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報體育 | 記者 李立
如果不是補時階段的2個點球,U19國青隊今晨就要再次上演被東南亞球隊逼平的一幕。從泰國隊到越南隊再到緬甸隊,隨着中國足球水平的停滯甚至倒退,我們也該換個心態看國足了。
這支國青隊當然很不容易,自2019年4月參加在陝西渭南舉辦的華山杯四國邀請賽到今年7月前往歐洲,球隊已累計超過3年時間未參加過國際比賽。球員基本沒有國際比賽經驗,外籍主帥還因為種種原因近一年沒能和球隊一起,球隊的實力自然可想而知。
但這些都不是中國足球不斷在東南亞球隊面前表現不佳的根本理由。此消彼長,對手的不斷進步和我們自身的停滯甚至倒退,才是中國足球難以輕鬆擊敗曾經的手下敗將的根本原因。

2010年之前,東南亞足球整體還是處於亞洲魚腩級別,隨着近些年以泰國和越南為代表的球隊大力發展青訓,如今進步巨大,逐漸躋身亞洲二流水平。
據統計,中國男足最近一次跟泰國男足交手是2019年中國杯,當時國足1比2輸球。此外,中國男足最近一次跟越南男足交手是2022年12強賽,當時1比3告負。這兩場輸球,是國足層面的停滯,而今晨國青隊的勉強取勝,則讓這種憂慮更加放大。因為也意味着中國足球的整體發展已經出現了較大偏差,以這樣的梯隊發展,未來中國足球可能會輸掉更多的比賽。
當然,我們也不是沒有在努力。這兩個月,中國第一屆青少年聯賽激戰正酣,但要想檢驗如今的努力,也勢必要在多年以後才能看得出來。因此,在未來幾年中,我們也該換個心態看中國足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