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一套做一套,搞雙重標準,是西方國家最擅長的伎倆。2月6日晚,英國外交大臣還振振有詞地要求中國尊重其對馬島擁有的主權,而就在2月10日,英國下議院就通過了涉台法案,將提升與台之間的關係,並為台當局尋求更多的「國際承認」。
自從英國脫歐以後,其內部問題就被逐漸放大。約翰遜為了重振英國當年的雄風,提出了「全球英國」計劃。然而這份計劃明面上看着是要重新提高英國的國際地位,實則是在外交策略上完全倒向美國,淪為美國的附庸,以尋求在國際上刷存在感。約翰遜自己也清楚,以英國現在的實力,在地區問題中根本就無法扮演重要角色。
所以自從英國脫歐後,美國在印太地區的行動中,總是能夠看到英國的蹤影。例如去年9月英國與美澳組建的「AUKUS」聯盟,被譽為是亞太版小北約,有着極其濃厚的冷戰色彩,英國作為一個域外國家,卻對印太地區的事務十分關注,其目的就是想要討好美國,並跟隨美國在相關地區刷存在感。
而後英國在美國指示下,在南海搞所謂的自由航行,並穿越敏感的台灣海峽。英國的種種行為,都是為了迎合美國。而美國目前將中國視為頭號戰略競爭對手,所以英國也選擇跟隨美國在涉華議題上鼓噪。
這次英國通過所謂的涉台議案,從內容上看十分激進,尤其是所謂的深化安全合作以及幫助台當局獲得更多的「國際承認」。英國政府想要和台灣地區深化安全合作,方式有多種,例如兜售軍火,展開軍事交流等等。但無論哪一種,都一定會極大地衝擊中英關係,都有違「一中原則」這一國際共識。此外,幫助台灣地區獲得更多「國際承認」更是無稽之談,台灣地區作為中國的一部分,何來「國際承認」一說?英國這類說法是想要在國際社會上製造「一中一台」的假象。
英國在此時選擇在台灣問題上作妖,有可能是出於兩個目的。第一個是對我國在馬島問題上的主張予以回應。在該問題上,我國一直堅定地支持阿根廷。因此英國方面便決定通過在台灣問題上作妖,以逼迫我國改變在馬島問題上的立場。
不過這兩件事有着本質區別,中方支持阿根廷在馬島問題上的立場符合事實。而台灣島是中國的一部分,這是國際共識,英國政府也一直承認將奉行一中原則。英國議會通過的涉台議案,嚴重違反了國際共識,是極其錯誤的做法。
第二個是幫助約翰遜政府轉移視線。目前約翰遜本人深陷「派對門」危機,要求其下台的呼聲越來越大。所以近期英國在涉中涉俄議題上,表現得極為激進,不排除是約翰遜政府想要通過挑起外部事端,來轉移國內民眾的視線,以度過「下台危機」。
值得一提的是,英國此次可能不只是通過一份涉台議案,表達政治立場那麼簡單。據悉,英國外委會很可能將會於本月選擇竄訪台灣地區,並與台當局高層官員舉行會晤。結合最近英國在台灣問題上的多次操弄,不排除英國為了進一步響應美國,選擇在台灣問題上鋌而走險。
英國的國際地位和影響力與波羅的海三國不同,英國政客竄訪台灣地區將會在國際上造成極其惡劣的影響。對此,我國駐英大使館就發出嚴厲警告,奉勸英國有關議員停止反華政治操弄,停止干涉中國內政,不要在台灣問題上「玩火」。英國政府應該認清楚,台灣問題是中國的核心利益所在,在該問題上作死,就要做好被我國反制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