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財圖說
編輯|財圖說
深圳房地產圈如今最火的是誰,你知道嗎?
不是萬科,也不是恆大,而是日賺三億的「中國呼吸機一哥」徐航。
徐航
日賺三億是個什麼概念?
假設你年薪百萬,需要努力工作327年才能掙夠;
但如果你年薪十萬,那則需要工作3270年。
而人家,只需要一天。
看到這裡,有人不禁要問,這個徐航究竟是何許人也?這個賺錢速度,怎麼比印鈔還快?
01 第一次創業——邁瑞醫療
徐航,生於1962年,祖籍湖南常德,出生在廣州。
父親畢業於民國中央大學,華師大教授,母親也是一位大家閨秀。
由於家庭的熏陶,良好的教育,徐航從小就是「別人家優秀孩子」般的存在。
1979年,17歲的徐航考上了清華大學計算機系,他先是用4年的時間攻讀計算機;畢業後又進入清華電機系生物醫學工程專業攻讀碩士。
在八十年代,這樣一個既懂計算機又精通生物醫學工程的人才了,簡直是少之又少,而他的選擇,也為日後的成功打下堅實的基礎。
1987年,碩士畢業之後,徐航南下深圳,加入中國醫療器械研發頂尖企業——安科公司。
在當時,我們國家的醫療器械處於短板,只能依靠進口,且價格昂貴,能夠購買的器械少之又少。
於是,國家便將這個重任交給了中科院。
可中科院也沒啥經驗呀,只能1986年聯合美國的Analogic公司成立合資公司,專門負責研發磁共振成像系統(MRI)的任務,如今我們去醫院體檢,用的就是這套設備。
可沒成想,中科院前腳才將MRI研究,安科後腳就跟着照貓畫虎,還真給做成了。
漸漸地,安科公司便成為國產醫療器械的巨頭。
對於清華碩士的加入,安科自然是無比歡迎,徐航一來到安科就備受賞識。沒多久,就被派往美國學習人家先進的技術經驗。
一年後徐航凱旋而歸,當即成為了超聲部的副經理。並帶領團隊研發了中國第一台彩色B超機,這項成果還因此獲得了1991年的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那年,徐航僅僅29歲。
可在事業上剛剛有所斬獲沒多久,徐航竟做了一個令人意想不到的決定,他辭職了。
據徐航回憶說,他想要繼續研發更高端的國產設備,幾次三番向公司申請撥款,可卻遲遲得不到批准。
「如果當時給我500萬,讓我有事情做,肯定不會離開,也不是說一定要賺多少錢。」
是的,面對當時的醫療器械市場,近九成的器械都被外國企業把控,我們需要花費高額的費用購買國外器械,而這些器械成本只能加到病人看病的費用中,這便加劇了當時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
而徐航,不光從中看到了國產醫療器械的未來前景廣闊,下定決心,一定要改變中國醫療器械落後的局面。
於是,在1991年,徐航與原安科同事李西廷、成明和一起創辦了邁瑞醫療。
那時候的他們選擇在深圳創業,無疑是個值得慶幸的決定,因為那時還沒什麼風投公司,靠着深圳政府出面給的一筆95萬貸款和一筆500萬貸款,邁瑞醫療不光順利建立,還避免了將來被資本吞噬的風險。
創立之初,三個人並沒有多餘的錢來搞自主研發,畢竟研發就意味着燒錢,無錢可燒的三人只能先代理進口醫療器械。
慢慢賺到了第一桶金之後,開始嘗試第一次生產——胎兒監護儀,結果卻因為侵權,直接被老東家安科公司給告了,賠了30萬。
之後,徐航開始循環往複的工作,靠着代理高昂的進口器械,維持着自主研發,源源不斷資金投入,讓邁瑞醫療在研發上有了很大的進展。
1998年,邁瑞推出了公司的拳頭產品——PM9000監護儀系列。
1999年,邁瑞實現自營產品營收破億。
當然,徐航之所以能夠如此成功,除了公司的研發水平處於前列之外,還抓住了時機,趕上了公立醫院改制。
隨着改革深化,醫院也從原來撥款模式走向市場化,得到了更多政策支持和貸款,有了錢,該怎麼花,這是個難題。
由於當時的公立醫院也需要考慮營收和評級,錢大部分都花到這兩方面,於是便開始了屬於醫療行業的大基建行情。
增加床位,購買醫療器械,培養能力更為出眾的醫護人員。醫院想要做大做強,都得從這方面入手。
尤其是器械設備,那可是醫院的門面,想要實現現代化,靠的就是它們。
那時候,醫院間還會進行「醫武競賽」,當然不是醫術比拼,而是比比誰家設備更先進,哪家醫院營收高。
可想而知,醫療器械的市場有多廣闊。
說個數據大家就能感受到,2000年,超過800張床位的醫院只有71家,而到了2019年,已經有2007家了。
十九年間增長近30倍,如此大的利潤,對於醫療器械行業來講,那真是妥妥的時代「風口」。
而且,在改革開放初期,醫院的主要醫療器械是聽診器、血壓計和體溫計,而如今,MRI、PET-CT、CT四維彩超,光是百萬價格以上的醫療設備數量,就從2002年的1.7萬台增長到2017年的12.5萬台。
而邁瑞醫療就是主營這些器械的,他們一邊自主研發,一邊推廣銷售,為了能將產品送進醫院,學術研討、培訓講座、產品推廣,這些活動一個都不能少。
經過這十多年的發展,邁瑞已然成了醫療器械行業公認的龍頭,研發的產品也已經從低端市場走向高端市場,隨着一步步佔據市場份額的同時,在國內外的知名度也越來越強大。
2006年,邁瑞醫療在紐約交易所上市,成為中國首家赴美上市的醫療設備企業。
同年,44歲的徐航在福布斯中國富豪榜上,以29億元財富排名第70位。
02 第二次創業——鵬瑞地產
就當所有人以為徐航會帶領邁瑞醫療繼續走向輝煌的時候,他卻在此時作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離開邁瑞醫療,退出管理層,開啟新一輪的創業。
徐航先後涉足了人工智能、生命科學、新材料等領域,投資了國內外公司,例如力泰克、貝登、嘉寶康樂、商湯科技、分眾傳媒、完美世界等。
並在2007年,正式進軍房地產,成立了鵬瑞地產。並在一次機緣巧合下,徐航通過華僑城的董事長,拿到了深圳前海的一塊地皮,這就是日後赫赫有名的「深圳灣1號」。
從2009年到2019年,深圳的GDP增長了3倍,各大房地產巨頭們紛紛湧入了5千億的時代,而在這10年徐航卻只做了深圳灣1號一個項目。
至於他跨行投資房地產的原因,按照他的說法就是,由於國內的豪宅都太差了,他只想親手給自己建個好房子。
不得不說,有錢人就是任性。那麼,徐航認為的好房子究竟是什麼樣子的呢?
就是如今深圳灣1號的樣子。
深圳灣1號
據說,為了能夠打造這個項目,單單是做規劃,前前後後就做了十幾次,花費了將近2個億。
甚至還特地請來了香港頂尖設計師梁志天,參與內部的設計裝修。
梁志天
屋內所有硬件設施都是國際最頂級品牌,就連浴缸都是徐航特地前往德國定製的,還有高端酒店、音樂廳、直升機停機坪等奢華配套。
2013年,深圳灣1號最終開盤的時候,開盤價17萬/平方,那時的深圳流傳着這麼一句話:「沒有500萬元,連看房資格都沒有。」
本以為這麼貴的房子,買得起的人不會有很多人,誰知令人意想不到的, 過去幾年深圳灣1號價格竟還在持續上漲,目前最貴的已經超過了40萬/平方。
這真是……只能怪我格局太小了。
畢竟,我們要相信,再貴的東西,在中國都能找到買主,畢竟我們信奉的是「不求最好,但求最貴」嘛,何況,深圳灣1號貴的同時,美也是真的。
從香港穿過深圳灣口岸時,第一個就能看到它,寬幅無梁幕牆高聳直立,到了夜裡燈光全部打開時,在海景遙遙呼應下,晶瑩剔透,波光粼粼,水天一線。
據說,馬雲、大族激光高老闆、大疆汪老闆、牧原秦老闆、歐菲光蔡老闆等商業大佬都是深圳灣1號的住戶,作為一個頂級的富豪圈,如果將這些富豪的身家都加起來,差不多得有上萬億吧。
馬雲
似乎,離我們普通百姓的生活有些遠。
2017年,光靠深圳灣1號這個項目,徐航就賺了不下30億,比起醫療器械來說,房地產要求就是暴利中的暴利。
倒也不得不說,徐航也真是目光獨到,在哪個行業都能賺到盆滿缽滿。
自從2019年起,徐航已經在廣東各大城市都進行了布局,看樣子是打算在房地產行業大展拳腳了。
只不過到了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打破了徐航在房地產業大展宏圖的構想。
可也是因為疫情的原因,邁瑞醫療的股價隨之大漲,市值超過5000億元,持股27.68%的徐航身價直接飆升1500億元。
而這還是被低估後的,鵬瑞地產如今還沒有上市,若是加上他的鵬瑞地產,徐航的個人資產怎麼也能超過2000億元。
有了錢之後,徐航對於慈善事業也是不遺餘力。
2019年,先是向母校清華大學捐贈3.3億元;
2021年,徐航又攜妻子谷芬,一起向上海世界頂尖科學家發展基金會捐贈10億元。
03 結語
如今,59歲的人生贏家徐航,不光坐擁千億資產,有一位年輕貌美的妻子,這大概是所有男人都為之羨慕的事情吧。
徐航
徐航妻子谷芬
可即使深圳灣1號在國內早已聲名鵲起,可徐航卻表示,並不會在房地產業長期發展下去。
或許在未來,他還會進行第三次,第四次創業。
至於他如此輝煌且彪悍的人生,大家看看就好,想要複製,着實有些困難——不,應該是相當的困難。
不過,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不必羨慕他人,大家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