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翅不飛共詩守——李立暉李菊香伉儷的詩詞世界
作者:楊青松
人生真是有趣,有些際遇會讓枯燥的人生豐富幾許。往來中,體會人世間的善美,讓心愉悅。在首屆中國丹霞山漢詩掄元大賽中,看到一篇佳作,留意作者名李菊香。隨後再讀到她的詩,功力不凡。在評述一部詩集時,我選摘了她的作品。不久就在韶關詩社年會上與菊香大姐相見……因為詩,機緣天定。
毫不遮掩,我喜歡菊香大姐的詩。雅而不澀,清而不淡,陽春雨靡,俗映白雪。看這首《南嶺小寒》:
曉來夢醒捲簾看,昨夜霜風上翠端。
傲菊籬邊身未瘦,蒼藤牆上葉如丹。
藍關可有雪攔馬?秦嶺願無冰作餐。
時至隆冬春亦近,梅花已報一枝安。
詩作伊始,讀者腦海即刻迭現出一個場景:南嶺冬日,霜風肆虐。心頭牽掛,晨起急忙探看。還好「傲菊籬邊身未瘦,蒼藤牆上葉如丹」。霜來無恙,花葉依舊,似乎可以放下心了。然而,作者並沒小安即安,到此為止。而是順勢而為,一述情懷。問蒼天:「藍關可有雪攔馬?秦嶺願無冰作餐」。一問一願,內心深藏對眾生的關愛之情像火山爆發,噴湧出炙熱的岩漿。讀來心潮澎湃,隨波起伏。彷彿是一部組曲,高潮過後的音樂旋律變得舒緩。一絲絲暖意中,枝上隱約着綻放的梅朵。「冬天已經到了,春天難道還遠嗎?」作品鋪墊自然,生髮有致,起承轉合,收放嫻熟。你看那曉來捲簾,霜風翠端,藍關雪馬,秦嶺冰餐……遣詞造句別具唐風流韻。
韶州今古,九齡萬載。一首「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讓大唐名相張九齡聲揚南北。菊香大姐這篇《謁九齡丞相雕像》格外傳神:
賢相立江頭,風度千載留。
雅重盈浩氣,凝眉思滿眸。
仍在憂國事?仍為蒼生謀?
《金鑒錄》猶在,蘭操繼前修。
江山未曾老,公已去千秋。
感君生南國,丹橘經冬遒。
庾嶺長蒼翠,古道梅花稠。
思公如滿月,長耀我韶州。
舉目四望,彷彿看到九齡公佇立江頭,浩氣盈身,儒雅氣質,舉手投足盡顯風度。只是眉宇隱約着一絲愁緒。是江山社稷事務的浩繁?是理政治國的憂思……沉湎之中,令人對「風度可如九齡否」遐想無邊,肅然起敬。作品對九齡公的描繪形質相融,特色明顯,如見其人。下闕筆鋒更是一轉,感嘆江山未老,賢相已去。輔以南國丹橘、古道梅花地域特色景緻,寓人寓物,抒發今人敬仰之情。好風推波,讀者自可會意。
我住芙蓉山,君居碧桂園,詩話相聚。乙未年春分,菊香大姐邀我與詩友到她家賞花。一入小園,但見玉蘭含苞,紫藤櫻花,玫瑰山茶正艷……尤以那紫藤和紅櫻花出眾,奼紫嫣紅,讓人迷幻,不作詩情何以堪。我不知天高地厚,搶班奪權,先吟紫藤:
一簇紫花借玉懸,幾杯茶盞笑悠閑。
詩心未許紅塵駐,偏愛春風醉小園。
菊香大姐即刻以一首《吟紫藤紅櫻》應對:
彤雲紫氣聚吾家,掛樹繞藤凝作花。
恰好綠肥紅未瘦,丹青一卷漫流霞。
閑聊無拘,老茶細品。沒有年齡的隔閡,自是開心怡樂,小園醉花。無意發現窗下一沓詩稿。信手翻閱,一首《卜算子.詠禾雀花》,讀來似採菊東籬:「有翅不高飛,卻泛鮮花舞。揀盡枝丫未築巢,願掛蒼藤處。何故緊相依?飽受離情苦。休為相思耗半生,廝守朝和暮」。
靜思細賞,借禾雀花表其形,拓展其意,攀枝上樹,順勢推進。初「有翅不高飛」,再「揀枝未築巢」。下闕「緊相依」與「離情苦」,雖似凄凄切切,卻是堅忍不拔,抱定終生。讀花都似讀人,好詩多借花語,寓物抒情。
此行另一收穫是認識了「花匠」李立暉教授。樸實如一介農夫的先生適值古稀,笑曰「老文青」,言因生活工作乃「改弦易轍」。我似信似疑,請君以詩圓其說。於是先生一首《致梅州諸友》吟來:
遠走琴江三十年,故園山水夢中牽。
既憐又恨千重結,且喜還悲百轉旋。
朝聽梅州詩韻好,晚看粵北紫薇妍。
自知人老天難老,種草猶思半畝田。
天下之大,何處為家?身處粵北,故園魂牽夢縈。鄉愁與誰訴,唯以詩賦寄梅州。立暉先生上世紀70年代初在廣州「打拚」,夜求一宿。本想花5分錢在烈士陵園的長凳解決一晚。可掏盡口袋,僅有2分硬幣。心中酸楚,惟有天房地床……說到此禁不住噓噓。世事流水,人生變幻。春草更深,老了秋霜。反覆咀嚼「自知人老天難老,種草猶思半畝田」, 此心安否?感受一份思鄉,一份淡然不爭,我思我安的鄉土情懷,體會到字裡行間溢出的溫情。
也許是早期受客家山歌音韻的熏染,立暉先生的詩「曲調」郎朗,異於眾口,節律猶勝,其中三味值得探討。興趣盎然中,再讀《疊韻致梅州諸友》:
閑看世亊已經年,牛鼻焉能任意牽。
非古非今夢猶醒,亦斜亦正日還旋。
歪詩一首余知淡,痞氣幾分妻認妍。
七十老翁無憾事,好人半個對桑田。
詩言志,發於心。回眸人生,虛實自知,何必一本正經。亦頑亦趣,才是我寫我心。歪詩也好,痞氣亦罷。這「好人半個」的表述,讓我看見一循規守矩,又尋求破壁,真實自然的「老頑」。立暉先生自投羅網而不懼,必是冷落了風雲。在我眼裡,這毫不掩飾的散漫,亦是一種別緻。以此自嘲自樂,總結一生,我以為是對自己最大的褒獎。我欣賞他,更欣賞詩這樣出彩。
詩書繼世,德智修身。夫妻退休後,對老母親殷勤照顧,呵護有加。對兒孫提攜入微,放馬揚蹄。曾睹其夫妻侍墨於左右,95高齡的老太太秉書揮毫,墨香生輝滿室,讓人慕羨。得閑時,二人賦詩填詞,燈下推敲,琴瑟和鳴。時不時還邀友入室,品茗小酌,步韻酬唱,寄情山水抒發浪漫情愫。
讀菊香大姐的《天凈沙.冬日》:「閑雲暖日藍天,小樓牆繞蒼藤。後院勤翁懶犬,鳥聲悠遠,讀書人在窗前」。分明就是一幅家居「寫生」紀實畫。家能如此,焉有何求。而《步韻丁思深教授:一年兩度遇重陽》更是筆繪相聚時光,怡情自然。指點江山,欲窮千里再登攀。
一年兩度遇重陽,霞客騷人邀八方。
攜盞呼朋攀棧道,倚欄扶壁賞秋光。
為妻作婦忙塵事,習字填詞枉紙張。
佳節登高休戚戚,高聲應谷作疏狂。
時光變幻,詩心依舊。有翅不飛共詩守,真情相伴唱金秋。賞李立暉李菊香伉儷作品,感受他們多彩的生活和浪漫的情懷。真可謂:賦出三江波漣漪,撩的丹霞綉芙蓉。詩意的世界,天長地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