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學華原創作品
在英國享有很高聲譽的「平民王妃」戴安娜,於1996年與丈夫查爾斯王子解除婚姻之後,次年的8月31日死於巴黎的車禍。
對於戴安娜的死因,儘管是一場意外,但更多的人相信,是一場政治謀殺。當然,真相至今成謎。
戴安娜出生於1961年,是第八代斯賓塞伯爵的小女兒,儘管家族顯赫,但由於父母的離異,她自小缺乏父母的關愛,後母的呵斥使她變得非常膽小。9歲那年就被送去學校住宿,使她的性格變得文靜而內向。
興許是缺乏愛的緣故,她能夠體會到缺愛的痛苦,也願意把自己的愛心分享給別人。她從小就充滿愛心,家中的小寵物不幸死去,她都會傷心很久,而她每次出去,也願意把手中的玩具,分享給路邊窮人的孩子。
在她16歲那年,於一次家庭聚會中,認識了姐姐的男友,也就是後來的丈夫查爾斯王子,當時查爾斯王子年近30歲,與戴安娜的姐姐正在熱戀,不知怎麼居然看上了她。
而在此前,查爾斯王子曾經與多位女性保持過親密關係。
在查爾斯王子的身上,戴安娜感受到了那種濃濃的父愛般的男性關懷,她分辨不清楚自己是不是戀愛,卻在幾年後,與這個比她大13歲的男人走入了婚姻的殿堂,讓英國上下見證了那場世紀婚禮。
婚後的戴安娜,由於她的愛心和親民,被譽為「平民王妃」,也正因為她的親民,惹惱了婆婆伊麗莎白二世。
伊麗莎白二世從小接受傳統的維多利亞式貴族思想教育,認為皇室成員應該高高在上,與平民百姓保持距離,她多次斥責戴安娜,但戴安娜個性倔強,依然我行我素,婆媳倆的關係越來越緊張。
查爾斯王子是一個情感豐富的人,在戴安娜懷孕期間,仍出去陪朋友打獵和遊玩,鬱悶的戴安娜隨後傳出與一個叫巴里·曼納基的王室保鏢關係親密,但他們兩人僅僅是一種相互的欣賞。
巴里·曼納基被解僱後,1987年死於摩托車事故,有人懷疑是英國安全部門下的手,但至今沒有證據。
戴安娜將她的愛心,放在威廉和亨利兩個兒子身上,她就像一個與封建禮教抗爭的新時代女性,還不顧王室的規矩,帶着兩個兒子出席一些社會活動,此舉更加令婆婆惱火,為此,婆媳兩個的關係變得有些水火不容。而查爾斯王子留連花叢,他才懶得插手家裡的事,只要當好孝順的乖兒子就行。戴安娜得不到丈夫的支持,變得更加苦惱,患上了暴食症。
1992年,戴安娜王妃不顧婆婆的警告,為了提高自己的演講能力,接受了培訓師的演講培訓。她面對鏡頭侃侃而談,談及她少年時期的叛逆和痛苦,以及與查爾斯王子的婚姻隱私,更令人驚訝的是,她還曝出婚姻的第三者,以及與女王的婆媳關係,並渴求得到社會的幫助。
一夜之間,王室的醜聞家喻戶曉,女王的眼中再也容不下這個兒媳,戴安娜與查爾斯王子從此開了分居。
其實在幾年前,戴安娜就對她的婚姻向女王求助,然而女王並沒有支持她,站在女王的立場上,她兒子是什麼人,她比戴安娜還清楚。
再說,作為妻子,沒有本事管住丈夫,那是一種無能的表現。女王對戴安娜說的話,除了諷刺還能是什麼呢?
戴安娜曾經質問丈夫:「為什麼會有她(卡米拉)的出現?」查爾斯王子的回答顯得很輕鬆:「我拒絕做唯一一個沒有情婦的威爾士親王。」
從公元14世紀開始,歷任的威爾士親王除了擁有王妃之外,在外面還有不少情婦,這是祖上流傳了幾百年的老傳統,故而伊麗莎白二世對於兒子的花心,是默許並認可的。
但戴安娜卻認為,夫妻二人必須對婚姻忠誠。既然無法挽回丈夫的心,她也要自己尋找精神慰藉,所以就有了後來關於她的緋聞:英國陸軍的騎兵軍官詹姆斯·休伊特,英國知名演員詹姆斯·吉爾,藝術品經銷商人奧利弗·霍爾,億萬富翁西奧多·福士特曼,還有小約翰·肯尼迪等人。
這些人大都是戴安娜的好朋友,被人捏造出來的。其實真正與戴安娜發生感情的是詹姆斯·休伊特。
詹姆斯·休伊特後來還寫了一本書,書名叫《愛河中的王妃》,他在這本書里把兩人的戀情細節寫得很詳細,一時間洛陽紙貴,他名利雙收。
1995年,戴安娜王妃與查爾斯分居接近3年,現身BBC接受專訪,提到查爾斯王子與卡米拉的關係,她說:「(婚禮)那天,我知道她一定會來的……我沿着走廊走的時候,看到了卡米拉,她穿着淺灰色的禮服,戴着灰色薄紗帽子,她的兒子站在椅子上。這一幕直到今天,我仍然記憶猶新。」
戴安娜也說出了那句關於她婚姻狀況的名言:There were three of us in this marriage, so it was a bit crowded.(三個人的婚姻,有點擠)
查爾斯王子是英國未來國王,個人形象是非常重要的,戴安娜的言論等於打臉英國王室,也終於將她和查爾斯名存實亡的婚姻推向了懸崖。
戴安娜在與查爾斯的這段婚姻中,王室的各種規矩使她感覺很累,而查爾斯的不忠導致了她的報復,最終使婚姻走向了墳墓。
作為婆婆的女王,一開始就看不上親民的兒媳,加上對兒子的放縱,為這樁婚姻的失敗埋下了伏筆。
1996年,戴安娜王妃與查爾斯王子解除了婚姻關係,保留了威爾士王妃的名號,她向女王提出成為英國大使,遭到女王的拒絕。
戴安娜放飛了自我,和埃及大亨穆罕默德·法耶茲的兒子多迪·法耶茲展開了一段公開的戀情。1997年,她公開支持布萊爾參與競選,並積極推進「禁止地雷」的運動,開始安排世界巡迴訪問,前往越南、柬埔寨和科威特等其他有雷區的國家。
戴安娜的一些舉動和言論,完全違背了王室成員和英國政府的規則,令王室和保守黨感到頭疼和被動。
8月31日,戴安娜與多迪·法耶茲乘坐的車子,被一群狗仔隊追逐,隨後發生了車禍,兩人一同喪生。她與英國王室的恩怨,從此落下帷幕。
事故發生後,手拿鮮花的英國民眾來到肯辛頓王宮外哀悼,而伊麗莎白二世女王則在位於蘇格蘭的巴爾莫勒爾堡,保持着王室的沉默,沒有讓威廉和哈里去見母親的最後一面。
英國媒體質疑車禍真相之後,民眾的情緒也被激怒,到白金漢宮門前抗議。在民眾的抗議下,王室被迫讓查爾斯王子帶着威廉和哈里,參加了戴安娜的葬禮。
伊麗莎白二世也面對鏡頭,發表了她一生中的第一次電視直播講話,稱戴安娜是「一個傑出的人」,而並非「可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