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吸管」為何能跟世界做「大生意」?

2022年07月12日19:29:19 熱門 1798

2019-11-14 12:41

一根利潤僅有「8毫錢」的小吸管,每年創造2億多元的產值,產品賣到世界各地;一把雨傘,技術創新後在國外能夠賣到兩三千元;一套東北小鎮生產的俄羅斯傳統手工套娃,竟能打敗外國企業,成為俄羅斯市場的暢銷品……

每年來自全國各地的210多萬種商品從浙江義烏銷往200多個國家和地區。一件件看似「不起眼」的小商品,在這裡書寫着「無中生有」「點石成金」的傳奇。

這傳奇背後,既有無數創業者艱苦奮鬥、精益求精的精神,也有中國匠人們因地制宜、開拓創新的勇氣,更有政府政策推動、中國改革開放發展的紅利。

「小吸管」為何能跟世界做「大生意」? - 天天要聞

義烏第一代小商品市場(湖清門)攝於1982年 義烏市委宣傳部供圖

「無中生有」 「小吸管」藏着大生意

義烏商人,多經歷過「雞毛換糖」的故事。義烏市雙童日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長樓仲平也不例外,14歲開始走街串巷,賣過牙刷,擺過地攤,做過鐵匠,搞過養殖,倒過服裝……從事過20多個行業。1994年,一個偶然的機會,樓仲平選擇了「一根小吸管」,開啟了自己的實業之路,創立「雙童吸管」。

一根小吸管能值幾個錢?樓仲平算過一筆賬:「一根吸管平均銷售價在8厘錢,除去生產、銷售等成本,純利潤只有大約10%。也就是說,生產一根吸管只能賺0.0008元。」然而,就是這種在普通人看來是「低、小、散、弱」的小商品,卻讓昔日的賣貨郎做成了大生意。

勤耕好學、百折不撓的實幹精神,是義烏人勤勞致富的基石。「人的精力有限,一生做好一件事足矣。」這是樓仲平面對困難拋出的實幹宣言,他自己也是這樣做的。吸管雖小,背後的付出卻一點也不少。

建設工廠缺少資金,樓仲平不僅把全部積蓄投進去,還關掉了義烏市場一直在盈利的攤位;沒有行業標準,只有小學文化的他,自己埋頭鑽研製定指標、量化參數。1997年10月,由雙童公司起草的Q/YCSX01《聚丙烯飲用吸管》企業標準審核通過,成為吸管行業最早的產品標準。

中國製造不缺規模,缺的是精益求精的品質。

「在日本奈良的一家一次性筷子工廠,規模很小,設備也不太先進,但生產出來的一次性筷子卻做得像工藝品般考究,包裝極為精緻,售價更是國內同類產品的100多倍!」

2000年的一次日本之行,讓「匠心」這個詞烙印在樓仲平心裏。之後的十幾年裡,他始終堅守在「這根吸管」上。

「小吸管」為何能跟世界做「大生意」? - 天天要聞

在雙童吸管博物館,樓仲平接受人民網記者採訪。 陳琦攝

唯有不斷的創新升級,才能在行業中脫穎而出。加大投入、不斷創新,開發新產品,研究專利產品……如今,走進雙童公司吸管博物館,風車吸管、眼鏡吸管、音樂吸管……造型和功能各異的吸管讓人目不暇接。其中一根小小的愛心吸管,竟然包含四項發明專利。這支可以兩人同時使用,還能防止液體迴流導致交叉感染的「網紅」吸管,單支竟能賣到10多元。

樓仲平和他的企業,正是「義烏製造」轉型升級的一個典型案例,也是當今「中國製造」的一個縮影。

同樣在義烏國際商貿城,一把銷往歐洲市場的雨傘標價高達兩三千元。通過堅持產品自主設計創新,打造自身品牌,浙江星寶傘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吉英走出了一條差異化競爭的道路。她的產品銷往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每周都會有兩三個系列的新款。用張吉英的話說,「我們不僅做品牌,還要做頂級品牌。」

就是憑着這股精益求精的精神,中國的小商品在國際市場上越來越多,越來越火。

「如果在細節上多下些功夫,中國企業一定能開發生產出更好的產品。」日本企業(中國)研究院執行院長陳言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就曾經表示,我們不是製造不出與日本同水平的產品,而是我們的廠商在這方面還沒有足夠的認識,沒有下足功夫。現在,大家的消費能力提高了,想用更精緻更安全的產品,廠商要研究這種需求,了解用戶體驗,不能一味地追求低價。

「無奇不有」 「小商品」變身大IP

義烏小商品市場200多萬種產品中,有一種充滿異域風情的套娃很受外國商人喜歡。它們大部分都來自黑龍江哈爾濱尚志市一個叫一面坡的小鎮。

這兩天,這個小鎮還頂着「東北套娃小鎮」的名號衝上了微博熱搜。

這個小鎮三面環山,周邊緊鄰林區。而俄羅斯套娃的原材料就是這裡的樺樹和椴樹。30多年前,善做木工活的一面坡鎮的手工藝人們發現,原來家裡平時燒火的樹枝都可以製作套娃,成本低廉。於是,心靈手巧的手工藝者們,開始了俄羅斯套娃的製作並逐步形成規模。

「小吸管」為何能跟世界做「大生意」? - 天天要聞

一面坡套娃工人正在製作套娃。 任淑芹攝

「目前年產量達1000多萬套,年產值近2億元,約佔全國套娃生產銷售的90%左右。」一面坡鎮產業項目負責人姜貴祥介紹,目前一面坡套娃除了銷往國內的義烏、哈爾濱等地,還遠銷俄羅斯等多個國家。說到這裡,姜貴祥給記者講了一個故事:有朋友在俄羅斯旅遊,在當地買了一個套娃,覺得比國內更精美。結果到家給家人一看,上面清楚地寫着「Made in China」,還打着一面坡的標識。

在姜貴祥看來,「套娃小鎮」的發展不僅得益於當地豐富的林業資源,更深層次原因是低廉的人力成本、便利的交通環境和能工巧匠們的創新技術。

目前,一面坡鎮有2萬多戶,其中有1000多戶在從事套娃產業。從車、鏇、烘乾到烙燙、繪畫,一個看似簡單的套娃生產要經過十幾道工序,而這些工序也已經在當地形成明確的分工。「這也是別的地方輕易模仿不了套娃生產的原因。」姜貴祥介紹,通過這些分工,當地村民也都有了更高的收入。普通繪畫女工每月能收入3000多元,而鏇工每月最多能拿到10000多元。「他們不用再出去打工,農村婦女在家裡就能把錢賺了。」

除了勞動密集型生產,技術創新也是套娃小鎮迅速發展的重要原因。如今,為了繼續穩住市場,需要「繡花功夫」才能做好的套娃,又被一面坡的工匠們研究出平塗彩繪、烙畫燙金、磨砂、烤漆等多個工藝品種。

放眼中國,我們還可以看到這樣那樣的「鉛筆村」「泳衣市」「襪子城」「吉他小鎮」……

同樣在尚志,一個元寶村的三條晨光鉛筆生產線,年加工鉛筆18億支、鉛筆板3000萬羅,分別佔全國總量的20%和60%。

在遼寧葫蘆島,全球每銷售4件泳裝,就有1件產自這裡,1200餘家泳裝生產企業雲集在葫蘆島興城市,年產泳衣達到2.2億件(套);

在浙江諸暨,一個小城包攬了中國70%的襪子、70%的五金管、80%的珍珠;

在廣東惠州惠陽區秋長街道聚集了200多家吉他製造及相關企業,匯聚了120多個自主品牌,這裡的吉他產量約佔全國的60%、全球的25%,尤克里里的銷量更是佔到全球的80%……

「如今很多企業開始轉向做精做專,一個小而美的企業,也可以把一個小產品做到極致。」華僑大學企業研究院院長陳金龍認為,市場容量是有限的,小商品生產企業需要擺脫「一定要做大做強」的傳統競爭思路,形成一套專而精的成長模式。

「上世紀90年代,義烏『引商轉工』,實施『以商促工、貿工聯動』戰略,依託市場發展小商品加工業,幾乎每家的攤位後面都有小作坊,呈現獨特靈活的『前店後廠』模式。」 義烏市市場發展委員會馬文良副主任介紹,隨着專業化分工,目前義烏有13個國家級產業基地、1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1個省級產業集聚區、1個省級工業園區。逾2.67萬家工業企業依託市場發展,產業集群輪廓初步顯現,湧現出了針織襪業、飾品、工藝品、玩具、拉鏈、毛紡等16個極具競爭力的優勢行業,呈現出「小商品,大產業」「小企業,大集群」「小規模,大輻射」的發展態勢。

「點石成金」 「小縣城」走出大開放

中國的很多小商品發展有着共通的模式:充分利用當地資源、注入手工藝人們的匠心創新精神、以家庭為單位的加工企業。隨着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神州,這些小商品生產經過當地政府的政策扶持,又被飛速發展的交通和電商插上翅膀後,便如雨後春筍般成長起來,更多的「隱形冠軍」從幕後走向台前。

「早期是靠市場,等到發展到一定程度,政府再來介入打造區域品牌、特色產業,推動產業的進一步升級。」陳金龍認為,中國小商品能夠做好做精,一方面,離不開當地的市場環境和資源優勢;另一方面,政府正確引導和扶持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對外樹立區域品牌,做好宣傳,對內規範市場管理,做好服務。

「小吸管」為何能跟世界做「大生意」? - 天天要聞

1982年,義烏宣布正式開放「小商品市場」文件資料。 陳琦攝

「如果農民從事『雞毛換糖』或售賣其他小商品能吃飽飯,甚至致富,那就高度契合黨中央的精神,就不違法。」

37年前,剛擔任義烏縣(現義烏市)縣委書記的謝高華,頂着「走資本主義道路」的壓力,宣布開放「小商品市場」,點燃了義烏人奮鬥創業的激情。3個月後,謝高華再次宣布 「四個允許」:允許農民經商、允許從事長途販運、允許開放城鄉市場、允許多渠道競爭。

2018年,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謝高華作為「義烏小商品市場的催生培育者」被授予「改革先鋒」稱號。

回望義烏髮展之路,政府的引領和扶持作用貫穿始終:頂住壓力開放義烏小商品市場,建設信用體系促進「以信立業」,「跑一次沒辦成窗口」為「放管服」改革加碼……

在義烏經商,有一個特別的門檻:新入場的經營戶必須通過培訓才能上崗。培訓什麼?誠信意識和服務意識。

義烏市場每個商鋪門上都有標識——政府制發的「誠信商戶」小銅牌,上面星星越多,信用越好。用手機一掃商戶二維碼,就能查到商戶信用如何、是否準時發貨、有無拖欠工資。信用評級高的商鋪,義烏給予低息信用貸款等優惠,等級越高優惠越多。而嚴重失信者,會受到收回商鋪、逐出市場的懲罰。

「在義烏,即使是石頭,也有機會發光。」馬來西亞籍商人郭集福說,他常駐義烏後的創業故事,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

2004年,郭集福紮根義烏從事水晶貿易,產品銷往多個國家和地區。眼下,他正忙着籌備馬來西亞國家館。他希望藉助這個平台,幫助馬來西亞廠家的貨物以最實惠的價格、最正規的渠道進入中國,再從義烏賣到全中國、或者全世界。

與此同時,中國產品正在向中國品牌轉變,這其中也包括中國的小商品。

「我們正積極促進市場商品提質創牌。大力推進創新設計進市場,科創產品展示中心、『浙江製造』功能中心、國際品牌聯盟品牌孵化中心等平台進一步發揮好『創新創意、品牌、質量、標準』的集聚引領作用。」馬文良說。

在一面坡,為了防止小企業眾多帶來的惡性競爭,在鎮政府牽頭下,當地在2013年成立了套娃協會,讓整個產業價格更穩定,並實現技術共享和貨源共享。

在國家的支持下,更多「中國製造」正從義烏走向世界。

2011年,國務院批複《浙江省義烏市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總體方案》,這是我國首個由國務院批准的縣級市綜合改革試點,也是浙江第一個國家級綜合改革試點。

「小吸管」為何能跟世界做「大生意」? - 天天要聞

2014年11月18日義烏至馬德里班列首發。 王建明攝

2014年11月8日,首趟「義新歐」中歐班列載着82個標箱從義烏出發。截至目前,「義新歐」班列累計往返運行近900列,國內集聚8省市近2000種商品,國外輻射歐亞大陸37個國家和地區;

2018年,義烏電商交易額達2368億元,其中,跨境電商零售出口約佔浙江全省的1/2;

2019年10月9日,長三角區域首條跨境電商中歐班列——「義新歐」(義烏—列日)eWTP(世界電子貿易平台)菜鳥號正式開通,跨境電商包裹由義烏直發歐洲。

2019年,一個以網紅直播為主題的新「市場」在國際商貿城二區三樓誕生,直播中心共設立22個直播間,邀請網紅和經營戶同時在淘寶直播平台開啟賣貨模式。

「無中生有」 「無奇不有」是很多人對義烏髮展的評價,也是中國小商品市場發展的一個寫照。貫穿其中的,則是一個「點石成金」的手指,以政府「有形之手」匹配、引領市場「無形之手」。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那樣,「推動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中國的小商品正依託「一帶一路」倡議、向線上線下融合、進口出口聯動,讓更多的中國製造從義烏、從惠州、從黑龍江、從網絡上走向全球。從小而美做到全而精,讓更多的中國小商品從「隱形冠軍」走向世界台前。

責編:劉婕

熱門分類資訊推薦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 天天要聞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雖然說《愛情公寓》這部劇在劇情上充滿了爭議,但是一定程度上,這部劇也是很多人的回憶,是伴隨了一代人的青春回憶,而且劇中的很多角色都成為了經典,他們的口頭禪也一直被拿來玩兒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 天天要聞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談到《愛情公寓》這部火爆一時的歡樂喜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愛情公寓》中那個把曾小賢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現實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劇中的形象也判若兩人。1981年出生在遼寧瀋陽的榕榕,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後來成為了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