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一周,亞洲至北美、歐洲和地中海等主要航線的即期運價繼續下跌。跨太平洋航線運價較去年峰值下降了50%以上。另有分析預計集裝箱市場將在第三季度「失去動力」。
根據德魯里世界集裝箱指數(WCI)最新數據,綜合運價周跌2.6%至6820美元/FEU,已連續22周下降。波羅的海貨運指數(FBX)綜合運價最新數據為6319美元/FEU,周跌幅為1%。寧波航運交易所發佈的寧波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NCFI)較前一周下降3.4%,21條航線中有19條航線運價指數下跌。
其中亞歐航線,德魯里WCI指數最新數據為9092美元/FEU,周跌幅1%;FBX指數亞洲至北歐即期運價下降2%,至10,219美元/FEU;寧波航運交易所報告稱,歐地航線裝載率依然不佳,多數班輪公司降價攬貨,即期運價繼續下行。
對於亞洲至地中海航線,德魯里WCI指數顯示上海至熱那亞即期運價下跌5%,至10,300美元/FEU;FBX指數下降2%,至12,030美元/FEU。
另外跨太平洋航線,即期運價下降速度加快。WCI指數顯示上海至洛杉磯和紐約均下降3%,至7280美元/FEU和9842美元/FEU;Xeneta亞洲至美西的XSI指數下降7%,至6,856美元/FEU;FBX指數亞洲至美西下降4%,至6957美元/FEU;亞洲至美東基本不變,為10,000美元/FEU。寧波航運交易所報告稱,北美航線市場整體貨量依然不足,運價維持下跌走勢。
數字貨代平台Shifl的數據顯示,進入今年第三季度,跨太平洋航線的集裝箱現貨運價比2021年9月份的峰值下降了50%以上,降至去年年初以來從未見過的水平。
Shifl稱,今年上半年運價大幅反轉的原因是,全球貨幣政策收緊導致需求急劇下降,消費者支出從商品轉向服務,美國和歐洲零售庫存膨脹以及中國產量下降。
由於需求減少,今年7月,從中國到洛杉磯的40英尺集裝箱海運現貨運價比2021年9月下降了62%,比2022年1月下降了59%;從中國到紐約的運價比去年9月下降52%,比今年1月下降48%。雖然當前運價與疫情前至美西和美東1350美元/FEU和2850美元/FEU的水平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但這一下降仍然讓託運人鬆了一口氣。
此外,航運諮詢機構海事戰略國際(MSI)的分析師表示,繼續預計集裝箱市場將在第三季度「失去動力」,隨着供應鏈中斷緩解和消費者需求降溫推動運費下降,第四季度將出現更大幅度的下滑 。
MSI表示:「這種下降趨勢將持續到2023年,屆時我們預計市場環境將恢復到更接近疫情前的水平。宏觀經濟的不確定性削弱了對貿易進一步增長的預期。」並指出,自今年年初以來,現貨運價一直呈螺旋式下降,其認為沒有理由扭轉這一趨勢。
「儘管集裝箱市場正進入旺季,但現在看來,疫情的下行壓力和全球通脹水平的持續上升已對貨艙需求造成了沉重打擊。」MSI表示。並提到了「倉庫飽和 」和「零售庫存積壓」等證據。
美國全國零售聯合會(NFR)的最新數據顯示,預計8月份集裝箱進口量將比5月份下降6%,隨着需求下降和旺季訂單顯著提前,NRF預計9月和10月集裝箱進口量降幅將更大。儘管月度有些降溫,但目前月度旺季運量仍將比2019年高出13%至15%。
搜航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