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小兵 封面新聞見習記者 劉彥君
8月以來,四川廣安市廣安區持續高溫乾旱少雨導致井河、花橋、恆升等區域旱情凸顯。
面對60年一遇的旱情和嚴峻的農村供水「跳躍式」增長壓力,廣安區水務部門及時組織協調七一水庫開閘放水,有效緩解了區域內1萬餘畝農田旱情,為莊稼及時「解渴」。

查看水庫狀況
水庫開閘放水為農作物「解渴」
「水庫來水了!我們的大豆有救了!」8月19日,來自廣安區七一水庫的灌溉水緩緩流入了廣安區恆升鎮紅廟村的渠道然後流入田間地頭為農作物解渴。正指導村民從渠道里抽水抗旱澆灌大豆苗的紅廟村支部書記邵海洋告訴記者,由於持續乾旱,他們村的1000餘畝大豆面臨絕收危險,現在有了水庫的水澆灌作保障,大豆豐收在望了。
與邵海洋一樣開心的還有井河鎮白果村村務助理熊行行。「今年8月,我們村水田出現了乾裂,農作物出現了乾枯的跡象,8月10日,水庫的水到了白果村,農作物的旱情得到了緩解,今年的收成有望了。」 熊行行介紹,受持續乾旱天氣影響,當地水田出現不同程度的乾涸。當前還有少部分水稻處於壯籽的關鍵期,急需水源灌溉。正在農戶發愁之際,七一水庫開閘放水,看着清水從渠道口緩緩流入農田,成片乾涸裂縫的稻田漸漸被浸潤,農戶心裏甭提有多高興。
「這次開閘放水從8月8日開始,流量大概是1.4立方米每秒,24小時內覆蓋井河全鎮,以及花橋、恆升部分村組,整個放水大概在120萬方,解決了1萬餘人生產生活用水,灌溉面積約近2萬畝。」七一水庫管理處主任張曉華介紹道。「為了保證水庫的水用在刀刃上,我們還與村幹部一道對水的流向進行巡查。」
面對持續乾旱少雨,廣安區水務部門早部署、早落實,提前對各類抗旱設施設備進行維護保養,開展渠道整治、清淤、疏浚和清障,增強應急抗旱保障能力。

調度室查看供水情況
目前,全區各中小水庫已按抗旱預案開閘放水約480萬方,灌溉面積超過5.5萬畝。「根據旱情,水務部門將加大供水保障力度。科學調度、精準抗旱,把乾旱造成的損失降低到最低,保障糧食生產安全。」廣安區水務局局長楊江霞表示。
多管齊下制水為農村群眾「解渴」
8月19日上午10時許,在廣安區鄭山水廠,儘管已經停電,但廠房裡仍在有序抽水制水。「我們這裡從早上九點就停電了,為了保障正常供水,我們庚即就啟動自行發電系統,保證制水供水不斷檔。」正在與技術人員一起在調度室查看供水情況的鄭山水廠周德洪介紹,發電機是用柴油發電,成本較高,從8月8日以來,因為停電每天要多支出制水成本2000餘元。
據了解,鄭山水廠是萬噸水廠,近年來通過改善現有老化管網,結合新建水廠、輸水管網的方式,使鄭山鄉、井河鎮、悅來鎮、興平鎮、楊坪鄉、彭家鄉6個鄉鎮及周邊116個村共13萬群眾的飲水安全問題得到徹底解決。
周德洪說,該廠設計是日供水1萬噸,現在日最高供水量實際達到7000方,供水量比平常增加了40%,還可以滿足供區13萬人的飲用水。為確保供水安全,水廠工作人員每天增加對水源地和供水管網的巡查的頻率,由原來每天一次增加到每天兩次;8月以來累計搶修供水管網30餘次。
當日,在恆升鎮潭龍村,恆升水廠管網部搶修人員在戰高溫斗酷暑,忙着管網搶修。恆升水廠副廠長龐榮說,早上6點鐘出來巡視整個片區的管網,在潭龍村發現此處管網漏水,他們馬上組織員工進行搶修,現在管網已經搶修完畢。

龐榮介紹,恆升水廠建於2015年3月,設計日供水能力10000噸,供水管網覆蓋恆升、石筍、白市、白馬等四個場鎮,解決農村約75000人安全飲水。入夏以來,恆升水廠日供水量達到8000噸,比往年同期增長約30%。持續高溫,讓部分老舊管網供水管道滲漏、破裂。入夏以來,恆升水廠管網搶修隊已完成管網搶修30餘處。「最近這段時間,我們水廠也經常停電,使用發電機發電抽水制水成為家常便飯。」
據廣安區鴻浩水務公司董事長鬍輝介紹,8月以來,受持續高溫乾旱和電網限電停電影響,花橋、恆升、鄭山三大萬噸水廠每天制水量嚴重受限減少,而用戶需水量確成倍增長,公司緊急為花橋水廠、恆升水廠各購買一台300KW發電機,保證在停電後,及時發電制水,每天可增加供水量1000立方米;加班加點為花橋水廠臨時新安裝抽水電機水泵一台,臨時變壓器一台,輸水管網300米,每天可增加供水量1000立方米。
目前花橋、恆升、鄭山等三大水廠單日供水總量達18000噸,比平時增加了50%,由於滿負荷生產,基本能夠滿足農村用水需求。「為了保供,全公司機關員工一律暫不休年假,成立10個應急搶修小分隊,下沉到供水一線指導供水工作,供水站制水人員、管網維修人員採取24小時輪班值守。」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註:ihxdsb,報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