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節七月半,秉燭燒香祭祖先,您可知道習俗來歷?

2022年08月13日04:32:09 熱門 1268

中元節七月半,秉燭燒香祭祖先,您可知道習俗來歷?


枯木

中元節七月半,秉燭燒香祭祖先,您可知道習俗來歷? - 天天要聞


七月十五中元節是我國傳統「三大鬼節」(寒食節、中元節、寒衣節之一,也是歷史悠久的傳統民俗節日,而且中元節還是儒釋道三教相互交融在一起的特殊節日。


中元節七月半,秉燭燒香祭祖先,您可知道習俗來歷? - 天天要聞


中元節最早起源於古代祭祀神靈先祖、消災祈福的習俗,《周禮·春官·司尊彝》:「秋嘗冬烝,祼用斝彝黃彝。」,《禮記·王制》:「天子諸侯宗廟之祭,春曰礿,夏曰禘,秋曰嘗,冬曰烝。」,春夏秋冬四季祭祀,各個朝代日期不一。秋嘗則是秋天收穫季節,所以曰「嘗」,人們在秋天向祖先神靈獻祭,供奉時令佳品,品嘗豐收果實,祈願來年有個好收成。


中元節七月半,秉燭燒香祭祖先,您可知道習俗來歷? - 天天要聞


另外古人有春秋兩季在水邊祭祀的禮儀,其實就是沐浴更衣,後來稱之為「祓禊」,也稱「修禊」,「祓」指「祓除」,「禊」指「潔凈」, 《周禮·春官》:「女巫掌歲時,祓除釁浴。」,祓禊主要目的是潔凈身體、祓除不祥、祈福禳災的祭禮。


中元節七月半,秉燭燒香祭祖先,您可知道習俗來歷? - 天天要聞


春天祓禊在三月第一個「巳日」祭祀,王羲之傳世作品蘭亭集序就是記載東晉時期文人墨客聚集在蘭亭修禊之事,魏晉以後演變成三月三上巳節,南朝(陳)文學家江總《三日侍宴宣猷堂曲水詩》有:「上巳娛春禊,芳辰喜月離。」詩句,說明三月三和上巳節已經合在一起了。


中元節七月半,秉燭燒香祭祖先,您可知道習俗來歷? - 天天要聞


秋天祭祀稱為秋禊,則是七月十四日,此傳統一直保留到現在,然而在演變過程中,逐漸和中元節相融合,最遲在明代就已經合併,諸如明代不少詩詞就把秋禊和中元節一起詠嘆。

《和秋禊六首》(其二)

【明】范景文

春禊何如秋禊佳,中元上巳亦何乖。

暑當初去如芳候,月到方圓暢好懷。

度曲和容林外鳥,飛觴勸借雨中蛙。

未能免俗聊應爾,獻果分瓜拆玉釵。


范景文是明代萬曆年間進士,官至工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崇禎帝自縊後也自殺。這首詩讚嘆秋禊時節風光美好,可以看出秋禊已經和中元節相合併。不過,在我國南方部分省份地區,依然保留着古老的秋禊習俗,如今不少地方在七月十四還會舉行祭祀儀式。


中元節七月半,秉燭燒香祭祖先,您可知道習俗來歷? - 天天要聞


到了東漢,道教興起,道教認為產生天地萬物的三個基本元素是天、地、水,即「三元」,三者稱「官」,即時空流動過程中的節段。三元代表不同,天官上元賜福,地官中元赦罪,水官下元解厄,「中元」之名由此而來。


中元節七月半,秉燭燒香祭祖先,您可知道習俗來歷? - 天天要聞


「上元節」天官紫微大帝賜福,誕於正月十五,也稱為「元宵節」;「中元節」地官清虛大帝赦罪,誕於七月十五,在這一天,地宮陰曹地府會開門,把所有鬼魂全部釋放,眾鬼都要離開冥界,接受考校,有主的鬼回家去,沒主的就遊盪人間,徘徊在各處找東西吃,因此又稱「鬼節」。於是人間普遍祭祀祖先神靈,點荷燈為亡魂照回家之路。道觀舉行盛大法會道場,道士建醮祈禱,祈福吉祥,超度亡魂。「下元節」水官洞陰大帝解厄,誕於十月十五,此日人們祭祀先祖,道觀做道場,祈求下元水官排憂解難,古代又有朝廷是日禁屠及延緩死刑執行日期的規定,後來逐漸被十月初一「寒衣節」吸收合併。


中元節七月半,秉燭燒香祭祖先,您可知道習俗來歷? - 天天要聞


隨着東漢佛教的傳入,佛教文化逐漸在民間流行,佛經中的故事也被老百姓熟悉和信奉,於是其中不少故事轉變為習俗。七月十五「盂蘭盆節」就是源自佛經,其中「盂蘭盆(ullambana)」是梵語उल्लम्बन,「盂蘭」意思是「倒懸」;「盆」的意思是「救器」,所以,「盂蘭盆」的意思是用來救倒懸痛苦的器物,衍生出來的意思是:用盆子裝滿百味五果,供養佛陀和僧侶,以拯救入地獄的苦難眾生。


中元節七月半,秉燭燒香祭祖先,您可知道習俗來歷? - 天天要聞


佛典佛說盂蘭盆經中記載了這麼一個故事,也叫目連救母》釋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目連(亦稱目鍵連),修持甚深,以神通著稱,相傳目犍連的母親做了很多壞事,死後變成了餓鬼,目犍連以神通看到後,十分傷心,就運用法力將飯菜拿給母親食用,可是飯一到母親口邊就化為焰灰,目連大聲向釋迦牟尼佛哭救。佛陀告訴他,必須集合眾僧的力量,於每年七月中以百味五果,置於盆中,供養十方僧人,以此般功德,其母方能濟度。目連依佛意行事,其母終得解脫。


中元節七月半,秉燭燒香祭祖先,您可知道習俗來歷? - 天天要聞


這種儀式最早從南北朝時代「目連救母」的作功德法會中開始流行,據《佛祖統紀》記載,梁武帝即開始設壇舉行盂蘭盆法會,自此往後,歷代帝王人民多遵佛制,興盂蘭盆會。隨着佛教信眾的廣泛傳播,結合道教的中元節,便在七月十五日舉行「盂蘭盆會」,祭祀祖先,超度亡靈,拔苦救難,逐漸成為一種習俗。


中元節七月半,秉燭燒香祭祖先,您可知道習俗來歷? - 天天要聞


所謂的「百味五果」是用以形容世間上最好吃的飯菜、水果等供品,形容種類繁多,具體指的是五種果實,分別為:

(1)核果︰如棗、杏、桃、李、葡萄等有核類水果;

(2)膚果︰如瓜、梨、柰(蘋果)、桑椹等皮可食用類水果;

(3)殼果︰如胡桃、石榴、椰子、山竹等有硬殼類水果;

(4)檜果,如松子、蘇荏、柏仁、荔枝、板栗等粗糠皮類的果實;

(5)角果︰如菱角、大豆、小豆等有角的水果。


中元節七月半,秉燭燒香祭祖先,您可知道習俗來歷? - 天天要聞


隨着儒釋道三教的相互借鑒和相互融合,七月十五逐漸形成了一種具有三教文化的節日習俗,因而,此日既稱為「秋禊」,又稱為「中元節」,也叫「盂蘭盆會」,民間還有叫「鬼節」、「七月半」等等。


中元節七月半,秉燭燒香祭祖先,您可知道習俗來歷? - 天天要聞


不管儒家、道家還是佛家,三家文化的內涵都是「孝」,「百善孝為先」,七月十五祭祀祖先,報答祖先恩德這是我國傳統文化中最核心的精髓,也是傳統習俗的閃光之處,因而,千百年來,不管朝代如何變化,祭祀祖先、祈福禳災的習俗一直在民間廣為流傳。


中元節七月半,秉燭燒香祭祖先,您可知道習俗來歷? - 天天要聞


曾經有段時期,除了春節,所有的傳統節日都被取消,如今,隨着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興起,其他節日都得以恢復,但是中元節卻被冷落了,2010年申報非遺項目,結果是香港地區申報「中元節潮人盂蘭勝會」入選。


中元節七月半,秉燭燒香祭祖先,您可知道習俗來歷? - 天天要聞

雖然中元節沒有正式假日,然而在普通民眾心目中,這一天祭祖習俗莊嚴隆重,雖然各地祭祀風俗略有差異,然而不管何種形式,都是代表了最祖先和神靈的敬畏,因而,中元節以頑強的生命力在得以延續和傳承。


中元節七月半,秉燭燒香祭祖先,您可知道習俗來歷? - 天天要聞


中元節七月半,秉燭燒香祭祖先,您可知道習俗來歷? - 天天要聞


中元節七月半,秉燭燒香祭祖先,您可知道習俗來歷? - 天天要聞


2019/8/15榆木齋


中元節七月半,秉燭燒香祭祖先,您可知道習俗來歷? - 天天要聞

#生活日記##夏天美好生活##青雲計劃#

熱門分類資訊推薦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 天天要聞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雖然說《愛情公寓》這部劇在劇情上充滿了爭議,但是一定程度上,這部劇也是很多人的回憶,是伴隨了一代人的青春回憶,而且劇中的很多角色都成為了經典,他們的口頭禪也一直被拿來玩兒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 天天要聞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談到《愛情公寓》這部火爆一時的歡樂喜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愛情公寓》中那個把曾小賢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現實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劇中的形象也判若兩人。1981年出生在遼寧瀋陽的榕榕,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後來成為了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