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第9號颱風「利奇馬」預計將於9日夜間到10日上午在浙江沿海登陸。此時此刻,想來浙江沿海人民正在全副武裝準備迎接「利奇馬」的到來。
8日颱風「利奇馬」的動態圖片。據氣象部門報告,颱風「利奇馬」已於7日早晨加強為颱風,8時,中心位於浙江省象山縣南偏東方向約1200公里的太平洋洋面上,最大風力12級,中心最低氣壓975百帕。
有人說這種心態就像懷春的少女等待自己的男朋友。
因為颱風來了可以放假。
處於東北地區的黑龍江小夥伴對颱風向來沒什麼擔憂,也沒什麼盼頭。我們總覺得颱風無論如何總歸是吹不到我們這「內陸地區」的,颱風是南方地區的專屬。
然而,事情總有例外。
實際上,因為天氣系統的特殊原因等因素影響,「深居內陸」的黑龍江也會受到颱風侵襲,並帶來嚴重的風雨影響。
日前,國家防總辦公室向遼寧、吉林、黑龍江、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山東省市防汛抗旱指揮部發出通知,要求及時啟動應急響應,落實防汛防颱風責任,着力做好各項防禦工作,最大限度減輕災害損失。
要求要密切監視風情雨情水情發展變化,滾動預報,及時預警;充分運用互聯網、短訊等現代預警手段及銅鑼、手搖警報器等傳統手段,第一時間將預警信息傳遞到村、到戶、到人。
要全力做好低洼易澇區、地質災害隱患點、老舊小區、旅遊景區、在建工地等重點區域人員轉移安置工作。
要抓緊開展防汛防風隱患排查,加強高危企業和重要基礎設施防洪保安工作,對廣告牌、玻璃幕牆等高空構築物及塔吊、圍牆、行道樹等易倒伏物進行加固或拆除。
要視情況採取停工、停業、停產、停課、休市等非常措施。
要充分發揮基層防汛防颱群測群防體系和山洪災害防治縣級非工程措施作用,加強對山洪災害易發區、地質災害易發點等危險區域的巡查監測;
要對城市防洪排澇工作做出專項部署和安排,加強城市排水管網、排澇泵站等設施的檢查和管護,落實城區河道、低洼易澇地區、地下商場及地鐵、機場、下沉式立交橋等主要交通樞紐的防洪排澇措施。
要嚴格執行領導幹部到崗帶班和24小時值班制度,發現險情及時處置。
要預置搶險救援力量到預報重點區域、災害多發易發區域。
要備足防汛搶險救災物資,做好災後救助工作。
這也意味着,颱風即將抵達黑龍江。
不過,至少就個人感官而論,我認為颱風對黑龍江的影響沒準早就開始體現了。
前天七夕,趁着天氣涼爽,頭條哥去太陽島打算拍點照片。可萬萬沒想到,這七夕一瞬間就變成了柒汐……
我只記得昨天的雨,下得比依萍找她爸要錢那天還要大……至於到底是不是颱風導致的,嘛,誰知道呢?
這場雨暫且不說,聊回這幾天要來的颱風,黑龍江的小夥伴們其實不用覺得多稀罕。
事實上,從2007年以來,據頭條哥不完全統計,黑龍江乃至整個東北地區共有7次(不算颱風「利奇馬」的話)受到颱風風雨影響,從時間分佈上來看,7、8、9月較為集中。
這個數字不算多,但也不算少。其中有一些颱風所帶來的風雨影響比較嚴重,讓人記憶猶新。
今天,就讓我們盤點一下,這些年來過黑龍江「搗亂」的颱風。
2017年第13號颱風「韋帕」於2007年9月16日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17日凌晨加強為颱風,18日早晨加強為超強颱風,19日2時30分在浙江省蒼南縣霞關鎮登陸,先後經過安徽、江蘇,於20日7時前進入黃海。然後,「韋帕」北上穿過山東半島東部後,在黃海北部變性為溫帶氣旋,20日14時停止編號。
受「韋帕」外圍水汽北上和高空槽影響,遼寧、吉林、黑龍江等多地出現了大雨天氣,局地出現暴雨。
2011年第9號颱風「梅花」於2011年7月28日14時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隨後兩度升級為超強颱風,並於8月6日15時減弱成颱風。8月8日18時30分前後在朝鮮西海岸北部沿海登陸。8月9日繼續減弱並逐漸消散。
不僅是中國東北,颱風梅花給整個東北亞帶來了狂風暴雨,圖為颱風「梅花」給朝鮮主要產糧區平安南道農田帶來災害
從生成到消失,「梅花」路徑經歷由北-西-北-東北的轉變,登陸朝鮮後進入我國,最終在我國吉林省消失。此颱風生命史高達13天,先慢後快,移速不均,並導致遼寧東部、吉林東南部等地出現大到暴雨,遼東半島部分地區降下特大暴雨。
2012年第15號颱風「布拉萬」於2012年8月20日上午生成,28日15時15分前後在朝鮮西南(黃海南道)沿海登陸。22時50分前後,在朝鮮西北部的平安北道南部沿海再次登陸。29日14時,在黑龍江省通河縣境內減弱為熱帶低壓。同時影響我國的還有颱風「天秤」,形成雙颱風效應。
受「布拉萬」影響,黑龍江中部、吉林中部、遼寧中東部、山東半島東部出現大到暴雨,局部大暴雨,降水量普遍有100—150毫米,其中遼寧本溪局地207毫米,黑龍江綏化局地183毫米,吉林吉林市局地160毫米。初步統計,受「布拉萬」及「天秤」影響,遼寧、吉林、黑龍江、山東等省共有671.9萬人受災,直接經濟損失127.5億元。
颱風「三巴」於9月11日08時,在菲律賓以東洋面生成,9月17日10時前後在韓國南部近海減弱為颱風,11時前後在韓國慶尚南道西南部一帶沿海登陸。之後向北偏東方向移動,並於18日白天從吉林省延邊移過。
受「三巴」影響,17日—18日我國東北地區遭遇了強風雨天氣,多地出現不同程度的災情,其中黑龍江地區最為明顯。
2015年第15號颱風颱風「天鵝」於8月15日生成,8月25日凌晨在日本九州島附近沿海登陸,然後進入日本海,繼續向西偏北方向移動,強度逐漸減弱。並於27日凌晨前後在俄羅斯與朝鮮交界附近沿海再次登陸(熱帶風暴級,8—9級),之後進入我國東北地區東部。
颱風「天鵝」給東北地區帶來了嚴重的風雨影響,其中,黑龍江中東部、吉林大部、遼寧北部等地有中到大雨,而黑龍江東南部、吉林東北部等地的局部地區出現了暴雨。
超強颱風「獅子山」是2016年太平洋颱風季第10個被命名的風暴。
2016年8月16日,日本氣象廳把該系統升格為熱帶低壓。8月20日凌晨2時,中國國家氣象中心將其升格熱帶風暴級別,上午8時聯合颱風預警中心判定其為熱帶風暴並給予編號12W,當晚9時日本氣象廳升格其為熱帶風暴,並命名為獅子山,給予國際編號1610。8月28日下午2時40分,中國國家氣象中心將其升格為超強颱風。
2016年8月29日至31日,超強颱風獅子山造成東北地區強降雨。
8月30日下午5時,在日本岩手縣大船渡市附近登陸。8月31日凌晨4時30分,再次在俄羅斯濱海邊疆區海參崴市附近登陸。隨後31日白天移入中國東北地區,然後減弱變性為溫帶氣旋。
強颱風蘇力為2018年太平洋颱風季第19個被命名的風暴,「蘇力」一名由密克羅尼西亞提供,意義為波納佩島傳統將領的銜頭。
「蘇力」於8月16日8時在馬里亞納群島附近被日本氣象廳命名,隨即被中央氣象台起編。此後其一邊加強,一邊向北移動。18日,其開始向西移動,並逐漸北偏。
23日,「蘇力」以35m/s(12級)強度登陸韓國,並快速向東北移動,25日02時於日本海內變性為溫帶氣旋,中央氣象台對其停止編號。
受颱風「蘇力」影響,2018年8月26日至27日,黑龍江省黑河、齊齊哈爾等地降小到中雨,哈爾濱部分地區降暴雨。黑龍江省穆棱河梨樹鎮站、螞蟻河延壽站、黃泥河楊樹(二)站分別超警戒水位0.65米、0.25米、0.07米。
「蘇力」在韓國境內引起大規模洪災,造成86人死亡,直接經濟損失達52.2億韓元(約合人民幣3200萬元)。雖然未登陸中國,但在和冷空氣的共同作用下,「蘇力」造成中國東北普降暴雨,經濟損失達5.5億元人民幣。
好吧,一查嚇一跳,我們原來已經經歷過這麼多颱風的洗禮了啊……
那麼,為什麼呢?
其實一般而言,夏季影響我國東北地區的熱帶氣旋並不多見,由於東北地區緯度較高,颱風在經過黃海和渤海地區的時候,海溫已經不能給其提供足夠的水氣支持,加上西風帶帶來的嚴重風切,會使系統很快轉性為溫帶氣旋並消散。
但是,颱風的生成與發展與副熱帶高壓有着密切的關係,其中,颱風的路徑主要取決於副熱帶高壓西側邊緣的引導氣流。
簡單而言,如果副熱帶高壓過於偏東,颱風就會一直北上,從而到達我國東北地區甚至俄羅斯遠東。
琿春圖們江出海口,吉林最東部距離日本海只有幾公里遠
其次,認為東北「深居內陸」這種說法是不準確的,東三省中遼寧屬於沿海省份,吉林最東部地區距離出海口只有幾公里,就連距海最遠的黑龍江東部距離日本海普遍距離也只有300—500公里左右。因此,東北地區絕非「深居內陸」而應該屬於「近海」。如果颱風在朝鮮、韓國或日本登陸,完全有可能影響到黑龍江。
不論如何,今晚起,哈爾濱又將迎來新一輪的暴風雨洗禮。
針對近期強降雨天氣,哈爾濱市防汛抗旱指揮中心再次出安排部署:
1.政府及相關部門按照職責做好防暴雨應急工作
2.切斷有危險的室外電源,暫停戶外作業
3.處於危險地帶的單位應當停課、停業,採取專門措施保護已到校學生、幼兒和其他上班人員的安全
4.做好城市、農田的排澇,注意防範可能引發的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災害
針對近期強對流和強降雨天氣增多,多地遭受內澇災害的情況,省農業農村廳先後派出15個工作組,深入到各市縣,重點圍繞搶排田間積水、病害防控、環境整治等七個方面指導防澇抗災及災後生產自救工作。
本輪降水將在11號到13號逐漸「鳴鑼收兵」,天氣也將逐漸雨過天晴。
這幾天想要出去玩耍的小夥伴們盡量還是克制一下,等颱風和暴雨天氣過去,再出去放肆玩放肆嗨吧!
「利奇馬」,你過來呀!
圖文來源 | 黑龍江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