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崔永元掀起娛樂圈風暴,手撕眾多影視明星高片酬,並捅出陰陽合同偷稅漏稅,引起社會強烈反響。
這個時候,一位83歲的老藝人,收到了國家最高領導人,寫給他的一封信,他就是著名電影表演藝術家牛犇。
「影壇常青樹」牛犇
這位曾在《牧馬人》中憑牧民的形象贏得金雞獎和百花獎雙料「最佳男配角」獎的老人,感動地說:「習總書記日理萬機還能關注我這個『小巴辣子』(上海方言,指小人物),他用簡單的語言概況了我的一生,可見對我的了解不是一點點,非常感動,但感動之後想到更多的是我的責任,這對我來講是千斤重啊!」
總書記來信,老藝術家感動了
「當時我蒙了,覺得習總書記這麼忙,怎麼會關心我這麼個小演員。我很感動,不敢接受這個事實。」2018年6月28日,對記者描述當時的情形時,牛犇依然十分激動。
他說,6月26日下午去參加上海宣傳系統舉行的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7周年大會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黨日活動。活動開始前,上海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周慧琳特地和他見了面。
周部長告訴他,習總書記寫了封信給他,是習總書記給他個人寫的信,勉勵剛入黨的他要發揮好黨員先鋒模範作用,繼續在從藝做人上為廣大文藝工作者作表率。
那天,周慧琳部長在活動上宣讀了習總書記寫給牛犇的信——
牛犇同志:
你好!得知你在耄耋之年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實現了自己的夙願,我為此感到高興。
你把黨當作母親,把入黨當成神聖的事情,60多年矢志不渝追求進步,決心一輩子跟黨走,這份執着的堅守令人感動。
幾十年來,你以黨員標準要求自己,把為人民創作作為人生追求,堅持社會效益至上,塑造了許多富有生命力、感染力的藝術形象,受到人民群眾高度評價和充分肯定。
希望你發揮好黨員先鋒模範作用,繼續在從藝做人上作表率,帶動更多文藝工作者做有信仰、有情懷、有擔當的人,為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貢獻力量。
順祝身體健康、生活幸福!
習近平
2018年6月25日
座位上的牛犇,越聽越感動,在場的所有人都為他感到高興。老同事兼老友、78歲老演員達式常說:「習總書記這封信把牛犇一生表演的成就都概括了,希望這麼好的老同志能帶領大家更加奮發有為,習總書記所說的『有信仰、有擔當、有情懷』,這是對我們所有演員的要求和期望。」
牛犇說:「這封信上寫着我的名字,有千斤重啊!這封信,絕不是寫給我牛犇一個人的,總書記是要鼓勵我們電影人創作出更好的作品來。這不是我個人的榮譽,是總書記對整個文藝界的厚望和寄託。」
「我可以向已故的老伴彙報了。」
6月27日上午,上海電影演員劇團的學習座談會上,牛犇說:「當年我們曾約定,要共同進步,共同入黨。如今,我可以向已故的老伴彙報了。」
說起自己的愛人,牛犇的眼角濕潤了,在他入黨不久前,愛人王惠玲已去世。從1962年攜手走入婚姻,兩人走過了金婚,育有兩個兒子。
這麼多年,牛犇一直記得和王惠玲相遇的那一幕:
上世紀60年代初的一個夏天,20多歲的上海姑娘王惠玲到表姐家串門,表姐說:「你知道那個演員牛犇嗎?他就住在我們樓上。」
「那個字讀ben呀?這個演員的電影我看過不少,就是不知道名字怎麼讀。」王惠玲有些好奇,表姐就帶她上樓去看牛犇。
牛犇家關着門,王惠玲就扒着門縫朝里看,牛犇聽到門外有動靜,一開門,突然一個女孩叫了聲:「哎呀,疼死我了。」原來,牛犇開門撞到了王惠玲的鼻子。
王惠玲很不高興,牛犇連賠不是,兩人就這麼熟絡了起來。
交往深入,王惠玲知道了牛犇身世,這是個家境可憐但很有上進心的男子。
1935年出生的牛犇,是天津人,6歲時父母去世,哥哥帶他和一個妹妹去北京投奔親戚。誰知,親戚家自身難保,投靠無門,他們在北京過着風餐露宿的日子。實在餓得不行,牛犇就撿人家吃剩的蘋果核、西瓜皮吃。
好在之後哥哥在「中電」三廠(北京電影製片廠前身)找到一份司機的活,幾個人的生活才有些保障。當時,他們和電影明星謝添住同一個院子,謝添是天津人,對這些天津小老鄉自然多些照顧。
牛犇10歲時,有次謝添和女朋友談戀愛,單車突然爆胎,牛犇幫他把車推去修。謝添覺得這個小孩很機靈,給了他10元零花錢。
1945年,謝添要拍抗戰戲《聖城記》,需要一個男孩來演裏面「小牛子」的角色,便讓牛犇試試。沒想到,牛犇在表演方面很有天賦,把角色演得活靈活現。
謝添是牛犇的恩師,除了帶他走上演藝道路,就連「牛犇」這個名字也是他取的。牛犇本名張家景,1948年,他赴香港拍電影,那時大家都流行用藝名,他便請謝添幫自己取個藝名,謝添說:「你演了『小牛子』,大家現在都叫你『小牛子』,那就再添三隻牛吧,叫牛犇。」
牛犇除了講自己的故事,也了解到了王惠玲家的情況。得知王惠玲娘家女孩多,他主動提出,如果以後兩人生了兒子,就跟王惠玲姓。
我們倆最浪漫的事,就是有了兩個兒子
1962年,牛犇和王惠玲舉行了簡單的婚禮,上海電影製片廠(現上海電影集團)分給牛犇的20多平方米的房子,是他們的婚房。
王惠玲是上海人,喜歡浪漫,每當有人問牛犇:「你給太太製造過什麼驚喜的浪漫?」牛犇的回答很「實在」:「我們倆最浪漫的事,就是有了兩個兒子。」
的確,牛犇和王惠玲的兩個兒子王維和王侃,特別優秀。在孩子們的記憶中,父親是「萬能的嚴父」,小時候他們的鞋子和衣服都是父親一針一線縫的,家裡修修補補的事情也都難不倒他。
一年到頭,全家人幾乎從不去理髮店,都是牛犇理的。那牛犇自己的頭髮怎麼辦?他想讓王惠玲理。王惠玲連連擺手,不敢理。於是,兩個兒子稍微大些時,牛犇就讓他們學理髮,還說:「你們要好好學,學會了就給爸爸理髮。」
王侃記得自己15歲時的一年暑假,有一次燒水沒控制好火候,把水壺底燒了個窟窿。他很害怕,翻箱倒櫃地找出一條棉褲穿上,牛犇回家後覺得很奇怪:「你把水壺燒破了,穿棉褲幹什麼?」「我怕被爸爸打,這樣打起來就不太痛了。」王侃膽怯地說。牛犇哭笑不得。
「免受手術之苦,幸哉,樂也。」
2012年,他在北京拍攝電視劇《先結婚後戀愛》,去前已被查出患有慢性腎結石,到了北京後,有天凌晨3點多病情突然發作,他強忍着,不想吵醒辛苦了一天的工作人員。早上6點多,劇組要開工了,牛犇的疼痛還是沒減輕,但他沒辦法再隱瞞了。
牛犇被送到醫院,醫生給他掛了一個導尿袋,囑咐他好好休息,4天更換一次,過陣子來動手術。但牛犇回到劇組後,把尿袋綁在褲腿上,繼續開工,誰也攔不住。4天過去,他早就忘了要換導尿袋。
10多天後,他直接去醫院動手術。手術前他上洗手間,一顆芸豆般大小的黑色石頭被排了出來。牛犇趕緊拿去給醫生看,醫生經仔細鑒別,連呼:「真是神奇,這就是你的結石,你很幸運,躲過一刀。」這塊石頭被牛犇「珍藏」起來,還在存放石頭的罐子外面寫上:「免受手術之苦,幸哉,樂也。」
正是有着對藝術孜孜不倦的追求,牛犇從影70多年,塑造了上百個銀幕形象,先後獲得中國電影金雞獎、大眾電影百花獎、中國電影表演藝術學會金鳳凰獎、電影電視百合獎等,2017年還榮獲第三十一屆中國電影金雞獎終身成就獎,被譽為「影壇常青樹」。
在藝術上已至巔峰的他,生活中是一名三代同堂的快樂老人,孫女欣欣已20多歲,2014年他又添了個孫子。
入了黨,這輩子就沒什麼遺憾了
外人看來,牛犇的人生已十分圓滿了,然而他內心還有一個大遺憾——還沒加入中國共產黨。
上世紀50年代,牛犇就萌生入黨的想法,但由於種種原因,一直沒能如願。2002年,他的好友兼同事劉瓊去世,在追悼會上,牛犇才得知劉瓊在1983年入了黨。「他一直說要入黨,還好實現了夙願,沒留下遺憾。」牛犇感觸很深,想要入黨的願望,再次被提上心頭。
2016年,牛犇正式遞交了入黨申請書:「我是在舊中國受苦受難下成長的城市貧民,家裡窮,沒吃過飽飯……」同時,牛犇還寫信給上海電影集團董事長任仲倫、著名演員兼好友秦怡,請他們當入黨介紹人。
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後,牛犇被確立為入黨積極分子,參加上海電影集團的入黨積極分子培訓。2018年5月31日上午,中共上海電影集團有限公司演員劇團支部黨員大會經討論、投票,牛犇成為預備黨員。
牛犇感觸地說:「我已經80多歲了,為黨工作就算不睡覺也不會太長,我一定要珍惜。」
2018年6月6日下午,在上海市長寧區的上海影城一號大廳舉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2018我的電影黨課主題活動啟動儀式,儀式上有個重要環節,那就是牛犇宣誓入黨。
宣誓完,牛犇的胸前別上了黨徽,他摸摸這個離心臟最近的位置,飽含深情地說:「都說人生有兩大幸事:金榜題名和洞房花燭,對我來說,應該添上第三件,那就是成為中國共產黨黨員。」
本文為《家庭雜誌》原創,版權歸屬,如需轉載,請聯繫我們,一經發現未經許可轉載,追究其侵犯版權的責任。
原文鏈接: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4NTEzODMyOA==&mid=2654313085&idx=1&sn=4dd384d96bc70b395b0a6f793904f6af&chksm=841db48ab36a3d9cbe58ae5831561d4c8391e60901243cac030e474e5028fb67f0683d9ecdb6&token=168924094&lang=zh_CN#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