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始終對每周為他添改筆記的老師念念不忘,重溫《藤野先生》

2022年07月07日00:55:14 熱門 1932

魯迅始終對每周為他添改筆記的老師念念不忘,重溫《藤野先生》 - 天天要聞

魯迅始終對每周為他添改筆記的老師念念不忘,重溫《藤野先生》 - 天天要聞

魯迅始終對每周為他添改筆記的老師念念不忘,重溫《藤野先生》 - 天天要聞

學有成時念吾師

1926年,「三一八」慘案震驚全國,魯迅和眾多學生一起被列入當局黑名單。抱着「換一個地方生活」的想法,他接受了林語堂的邀請,來到了新建的廈門大學。

魯迅將在廈門大學的教書看作一種短暫的「休整」,即便如此,他的課堂依然精彩。上課的鈴聲剛剛敲響,教室里已經坐滿了人,就算是走廊里、窗戶外也是人滿為患。不光是文科學生,法科、理科、商科的學生,和年輕的教師、校外的記者、編輯也都齊聚一堂。

魯迅始終對每周為他添改筆記的老師念念不忘,重溫《藤野先生》 - 天天要聞

當時魯迅在廈門大學講授的課程分別是中國文學史和中國小說史。在中國文學史課程中,他本着「說出一點別人沒有見到的話來」的宗旨進行講義重新撰寫。魯迅進行了文學起源的系統梳理,又對屈原、李斯等作家的文學史地位重新進行了認識。這本講義就是後來出版的《漢文學史綱要》。

在講授中國小說史時,魯迅採用的是在北京的講稿,貫穿着藉助小說這種歷史上難登「大雅之堂」的文學形式的研究來發現其所含的與正統價值相背離的民間價值的思路。

魯迅始終對每周為他添改筆記的老師念念不忘,重溫《藤野先生》 - 天天要聞

正是在這樣純粹的校園生活中,身為教師的魯迅,在闊別日本二十多年之後,回憶起自己的恩師,撰寫了這篇《藤野先生》。

魯迅始終對每周為他添改筆記的老師念念不忘,重溫《藤野先生》 - 天天要聞

紙上得來終覺淺

1902年4月,伴着拂面的春風,22歲的魯迅遠渡重洋,前往日本留學。和許多中國留日學生一樣,魯迅在弘文學院補習日文。魯迅在《藤野先生》中生動描寫了這個景象:

魯迅始終對每周為他添改筆記的老師念念不忘,重溫《藤野先生》 - 天天要聞

東京也無非是這樣。上野的櫻花爛漫的時節,望去也像緋紅的輕雲,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結隊的「清國留學生」的速成班,頭頂上盤着大辮子,頂的學生制帽的頂上高高聳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辮子,盤得平的,除下帽來,油光可鑒,宛如小姑娘的髮髻一般,還要將脖子扭幾扭。實在標緻極了。

「東京也無非是這樣。」一個「也」字,道出了清國留學生在東京帶來的腐朽氣息。「清國留學生」雖然已經離開故土,雖然大多數人都抱着愛國救民的目的而來,但還是「頭頂上盤着大辮子」。魯迅在這裡用了一個富有當地特色的比喻——那辮子將學生制帽頂上高高聳起,好像一座富士山。

魯迅用一個比喻,用一個「標緻」的諷刺,生動活畫出了雖然踏出國門,卻依然保留着千年封建殘餘的清國留學生形象。

這樣的環境令魯迅感到窒息,於是,他便前往仙台的醫學專門學校去了。

魯迅始終對每周為他添改筆記的老師念念不忘,重溫《藤野先生》 - 天天要聞

仙台給魯迅的印象,小,冬天冷的厲害,還沒有中國留學生。然而魯迅卻受到了「物以稀為貴」的待遇:學校不收學費,老師們還特別為魯迅的食宿操心。天氣是寒冷的,條件是簡陋的,但老師是溫暖的。

魯迅在解剖學中的骨學課上,第一次見到了藤野先生:

其時進來的是一個黑瘦的先生,八字須,戴着眼鏡,夾着一疊大大小小的書。一將書放在講台上,便用了緩慢而很有頓挫的聲調,向學生介紹自己:「我就是叫作藤野嚴九郎的······」

藤野先生是這樣一位普通又熱愛醫學的老師,他拿來的那些書,便是解剖學從最初到現今關於這一門學問的著作。

當藤野先生說話時,課堂上有發笑聲,那是不及格的留級學生。於是這些留級生給學生們講藤野先生的典故。

魯迅始終對每周為他添改筆記的老師念念不忘,重溫《藤野先生》 - 天天要聞

這藤野先生,據說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時竟會忘記帶領結;冬天是一件舊外套,寒顫顫的,有一回上火車去,致使管車的疑心他是扒手,叫車裡的客人大家小心些。

穿衣服不講究到讓人誤認為是扒手,確實是不修邊幅至極。這樣一位衣着稀里糊塗的先生,他教課如何呢?大約一周後,藤野先生找來魯迅,提出想看看魯迅抄錄的講義,並說此後每星期都要送給他看一回。

我拿下來打開看時,很吃了一驚,同時也感到一種不安和感激。原來我的講義已經從頭到末,都用紅筆添改過了,不但增加了許多脫漏的地方,連文法的錯誤,也都一一訂正。這樣一直繼續到教完了他所任的功課:骨學、血管學、神經學。

那些紅色的筆跡,讓魯迅感到不安,感激——藤野先生的認真嚴謹對照出了自己的粗枝大葉。這樣的修改並非一次,而是持續到所有藤野先生教授的三門課程。

這樣嚴謹、認真,關愛學生的老師,怎能不讓魯迅尊敬?

還有一次,藤野先生將魯迅叫到研究室,指着魯迅講義上的一個圖說,「你看,你將這條血管移了一點位置了。——自然,這樣一移,的確比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圖不是美術,實物是那麼樣的,我們沒法改換它。現在我給你改好了,以後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樣的畫。」

這是藤野先生對於科學的認真態度,也代表着他的專業精神,科學就是如此,來不得半點虛假。於是當魯迅在參加了解剖實習後,藤野先生非常高興,說曾經擔心魯迅不肯解剖屍體,因為聽說中國人是很敬重鬼的。

藤野先生從來沒有因為魯迅是中國人而另眼看待,冷落鄙視,反而百般關照,切身處地為魯迅着想。

魯迅始終對每周為他添改筆記的老師念念不忘,重溫《藤野先生》 - 天天要聞

但周圍的環境終於還是惡劣起來,魯迅收到了諷刺意味的匿名信,認為魯迅得到了老師泄漏的題目。

在學校放映的片子里,魯迅看到了日俄戰爭中被槍殺的中國人,而圍觀的中國人自然是麻木不仁的。

這樣旁觀者的形象,形成了後來魯迅小說中獨特的一類人——旁觀者。革命黨人夏瑜被殺頭時有旁觀者,祥林嫂哭訴的時候也有旁觀者,《風波》中七斤受到恐嚇時,村人是旁觀者······

魯迅始終對每周為他添改筆記的老師念念不忘,重溫《藤野先生》 - 天天要聞

這些都來源於那次細菌課上,那一段旁觀者刺耳「萬歲」歡呼聲的片段。

魯迅認識到精神上的醫治比身體的醫治更加急迫,重要。

到第二學年終結,魯迅找到藤野先生,告訴藤野先生自己將要不學醫學,離開仙台。

魯迅始終對每周為他添改筆記的老師念念不忘,重溫《藤野先生》 - 天天要聞

藤野先生的「臉色彷彿有些悲哀,似乎想說話,但竟沒有說。」臨走之前幾天,藤野先生送給魯迅一張照片,還叮囑魯迅將來要寄給他相片,並時時通信告訴他此後的狀況。

魯迅離別後自覺近況無聊,終於沒有寄給藤野先生一封信和一張照片。在舊中國水深火熱的日子裏,提筆,寫信,雖然是給自己的恩師,也便成了一件奢侈的事情。

話雖多,卻無從提起。

魯迅自認為藤野先生是最使自己感激和最鼓勵自己的一位。因為那些來自藤野先生的影響:

「熱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誨,小而言之,是為中國,就是希望中國有新的醫學;大而言之,是為學術,就是希望新的醫學傳到中國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裡和心裏是偉大的,雖然他的姓名並不為許多人所知道。」

魯迅始終對每周為他添改筆記的老師念念不忘,重溫《藤野先生》 - 天天要聞

魯迅始終對每周為他添改筆記的老師念念不忘,重溫《藤野先生》 - 天天要聞

明月何曾是兩鄉

魯迅將藤野先生修正的講義裝訂成三冊,作為永久的紀念收藏着。但不幸在遷居時遺失。只有藤野先生的照片至今懸掛在北京寓所的東牆上,就在魯迅書桌對面。每當疲倦時,魯迅看到藤野先生黑瘦的面龐,好像正要說出抑揚頓挫的話來。於是魯迅繼續寫那些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惡痛絕的文字。

魯迅離開不久,仙台醫科專門學校被併入東北帝國大學。在學校合併過程中,藤野先生被迫提出「請求免職」。後來,藤野先生回到故鄉開設私人診所。

魯迅始終對每周為他添改筆記的老師念念不忘,重溫《藤野先生》 - 天天要聞

三十年行醫生涯,藤野先生從來不向貧苦的病人收取診療費,患者送來的禮物也被他退還。

1935年,《魯迅選集》譯成日文在日本出版,在日本產生了很大的反響。藤野先生的長子藤野恆彌從教漢文的老師那兒聽說了這篇文章,說「這本書上寫了你父親的事,你拿去看看。如果真是那麼回事,給我們也講一講那些事情。」

藤野先生看到了這篇著名的散文。在記者採訪中,藤野先生提到,自己所做的只不過是為魯迅修改了一些筆記。當時社會上有日本人說中國人壞話的風氣,由於自己曾經少年時學習過漢語,所以尊敬中國的先賢,同時感到要愛惜來自這個國家的人們。

魯迅始終對每周為他添改筆記的老師念念不忘,重溫《藤野先生》 - 天天要聞

這便是藤野先生本着一位老師的初衷,對於魯迅當年認真教誨的原因所在。這些難能可貴的品質,點亮了魯迅對理想追求的火焰,終於在廈門,魯迅也成為大學教授的時候,發揚光大。


魯迅始終對每周為他添改筆記的老師念念不忘,重溫《藤野先生》 - 天天要聞

這也讓我們思考,在科學發展日新月異的今天,對於學生而言,怎樣的老師,才能超越「注滿一桶水」的教育,點燃學生理想的「火花」?

1945年8月,藤野先生永遠倒在了前往診所的路上。魯迅和自己的恩師藤野先生一樣,終生都在為喚醒國人而努力,奮鬥到了生命的最後一刻。

- 作 者 -

張園,碩士畢業於哈爾濱師範大學現當代文學專業,任職於西安交大附中,中教一級。出版作品百萬字計,曾榮獲2007年黑龍江省高考優秀閱卷員(高考語文作文閱卷)。2018年出版個人歷史作品《春秋戰國之諸侯爭霸》(鐵道出版社出版,四卷本80萬字),2019年入選北京大學出版社述評組,2020年入選喜馬拉雅「古籍喚醒」計劃,完成喜馬拉雅文史主播學習,並主講「《古文觀止》背後的故事」。

-END-

作者 |張園

責編 | 鄧茜

實習編輯 | 哥舒

版權聲明

本文系「讀者·新語文」獨家稿件,版權及解釋權歸「讀者·新語文」所有。

個人或平台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本授權只針對「讀者·新語文」原創文字內容。涉及非原創內容、圖片、音視頻等第三方合法權利的授權,請自行聯繫相關權利方單獨授權。

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台觀點。

熱門分類資訊推薦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 天天要聞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雖然說《愛情公寓》這部劇在劇情上充滿了爭議,但是一定程度上,這部劇也是很多人的回憶,是伴隨了一代人的青春回憶,而且劇中的很多角色都成為了經典,他們的口頭禪也一直被拿來玩兒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 天天要聞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談到《愛情公寓》這部火爆一時的歡樂喜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愛情公寓》中那個把曾小賢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現實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劇中的形象也判若兩人。1981年出生在遼寧瀋陽的榕榕,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後來成為了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