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群太監在宮裡追溥儀一下午,就因為他偷吃一口肘子|北洋奇譚08

2022年07月04日22:45:15 熱門 1018

原創: 金醉

【北洋奇譚】是魔宙的歷史非虛構欄目

由老金講述近代中國的真實故事,或奇趣話題

從而達到娛樂和長見識的目的

有群太監在宮裡追溥儀一下午,就因為他偷吃一口肘子|北洋奇譚08 - 天天要聞


大家好,我是金醉。

這幾天,在看一本書《清宮擷珍—清代帝王生活側影展》。這書是五年前出版的,收錄了北京藝術博物館的112件清代文物,全是彩圖,印得很精緻。

翻着書發現一個挺有意思的事兒:清朝的皇帝真是一個賽一個的瘦。開國幾代君主還保留着一些馬上民族的粗獷范兒,到了清末那幾位都成了文弱書生。

有群太監在宮裡追溥儀一下午,就因為他偷吃一口肘子|北洋奇譚08 - 天天要聞

上面一排是清末五位皇帝的畫像合集,從左到右,依次是道光、咸豐、同治、光緒、溥儀,都很瘦,沒半點吃貨的樣子。和下面那排明末的四位皇帝神宗、光宗、熹宗、思宗一對比,體型差異實在太明顯。

想搞清楚原因,又找了些清宮回憶錄之類的書。

看完,發現清末的皇帝瘦是有道理的——伙食不行。一般都以為,當皇帝還不是天天山珍海味,想吃什麼有什麼。

實際上恰恰相反,清末的皇帝小時候連飯都吃不飽,經常餓肚子。源頭是清室的奇葩皇家育兒理念:「要想小兒安,三分飢和寒」。

按宮裡的規矩,皇帝每餐連菜帶主食總共有48道菜,叫全份兒。同治6歲登基,每餐也吃全份菜。但菜上來後,不讓他看見,找一個太監替他吃。

把小皇帝們逼得沒辦法,跑去太監屋裡翻東西。翻出點啥,拿着撒腿狂奔,後面追着幾個太監口中奪食。

有群太監在宮裡追溥儀一下午,就因為他偷吃一口肘子|北洋奇譚08 - 天天要聞

這是溥儀三歲時在醇親王府里拍的照片。

這一年,溥儀從醇親王府里被抱進了宮,在懵懂無知中成了清朝的最後一代皇帝。

末代皇帝溥儀有一段悲慘回憶。

也是他6歲的時侯,有一次栗子吃太多,撐着了,太后隆裕只准他喝糊米粥。連喝一個多月,天天嚷肚子餓也沒人管。一天游中南海,太后叫人拿塊干饅頭給他餵魚玩。

因為餓得厲害,溥儀下意識地就把饅頭塞嘴裏了。

隆裕見了,不反思為啥給孩子餓成這樣,還管得更嚴。

之後有一天,溥儀看見各王府給太后進貢的隊伍停在西長安街,立馬奔過去,打開一個食盒,滿滿都是醬肘子,抓起一隻就咬。隨侍的太監一看了不得,趕緊去搶。

溥儀拚命抵抗,孩子小,又沒吃飽,沒什麼力氣,到嘴的肘子還是被太監搶跑了。

有群太監在宮裡追溥儀一下午,就因為他偷吃一口肘子|北洋奇譚08 - 天天要聞

在自傳《我的前半生》里,溥儀提到這隻被搶走的醬肘子,語氣很是惆悵,「好香的一隻肘子啊」。

等溥儀長大每餐能吃很多道菜的時候,他發現皇帝的職業套餐就倆字——難吃。

宮裡的御膳,從菜肴的原料、配方、調料到烹制手法,幾百年沒變過。一道燕窩鍋燒鴨子,他太爺爺道光帝吃着什麼味兒,他吃的還是那個味兒。

這是宮中一貫的舊例,不論何時何地,皇帝吃的一切菜點味道不許改變。

內務府還要派筆帖式檢查,御膳房的每一道工序在交接時都要登記入冊。皇上吃了菜,是賞還是罰,一查就知道落在誰頭上。

有群太監在宮裡追溥儀一下午,就因為他偷吃一口肘子|北洋奇譚08 - 天天要聞

這樣一來,御膳房不許創新,也不敢創新,只求不出岔子,並不在乎菜式的改進。

御膳難吃,也因為傳膳流程太長,從做好到擺到皇帝跟前,要費大半天功夫。除了冬天的火鍋,大部分菜品早過了火候,溫溫吞吞,少了那種熱騰騰的勁兒。

對中式菜肴來說,就特別影響口感。粵菜小炒極講究「鑊(huò)氣」,猛火高溫快速催熟食材,上菜速度一點慢不得。

有群太監在宮裡追溥儀一下午,就因為他偷吃一口肘子|北洋奇譚08 - 天天要聞

粵菜極講究的「鑊氣」,就是電影《一步之遙》里說的「鍋氣」。做菜有「鑊氣」,廚房要保證食材新鮮,廚師刀工好,物料切得大小厚薄整齊適中,便於猛火急炒能迅速炒熟炒香。廚師還要熟練,從切物料到裝盤動作快。餐館管理也要好,上菜必須迅速。

宮裡的御膳就不行,菜都是在景運門外的「外御膳房」做好,放進挑盒裡,再送到養心殿旁的「內御膳房」。

內膳房裡,備有幾隻炭箱,裡頭有一塊鐵板。菜送來就放在鐵板上,用炭火烘着備用。

一聲「傳膳」令下,烘烤多時的御膳被裝進紅漆盒子里,由太監們捧着,送到皇帝指定的就餐地。

到了冬天,傳膳時會用黃雲緞的棉包袱(宮內俗稱被窩)裹住漆盒。食具也從瓷器換成銀器,上桌後用一個裝熱水的瓷罐托着。

北京冬天零下十幾二十度,被窩、熱水罐能起什麼作用。

有群太監在宮裡追溥儀一下午,就因為他偷吃一口肘子|北洋奇譚08 - 天天要聞

外御膳房在景運門外,即乾清門廣場東面。景運門做為通往內廷的重要禁門,平時嚴禁官員人等擅入。

內膳房在養心殿旁,全由太監負責。兩個膳房離着有500米遠。

所以,御膳吃的不是味道,吃的是另外兩個字——排場。

「吃一看二眼觀三」,宮裡流傳着這麼一句話,形容御膳菜品之多。一餐幾十道菜擺出來,就是充充門面,以顯示皇家驕人的氣度風範,實際上就是鋪張浪費。

大清亡國溥儀退位後享受國民政府的優待條件,一餐照樣六七十道菜。但在他看來,御膳就是「華而不實,費而不惠,營而不養,淡而無味」,根本不值得動筷子。

那溥儀每餐吃什麼?隆裕太后送的菜。

隆裕太后有自己的小廚房,是從她姑姑慈禧那兒繼承過來的。

有群太監在宮裡追溥儀一下午,就因為他偷吃一口肘子|北洋奇譚08 - 天天要聞

隆裕是慈禧的親侄女,也姓葉赫那拉。這是隆裕中年時的照片,圍着她的是一群太監。

她長得並不好看,光緒也不喜歡她,是迫於慈禧的壓力,才選她做了皇后。

清宮裡,給太后做菜的叫壽膳房,水平一樣不咋地。

慈禧在世時,太監總管李蓮英為了給她改善伙食,辦了兩個野味廚房,專門聘請宮外的名廚做菜。慈禧不吃獨食,每餐會把野味廚房做的菜,賜幾道給皇帝嘗嘗。

幾代皇帝就靠太后送的菜充饑。

吃這些菜時,皇帝還要守規矩,為保重「龍體」起見,不能貪食。據說宮裡是一道菜不超過三口。

太監侍奉皇上吃飯時要機靈,會看眼色。皇上看哪一道菜,就把菜往他跟前挪挪,再用羹匙舀到布菜碟里。皇上要覺得好吃,就再舀一次,然後立刻撤菜。

這麼做,是為避免皇帝吃得太多,把身體撐出毛病,也怕人摸清皇帝的飲食喜好下毒。

有群太監在宮裡追溥儀一下午,就因為他偷吃一口肘子|北洋奇譚08 - 天天要聞

清末,慈禧太后一餐多的時候要吃百來道菜。跟這張影視劇照一樣,面前擺得滿滿當當。

御膳的排場之大,從清宮每天用掉的食材數量也能看出來。

溥儀曾經算過一筆賬,他一個5歲的孩子,照皇宮的定例,每天用掉的肉有:盤肉(大肘子)22斤,湯肉5斤,豬油1斤,肥雞2隻,肥鴨3隻,菜雞3隻。

再帶上隆裕太后和瑾、瑜、珣、瑨四位太妃的分例,一個月總計要用將近四千斤肉、四百隻雞鴨。

每日,太后、太妃的小廚房還要添菜。宮中各處人等也得吃飯,一個月光買肉、魚、蛋等菜,花費近一萬一千六百兩銀子。

有群太監在宮裡追溥儀一下午,就因為他偷吃一口肘子|北洋奇譚08 - 天天要聞

在自傳《我的前半生》里,溥儀把隆裕太后和四位太妃每月的肉類用量做了個統計表。五個人,一個月要用掉肉3150斤,雞和鴨各74隻。溥儀自己一個月還要用掉肉840斤,雞和鴨共240隻。

這還不包括早、晚膳前後,皇帝隨叫隨吃的8盤餑餑(即點心)。每做一盤餑餑,要用上等白面4斤,香油1斤,還需不少芝麻、澄沙、白糖、核桃仁和黑棗。

皇帝每天還要喝茶、喝牛奶。

御茶房裡得天天給他備着75包茶葉(每包2兩)、100斤牛奶。給皇帝煮茶的水都是專門從北京城外的玉泉山運來的,每天12罐。

皇帝只喝玉泉山的水,這是乾隆定下的規矩。據溥儀的弟弟溥傑說,清末皇宮裡的運水車是一代代傳下來的。車上插着黃色的龍旗,每天把蓋着綉龍大苫布的四個大水桶送進宮。水車從西直門進出城時,城門必須為它啟閉。

有群太監在宮裡追溥儀一下午,就因為他偷吃一口肘子|北洋奇譚08 - 天天要聞

民國西直門

皇宮的運水車每天從西直門出入,民初內戰,各城門關閉甚嚴,除了軍人和外國人,任何人不許出入,可這輛插着黃旗的水車,照舊通行無阻,被人嘲笑是一輛「外國水車。」圖為民國西直門照片。

宮裡還要用大量的水果,不一定吃進肚裏。

像慈禧太后,喜歡用水果熏香。在自己睡覺的儲秀宮裡,放了五六口大缸,每逢初二、十六,讓宮女們用新鮮的南方水果,如佛手、香櫞、木瓜之類,換掉缸里的舊水果。

一月「換缸」兩次,儲秀宮裡一年到頭,都能聞到那種清甜的果香味。

有群太監在宮裡追溥儀一下午,就因為他偷吃一口肘子|北洋奇譚08 - 天天要聞

圖上這盤就是慈禧太后用來熏香的佛手和香櫞,兩種都產自中國南部省份,如台灣、福建、廣東、廣西、雲南。

佛手和香櫞的果肉都很厚,香氣濃。

御膳房在清廷就是個Bug一般的存在:耗費了大量的銀子,水平還不咋地,難以讓皇室滿意。

直到民國十三年(1924年),也就是廢帝溥儀被趕出故宮的前一年,御膳房才被裁撤。

這一撤,一下子就有幾萬人沒了飯吃。

不光指被開掉的御膳房廚役和他們的老婆孩子,還有一大幫等着吃「剩菜」的宮外平民。

想想看,做一餐御膳,只用那麼多食材中的精華部分,做出幾十道菜來,皇帝還就動了那麼幾樣,吃了幾口。剩下的能不多麼!

怎麼處理?《太監談往錄》里提過壽膳房的做法。

慈禧太后用完膳後,除了賞給帝妃王公各色人等的「克食」,剩下的菜撤回膳房,由膳房首領分着吃,底下的廚役也有份例。

最後的殘湯剩飯混在一起,賣給神武門、東華門、西華門外專做折籮飯菜的小販兒。小販兒挑回家,整理煮熟,街頭十個大子兒一碗,管叫窮人吃飽。

有群太監在宮裡追溥儀一下午,就因為他偷吃一口肘子|北洋奇譚08 - 天天要聞

宮裡每天做菜,還會剩下大量的邊角料,如雞頭魚尾、頭腦下水一類。會以市價的一半,賣給宮外的二葷鋪小館。

有群太監在宮裡追溥儀一下午,就因為他偷吃一口肘子|北洋奇譚08 - 天天要聞

從清宮流入民間的,除了剩菜,還有一些菜品。比如北京平民小吃的代表鹵煮火燒,就是御膳「蘇造肉」的平民簡化版。

「蘇造」其實原本是「蘇灶」。相傳乾隆下江南的時候,嘗了一位蘇州籍廚師的手藝,很滿意,就把這位廚師帶回了紫禁城,還專門在御膳房設立了「蘇灶局」。

「蘇灶局」做菜有個秘訣,會根據時令節氣的不同選用丁香、官桂、甘草、肉果等中藥材,裝在紗布小包里,煎湯調味。

後來這秘訣傳出了紫禁城,東華門外的早點鋪子也賣起了「南府蘇造肉」。一口大鐵鍋里排着兩寸多寬的長方片豬肋條肉,濃湯煮到酥爛。

光緒年間,人窮了,吃不起豬肋排,就吃便宜的豬頭肉,再吃更便宜的豬下水。

小腸、豬肺等宮裡不用的邊角料,經各種藥材調味做成的「鹵」一煮,就是一道「鹵煮小腸」。裏面又加進了火燒、炸豆腐,油大,肉味兒濃厚。

民國時,拉洋車、賣苦力的底層民眾就愛這口,又有湯又有菜,解了饞,還管飽頂餓。

有群太監在宮裡追溥儀一下午,就因為他偷吃一口肘子|北洋奇譚08 - 天天要聞

這是一副老北京民俗畫《賣鹵煮火燒》,是現代畫家牧野的作品。這個賣鹵煮的小攤兒,食客不多,老闆正在案上切火燒。

豬下水有臟氣兒,尤其是小腸。要除掉小腸的腥臊氣,得把腸衣翻過來,摘了腸油,再用鹽和鹼反覆搓揉。

吃鹵煮也得趁熱,最好是從滾開的鍋里盛出來,幾大口吃完。一冷,鹵煮的湯就變得溫吞油膩,碗里的下等肉也凝結到了一塊兒。

這道小吃上過隆裕太后的餐桌。按御膳的傳法,一盤鹵煮豆腐擺到太后面前時早就涼了,真動筷子大概會讓她犯噁心。

有群太監在宮裡追溥儀一下午,就因為他偷吃一口肘子|北洋奇譚08 - 天天要聞

這份溥儀抄錄的膳食單,是某天隆裕太后的早膳菜單。一共有二十多道菜,「鹵煮豆腐」在倒數第二行。

還有一道用羊下水做的北京特色小吃,在清宮裡絕對吃不着,叫水爆羊肚兒。

爆肚兒特別講究上菜方法,得一盤一盤兒上。一次下鍋只有半小碗兒,大概二兩。出鍋後,爆肚兒脆嫩,稍微一涼就返生,時間久了嚼不動。

皇帝要在清宮裡吃爆肚兒,估計要把掌勺兒的廚子杖斃。

吃爆肚也有順序。先要最粗硬的肚板兒,吃完一盤,再要肚蘑菇、百葉,最後來盤又白又厚又軟的肚仁兒,蘸着芝麻醬、醬油、辣油、香菜、蔥花混成的調料,香。

有群太監在宮裡追溥儀一下午,就因為他偷吃一口肘子|北洋奇譚08 - 天天要聞

左邊是盤肚板兒,右邊是盤肚仁兒,一黑一白,差別很大。

北京最出名的爆肚兒店在東安市場,一家叫「爆肚兒王「,一家叫」爆肚兒馮「。城裡小的爆肚兒攤遍地開花,很受普通大眾歡迎。

別以為老北京愛吃的東西上不了檯面,宮裡還有好幾道御膳是從民間傳入的。風味最獨特的要屬豆汁兒

有群太監在宮裡追溥儀一下午,就因為他偷吃一口肘子|北洋奇譚08 - 天天要聞

豆汁兒配焦圈再來一碗辣菜絲兒,是最正宗的老北京吃法。護國寺、「磁器口豆汁店」的豆汁兒味道都很正。

不是老北京人,喝不慣豆汁兒。

寫過一堆「雅舍談吃」的民國美食家梁實秋說,豆汁兒的妙在酸,酸中帶餿腐的怪味。

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北京城裡的一家粉房見缸里的漿水放了一天,出了種酸味,熬熟後味道獨特。往外一賣,喝的人越來越多。

乾隆帝見北京城時興這種新鮮小吃,就招了兩三個豆汁兒匠,派在御膳房裡當差。

豆汁兒進了宮,仍保持低廉的身價,民間窮苦的平民都喝得起。

每年8月,北京城裡開始有有豆汁兒挑子賣熟豆汁兒,也叫「豆汁兒粥」。

有群太監在宮裡追溥儀一下午,就因為他偷吃一口肘子|北洋奇譚08 - 天天要聞

這是京味兒畫家楊信創作的民俗畫,一個豆汁兒挑子,左邊的鍋還冒着熱氣,右邊的案子圍着一圈喝豆汁的小孩兒

跟上面那幅民俗畫一樣,豆汁兒挑子一頭是火爐大鍋,煨着豆汁兒保溫,另一頭是個做飯台用的木案,上面碼着碗盞、筷子筒、鹹菜絲兒。

木案下放幾隻小板凳,食客圍坐着,喝一口熱豆汁兒,夾一筷子辣鹹菜,又熱又辣,吃得滿頭大汗。

王公府第里的上等人不會到這種小攤上來,想喝豆汁,派個下人或老媽子買一鍋回去,重新加熱再大喝特喝。買時,不忘要一碟子挑子上的辣鹹菜。

據說慈禧太后也好這口兒,在宮裡常喝。她還喜歡吩咐御膳房特製一種小窩頭。

窩頭這種粗食,是慈禧在逃難路上偶然吃到的。

庚子年(1900年)八國聯軍攻入北京城,慈禧太后換上民間裝束,帶着光緒一行人倉皇出逃,離宮時只帶了點散碎銀子。沒想到一路兵荒馬亂,有錢也買不到吃的,有時連水都喝不上。

隨行的侍叢里,有人給慈禧獻上了一個玉米面窩窩頭。餓的時候,窩頭這種糙食兒吃在太后嘴裏,變得又香又甜。

回宮後,慈禧點名要吃。御膳房就在磨得極精細的玉米面里,摻入黃豆粉、白糖和糖桂花,做成一口一個香甜面軟的小窩頭。

有群太監在宮裡追溥儀一下午,就因為他偷吃一口肘子|北洋奇譚08 - 天天要聞

圖為北海公園仿膳飯莊賣的宮廷點心,左邊是小窩頭,右邊是豌豆黃,都是黃澄澄的,很有皇家范兒。

流入宮廷後粗食精做的點心,還有一道豌豆黃。

民間街頭小販兒賣的是粗豌豆黃。做時豌豆不去皮,連皮一塊兒取豆沙。上大鐵鍋蒸熟後,直接翻轉放到木板上,蓋塊白紗布,就推在車上出來賣了。

隨賣隨切,三四個銅板就能來一塊兒,一般勞動人家愛買着當早飯吃。

進了宮,豌豆黃的製作工序變得精細。要選用上好的白豌豆,去皮煮爛後用大小蘿篩個十幾遍,讓過濾好的豆沙不含一點渣滓。再用鮮桂花和蜂蜜調出甜味,定型冷凍後跟金黃色的緞子一樣光潔平滑。

要論工序複雜、製作精細,民間小吃往往趕不上宮廷御膳。如果單論滋味,同一道菜,宮裡做的倒不一定最好。

就拿北京的大眾美食燒羊肉說吧,常上御膳菜單,慈禧太后也很愛吃。

愛到什麼地步,專門給北京城裡做醬牛羊肉的老字號月盛齋發了四塊腰牌,方便店伙送特供燒羊肉進宮。

在月盛齋老店的店堂里,掛着這麼一塊匾額:「前清御用上等禮品,外省行匣,各界主顧無不讚美,天下馳名」。

有群太監在宮裡追溥儀一下午,就因為他偷吃一口肘子|北洋奇譚08 - 天天要聞

月盛齋

月盛齋,全名月盛齋馬家老鋪,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開業,位於前門大街路西,是京城做牛羊肉的著名老字號。清朝詩人楊靜亭在《都門雜詠》中曾賦詩一首:「餵羊肥嫩數京中,醬用清湯色煮紅。日午燒來焦且爛,喜無膻味膩喉嚨」,極力誇讚月盛齋的燒羊肉。

沒錢也想吃燒羊肉,就去隆福寺出名的百年老店——白魁。

白魁是人名,乾隆年間開了這家清真飯館。店名原叫「東廣順」,幾易其主,烹制燒羊肉的手法一直沒變,店號也就一直叫「白魁」,反倒比招牌更響。

到了民國,白魁的店堂依舊很小,只能放下七八張粗木桌子,桌前放長條板凳,不算上檔次。

燒羊肉也不貴,買十個銅板以上的肉或雜碎,附送一小碗熱騰騰的老料原湯。

老主顧買了燒羊肉,端着碗就去了隔壁的灶溫。

灶音讀作「遭」,也是一家有名氣的百年老店。原名「隆盛號」,因生意興隆,爐灶總是熱的,「灶溫」的別名兒就叫了開。

灶溫的老闆擅長做抻面,拿手絕活兒是抻出一碗細絲。

進了店,要一碗抻面,再澆上白魁的老湯,就着燉得爛乎乎的燒羊肉,趁熱幾口就能扒拉進肚兒,回味豐厚。

有群太監在宮裡追溥儀一下午,就因為他偷吃一口肘子|北洋奇譚08 - 天天要聞

這張民國時的老照片,拍的是一位抻面師傅。灶溫的條件估計跟這店差不多,就是個低檔小飯鋪。

到這兩家店吃飯的,既有拉車、賣苦力的城市貧民,也有賣筆杆子的文化人。寫《老饕漫筆》的趙珩說,灶溫還是民國新詩人陳夢家推薦給他的。

同是一道燒羊肉,送進宮裡吃的是特權,來白魁是吃一種熱乎乎的人情味。花費不多就能撐到肚兒圓,對底層貧民來說,是享受也是恩賜。

在民國北京吃喝玩樂的福地東安市場里,有家大飯莊和白魁、灶溫這種小飯鋪子一樣,也很有人情味。

有群太監在宮裡追溥儀一下午,就因為他偷吃一口肘子|北洋奇譚08 - 天天要聞

這是民國時的東安市場。

東安市場算是中國最早的一家 shopping mall,遍布各種檔次的餐館、食品店。《京華百二竹枝詞》中就寫道:「新開各處市場寬,買物隨心不費難,若論繁華首一指,請君城內赴東安。」

這家大飯莊名頭很響亮,說了大家都知道——東來順

東來順飯莊開在東安市場的北門,掌柜的叫丁德山,逃荒來的北京,是個苦出身。

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東安市場開闢時,丁掌柜就到北門擺攤,賣點清真小吃豆汁、扒糕。三年後,小攤換木棚,掛牌「東來順粥鋪」。

生意越做越好的時候,趕上民國二年(1913年)的北洋軍嘩變,東安市場被一把火燒了個乾淨。

第二年,丁掌柜在原地蓋起幾間瓦房,重新開張,更名「東來順羊肉館」,做起了涮羊肉生意。選肉精、刀工細、調料絕,食具又講究,成了知名的大飯莊。

有群太監在宮裡追溥儀一下午,就因為他偷吃一口肘子|北洋奇譚08 - 天天要聞

《東來順涮羊肉——地道》

這幅民俗畫有個題名《東來順涮羊肉——地道》,是現代畫家牧野的作品。東來順的羊肉出自內蒙古的大尾巴綿羊,而且只用二至三年的閹割公羊或僅產過一胎的母羊,以保證肉質嫩而不「柴」。刀工細,講究切出的肉片薄如紙、勺若漿、齊似線、美如花,所以吃着地道。

「窮人身上賠點本,闊人身上往回補。」丁掌柜發了財沒忘本,在東來順設立了一種低檔市口「大板凳」,賣各種價錢低、分量足的平民吃食,像餃子、玉米餅一類。

拉洋車、擺小攤的都愛上「大板凳「來,沒錢的學生也能在這兒包飯,價錢比在學校吃伙食還便宜。

「大板凳」每天的生意都十分紅火,店堂能讓百來號人同時吃飯還經常客滿。這裡熱熱鬧鬧的人氣兒,在清宮用膳時絕對沒法兒感受到。

皇室成員吃飯實行分桌制。大多數時候,各個「主子」都是一個人單獨用膳。

溥儀的弟弟溥傑回憶,在醇親王府時,他和兩個妹妹跟着祖母吃飯,是在祖母屋裡另開三個小桌兒,各吃各的。每次祖母桌上有點好菜,想分給孫子孫女們嘗嘗,隨侍的太監要走到三張桌子前,一個孩子撥一點兒。

宮裡,皇上、太后賞賜臣下同桌,在領賞者是莫大的榮幸,不說讓他坐下,就得站着陪吃。還要守條條框框極多的規矩,符合《禮記曲禮》中的進膳禮節:

毋摶飯,毋放飯,毋流歠,毋吒食,毋嚙骨,毋反魚肉,毋投與狗骨。毋固獲,毋揚飯。飯黍毋以箸。毋嚃羹,毋絮羹,毋刺齒,毋歠醢……

就是說,吃飯時不能大口塞嘴裏,夾起的食物不能再放回碗碟,不能狼吞虎咽,吃得太快太猛,不能吧唧嘴、吃飯時發出聲音,不要啃骨頭,不能把魚翻面等等。總之一句話,不讓人隨意吃飯。

所以溥儀見了不守餐桌禮節的「伴駕王」張挺,就很喜歡,愛找他陪着用膳。

那是1925年2月之後的事兒,溥儀從北平搬到天津,住進了日租界內張園里的「平遠樓」。

有群太監在宮裡追溥儀一下午,就因為他偷吃一口肘子|北洋奇譚08 - 天天要聞

這是溥儀住在張園時拍的照片

這是溥儀住在張園時拍的照片,站在他旁邊的那個小孩子叫張學毅,被戲稱為「伴駕王」。張學毅的父親張彪,當過清末湖北省提督兼陸軍第八鎮統制官,是個前清遺老,對溥儀很忠心。後來,張學毅跟着溥儀去了東北,被溥儀改名為張挺。

張挺是張園主人的兒子,還是個小孩兒,不太懂規矩。

被溥儀留下吃飯,上桌後只管狼吞虎咽,專揀好吃的吃。一旁的隨侍幾次向他擺手、使眼色,都只當沒看見。

溥儀不但不怪他,還告訴他哪樣菜好吃,讓他多吃點。興緻來了,還要逗逗這小孩,把好菜撤了,等他發急再讓人重新端來。

想想也是,本來就沒什麼人跟皇上一起用膳。就算陪着用膳,也都是一群知禮數守分寸的臣子,哪會像這小孩一樣,真的大嚼大咽呢。

參考資料:

《我的前半生》,溥儀,北京東方出版社

《宮女談往錄》,金易、沈義羚,紫禁城出版社

《太監談往錄》,信修明等著,紫禁城出版社

《晚清宮廷生活見聞》,文史資料出版社

《老饕漫筆:近五十年飲饌摭憶》,趙珩,三聯書店

《餖飣瑣憶》,金雲臻,博文書社

《京味兒》,崔岱遠,三聯書店


世界從未如此神秘

▬▬▬▬▬ ▬▬▬▬▬

We Promise

This is Original

未經授權 禁止轉載

歡迎轉發給你的朋友

熱門分類資訊推薦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 天天要聞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雖然說《愛情公寓》這部劇在劇情上充滿了爭議,但是一定程度上,這部劇也是很多人的回憶,是伴隨了一代人的青春回憶,而且劇中的很多角色都成為了經典,他們的口頭禪也一直被拿來玩兒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 天天要聞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談到《愛情公寓》這部火爆一時的歡樂喜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愛情公寓》中那個把曾小賢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現實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劇中的形象也判若兩人。1981年出生在遼寧瀋陽的榕榕,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後來成為了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