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新媒體訊 7 月8日,2018「海峽杯」兩岸青年創新創業周開幕式暨兩岸高校科技成果轉化論壇在上海交通大學徐匯校區隆重舉行,這是上海交通大學一項有着多年歷史傳統的滬台交流活動,同時,今年也作為上海科技企業孵化器30周年巡禮的一項重要活動。海峽兩岸關係協會秘書長馬國樑,上海市台灣事務辦公室主任李文輝,上海交通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王偉明,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副巡視員劉勤,台灣東元科技文教基金會副執行長蘇玉枝,亞洲企業孵化協會主席、台灣中華創業育成協會理事長黃經堯等領導和嘉賓,以及來自台灣、大陸暨香港二十餘所高校的育成孵化機構、大學科技園的負責人和海峽兩岸三十餘所高校的200餘名師生出席了活動。開幕式由上海交通大學港澳台辦公室主任羅鵬主持。
王偉明在歡迎致辭時指出,自交大建立之日起,創新一直是交大血脈里的基因。交大人勇於探索,自強不息,創造了中國近現代發展史上的諸多「第一」。「讓創新成為凝結在學生血液中一種精神,讓創業成為學生生命中一種力量的迸發」,漸漸成為交大創新創業文化的「主旋律」。「海峽杯」是上海交大2001年創辦的品牌活動。活動舉辦伊始,就受到兩岸創新創業有志青年和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18年以來,該活動不斷發展壯大,已成為創新創業培育孵化的重要載體,和海峽兩岸溝通交流的橋樑。當前,大陸政產學界都在積極推動科技成果轉化,上海也正在加緊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這為兩岸科技成果轉化與創新創業提供了巨大的機遇。今年的「海峽杯」兩岸青年創新創業周適應新形勢,在傳統活動的基礎上,增加了「兩岸高校科技成果轉化論壇」,進一步提升了「海峽杯」的科技內涵,為兩岸高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創新創業項目跨地域發展,以及科技創新合作,提供了新的思路。相信為期一周的活動,能夠有效促進海峽兩岸青年學生和教師的交流,讓台灣高校師生充分感受到創新給祖國大陸帶來的巨大變化,增進對祖國的熱愛之情。衷心希望各位同學和兩岸所有有志於投身科技創新創業的有為青年能夠攜手共進,為祖國的繁榮富強共同努力,為兩岸人民的共同福祉不懈進取!真誠祝願大家在創新創業的時代潮流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成就非凡的事業!
上海交通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總經理杜松寧介紹了2018「海峽杯」兩岸青年創新創業周的籌備情況。本屆「海峽杯」特點鮮明:一是內容豐富,創歷屆之最:活動全面升級為創新創業周,並行舉辦兩岸青年創新創業領袖成長營、兩岸大學生創業邀請賽及兩岸高校科技成果轉化論壇三個主題活動;二是力求滿足處於不同創新創業階段青年的細分需求;三是突顯高校科技成果轉化與大學生科技創新創業的密切關聯;四是明確建立兩岸科技成果轉化和專業育成孵化機構的業務合作機制,為兩岸青年創新創業和科技成果轉化合作提供堅實的支撐。
來自台灣高雄正修科技大學的謝旻芸同學和上海交通大學博士生王濤分別代表參加活動的海峽兩岸青年發言。謝旻芸為能通過競爭選拔參加「海峽杯」感到幸運,希望通過成長營的學習探索到創新創業的正確路徑。王濤參加創業邀請賽的項目名稱是「聯鯨互聯工業智控系統」,他和團隊選擇了工業控制領域作為自己創業起點,希望這個「冷門」項目能夠伴隨國家推動自主創新的浪潮收穫成功。
在領導、嘉賓和海峽兩岸師生的共同見證下,上海國家大學科技園聯盟理事長杜松寧與台灣中華創業育成協會理事長黃經堯代表兩個行業組織簽署了合作備忘錄,雙方將致力於促進海峽兩岸科技成果轉化和創新創業優勢資源的交流互通,共同扶持兩岸青年科技創新創業,攜手推動兩岸大學研究機構、企業和專業育成孵化機構的合作。
開幕式的最後,海峽兩岸關係協會秘書長馬國樑總結致辭。他指出,近些年來,圍繞創新創業主題,兩岸各界開展了形式豐富多彩、內容各具特色的活動。這些活動的舉辦,一方面促進了兩岸交流領域的不斷拓展和延伸,為兩岸交流注入新的功能、搭建了新的平台;另一方面順應了大陸經濟社會發展的趨勢,為兩岸青年了解產業發展需求、把握創業方向發展提供了互相交流、互相借鑒的機會,也為台灣青年學生進一步了解大陸各方面情況、未來到大陸創業發展、分享好的發展機遇打開一個窗口。相信通過各方的共同努力,一定能使「海峽杯」這項活動越辦越好,也一定能為兩岸青年共同提升創新思維和創業能力發揮積極作用。今年2月,國務院台辦、國家發改委等部門出台了《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在台灣同胞中產生熱烈反響並獲得高度評價。此後,上海等地又出台了配套實施的多條具體措施,為台灣同胞在當地就業生活、學習實習提供更多的優惠和便利條件。相信隨着這些措施的逐步落實和細化,台灣朋友一定能感受到同等待遇的實惠、同城待遇的親情和充滿機遇的發展空間。特別希望兩岸的青年才俊在上海能夠發現施展才華抱負、成就人生事業的機會。
「海峽杯」開幕式結束後,兩岸高校科技成果轉化論壇隨即舉行。
劉勤代表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對論壇表示祝賀。他指出,科技成果轉化是鏈接技術創新和產業發展的關鍵環節,今年「海峽杯」增設兩岸高校科技成果轉化論壇,對於加強創新交流合作很有意義。科技企業孵化器是科技創業和成果轉化的重要載體,今年恰逢上海科技企業孵化器三十周年,上海的科技企業孵化行業正越發聚焦也深度介入到了高校科技成果轉化的服務鏈上。大學科技園和孵化器,既能為創業企業輸送高校的技術能力支持,又能為高校成果的轉移轉化提供產業資源的配置與對接,具有獨特的優勢。台灣高校普遍設立創新育成中心,提供創新源頭支撐,新竹科技園、台灣工研院也作出了成功示範。上海對外合作交流的要素資源很齊備、合作的可能性和多樣性也很有保障,願意在交流合作中積極分享上海的資源和經驗。劉勤希望並拜託出席論壇的兩岸和香港專家和嘉賓,能夠積極探討如何有效實現資源流動和共享,就科技成果轉化的高度國際化、專業市場化和制度體系化等不同議題暢所欲言,並充當好橋樑和媒介,積極推動兩岸科技合作交流常態機制的建立,實現創新合作與共同發展。
亞洲企業孵化協會(AABI)主席、中華創業育成協會理事長、新竹交通大學產業加速器暨專利開發策略中心主任黃經堯,香港理工大學企業發展院院長黃亮,上海國家大學科技園聯盟理事長、上海交通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總經理、創業學院副院長杜松寧分別發表了題為《International Practice: Business Incubation Towards Sustainability》、《技術轉移管理者的挑戰》和《融合研發轉化功能平台的大學科技園4.0模式》的主旨演講。
新竹交通大學、成功大學、台灣科技大學、中原大學、中華大學等台灣高校育成創新中心,以及清華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同濟大學等大陸高校國家大學科技園的負責人圍繞高校科技成果轉化體系機制和創新實踐進行了分享。上海海洋大學水產與生命學院副教授王春分享了大陸大閘蟹養殖技術成果在台灣苗栗縣的轉化經驗。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創新服務處處長陳宏凱為與會者介紹了上海科創中心建設情況以及推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主要舉措和成效。上海各國家大學科技園負責人也參與了研討。
台灣科技大學育成中心主任郭景明,中華大學產學合作中心主任、創新育成中心執行長許文川、創新創業中心主任張耀文,成功大學技轉育成中心副主任侯明欽,中原大學創新育成中心總監高靖航,新竹交通大學產學運籌中心經理陳怡文,京晉冀國家大學科技園聯盟理事長、北航國家大學科技園董事長李軍,中部國家大學科技園聯盟理事長、華中科大國家大學科技園總經理常學武,清華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啟迪控股)副總裁、啟迪之星董事長張金生,海峽兩岸關係協會二級巡視員張娟,上海市台灣事務辦公室交流處處長王躍,上海市科技創業中心主任朱正紅,上海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就業促進中心副主任楊永華、創業指導處處長蒙媛,徐匯區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湯鴻,上海交通大學統戰部部長張衛剛、國家大學科技園董事長曹兆敏、團委副書記(主持工作)錢文韜、港澳台辦公室副主任姚雪,同濟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總經理錢學標,復旦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總經理王偉以及上海各國家大學科技園負責人出席了活動。
本次活動由上海交通大學、台灣東元科技文教基金會、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和上海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共同主辦,由上海交通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港澳台辦公室、創業學院聯合承辦,上海科威國際技術轉移中心有限公司協辦。
--------------------------
財經新媒體 編輯:馮中秋
投稿郵箱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