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為何總喜歡攪亂其他國家?這種基因源自地圖,來自歷史

2022年07月15日04:35:31 熱門 1970

引言:

麻煩製造者的意思是什麼?

答案是,不該他管的事情,喜歡多管閑事,不該他過問的事情,非要橫插一腳,不需要他幫助的地方,非要死乞白賴地送溫暖。

除了這三不該之外,還經常喜歡打架鬥毆,到處煽風點火,所過之處烏煙瘴氣。

多重熱心,加打架鬥毆之後,麻煩製造者就出現了!

嗯,大漂亮,這個今日全世界最大的麻煩製造者。

美國為何總喜歡攪亂其他國家?這種基因源自地圖,來自歷史 - 天天要聞

(五月花號美國的開端)

一:地緣政治上的不安分因子。

為何大漂亮會如此不安分,致力於攪亂世界?其實看看世界地圖就懂了。

讓我們隨着地球儀的軌跡觀察一下,在我們這藍色美麗的星球上,有兩種主要地貌形態,陸地和海洋。

其中海洋佔據了71%的地表面積,陸地面積則為29%,相較於海洋的四面通達,面積更小的陸地,則分佈相對集中,大部分陸地都處於亞歐大陸上。

正因為陸地面積最大的亞歐非大陸,還有最適宜人類生活的北緯30°線在亞歐非大陸上,因此,這片廣袤的陸地上,孕育出了無數偉大的文明,匯聚了人類文明的精髓。

美國為何總喜歡攪亂其他國家?這種基因源自地圖,來自歷史 - 天天要聞

(世界地緣)

四大文明古國都在哪裡誕生,世界三大宗教也在哪裡出現,最早的人類文明交流,也在這片大陸上萌芽,歷史上的全球化,都是亞歐非的聯動。

在時間長河中,相較於南北美和非洲中南部的相對落後,亞歐非大陸一直是文明的領先者。

這領先,還有遼闊的地理單元,才擁有了陸權強國誕生的條件,基於陸權強國的迭起,才有亞歐非大陸世界政治、經濟中心的特殊地位。

從有人類文明之日起,到工業革命之後,亞歐非大陸都時刻影響着人類文明的發展歷程。

曾經的世界級強國,都出現在亞歐非大陸之上。

唯一的例外只有兩個,那就是工業革命之後興起的英國和美國。

這兩個另類的世界帝國,本土全部遊離與亞歐非大陸之外,四面環海的地理條件和一脈相承的民族稟賦,讓這兩個國家很有相似之處。

美國為何總喜歡攪亂其他國家?這種基因源自地圖,來自歷史 - 天天要聞

(盎格魯撒克遜人)

這相似之處,就是島國特質下的海洋國家稟賦。

英國,那是妥妥的島國四面環海,跟亞歐非大陸隔了一個英吉利海峽,不遠不近的距離,讓英國和亞歐非大陸若即若離,進可攻,退可守,穩可擾,疲可追,佔盡了地緣優勢。

美國,那是非典型離岸海洋國家,跟亞歐非大陸隔了大西洋和太平洋,科技讓距離變近,讓美國和亞歐非大陸若即若離,進可攻,退可守,穩可擾,疲可追,佔盡了地緣優勢。

這兩個國家的優勢,就是如此。

他們受益於離島身份,反而在競爭之中佔盡了便宜,打不贏你,我大不了關起門來過日子唄,這就是英美兩國經常玩孤立、保守、中立的由來。

美國為何總喜歡攪亂其他國家?這種基因源自地圖,來自歷史 - 天天要聞

(離岸的優勢)

二:海洋國家的隱憂和應對。

英國和美國,雖然面積大小差異很大,但都是離開了亞歐非大陸人類經濟活動中心的島國。

英國離開歐羅巴,美國離開亞歐非。

同樣被海洋圍繞的它們,因為遠離天然就有不安全感,這不安全感跟他們的優勢相輔相成。

當亞歐非大陸上出現了足以影響全局的強大國家,或者說趨於穩定時,他們的優勢,就會變成深深的憂慮,他們的不安就會來臨。

所以,離岸的海洋國家,無時無刻不在關注着大陸的動向,危機感讓他們的發展動力更強。

比如,著名的三個離岸國家,英國、日本和美國。

一個引領第一次工業革命成就了一個屬於自己的時代。

一個在明治維新時成了完成工業化成了亞洲唯一列強。

而美國這個超大號的島國更是成就了超級大國的地位。

他們何以能成事?答案就是亞歐非大陸上主要國家,陷入混亂和競爭關係之中,不能穩定發展而已。

英國崛起史上,歐羅巴從來就沒有停歇過內鬥。

美國為何總喜歡攪亂其他國家?這種基因源自地圖,來自歷史 - 天天要聞

(戰火不斷的歐洲)

仗那是不停地打下去,看似強大的西班牙帝國荷蘭、還有拿破崙法國,德國都在英國煽風點火下,成了歐陸混亂無序狀態下的犧牲品。

日本崛起史上,亞歐大陸的最大威脅是俄國,最大機會是清朝,利益訴求點則是半島。

俄國看似強大其實內部問題多多,並不穩定。

清政府洋務運動看上去有成效,只不過是花架子而已。

至於半島,完全不值一提,日本在亞歐大陸的對手們,都不算穩定,或多或少都有問題,這就給了日本機會。

美國崛起史上,最大助力就是英法始終不斷地爭霸,還有連續兩次的世界大戰

英法爭霸讓美國獨立路易十六成了美國國父,拿破崙戰爭讓美國穩固獨立局面,獲得大片領土,漸成氣候。兩次大戰則讓亞歐大陸亂成一團,打成一片廢墟,在廢墟之上美國完成了金融霸權的轉移和政治霸權的輻射。

由此可見,對海洋國家而言,混亂的歐羅巴、東北亞和亞歐大陸,才是離岸國家利益的根本所在,防止基於陸權的區域性強國和世界性強國誕生,是海洋國家的最大戰略訴求。

基於這個戰略訴求,英國成了著名的攪屎棍,美國成了麻煩製造者。

至於日本,他們相較於英國、美國來說,很是悲催,因為靠近日本最大的陸地,東亞大陸上一直存在的都是一個大一統的強悍國家,唯一有機會能佔便宜的時候,只有北洋、民國時代。它的機會就是抗日戰爭時期的那次機會,錯過了那一次華夏混亂的機會,日本就失去了唯一的機會。

美國為何總喜歡攪亂其他國家?這種基因源自地圖,來自歷史 - 天天要聞

(血火河山)

三:美國攪亂世界的過往。

傳承至英國的攪屎棍基因,在加強版英國美國身上也體現得淋漓盡致。

基於此,才有二戰時候,美國對於納粹德國的各種矛盾做派。

在二戰爆發後,特別是納粹德國一路勢如破竹後,美國馬上啟動租借法案幫助英國抵抗德國進攻。後續在德國進攻蘇聯後,為了避免德國成為足以左右大陸格局的國家,美國放下意識形態對立,開始傾力援助蘇聯的抗德戰爭。

相較於對英國和蘇聯的積極援助,在對待日本的問題上,美國則一直游移不定。

作為小島國的日本,受限於本土大小和資源問題,並沒有左右大陸板塊的實力,即便侵入了華夏,但要完成吞併依舊是個偽命題。有了這樣的思想認知,才有美國對於日本戰略資源出口的不受限制,原因無他,日本不足以改變格局。

因此,從全面抗戰爆發,直到1941年9月,日本跟美國、英國關係惡化為止,美國都在不斷給日本輸送戰略資源。

可以這麼說,要不是美國的戰略資源出口,日本完全沒辦法發動侵華戰爭。

美國為何總喜歡攪亂其他國家?這種基因源自地圖,來自歷史 - 天天要聞

(侵華日軍)

這僅僅是美國發戰爭財嗎?其實背後有深層次的戰略意圖。

在美國看來,只有亞歐大陸板塊的國家越混亂,對美國就越有利。

所以美國的所謂的發戰爭財,從不是簡單的生意而已!

二戰為何會爆發?為何會那麼慘烈?看看這兩個主要對手德國和蘇聯就懂了!

沒有美國資本的幫助,德國經濟何以會恢複發展?沒有華爾街風投希特拉如何能上位?

沒有美國技術的幫助,蘇聯如何能完成了工業化?沒有華爾街的訴求,斯大林如何能封神?

將歐洲打成稀巴爛的兩個國家,德國和日本都是一戰、二戰休戰期那二十年中在美國幫扶下崛起的,就連在東亞揚威耀武的日本,大部分的戰略資源也是從美國進口的。

他們賺的資本紅利是小事,讓亞歐大陸陷入混亂,拿下政治地緣利益才是大事。

二戰結束後,蘇聯的漸漸強大,讓美國迅速變臉,立馬啟動馬歇爾計劃幫助歐洲國家恢復經濟,並給西歐製造了一個新的敵人蘇聯和華約

美國為何總喜歡攪亂其他國家?這種基因源自地圖,來自歷史 - 天天要聞

(冷戰)

蘇聯成了美國眼中釘,也成了美國在歐洲放下的不安定因素。

同樣,為了在中東維持混亂,二戰後的美國在那裡扶持了一個小而強大的以色列,目的就是不讓阿拉伯世界有聯合統一的可能。

蘇聯解體之後,按理說北約存在的必要性就沒有了,但美國依舊不放過俄羅斯,將俄羅斯當做潛在目標,目的還是維持亞歐大陸的制衡混亂狀態,讓自己繼續凸顯重要性。

同理,隨後的一系列戰爭都暗藏深意!

科索沃戰爭,除了進一步遏制熊熊之外,也有敲打歐盟意味在內,讓歐洲注意東擴分寸,還有歐元別野心太大。

敘利亞戰爭,除了希望拔除熊熊在中東最後據點之外,也有敲打歐洲震懾伊朗的意味在內。

阿富汗戰爭和後續的伊拉克戰爭,則是為了構築美國理想中的大中東戰略,完成對中東的控制而進行的。目的是強化對石油美元的控制權,還有佔據亞歐大陸最重要的戰略地緣區域。

誰曾想,這大中東戰略最後玩脫了。

至於阿拉伯的五彩運動,其實和美國的中東戰略息息相關,也只是為了遏制和控制而已,輸出的本質是私利,製造的混亂是實質。

美國為何總喜歡攪亂其他國家?這種基因源自地圖,來自歷史 - 天天要聞

(中東地形圖)

四:美國攪亂世界的必然性。

站在美國的立場上,就懂了美國必須攪亂世界的必然性。

第一:在真正和平發展的時代中,世界的政治經濟中心都是亞歐非大陸而不是美洲,如果亞歐大陸和平寧靜,美洲特別是北美將迎來被邊緣化,這是美國無法接受的,只有亞歐非大陸陷入混亂,美國的地位才會提高。

一戰二戰時,美國都是歐洲人避世之所,無數人才和資本從歐洲移動到美國,給了美國技術和金錢,這就是亞歐大陸混亂窮困戰爭不斷,讓美國有的機會。

第二:亞歐大陸不混亂,美國沒機會。

這點上,其實看看全球人口分佈就懂了,亞洲45.4億人,佔全球人口的60%,歐洲7.42億人佔10%,非洲12.8億人佔16%。整個亞歐大陸,擁有全世界86%的人口。

反觀美國所在的北美洲,僅僅5.5億人,南美洲更是只有3.9億人,大洋洲的0.41億,完全可以忽略不計,所以袋鼠其實並不值得關注!

以這樣的人口布局,就能明白,基於國家實力和國家地位的美國式巧合。

美國為何總喜歡攪亂其他國家?這種基因源自地圖,來自歷史 - 天天要聞

(世界人口分佈圖)

美國能成為世界強國,原因就在於歐洲的混戰還有亞歐大陸大部分國家的沉淪。

要不然一個遠隔千里的國度,如何能成為第一製造業大國?

一個簡單的海運成本,就足以讓美國商品不香了。

這一點,在歐洲復興之後,在亞歐大陸國家工業能力漸強之後,在美國去工業化之後表現得更為明顯。美國現在能仰仗的科技、金融和少許高端製造能維持多久,是個肉眼可見的問題,威脅無時無刻不在。

第三:神州奮起和美國頹勢。

今日大漂亮依舊是全球最大的單一消費市場,這市場的獲得,根源是美國的貨幣霸權延伸出的金融貿易霸權。

但,這一切也有了鬆動,鬆動的根源就在於我們的崛起。

當2015年產業升級計划出爐之後,大漂亮的慌亂就越發的明顯了。根源無他,如果我們將高端製造也拿下了,已然差不多空心化的大漂亮製造,將徹底失去根基。而失去了製造業根基的金融霸權,一般是不穩固的。

美國為何總喜歡攪亂其他國家?這種基因源自地圖,來自歷史 - 天天要聞

(大航海時代)

這點上,參考大航海時代的西班牙、一戰後的英國就懂了。

製造業、金融和貿易是相輔相成關係的存在,失去了製造業根基不穩的金融,後續也會影響貿易。本就人口不多的大陸,面對回歸常態的亞歐非大陸時,那體量差別背後的貿易量差別,足以改變大格局。

在明白這一切之後,再看我們的各種宏偉計劃,就越發欽佩啊。

雖然今日世界的跨境結算貨幣,依舊是美元佔據主流地位,但當這個計劃真的在實踐中一步步走下去,勾連起亞歐非大陸的時候,那曾經的結算體系或許就要變了。

整合在一起的完整板塊,面對遠離的區域板塊力量之別就是顯而易見的了。

離岸國家的最大優勢是干涉成本低,但當大陸出現一體化的時候,他們維持地位需要付出的代價就會越來越大,這負擔足以拖垮任何強大的經濟體,這也是戰略收縮的根源。

美國為何總喜歡攪亂其他國家?這種基因源自地圖,來自歷史 - 天天要聞

(霸權的負擔)

五:氣候和環保大變局。

最近我朋友買了一個新能源車,看着他用的很爽我也羨慕,準備換一個。

這是我們身邊無時無刻不在發生的事情,背後的成因則和一個問題有關,地球變熱。

地球變熱有什麼後果?答案是海平面上升,讓臨海國家,海拔低的國家面臨滅頂之災,這也是歐洲非常關注這個問題的根源,看看英國那地形,看看荷蘭那海拔,看看法國的平原,那都是高危區域,日本也是如此,同理美國也有高危區域,東海岸

當然美國地盤大,沒了東海岸他也不一定在乎就是的。

於是地球變熱問題,成了共同關注的問題,相較於歐美的焦慮其實我們可以稍許放心下。

為何放心,看地圖就懂了。

東海附近是不是有着一串島嶼?這就是天然的防洪堤啊!

美國為何總喜歡攪亂其他國家?這種基因源自地圖,來自歷史 - 天天要聞

(東亞地形圖)

它的存在可以不讓我們受到太平洋溫流影響的同時,還遏制了來自太平洋的颶風,減少破壞力。這是我們東邊的情況,西邊那就更好了,一個巨大的高原,配合山脈一線連接,將神州大地一分為二。

一條400毫米降雨線,在古代分割了游牧民族和農耕民族,也分割了海洋季風區。受益於這海洋季風的影響,東亞富饒之地全部在我版圖,就算海平面上漲一點,也有地方可以迴旋。

那麼我們為何還致力於弄新能源業態?

原因很簡單,我們有條件不管,但這是一個機會,衝破化石能源,實現彎道超車的機會。

三級梯形地貌的華夏,天然就是太陽能、水能、風能蘊涵豐富的地方!

按照比亞迪老總王傳福的說法:在我們沙漠1%的面積鋪上電池板,我們的電就夠用了。

這樣的前景,不發展嗎?

即可以擺脫能源束縛,還能提振產業,還能保護環境,當然要積極啊!

當這一切都成了現實之後,能源革命會帶來什麼?曾經大漂亮的石油美元還有人在乎嗎?失去了綁定的東西,價值就會消退。

這也是大漂亮又一次在地球變熱這個問題上坑了歐洲的根源,它也要未來的話語權。

美國為何總喜歡攪亂其他國家?這種基因源自地圖,來自歷史 - 天天要聞

(新能源)

尾聲:未來已來!

亞歐非興則世界興,亞歐非衰則離島興,這不是蹊蹺板,也是蹊蹺板。

只有亞歐陷入內訌,離岸才有機會。

但是這個世界和平發展才是主流,於是也會回歸歷史的常態,這常態就是,亞歐興則世界興

一個地球儀上的地緣格局,還有曾經的歷史經驗,就註定了大漂亮的上限和未來。

美國為何總喜歡攪亂其他國家?這種基因源自地圖,來自歷史 - 天天要聞

熱門分類資訊推薦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 天天要聞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雖然說《愛情公寓》這部劇在劇情上充滿了爭議,但是一定程度上,這部劇也是很多人的回憶,是伴隨了一代人的青春回憶,而且劇中的很多角色都成為了經典,他們的口頭禪也一直被拿來玩兒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 天天要聞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談到《愛情公寓》這部火爆一時的歡樂喜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愛情公寓》中那個把曾小賢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現實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劇中的形象也判若兩人。1981年出生在遼寧瀋陽的榕榕,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後來成為了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