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8大案紀實》
1994年,導演陳勝利執導拍攝了一部全長384分鐘的電視劇《918大案紀實》,電視劇分為八集,裏面沒有演員,全部是真實民警參與拍攝。
而這部電視劇並非虛構,號稱天下第一賊王的主角劉農軍確有其人,他所犯下的大案涉及金額六個億,在人均月工資幾十塊的新中國,這個數字足以震驚所有人。
為了抓捕這位賊王,當時警方几乎動用了當地全部的警力,這才勉強將其緝拿歸案,那麼賊王劉農軍究竟有何本領能在警方眼皮子地下作案卻逃之夭夭呢?
劉農軍1964年生人,老家在湖北武漢的一個村子,家庭背景算不上小資,但也能達到溫飽,尤其是他的父母對這個孩子可謂是愛到深處。
只要劉農軍有要求,父母肯定是儘力而為,這種溺愛已經到達了極致,好在劉農軍夠聰慧,從小什麼東西一學就會,在班級里成績也名列前茅。
劉農軍不僅腦子聰明,體格也比同齡人健壯靈活,六米高的大榆樹他一溜煙的功夫就能爬到頂,並且在上面做各種危險動作,行動比猴子還要靈活。
劉農軍
正所謂望子成龍,父母對他的溺愛完全出於希望劉農軍長大後能夠光宗耀祖,平日里周圍人對他也是吹捧有加,漸漸劉農軍心態上也發生了一定的變化。
本就涉世未深加上孩子天生的叛逆,劉農軍從剛開始的享受逐漸演變成傲慢,從而對周圍人產生厭惡情緒,他經常幻想自己在未來能幹成件大事。
不僅如此,劉農軍的虛榮也逐漸顯現,有喜歡的玩具就朝父母要,一兩次尚可,但經常如此父母也支撐不起。
劉農軍劇照
劉農軍就此動起了邪念,這也是他第一次「作案」,年僅十幾歲的他在玩具店想辦法轉移了老闆的注意力,然後瞬間拿走了想要的玩具。
當時還沒有監控,老闆一直到點貨前都沒發現少了一件。
玩具拿回家後,劉農軍的父母也猜到了這不是偷的就是搶的,但根本沒放在心上,一個孩子「摸走」一個小小的玩具能有多大的罪過?
但這件事對劉農軍來說意義很大,他發現自己喜歡的根本不是手裡的玩具,而是費盡心機偷走玩具的快感,他的邪惡人格從此佔據了他的全部。
更重要的是,這次「作案」讓他對偷這件事產生了很放鬆的心理,他並不覺得這件事不光彩,反倒覺得父母都已經承認了他的行為,那小偷小摸根本就算不上事。
俗話說從小看到大,兒時的性格脾氣往往會影響一個人的一生。
劉農軍雖說不是什麼好孩子,但是不得不說確實很聰明,當時高考輕而易舉就考上了武漢當地的公安學校,並且考進去的專業還是刑偵。
公安學校
要知道公安學校在當時並不好考,可以說是千里挑一,尤其是刑偵專業更是萬里挑一。
但是一個天生的賊考進了公安系統真的是好事嗎?
在學校里,劉農軍研究偷盜就更加方便了。他所學的學科中有一科叫做犯罪心理學,劉農軍對這一科相當痴迷,在班裡成績也是數一數二。
劉農軍在公安學校第二個愛好就是看書,而且只看一本叫做《刑事年鑒》的書,這本書由公安系統內部發行,外界根本就看不到。
《刑事年鑒》的內容都是歷年全國範圍內的大案要案,裏面從作案到偵破再到審訊記錄得都非常詳細。
《刑事年鑒》
可以說這本書相當對劉農軍的胃口,雖然在裏面學到了不少作案經驗,但是他根本瞧不上這些作案手段,每看完一段就會輕蔑地呸上一句「真菜!」
而劉農軍註定不會在公安大學待得太久,不偷東西的劉農軍甚至感覺有些手癢。
恰逢父母有一次一個月沒有給他打錢,劉農軍就在校內作起了案,偷了兩個警用大燈拿出去賣掉來換錢花。
但這是公安學校,沒過多久就抓到了劉農軍,但涉案金額小沒法定罪,學校對他做了開除處理算是懲罰。
大好前程就此斷送,可劉農軍卻不以為然。
劉農軍本打算做個「野賊」,但為了給父母面子,還是再度拿起書本,當年就考上了江漢大學。
在江漢大學,劉農軍也沒有閑着,有了第一次的教訓,他決定在校期間不自己動手,而是培養了一群「手下」,也就是當地的小混混,教給他們盜竊技巧。
有了「技術」加持,每次小混混都能滿載而歸,然後給劉農軍「分紅」,雖然劉農軍沒有親自動手,但這讓他感到無比的自豪和滿足。
也就在那時,「天下第一賊王」的名號就此誕生,劉農軍本人也是相當受用,當地的小混混見劉農軍更是如同見到神明一般。
幾年過去,劉農軍大學畢業,因為這幾年他幾乎沒有親自動手行竊,家裡覺得他已經走上正途,但事實上是因為劉農軍學會了「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當時國家建國剛剛三十幾年,正在大力搞建設,對於古玩這些文化上的東西還沒有騰出手來管理,可劉農軍卻率先發現了「商機」。
當年的新聞報道
以往劉農軍只知道黃金值錢,可萬萬沒想到一件好的古董要比黃金價值高上幾十倍。
劉農軍立即開始學習古玩知識,整天把自己關在屋子裡,父母還欣慰地以為兒子這是開竅了,打算學習考古。
在夜以繼日的學習下,兩年後,劉農軍的文物鑒賞水平達到大成境界,只可惜沒有用到正途。
當時民間有很多文物,有真有假,很多人會在民間花低價收取文物再進行倒手,一件文物可能會倒手三次以上,最終落入香港或者澳門的「產業鏈」中。
而劉農軍的套路不一樣,只要有他看上的文物幾乎不會走眼,他會直接趁人不備將其偷走,然後親自到香港澳門去出手,整個過程可以說是零成本。
博物館
當然他這種做法非常具有危險性,要知道香港黑道並不那麼好搭杠,殺雞取卵的事時常發生,但是劉農軍卻相當精明,經常耍得對方團團轉,最終拿錢走人。
他的手段讓很多香港黑幫都自愧不如,都稱他為「人肉計算機」,可漸漸地,劉農軍發現這些民間的文物要麼損壞嚴重,要麼沒有太大利潤,這讓貪心的劉農軍惡向膽邊生。
要說珍品,那一定是躺在博物館裏,這點劉農軍也有所察覺,他開始將目標指向各個地方博物館,並招攬曾經認識的「業務」好的隊友。
與此同時他又開始學習法律知識和博物館的歷史,包括各大博物館的地形,很多博物館幾個前門、幾個後門、用的什麼安防設備,劉農軍都是張口就來,就這樣他研究了近兩年。
最終劉農軍將目光鎖定在開封博物館,這家博物館其實偷盜起來難度還是很大的,但是裏面文物質量也是最好的,劉農軍篤信富貴險中求的道理,決定試上一試。
開封博物館
一個大膽的計劃在劉農軍腦子裡瞬間生成,除了他本人,劉農軍另外找到了三個慣犯,巨大的利益讓幾個人大腦充血,要知道如果成功,幾個人後半輩子說是衣食無憂也不為過。
值得一提的是,這幾個同夥里有一個叫劉進的人,此人曾經只挖了一個小孔就神不知鬼不覺地偷走了一頭老黃牛,被道上成為「盜神」,但是為人乖張神經大條。
劉進雖然有本事,但劉農軍是本次行動的發起人,而且劉農軍技術更高一籌,並且遇事沉落冷靜,自然而然成了幾個人的老大,人湊齊了以後,他們也開始了行動的第一步。
首先劉農軍帶着一個同夥進行「踩點」,每次都帶着不同的同夥分為幾次進行,以「黃河中下游研討會」為由進行「勘察」。
另外他還給自己取了個假名「陳納德」,並聲稱自己是大學教授,這些都是劉農軍早期漏出的馬腳。
劉農軍
但正是這些馬腳,恰恰沒有被安保人員懷疑,反倒對他毫無保留地介紹起了博物館的安防設備,幾次踩點,劉農軍發現最大的難點就是文物周圍的紅外線警報器。
他還將開封博物館的地形,包括紅外探測器的位置,利用公安學到的知識繪製成了地圖,並且制定了一條作案路線和多條撤離路線。
為了對付紅外探測器,他買了一台回家,對其進行試驗,用各種材質的布料進行遮擋測試,最終發現,紅色的絲絨紅布可以有效阻擋探測器發出的紅外線。
紅外激光探測器
為了這次作案,劉農軍可謂是煞費苦心,他提前教唆同夥偷取了一台白色桑塔納,並將車藏在作案地點附近用來跑路用。
1992年9月17日,夜黑風高,劉農軍等四個人開始了作案,按照計劃,劉農軍和另外一名同夥在外面隱蔽指揮望風,隨時準備接應,另外兩名同夥潛入開封博物館作案。
白色桑塔納
室內的同夥在劉農軍沉着的指引下,作案過程十分順利,紅外探測器也被用紅色絨布罩住,頓時成了廢鐵。
一個小時內,四個人裡應外合運走了68件文物,劉農軍也是相當識貨,被盜文物包括國家一級、二級以及國寶級文物,那些價值較小的他命令同夥碰都不要碰,以免留下指紋。
文物裝車後,幾個人先將贓物藏起來,劉農軍讓他們先各回各家,並且囑咐最後開車走的劉進:「在路上務必把車處理掉,投河,炸掉隨便你。」
而這台白色桑塔納卻成了警方破案的重要線索。
第二天早上,也就是9月18日,博物館員工照常上班,一推開門都不由倒吸了一口立冷氣,幾十個柜子被一掃而空,但是現場並非一片狼藉,可見劉農軍幾人目的性之強。
幾十個柜子被一掃而空
工作人員叫來幾個值班的保安,保安竟然全然不知昨晚發生了什麼,因為一點動靜都沒有,同時工作人員也向警方報了案。
這起案件並不是普通的小偷小摸,警方到達現場後也大吃了一驚,立即將案件升級,請來了當時名聲赫赫的公安局局長武和平來指揮。
武和平何許人也,在就任公安局長前他就是有名的刑偵高手,並且還根據自己經歷過的案件整合寫下過小說,他與劉農軍對偷盜一樣感興趣,但區別是,武和平是為了抓賊。
武和平
武和平調集了兩百多名幹警成立專案小組,這幾乎是建國後第一次為了一起案件調集如此多的警力,這也引起了全國媒體的關注,這條消息在社會上傳的鋪天蓋地。
一石激起千層浪,就連劉農軍都沒想到這短短一個小時的作案會引出這麼大的「排場」。
警方在現場提取信息時發現,實施偷盜的只有兩個人,根據腳印分析,兩個人的身高體重等信息逐漸清晰,但這些都遠遠不足以破案。
博物館
武和平馬上採取措施,在電視上發佈懸賞令,重要信息的酬金為五萬元,這在當時足夠換一台夏利了。
這招果然奏效,一個附近的工人提供了一條重要線索,當晚在中坑南環路包府坑加油站北牆,他曾看到過一台可疑的白色桑塔納,更可疑的是這台車牌照竟然是K開頭的軍牌。
白色桑塔納
武和平馬上分出一部分警力尋找車輛,自己繼續尋找線索,在作案現場,其實更大的難點就是各種信息的干擾,比如博物館的警犬為什麼當晚沒有發揮作用,以及探測器上的紅布。
甚至很多警員認為這塊紅布就是單純為了挑釁警方,但武和平卻有了新的點子,他將現場遺留的作案工具,包括玻璃刀集中起來尋找生產廠家和銷售渠道。
經過精準定位最終把目標鎖定在了武漢,這可以說是已經成功了一半,接着警方就開始排查武漢住宿人員信息,當時並未將精力放在那輛白色桑塔納上。
警方認為盜賊不會傻到作案後還開着那輛車,但恰恰案發三個月後,便衣在街上意外看到了這輛掛着軍牌的白色桑坦納。
為什麼劉農軍千叮嚀萬囑咐,叫劉進處理掉車輛,這輛車還是出現在了大街上呢?
原來劉進是個貪小便宜的人,覺得好好一輛車毀掉可惜了,就開回了武漢市裡,每天帶着不同的女人出去瀟洒。
劉農軍及其同夥
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便衣當時就跟上了這台白色桑塔納,一直跟到海關大門。
最終警方在海關大門附近發現了這台車,但裏面的人卻不知所蹤,而僥倖逃之的人就是劉進。
原本劉進已經算是逃掉了,結果他一個舉動卻自投羅網,年輕的他竟然托另一個同夥楊長明,向警方的人打聽這台車的消息,可見他是多愛這台桑塔納。
警方直接順藤摸瓜拿下了楊長明,楊長明也交代了案件的整個過程,賊首劉農軍的名字也浮出了水面。
但劉農軍確實反偵察能力很強,也是四個人中最後一個被逮捕的,被逮捕當天,劉農軍剛剛在澳門出手贓物,躲到青島準備出海到國外去做整形手術。
就這樣歷時長達四個月的偵查到此結束,918大案成功偵破。
劉農軍幾人被警方抓獲
警方在劉農軍提供的信息下於澳門追回了67件文物,有一件已經流落海外無法追回,因為案情嚴重,劉農軍等四人在第二年被判處死刑。
被捕後的劉農軍仍然對自己犯下的案子耿耿於懷,還驕傲地說:「如果不是劉進那個笨蛋,你們永遠都抓不到我!」
局長武和平了解到劉農軍是前警校學生時,也承認他是個人才,可惜沒走上正途,要不然他會是一個有能力的警察。
法庭
劉農軍在被槍決那天,他也抱着自己「天下第一賊王」的名號永遠地離開了世界,但那年他才剛滿29歲。
如此年輕的生命有着聰明的頭腦卻犯下了滔天大錯,可惜之餘也不禁讓人感嘆「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但話說回來,年僅29歲就以偷為樂可見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正所謂勿以惡小而為之,如果劉農軍的父母理解這句話可能就會挽救劉農軍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