——
一是接納。接納現狀,不懊悔過去,不畏懼將來,利用當下的資源,溫和地去改變。
二是共處。與自己的身體、呼吸、疼痛在一起,不去迴避,而去感知。通過正念練習,將控制源從外部「疼痛正發生在我身上,對此我無能為力」轉移到內部「疼痛正發生在我身上,同時我可以選擇它與我的關係。」學着以新的方式應對痛苦,提升生活質量。
三是療愈。治癒意味着消除疾病,而療愈意味着變得更完整。對於慢性疼痛,療愈包括學會忍受一定程度可以控制的疼痛。正念冥想,將注意力關注到自己的呼吸上,覺察身體的感覺,允許一切的感覺發生。在練習中,改變對疼痛的認識和體驗,從而緩解疼痛,心身得到療愈。
正念練習,會培育我們內心的慈悲和溫和的力量,願我們都能擁有發自心底的善良和來自骨子裡的堅強,像花兒一樣綻放!
原創作者:陽光小月,資深HRD轉型,專業且接地氣的心理諮詢師、健康管理師、生涯規劃師,擅長個人成長、職業生涯、家庭教育、正念減壓、心理學減肥和女性能量。心身健康,輕鬆人生——心輕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