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華夏時報(www.chinatimes.net.cn)記者 馮櫻子 北京報道
12月6日,工銀理財、建信理財、招銀理財和光大理財四家試點機構首批養老理財產品,在武漢、成都、深圳、青島四地正式發售。產品均為五年期封閉運作,風險等級為二級或三級,業績比較基準5%-8%之間。
《華夏時報》記者了解到,投資者購買養老理財產品的熱情較高,其中,建信理財「安享」固收類封閉式養老理財產品2021年第1期,僅半日募集金額就達到20億元。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首批養老理財產品推出標誌我國「真」養老理財產品市場起步,為市場樹立產品「樣板」。
12月7日,就養老理財試點產品情況答記者問時,工銀理財相關負責人介紹,下一步,工銀理財將逐步豐富養老理財產品線。除此次發行的封閉式產品外,後續將布局開放式產品,以滿足投資者對於不同形態養老產品的需求。
「真」養老理財產品市場起步
近些年,隨着養老概念的大熱,養老理財曾上演過一場「概念秀」。一些金融機構嘗試推出冠以「養老」字樣的理財產品,但絕大多數並不具備真正養老功能,多數是3個月到1年期的短期產品。
而根據國際上比較成熟的養老理念,真正的養老理財應該做到「長期限」和「低門檻」,即倡導長期投資,穩健投資。
據普益標準統計,2019年共有6家銀行發行了152款養老型理財產品。2020年上半年,養老理財產品發行有所放量。截止到7月24日,有16家銀行發行了142款養老理財產品。
從2020年前7個月發行的養老理財產品來看,1年及以下期限的產品佔到了44%,更值得注意的是,其中98%的產品均為預期收益型產品。
而資管新規出台以來,不符合新規的預期收益產品顯然難以為繼。去年8月開始,監管部門出手開始清理名不符實的養老產品。9月,監管曾窗口指導銀行不得誤導公眾強調銀行理財的養老屬性,產品宣傳不得違規使用「養老」字樣。
北京建築大學城市經濟與管理學院副教授蔡宗翰介紹,養老理財的投資概念偏向中長期5-10年,而此前很多理財產品是偏短期0-3年。同時,從國際經驗來看,養老理財有按年、季度、月等多種分批領取方式,而傳統理財多是到期日一次性領取。
此外,蔡宗翰補充道,通常養老理財還會有部分重疾的臨時領取機制,但傳統理財非到期日領取需要支付違約金。
2021年9月,銀保監會發佈《關於開展養老理財產品試點的通知》,以養老金融產品完善我國多層次、多支柱的養老保險體系,加快養老保障第三支柱建設,「四地四家機構」養老理財產品試點業務開啟,
一位銀行從業人員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以前發行的養老理財產品已經整改了。截至12月8日,記者在中國理財網上搜索「養老理財」等關鍵詞,只顯示出四隻首批養老理財試點產品的信息。
建信理財相關負責人表示,與普通理財產品相比,養老理財產品真正突出養老屬性,在產品設計和投資管理上,有更加註重保障長期投資收益、更好控制產品凈值波動、更靈活的流動性支持等亮點。
設立定期分紅及提前贖回機制
12月3日,我國首批四隻養老理財試點產品在全國銀行業理財信息登記系統完成申報,正式亮相,並將於12月6日正式發售。
四個試點地區符合條件投資者可通過現場、網上銀行、手機銀行等途徑購買。我國養老理財試點正式開啟。
周茂華對本報記者表示,相比於普通理財產品,首批養老理財試點產品收益相對穩健,期限長,產品設計、風險管理、投資策略、信息披露要求更為嚴格。養老理財產品更適合一些具有養老金投資需求,對流動性偏好相對不高,偏向穩健收益的投資者。另外,首批養老理財試點產品無疑是最為標準、規範的。
12月3日,銀保監會創新部資管一處處長宋敏傑在首批試點養老理財產品通氣會上表示,首批養老理財產品具有穩健性、長期性、普惠性等特點。
首批養老理財試點產品1元起購,均為5年期封閉運作,單一個人投資者購買的全部養老理財產品合計金額不超過300萬元人民幣。
《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半年報告(2021年上)》數據顯示,截至6月末,我國封閉式理財產品加權平均期限為281天。
工銀理財董事長王海璐表示,為了兼顧養老的長期需求,這期產品涉及的周期是5年。這樣我們可以實現更好的跨周期投資,來實現相對更加穩健的投資回報。
「首批養老理財產品能彌補目前理財市場缺乏中長期養老理財產品的不足,也符合國際養老理財產品投資期限設置上的慣例。」中國銀行海南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王少輝說道。
而與此同時,產品還考慮到投資人需求,兼顧了靈活性。四款產品設立了在成立滿一定期限後定期分紅機制,並考慮到投資者罹患重疾等特殊情形設置了提前贖回安排,彌補長期限投資的流動性不足問題。
以建信理財「安享」系列養老產品為例,其中封閉式養老理財支持按月分紅,開放式養老理財支持小額定投,兩個創新功能可以滿足不同年齡段客戶的流動性和投資需求,注重引導客戶進行長期養老規劃。
招銀理財」頤養睿遠」在產品成立日後第6個月起,即可根據投資情況按季分紅。同時,工銀理財「頤享安泰」也設置了分紅條款,滿足投資期客戶的部分流動性需求。
光大理財「頤享陽光」設置提前贖回條款,如果投資者或其近親屬罹患重大疾病,或罹患其所投保的重大疾病商業保險疾病類型,可按要求提供材料並辦理提前贖回。
光大理財方面提到,養老理財作為中長期投資品類,最大的風險來自通脹對本金的侵蝕,而不是短期的市場波動。
王少輝表示,較長期的投資期有助於引導投資者合理規樹立長期投資、合理回報的養老投資理念。資管新規下短久期的產品往往收益率較低,只能靠投資風險較大的權益類資產保持較高收益,這不符合投資者對養老金融產品兼顧收益性和穩定性的期望。
因此,四隻養老理財產品的業績比較基準在5%-8%之間。相比來說,上半年,理財產品加權平均收益率最高為3.97%、最低為2.96%。
周茂華提出,養老理財試點產品收益相對高,主要與養老理財產品期限相對長及其配置資產有關係。
在資產配置方面,五年以上的投資期限意味着養老理財產品擁有跨周期、長期限投資的空間,支持新興高技等符合國家戰略導向的產業發展,並享受紅利。
光大理財董事長張旭陽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希望這款產品的投資方面把握中國經濟發展背後的結構性的變化力量。投資放在這些新興產業上,例如新能源、ESG、醫療、精密機床等大國製造相關產業,通過長期投資分享這些行業未來發展的紅利。
同時,建信理財相關負責人介紹,擇優配置建行集團嚴篩項目,重點配置先進制造業、清潔能源、科技創新等領域的市場化優質資產。加大綠色債券、碳中和ESG優質資產配置,做穩產品收益,用新金融的力量解決中國社會經濟發展的短板與痛點。
引入收益平滑基金機制
在風險管理方面,為了投資收益更穩健,四家銀行增設了多重風控保障機制,不僅風險準備金按照高於一般理財產品的比例在固定管理費中計提,還引入了收益平滑基金機制,增強產品風險抵禦能力。
2018年,監管部門正式發佈《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提出金融機構應當按照資產管理產品管理費收入的10%計提風險準備金,或者按照規定計量操作風險資本或相應風險資本準備。
以建信理財「安享」系列養老產品為例,該系列產品按照產品管理費收入的20%比例計提風險準備金,同時進行單獨建賬管理。同時,提取超額收益的一定比例納入平滑基金,專項用於合理平滑養老產品收益。計提減值準備增強風險抵禦能力。
將一定比例的超額收益部分納入收益平滑基金,來應對產品出現風險準備金無法覆蓋虧損的情況,這類似於給產品多上了一層「保險」。
此外,整體而言,在產品風險等級上,四款產品均為中級及中低級風險。除工銀理財「頤享安泰」產品風險等級為R3中風險外,其他三隻產品均為R2中低風險,符合養老金融產品穩健的要求
在產品配置上也以固收類為主,其中工銀理財、建信理財、招銀理財產品均為固收類,光大理財產品則為混合類。
光大理財方面介紹,在投資策略上,養老理財產品採用穩健的資產配置策略,發揮銀行理財多資產、多策略優勢做投資組合,擬投資於債券、非標準化債權類資產、股票、量化中性策略類資產等。
工銀理財相關負責人介紹,本次試點產品高度重視安全性和收益性的平衡,在投資策略上以大類資產配置理念為引領,採用類CPPI(固定比例組合動態管理)策略,優選安全等級更高的子類資產,重點投向符合國家戰略和產業政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需求的領域,兼顧產品安全性和收益性。
下一步,工銀理財將逐步豐富養老理財產品線。除此次發行的封閉式產品外,工銀理財後續將布局開放式產品,以滿足投資者對於不同形態養老產品的需求。同時,根據試點期產品銷售運作情況不斷優化產品方案。
未來,推動養老理財產品試點工作順利,還需要更多政策支持。
在答記者問時,工銀理財相關負責人提到,例如推動建立以賬戶製為基礎的個人養老金制度;通過稅收減免和抵扣,提高個人參與養老金融產品的積極性。
此外,上述負責人表示,還需拓寬產品投資範圍。從國際實踐來看,通過跨資產類別、跨市場分散投資策略實現對沖風險、鎖定收益的成效顯著。目前養老理財產品可投資產範圍分散化程度仍可提升,不僅是現有的固收類和權益類資產,私募股權、基礎設施等實物資產在未來建議都可納入養老金融產品的投資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