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安排心理暗示和視覺殘留——《咒》

2022年07月12日23:18:33 熱門 1209


精心安排心理暗示和視覺殘留——《咒》 - 天天要聞


精心安排心理暗示和視覺殘留——《咒》 - 天天要聞

精心安排心理暗示和視覺殘留——《咒》 - 天天要聞

今天聊聊中國台灣電影《咒》。

片名Incantation (2022)。


精心安排心理暗示和視覺殘留——《咒》 - 天天要聞


兩天前,7月8日,中國台灣恐怖片《咒》上線Netflix,這距離它在台灣發佈大約相隔了四個月。

國內觀眾對這部電影也是期待已久。去年就有好事者命名了2021年度亞洲四大恐怖片,分別是《南巫》《靈媒》《哭悲》《咒》,然後一群跟風者再推波助瀾了一把。本來關注恐怖片的觀眾並不多,加上近年來質量上乘的恐怖片更是屈指可數,現在橫空出世的「年度四大」經過大肆營銷發酵,着實吊足了觀眾胃口。

其實這個所謂四大本身就是無稽之談,裏面《南巫》是2020年的,《咒》是2022年的。儘管這個噱頭存在漏洞,但忽悠普通人還是足夠了。


精心安排心理暗示和視覺殘留——《咒》 - 天天要聞


先給想看本片、還沒有看過本片的觀眾提一個預警:不要把注意力放在影片中的咒語、手勢、符咒上。

《咒》中會用各種方式讓你去念咒語、做手勢,不管影片中說的多麼情深意切,一律不要聽、不要念、不要做。

想看的觀眾在觀影前要做好心理防範,免得着了導演的道兒。

我在本文中也不會放任何有關咒語、手勢、符咒圖片,大家可以放心閱讀。


精心安排心理暗示和視覺殘留——《咒》 - 天天要聞


如果給所謂四大恐怖片排序的話,那麼《靈媒》>《南巫》>《咒》>《哭悲》。

同樣是偽紀錄片的拍攝方式,《靈媒》顯然精良許多,觀眾也可以沉浸式觀影不擔心被導演算計。《男巫》能夠讓觀眾了解民俗文化,看起來也很有文藝范兒。《哭悲》走的是B級片路線,放在恐怖片環境下天然失了分。

《咒》作為恐怖片恐怖效果尚可,但給人的感覺卻是很不舒服。


精心安排心理暗示和視覺殘留——《咒》 - 天天要聞


本片採用偽紀錄片的拍攝方式。偽紀錄片式的恐怖片佳作很多,從創始者《女巫布萊爾》開始,《科洛弗檔案》《解除好友》《死亡錄像》《鬼影實錄》等不乏佳作,近年來又以《中邪》《昆池岩》為佼佼者。

在經費緊張的情況下,採用偽紀錄片的形式是一個大幅增強恐怖氣氛的方法。

觀眾的視角可以被限制在導演想要呈現的有限範圍內,大大減少敘事難度,也擴大了觀眾的未知範圍。


精心安排心理暗示和視覺殘留——《咒》 - 天天要聞


一般來說,恐怖片都會讓觀眾感到陣陣寒意,這種寒意要麼來自對超自然現象的無力感,要麼來自惡毒人性的傷害。

本片恐怖之處並不在於讓觀眾感受到驚嚇恐懼,而是讓觀眾感到不安。

《咒》中的故事並不新鮮,甚至可以說是一個很老套的故事。而表現出的結果卻是讓觀眾心生寒意。

這種寒意一方面來自故事主人公的自私,另一方面來自導演的居心叵測。


精心安排心理暗示和視覺殘留——《咒》 - 天天要聞


據稱《咒》取材於2005年中國台灣高雄一家六口「中邪」的真實事件。簡單來說就是一家人有了病不就醫,而是迷戀請神,最終都折騰而死。簡而言之就是,一家六口認為自己被神靈附體,都表現出可怕的精神病癥狀,轉向自殘和其他奇怪的行為,他們數天不吃東西,互相毆打,用香燒焦皮膚,吃糞便等。

而電影製作人從未透露與該事件有關的細節,儘管《咒》被廣泛宣傳為「基於真實故事」,實際上該事件沒有可靠的消息來源。

本片劇情圍繞一個古老的詛咒展開,六年前女主角李若男和她的同伴深入偏僻山村冒險,調查當地民俗,結果惹來詛咒。

當年參與冒險的人非死即傷,身邊人也是屢遭不測,後代同樣不能倖免。

李若男重新收養了親生女兒朵朵,為了解開自己女兒身上的詛咒,邀請觀眾一起幫忙分擔詛咒……


精心安排心理暗示和視覺殘留——《咒》 - 天天要聞


能追這部《咒》的觀眾都是身經百戰、經驗豐富的影迷,相信大家看過之後的感覺,是感到被冒犯,而不是被嚇到。

為了給予恐怖片足夠的尊重,我特地在0點後夜深人靜的時候開始觀看。觀影儀式感到了,但看完後卻有種被騙的感覺。

既然影片是一部恐怖片,那麼你可以嚇唬我,但不能騙我。

就像渾元形意太極拳掌門人所說,「年輕人不講武德,來騙!偷襲我!」電影一開始就在給觀眾下套,並沒有給大家一個可以反應的時機,就有點一鎚子買賣的味道了。


精心安排心理暗示和視覺殘留——《咒》 - 天天要聞


《咒》影片本身並沒有什麼新奇技巧,片中出現的片段都是在各類恐怖偽紀錄片中經常使用並被確認行之有效的公式。本片最大的創新點和被人詬病的地方,就是強行將觀眾拉入故事,一同體驗詛咒。

導演安排李若男直接面對攝像機說話,讓觀眾直接參与這場大型在線詛咒活動。

表面看起來,這樣處理能夠增強影片說服力,似乎觀眾能夠親身參與這場冒險。但仔細一想,又會讓人心裏很不舒服,一旦觀眾較了真,那隻會更加不安,落入導演設好的圈套。


精心安排心理暗示和視覺殘留——《咒》 - 天天要聞


《咒》的預告片和電影開篇就給電影定了性,本片強調的是唯心論,核心是你相信什麼、世界就是什麼,意思是這個世界建立在人的意識基礎上。

然後用摩天輪和地鐵兩個視覺殘留例子給自己做佐證。

我們從小接受的就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即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世界在本質上是物質的,物質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物質是第一性的,意識是第二性的,意識是人腦的機能,也是客觀物質世界在人腦中的反映。

而《咒》一開始就偷換了一手概念,把主觀客觀因果倒置,為後續情節發展做好設定。


精心安排心理暗示和視覺殘留——《咒》 - 天天要聞


導演柯孟融在視覺殘留效應方面是一把好手,除了開頭的兩個例子,在影片過程中還大量運用視覺殘留效應。

比如長時間連續播放符咒圖片,黑底白字正中間連續閃動單個漢字,迫使觀眾把注意力集中在屏幕正中間。隨後影片立刻毫無徵兆地切換至全白,觀眾眼中會立馬浮現原來屏幕正中間的符咒。

這時候觀眾已經不是在看恐怖片了,而是在玩導演設計好的心理遊戲。不清楚視覺殘留效應的話,說不定真的有人以為自己被下了咒。


精心安排心理暗示和視覺殘留——《咒》 - 天天要聞


我記得我上小學的時候,就親身經歷過類似分攤詛咒的「晦氣」事。

那時候學校里突然流傳出一種說法,說大家家裡信箱會收到一封沒有抬頭也沒有落款的信件。信件里洋洋洒洒寫了數千字,大概意思就是,收到信件的人要在幾天時間內手動抄寫10遍這封信,然後發給10個不同的人,如果不照辦就會受到詛咒,家裡會發生各種各樣的不幸云云。

我也在我家的信箱里發現了類似信件,上面是小學生字體,歪歪扭扭寫的就是這些散播詛咒的內容。當時我並沒有當回事,轉頭就把信扔了,繼續玩八位機……

我小時候沒學過哲學,但至少知道罰抄10遍肯定不如遊戲機好玩。


精心安排心理暗示和視覺殘留——《咒》 - 天天要聞


大家不要因為李若男是女主角,或者身為母親,就覺得她是好人,或者做的是正確的。李若男從頭到尾的目的就是拉更多人下水。

如果有人在毫無防備的情況下被騙到了,到影片最後一刻肯定會覺得比吃了蒼蠅還難受。


精心安排心理暗示和視覺殘留——《咒》 - 天天要聞

精心安排心理暗示和視覺殘留——《咒》 - 天天要聞

水晶石洞不比教母好看么?

李若男費盡心思,目的就是讓更多的人分擔詛咒。

她先不斷強調教母不能看,給觀眾強化心理暗示,隨後就把困住教母的各種指路童子和鏡子都毀了,還煞有其事地把自己眼睛蒙上,緊接着就開始作妖,其目的就是把教母放出來害人。

李若男的這種論調在盛行迷信和詐騙的地方應該很有市場。但如果放到語言不通的國外,別人看不懂其中的文字,只會當做獵奇;如果放到國內,大家信奉實用主義,不做虧心事不怕鬼敲門,既然這個所謂的神明不能保佑我,那我還信祂個鬼。


精心安排心理暗示和視覺殘留——《咒》 - 天天要聞


精心安排心理暗示和視覺殘留,

完美避開唯物主義和實用主義。

這裡是硬核影迷集散地,歡迎關注公眾號:妙看影視

熱門分類資訊推薦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 天天要聞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雖然說《愛情公寓》這部劇在劇情上充滿了爭議,但是一定程度上,這部劇也是很多人的回憶,是伴隨了一代人的青春回憶,而且劇中的很多角色都成為了經典,他們的口頭禪也一直被拿來玩兒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 天天要聞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談到《愛情公寓》這部火爆一時的歡樂喜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愛情公寓》中那個把曾小賢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現實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劇中的形象也判若兩人。1981年出生在遼寧瀋陽的榕榕,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後來成為了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