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9月18日,炮聲轟隆,侵華日軍炸毀了南滿鐵路,炸開了瀋陽城。一時間敵寇肆虐,山河破碎。這一天,成為中國人民14年艱苦卓絕的抗日戰爭的歷史起點。
85年後的今天,又到「九一八」。9時18分,尖利的防空警報響徹我國東北,再次告誡國人:勿忘國恥,振興中華。
然而,隔着一片海峽的台灣,對於當年的抗日記憶已是模糊不堪。
九一八事變85周年,新黨主席郁慕明在其個人網頁發文指出——
大陸各地都有包括鳴警報等紀念儀式,告訴全國人民「勿忘國恥」。台灣卻沒有任何的紀念儀式,歷史教育不只在書本上遺失了,連在日常生活中都逐步受「去中國化」的影響,將一切有關大陸的記憶一點一滴的消去。
郁慕明感嘆,不要以為這就是綠營所說的「多元」、是「去威權」的作為,看看台灣各地搞的神社重建,看看部分政治人物到日本送錢發表的諂媚言詞,就知道表面上說要「多元」,其實是要淡化台灣人的中國認同,取而代之的是單一的媚日思維。表面上說要「去威權」,其實是要讓舊殖民威權復辟。
這不是危言聳聽——
據台媒報道,民進黨籍桃園市長鄭文燦日前視察指出,桃園市忠烈祠原為「桃園神社」,是全台灣保存最好的日式神社建築,市政府要以「忠烈祠」與「桃園神社」共構方式恢復這一「歷史古迹」;無獨有偶,同樣是綠營「執政」的台中市,已把重建「台中神社鳥居」擺上日程。
對於台中市政府打着「文化保護」的幌子,擬重建台中神社鳥居,國民黨籍市議員蘇柏興表示,當年日本在台建設神社,就是殖民統治的象徵,他還痛批台中市長林佳龍這麼崇日,讓林氏宗親很氣憤,他應該改名為「田中佳龍」。
台中市長林佳龍與日本眾議員合影,資料圖
台灣淡江大學副教授林金源受訪時指出,日本據台初年,至少殺掉當時百分之一台灣人口。日本在台設立的首座神社,就是為紀念領軍侵台最後戰死的北白川宮能久親王。據台50年,日本人共修建68座神社,將其打造成地方教化中心,以強化效忠日本的皇民精神。另有分析指出,台灣某些政治人物打着「保護多元文化」為名修復神社建築,實際上是想一改過去在島內中國文化獨尊的局面,本質上也是一種「去中國化」。
▲ 今年6月底,日本沖繩為「台籍日本兵」立了一座「台灣之塔」,蔡英文竟以台灣當局領導人的身份為塔落款,林昶佐等「台獨」政客還趕往現場「招魂」。
▲ 今年8月初,台立法機構負責人蘇嘉全在赴日期間,一席「台日關係如夫妻,台灣哭、日本哭,台灣笑、日本笑」的談話,被批「噁心至極」。
郁慕明強調,警鐘長鳴,勿忘國恥,如果我們不警醒的認識到這出狸貓換太子的戲碼,那像甲午割台、九一八侵佔東三省的歷史事件,就有可能會再次上演。
《海峽新幹線》台灣時事評論員張亞中、蘭萱也指出,從李登輝時期就進行所謂的「同心圓」史觀,到「5.20」蔡英文任命的第一個「教育部長」、「文化台獨」的旗手潘文忠,民進黨這些年來在「去中國化」的道路上一直沒有停。
以前島內中學教歷史的時候,都從堯舜禹湯、文武周公一直講到宋元明清,可是到陳水扁的時候,就開始把「國史」切成兩半,一個叫「台灣史」、一個叫「中國史」,把兩者擺在對立面。1949年以前的東西是屬於日據時代的、北伐、抗戰這些事情,對人們來講是「中國史」的事情,在台灣是不教的。「政府」也不辦紀念活動,老百姓也不放假,所以對許多人來講,只是一個「九一八」的歷史故事而已,跟看西方的故事其實沒有多大差別。而民進黨切割和自己血脈相連的歷史,卻要對另一個土地上曾經壓迫自己的政權做諂媚的聯結,從文化上來說,這充滿巨大的矛盾,也相當悲哀。
綜合《海峽導報》等媒體報道,相關圖片來自網絡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今晚22:00播出的東南衛視《海峽新幹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