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賽時:中國燒酒在明清時期形成四大名區|大家談酒

2022年08月23日14:33:37 熱門 1500

文|山東社會科學院歷史所研究員、歷史學教授王賽時

中國燒酒發展到明清時期,在更大範圍推廣起來,形成了幾個大的區域。

京城燒酒

明清時期,燒酒一直追求高酒度,而京城所燒,尤為辣烈,所以人們喜歡稱燒酒為「燒刀」。《五雜俎》就記載:「京師之燒刀,輿隸之純綿也,然其性凶憯,不啻無刃之斧斤。」京城燒酒,舊有麥燒、高梁燒之分,均以原料區分酒品。《光緒順天府志·物產》記載說:「燒酒,按皆麥燒,本土造酒家,稱為大酒缸。」

王賽時:中國燒酒在明清時期形成四大名區|大家談酒 - 天天要聞

品質好的燒酒,多為高粱燒。謝墉《食味雜詠注》就說:「凡五穀之米,皆可蒸燒,……他省所燒,不如京城。以各處多以大麥,而京城則以高粱,麥不如高粱之甘也。」可見高粱燒酒最受歡迎。京華地區的燒酒作坊通稱「燒鍋」,按區域劃分,京東通州一帶稱「東路燒鍋」。

《鏡花緣》96回所列舉的「直隸東路酒」,即指東路燒鍋出產的燒酒。西直門以及京西一帶稱「西路燒鍋」。大興縣一帶稱「南路燒鍋」。各路燒鍋都有精品問世,如今傳世的北京二鍋頭,便是各路燒鍋的精華遺存。

汾州燒酒

汾州出產燒酒,當地人最早稱其為「火酒」,入清之後,汾州燒酒的名氣扶搖直上,產量增多,銷路漸廣。這時,人們開始通稱汾州燒酒為「汾酒」。於是,「汾酒」也成了酒界稱呼的一個響亮品牌。乾隆七年,護理山西巡撫嚴瑞龍在奏摺中這樣說:「晉省燒鍋,惟汾州府屬為最,四遠馳名,所謂汾酒是也。且該屬秋收豐稔,糧食充裕,民間燒造,視同世業。」

有清一代,凡是酒產量偏少的地區,在購買外地燒酒的時候,大都選擇汾酒。乾隆初年的甘肅巡撫德沛就說當地:「通行市賣之酒,俱來自山西,名曰汾酒。因來路甚遙,價亦昂貴,惟饒裕之家,始能沽飲。」

就是在酒業發達的地區,汾酒仍然是人們最喜愛的外來酒,走遍全國,汾酒處處可見。我們翻閱各省地方志,時常見到汾酒的蹤影。從銷售方面來看,汾酒長期保持中國燒酒最高銷量的記錄。

王賽時:中國燒酒在明清時期形成四大名區|大家談酒 - 天天要聞

南方燒酒

在明清時期,受燒酒釀製風氣的影響,江南各地也開始大批量生產燒酒,並且掌握了較為先進的蒸餾技術。由於江南出產的穀物以稻、麥為多,因而當地主要生產米燒、麥燒和糟燒,高粱燒相對少一些。

李斗《揚州畫舫錄》記載說:「燒酒以米為之,曰米燒;以麥為之,曰麥燒。又有自酷酒糯糟中蒸出,謂之糟燒。其高粱、蕎麥、綠豆均可蒸,亦各以其谷名為名。城外村莊中人善為之。城內之燒酒,大抵俱來自城外,驢駝車載,絡繹不絕。」

單就燒酒而言,米、麥所蒸,不如北方高粱作物那樣郁烈,所以江南出產的燒酒,在質量上一直無法與北方燒酒相抗衡,乾嘉時代的林蘇門《堆花燒酒》詩注中就直接承認:「徐州高粱、山西汾酒皆燒酒也。

揚州或用大麥,則曰麥燒,或用糯米,則曰米燒。其不敵高粱、汾酒者遠矣。方其蒸調之時,一清如水,及貯入壇中,則酒面閃閃有花,市肆零沽,美名曰堆花燒酒。」從銷售方面來看,江南地區出產的燒酒一般在本地銷售,很難打入北方市場。

王賽時:中國燒酒在明清時期形成四大名區|大家談酒 - 天天要聞

然而,江南燒酒亦有其獨家特色,除講究成酒「堆花」外,還特別注重糟燒。所謂糟燒,是指用蒸餾法從白糟中蒸出燒酒,使之重複出酒。糟燒利用黃酒糟粕再度蒸餾取酒,這種模式在江南甚為流行。

清朝時,江南燒酒雖然在品質上仍沒有太大的突破,但在產量上卻扶搖直升,其燒鍋作坊之多,足以比擬北方。乾隆五年時,僅蘇州木瀆一鎮,「燒鍋者已二千餘家。每戶於二更時起火,至日出而息,可燒米五石有奇,合計日耗米萬石」。差不多同時期,「鎮江槽戶,工役不下萬餘人」,專門生產燒酒。有清一代,江南地區的燒酒消費量與日俱增,在酒類市場上漸與南酒(指黃酒)頡頏比翼。

貴州燒酒

入清之後,貴州釀酒業空前高漲,一躍而進入中國名酒行列,實現了歷史性的突變。尤其是烈性燒酒的釀造,開創了中國醬香型燒酒的一大流派,彰顯於華夏酒界。

自清初以來,外地酒工多下黔中,紛紛看中貴州的地理環境,他們與當地人相配合,改良釀酒工藝,生產出了舉世所矚的貴州燒酒。清代中期以後,這裡的燒酒展示出了全新面貌。

談及貴州燒酒,首屈一指者,必屬「茅台」無疑。茅台酒最初釀成於仁懷城西的茅台村,名曰「茅台燒」,又稱「茅台春」。吳振棫《黔語》有最早的記載說:「濱河土人,善釀茅台春,極清冽。」道光《遵義府志》卷一七《物產志》記載:「黔人又通稱大麴酒,—曰茅台燒。」茅台村濱臨赤水河畔,佔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氣候和地理條件,微生物種群十分活躍,為孕育茅台酒提供了天然場所。

當然,茅台酒的主要優勢還在於釀酒方法的精妙。釀製茅台酒要以優質高梁為原料,用小麥製成高溫曲。這種高溫曲,即當地人通稱的「白水曲」。道光《遵義府志》記載:「其曲,用小麥,謂之白水曲。」茅台酒的用曲量多於原料量。用曲多,發酵期長,酒質也就相對提高。清代的茅台酒始終採用多次發酵、多次取酒的工藝,當時有「回沙」的方法。先煮料相曲,納入地窯,滿月後出窯,蒸之烤之,再回窯,再蒸,稱為「回沙」。

民國《續遵義府志》介紹茅台酒工藝時說:「初曰生沙,三四輪曰燧沙,六七輪曰大回沙,以次概曰小回沙。」沙,指用於酒料的糧食,生沙是指生糧,加沙意為加料,回沙則是再次進行發酵和蒸餾。近代釀造茅台酒,工藝已經有了很大程度的改進,然而多次下曲、多次蒸餾的原有模型卻始終保留下來,構成茅台酒的固定風格。

茅台酒起初由村民釀製,後來出現了一批專業性的釀酒作坊,才使得茅台酒逐步優化,而且產量也大幅度提高。道光以前,茅台鎮約有燒坊20家,嘉慶年間的「大和燒坊」、同治年間的「成義酒坊」、「榮太和燒房」,都曾穩執牛耳。這些酒坊在發展茅台酒的歷史過程中,都起到了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

楊文瑩《幸草堂詩鈔》卷上載有他光緒年間寫的《黔陽雜詠》,其中詠及茅台酒:「茅台釀冠牂牁國,甘少辛多入口遲。一任人誇渝酒好,各性其是不相師。」自註:「茅台,仁懷村名。」晚清以降,茅台酒在中國燒酒行業中,越來越顯示出強勁的升力。

除茅台酒外,清朝時已經聲名顯赫的貴州燒酒還有「回沙雷泉酒」。在遵義城西六十里處,有古鎮天旺里,又名「鴨溪鎮」,地靠雷家坡山,其山有佳泉,人稱「雷泉沙水」。大約乾隆末年,鴨溪鎮出現了一座「賴氏酒坊」,釀造出「回沙雷泉大麴」,頓時轟動貴州。晚清時,鴨溪鎮的酒坊逐漸增多,雷泉酒的氣勢也越來越興旺,為貴州燒酒釀造增添了一支生力軍。

王賽時:中國燒酒在明清時期形成四大名區|大家談酒 - 天天要聞

作者簡介:王賽時,男,1955年生,山東社會科學院歷史所研究員,主要從事中國專題史、中國酒史、中國飲食史的研究。研究範圍涉及中國各個時代與各個地區,以學識廣博而著稱。

王賽時:中國燒酒在明清時期形成四大名區|大家談酒 - 天天要聞


5000年釀酒溯源、350幅珍稀歷史圖片,歷史學家王賽時奉獻全新彩印插圖版《中國酒史》,如有酒業人士需要,請加微信1693204970,與王賽時的助理李虓聯繫購書。

王賽時:中國燒酒在明清時期形成四大名區|大家談酒 - 天天要聞

熱門分類資訊推薦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 天天要聞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雖然說《愛情公寓》這部劇在劇情上充滿了爭議,但是一定程度上,這部劇也是很多人的回憶,是伴隨了一代人的青春回憶,而且劇中的很多角色都成為了經典,他們的口頭禪也一直被拿來玩兒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 天天要聞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談到《愛情公寓》這部火爆一時的歡樂喜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愛情公寓》中那個把曾小賢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現實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劇中的形象也判若兩人。1981年出生在遼寧瀋陽的榕榕,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後來成為了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