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9.5」瀘定地震發生後,甘孜藏族自治州人民醫院成為該州收治地震傷員最多的醫療機構。逃離廢墟後,傷員救治情況如何?9月8日,記者赴該院進行了實地探訪。
上午9點多,兒科重症監護室內,前一天剛剛做完開顱手術的小雅馨雙手抱着毛絨玩具,睜着大眼睛靜靜地躺着。該院兒科主任夏成一邊輕輕地幫她蓋好被子一邊欣慰地說:「孩子的手術很成功,清醒後狀態很穩定。」
小雅馨只有1歲多,來自震中磨西鎮咱地村,地震傷及頭部,CT顯示左側頂骨凹陷性顱骨骨折伴硬膜外血腫……手術需要將破裂成三塊的頂骨取出,進行拼接修復後再完整複位。情況危急,9月7日,在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神經外科主任徐建國教授的遠程指導下,甘孜州人民醫院和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第三支緊急醫療救援隊的醫務人員緊密配合,歷時一個多小時,小雅馨得救了!
重症監護室是無陪護病房,照料孩子的任務全部由醫務人員承擔。記者看到,孩子床尾的桌子上擺了不少尿不濕等護理用品。夏成告訴記者,這些都是醫院特意為孩子準備的,此外還備有奶粉等嬰幼兒食品,以及幫助孩子緩解緊張、愉悅情緒的小玩具等。小雅馨抱在手裡的毛絨玩具便是其中之一。
另一間病房內,一名2個月大的女嬰還在甜甜的睡着,她不知道自己剛剛渡過一次生死劫。女嬰來自得瀘定縣妥鎮灣東村,地震發生時,孩子不幸被垮塌的房子掩埋,又被父母徒手從廢墟中掏了出來。道路中斷,救援直升機將他們運出「孤島」。「我們真是經歷了生死。」孩子的父親說,逃出來的時候什麼都沒帶,這兩天氣溫驟降,夫妻倆身上的厚衣服都是醫院臨時送來的。「孩子有點顱內出血,但是不嚴重,慢慢恢復,不用太擔心。」夏成安慰他們。
記者隨後來到普通重症監護室,這裡住着兩名重傷傷員。「再吃口雞蛋吧?」護士正在給其中一位高齡傷員喂飯。老人78歲,牙齒快要掉光了,地震造成肺挫傷和多處肋骨骨折。為了便於老人進食,護士姑娘細心地把雞蛋捏成小塊餵給他。「我的孩子不在身邊,幸好你們在。」老人呼吸不暢,一字一頓地低聲說。
截至9月8日12時,該院共收治了90名傷員。除了重症監護室的幾位傷員外,大部分為輕傷或普通傷,他們被安排在同一樓層接受治療。「病人入院後,我們第一時間充分評估,快速篩查致命危險因素,確保每位傷員都得到及時治療。」該院重症醫學科主任盧成康說。
「壓力也是有的。」院黨委書記石銳說。地震發生後,該院第一時間派出兩支隊伍共20人趕赴震中磨西鎮就地救治傷員。為防止道路中斷影響救援,兩支隊伍兵分兩路分別行進。「好在我們的援軍到的非常及時」,地震發生後,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第一時間派出緊急醫學救援隊進駐該院。涼山州西昌骨科醫院也派出一支十多人的支援隊伍快速到達。「大家緊密協作,極大緩解了我們的壓力。」。
疫情期間,嚴格的預檢分診和緊迫的傷員急救如何協調?「生命至上,救人永遠是第一位的。」該院副院長吳丹告訴記者,醫院為地震傷員開通了綠色通道。即使傷員和家屬不能出示24小時核酸陰性結果,也不影響入院救治。「我們會把他們安排在單獨的區域,入院後快檢和普檢同時開展。」普檢準確性很高,但結果需要等到次日,快檢則在2小時內便能收到結果。
來源:微信公眾號「健康報新聞頻道」
圖文:健康報記者 高艷坤
編輯:楊明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