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時尚圈,似乎總有一些單品會被扣上「很土」這頂帽子,又或者是因為它們的性質太過於實用,以至於沒有人會將他們納入時尚單品的行列。

還有一種情況是,它們的主要消費群體太有代表性,容易給人造成一種刻板印象,長期以來便導致它們與時尚這件事兒無法掛鈎。

這裡強調一下,我們說的並非如今跟隨復古回潮而成為主流的Chunky Sneakers、布滿 Logo 的夾克等等。

而是幾乎沒有怎麼被時裝設計師、It Girls們青睞單品:類似於一穿就縮短身高比例的 UGG 雪地靴,曾被 Olivia Palermo 嫌棄說她一輩子不會穿的BIRKENSTOCK,買菜專用的 MELISSA 果凍鞋,又或者是遊客必備的臃腫羽絨服……

然而,沒有一個品牌生來就是土的,以往被認為不適合年輕人品味,或者是無法跨入時裝潮流「門檻」的單品,也逐漸開始發光發熱,逐漸成為一支有質量且有聲量的時尚勁旅。

在這個無論什麼東西都越來越扁平化的世界,我們似乎再也用高高在上的優越感,去審視這些在很長一段時間都被忽視、被低估的品牌和單品。

看完這篇文章後,你或許會對它們刮目相看——
它們並沒有一直在原地,而是不斷地在尋求潮酷的突破點,打一個漂亮的翻身仗,更新年輕一代鞋服愛好者對於「時尚」的定義。

曾經被稱為「驢蹄」的 Tabi 如今成為能夠代表一個時代的單品之一
丑鞋翻身變潮鞋
從 UGG 到MELISSA

作為以「丑」為特色而在時尚圈裡打出一片天的鞋履品牌,UGG的大名你不會陌生,毫不誇張地說,它在大家心目中的印象早就已經根深蒂固。

它就像是「媽媽覺得你冷」的代言鞋,成為追求時尚潮流的消費者們衣櫥不可觸碰的雷區,就算是宇宙最紅組合「肯德基三姐妹」同時上身,也未必能讓它看起來時髦一點。
意想不到的是,這個一直被群嘲的雪地靴品牌在自己的 40 周歲生日之際,掀起了一波前所未有的優秀聯名企劃,瞬間在 2019 年帶齊了營收回溫,反正 Bof 的官方報道是上漲了1.7%。

KITH WOMEN X UGG
居然還登上了熱門時裝秀場的伸展台,霸屏潮流愛好者們心目中公認的標杆設計師品牌、街頭單位的LOOKBOOK——如果還覺得 UGG 土,那可能是村裡得通通網了。

只見 UGG 上來就跟 DONDA 的主力軍之一Heron Preston、日潮界的老大哥mastermind JAPAN、以迷彩和猿人頭打出一片天的BAPE、以及「山系」翹楚 WHITE MOUNTAINEERING 搞了一波聯名。

WHITE MOUNTAINEERING X UGG 2017-2018 秋冬

mastermind JAPAN X UGG

BAPE X UGG Collection
緊接着,便是往時裝界發展,登上了阿布千登勢的 sacai 18 秋冬秀場,以兩款不同高度的「Double-Layer」靴款,展現具有傳統民族意味的戶外機能感。

除此之外,Glenn Martens也被納入 UGG 的合作企劃中,那些誇張的皮毛一體靴被送上了 Y/PROJECT 18 秋冬的球場,讓我們對 Glenn 幽默而具有藝術氣息的時裝手法有了全新的認識。

UGG在時尚界的確曾經受過不少「白眼」,但要真的說是被時髦人「拉黑」的,洞洞鞋說自己是第二,估計也沒有鞋敢認第一。

然而,誰也沒有想到這雙已經被推到鞋履設計界邊緣的塑料鞋,居然受到了 Demna Gvasalia 的欣賞,不但將它捧上了 BALENCIAGA 的秀場,還給別上 BALENACIAGA 家族勳章,順便賜了名,叫「FOAM」。

或許 Demna 也只是想借 CROCS 打造出以「丑」為美的另類美學,在很長一段時間都死氣沉沉的時尚界掀起一股流淌着東歐血液的「時裝革命」,但也順手打開了 CROCS 通往時裝潮流世界的大門。
洛杉磯街頭品牌 PLEASURES 給它「照 X 光」,

Chinatown Market在內外種上蒼翠欲滴的「草皮」,而英國設計師 Christopher Kane 則給它鑲寶石、披皮草,待遇一個比一個高。

如果說 UGG 和 CROCS 都算是「好相處」的Ugly Chic,那麼來自德國的Birkenstock 真的算是有點「耍大牌」,先是拒絕 Demna Gvasalia 的合作邀約,總裁 Oliver Reichert 還表示這無異於是讓品牌賣身。

沒過多久,美國先鋒設計師 Rick Owens 就打破了 Birkenstock 的堅持,用實際行動來證明這句話「真香」,以三款鞋款彰顯設計師暗黑朋克、叛逆不羈的美學DNA。


除此之外,Birkenstock還跟柏林先鋒街頭單位 032c 聯名,推出了一款擁有 032c 徽章點綴的木鞋。

並邀請德國著名攝影師 Christian Werner 掌鏡,就連模特都用的是 032c 的時尚總監Marc Goehring。

擁有巴西血統的 Melissa 就更厲害了,雖然昵稱是柔軟剔透的「果凍鞋」,但它給大家的印象卻是廉價而非甜美,甚至被諷刺是大媽買菜才會穿的「水晶鞋」。

意想不到的事,它的合作名單可是一大串重量級明星設計師:比如Vivienne Westwood、Karl Lagerfeld、Jeremy Scott、川久保玲,甚至還有建築師Zaha Hadid。


在連續兩季登上 Comme des Garçons 的伸展台之後,它又受到了新銳法國設計師 Marrine Serre 的青睞。

二者聯手打造了一款平底的穆勒拖鞋,在頗具未來主義意味的服裝襯托下,Melissa 瞬間擺脫「果凍鞋」的刻板印象,以往被詬病為廉價的塑料材質,居然變得前衛又有未來感。


羽絨服開啟的時裝企劃
MONCLER GENIUS & Canada Goose

時尚界很早就流傳着一種說法,就是時髦人似乎都是不怕冷星人,就算雪鋪滿了一地,風吹得呼呼響,時裝周的人們都堅決不穿秋褲和羽絨服。


咱們貝嫂就是再冷也堅決不穿羽絨的代表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時尚圈也開始「怕冷」起來,羽絨服再也不是時尚圈的「雷區」,甚至變成了走在潮流前端的象徵,甚至開始有人裹着「棉被」走上 T 台,變成「行走的被窩」。

不信?你看看 Viktor Rolf 的秀場,模特頭髮都「睡」炸毛了……

Vetements 2017 年春夏就跟「大鵝」 Canada Goose 合作,打造兩款兩面雙色的羽絨服外套,掀起了「不好好穿外套」的時尚風氣。


還有 Rick Owens 2017 秋冬秀場,上演了一場史無前例的「棉被」派對。

另一邊 Demna Gvasalia 在 BALENCIAGA 2018 秋冬秀場上,展現了瘋狂疊穿衣服的竅門,請注意,是一次過疊穿 9 件包括羽絨服哦。

一句話總結,越臃腫,就越時尚,這時候,羽絨服品牌們也開始蠢蠢欲動。

果不其然,那個從前被認為是土豪暴發戶才會穿的羽絨服品牌MONCLER,就在去年 2 月,搗鼓了一個讓人驚掉下巴的創意企劃——MONCLER GENIUS,一下子成為一個受全世界矚目的「時裝創意孵化器」。

這是一個怎麼樣的計劃呢?
MONCLER關閉了旗下 Gamme Rouge 和 Gamme Bleu 兩條時裝線,醞釀出「One House, Different Voices」的概念,邀請八位風格各異的設計師操刀打造羽絨服新作。

並且,這八位設計師都是時下備受風頭正勁的明星設計師和主理人,這陣容活脫脫就是時裝意味與潮流氣息兼具的時尚「豪華套餐」。

比如有 VALENTINO 創意總監Pierpaolo Piccioli、川久保玲的得意門生二宮啟、倫敦男裝周新勢力Craig Green、愛爾蘭新銳設計師Simone Rocha……

還有潮流界響噹噹的「教父級」人物藤原浩, 1017 ALYX 9SM主理人Matthew Williams,以及意大利品牌 Palm Angel 設計師兼 MONCLER 藝術總監Francesco Ragazzi……

乍聽之下好像很厲害的樣子,那從穿着者的角度上說,設計師的名號固然重要,但羽絨服穿出去的造型似乎更實際,那麼一件羽絨服能夠時尚到哪裡去?

在 Simone Rocha 手裡,羽絨服被注入了浪漫的女性特質:有鑲嵌了珍珠的保暖頭套,熱烈又帶有一絲詭異的紅色綁帶,層層疊疊的蛋糕裙,點綴在衣服上的櫻花……


而 Craig Green 設計的羽絨服,造型上簡直如安全氣囊似的「可穿戴的居所」。

他將標誌性的繩索、垂墜、拼接元素、以及飽和色彩的碰撞,融合到造型如盔甲般誇張的廓形之中,相比起衣服,更像是一尊尊藝術裝置。

Matthew Williams所打造的 MONCLER 羽絨服,則延續着 1017 ALYX 9SM 強烈的高機能感與戶外風格。

半透明的防水外套被裹在輪廓乾淨立體的西裝之中,體現出設計師對於街頭服飾與工業美學之間的精準把握。

雖然設計師們的加持已經讓 MONCLER GENIUS 企劃足夠耀眼,但 MONCLER 今年再度乘勝追擊。

邀請在街頭文化界的重量級巨星 Will Smith 擔綱廣告大片「Genius is Born Crazy 天生我才」的主演,而操刀攝影的是攝影巨匠Tim Walker。

值得一提的是,這是 Will Smith 職業生涯中首次出演時尚廣告大片,也寓意着 MONCLER 的精髓是擁有不斷進化革新、突破平庸的強大張力。

裝滿時髦的行李箱
RIMOWA 的時尚經

旅行箱向來也很少被視為時髦的時裝配飾之一,因為它最重要的功能,還是扛摔耐裝——敢買 LOUIS VUITTON 直接託運的請當做沒有看到這一句。

然而,最近有一個行李箱還真的成為了「箱箱稱羨」的時尚界香餑餑,讓旅行箱成為比時裝還要亮眼的時裝配飾單品,它就是RIMOWA。

雖然去年跟 Supreme 還有 Virgil Abloh 打造聯名款行李箱,以及年初爆出與 AMBUSH 合作的時候,也有不少人跳出來質疑:
這不就是跟當下最火的品牌搞搞噱頭?



但是當這隻行李箱以不同的尺寸,登上由 Kim Jones 打造的 DIOR MEN 2020 春夏秀場的時候,大家才開始恍然大悟,RIMOWA已然跳脫出功能性旅行箱包的定義,成為高級時裝屋的一部分。


其實將日曆再往前翻一翻,RIMOWA在 2017 年底就已經登上了越來越有街頭感的 FENDI 秀場,招牌的雙 F LOGO 遍布在經典鋁合金行李箱的內外。


在街頭世界與高級時裝愈發水乳交融的今天,RIMOWA與FENDI、DIOR MEN 的合作無疑是互幫互勵的雙贏舉措。

更有意思的是,去年 RIMOWA 宣布品牌誕生 120 周年的時候,一併邀請了包括Virgil Abloh、AMBUSH設計師兼 DIOR MEN 珠寶總監Yoon Ahn,網壇傳奇 Roger Federer 拍攝「Never Still」廣告宣傳片。

今年的卡司陣容變成了 DIOR MEN 設計總監Kim Jones、NBA巨星 LeBron James 以及中國鋼琴家Yuja Wang,可謂是看點滿滿。

跟時裝設計師和明星合作還不夠,RIMOWA還不斷地在往更有藝術氣質的方向發展,去年底跟單買國寶級藝術家 Olafur Eliasson 合作。

以藝術家探索自然界的一系列元素為靈感打造行李箱貼紙,並將所有收益捐獻給 Olafur 的 Little Sun Foundation 能源項目。

兩個月前更聯手紐約著名雕塑藝術家Daniel Arsham,就是為 DIOR MEN 2020 春夏打造秀場「未來主義遺址」的那位藝術家。

他們創作了一件行李箱雕塑作品,讓前衛現代的 RIMOWA 彷彿從考古現場挖掘出來的一樣,並於蘇富比進行拍賣。

如今,它成為時髦人人手一隻的行李箱,就算是要飛十幾個小時的長途航班不想穿一身華服畫一臉完整的精緻妝容,拎上一隻 RIMOWA 行李箱,好像也足以說明自己與時尚界沾邊的身份。

從前在很多人眼中,有一些品牌由於過於強調質量和性能,或者是在過去幾十年的市場反響里形成了與「時髦」、「潮流」毫無關係的印象。
然而,隨着好壞品味的標準逐漸模糊,功能性與審美設計逐漸變得一體化,甚至機能美感也成為設計師突圍而出的手法,這些從前被視為時尚「絕緣體」的物品或品牌,也在徹底打臉曾經高高在上的潮流「精英分子」。
在瞬息萬變的時尚界,沒有什麼東西能夠擁有絕對的優越感,而這就是時尚的樂趣。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所有者,文字為博主原創。
本期文字助理:Karen
作者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簽約作者
